?

產業轉型期我國都市職業教育的時代困境與生存變革

2015-05-30 10:48魏明
教育與職業(中) 2015年8期
關鍵詞:生存困境產業結構調整

[摘要]產業結構的變化與勞動力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都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現代服務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國際經驗表明,在都市的發展進程中,中、低技能職業仍然是勞動力就業的主要陣地。然而,現行的人口調控政策加劇了職教生源短缺的現狀,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使得職業教育面臨人才培養的技能危機。為此,都市職業教育發展需要延展社會服務功能,加快面向新型產業的專業結構調整,從簡單的技能訓練轉向人機智能合作教育,為普通教育學生提供技能選修課程服務,在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戰略發展中確立自身的新型定位。

[關鍵詞]都市職業教育 產業結構調整 生存困境 功能拓展

[作者簡介]魏明(1979- ),男,安徽定遠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在讀博士,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職業教育管理與政策研究。(北京 100875)

[課題項目]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2014年度重點課題“職業教育專業集群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AEA14135)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23-0005-05

一、當前我國都市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生存困境

1.產業結構調整,加快了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轉換。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在經濟發展早期,國家一般會偏重于第一產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發展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工業化生產需要具備一定技術水平的勞動力,不再需要不熟練或沒有技術的勞動力,使得多余的勞動力逐漸轉向第二產業。隨著經濟的發展,第三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勞動力也隨之向第三產業轉移,勞動力的需求結構又一次發生重大變化,增加了知識型勞動力的就業機會。因此,產業結構變化的特征和規律與勞動力結構有著密切聯系,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動必然導致勞動力結構的變動,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也隨著產業結構的發展而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北京市逐漸完成了由消費型城市向生產型城市的轉變,工業成為經濟的主體產業,但是,在工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相匹配的問題。1980年,中共中央書記處對北京建設方針的“四項指示”提出“經濟建設要適合首都特點,重工業基本不再發展”,第一次明確指出經濟中心不再是首都的城市職能。1993年,國務院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1991—2010年)》做出批復,要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用地布局,促進高新技術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隨后,北京對產業結構進行了大力調整,逐步降低了工業在三大產業中的比重。1997年,北京市提出了“首都經濟”的發展戰略,明確將第三產業作為全市經濟的主導產業,進一步提高了第三產業的比重。進入21世紀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步伐逐步加快?!侗本┏鞘锌傮w規劃(2004—2020年)》提出:“北京首先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國文化科技中心;是國家經濟管理中心,也是國際交流中心?!?005年初,國務院在對《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的批復中,提到“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適度發展現代制造業,積極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等。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北京加快了經濟轉型步伐,進一步提高了第三產業的比重。截至2013年,北京三大產業的比重為0.8:22.3:76.9,服務業占絕對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北京三大產業從業人員的變動趨勢與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保持一致。1978—1994年,從業人員主要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三大產業的從業人員比例由28.3:40.1:31.6變為11:41:48。1995年以后,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規模明顯擴大,1995—2010年的新增從業人員全部來自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增量占全部就業人口增量的121.2%,三大產業的從業人員比例從1995年的10.6:40.7:48.7變為2010年的6.0:19.6:74.4。①隨著產業的進一步升級,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加大,對勞動者數量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同時,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對勞動力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度上漲。作為與就業市場聯系最為密切的職業教育,既要擴大規模,又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快自身的轉型發展。

2.人口調控政策加劇了職業教育生源短缺的現狀。在城市經濟發展和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不同時期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與資本密集型產業的此消彼長,以及三大產業結構的變化,都會直接作用于城市人口規模。人口規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因產業結構調整而導致的就業結構調整的影響。為避免因大城市人口規模增長而帶來的諸多問題,《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主席就推進北京發展和管理工作提出要求,要“有效控制人口規模,增強區域人口均衡分布”。北京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嚴格控制人口規模。全面實施人口規模調控方案,落實區縣調控責任,強化依法管理,實現常住人口增速明顯下降?!?/p>

目前在北京市的中職招生中,有本市戶籍的學生數量迅速下降,京外生源逐步占到招生數的一半以上。為控制外來人口的過快增長,早在2012年底,北京市教委等部門就聯合出臺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京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方案》,規定:“自2013年起,凡進城務工人員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證明,有合法穩定的住所,合法穩定職業已滿3年,在京連續繳納社會保險已滿3年,其隨遷子女具有本市學籍且已在京連續就讀初中3年學習年限的,可以參加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的考試錄取?!笔艽苏哂绊?,2013年,符合條件并最終選擇北京中職教育(不含成人中專)的學生只有477人。②如此數量的中職招生規模與北京市就業市場的勞動力需求形成巨大的反差,加劇了人口調控與中職教育生存發展之間的矛盾。

3.“機器換人”,使職業教育面臨技能人才培養的危機??v觀我國近年來的經濟態勢,“用工荒”“用工貴”問題一直是制約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的瓶頸。行業數據顯示,我國勞動力成本的上漲速度十分迅速。2004—2013年,中國制造業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增長了3倍,機器人的價格則每年下降30%,投資回報期縮至1~3年。迫于人工成本增加、熟練工難招等現實困難,在持續的用工壓力下,一些企業開始嘗試“機器換人”,將“機器換人”作為解決勞動力用工問題的方式之一。2012年底,浙江、江蘇等地眾多傳統制造企業紛紛引進現代化、自動化的裝備,進行技術升級改造。2014年,隨著“東莞一號”文件及各項扶持政策的出臺,“機器換人”在珠三角的制造業重鎮——東莞轟轟烈烈地開展,并由此在全國掀起了一場“機器換人”的浪潮。

當工人的工資收入跌至無法維持生活的水平,人們會認為沒有必要為了這么低的工資去工作,就會出現失業,工作則由機器完成。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減少,企業的“結構性用工荒”加劇,人工成本逐年增加,這些壓力倒逼制造業必須通過“機器換人”、發展智能制造來充分釋放自動化的效益空間。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這種改革尤為迫切。國家統計局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15~59歲的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不到七成,且逐年下降。

隨著信息技術社會時代的來臨,為全球人口生產商品、提供服務的工人正越來越少,更先進的軟件技術會讓整個文明變得越來越“去工人化”。在技術更新換代的影響下,數百萬人口將逐步進入失業狀態。隨著技術進步速度的不斷加快,更多行業的工作崗位的內容、工作方式將發生根本性變化。職業教育作為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要供應方,要有效應對“機器換人”時代的技能人才培養危機,更多地培養不易被機器所替代的技能,實現人機合作,促進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根本變革。

二、都市發展進程中對職業教育人才的現實需求

1.中職學歷人員的需求缺口長期持續存在。從北京市勞動力市場的供求整體狀況來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北京市勞動力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供大于求的境地。2004年第一季度,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北京市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人數第一次超過了供給人數,此后一直保持供不應求的狀況。根據普查數據,“專業技術人員”的從業構成由2000年的5.32%上升到2010年的13.1%。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見7頁表),2012—2014年,北京市勞動力市場對中職文化程度人員的需求一直存在缺口,且求人倍率有走高的趨勢,這表明中職畢業生擁有穩定的就業市場。從需求總數來看,需求人數逐步減少,說明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對技能型人才的層次和質量要求逐步提高。與此同時,缺口數量有增長的趨勢,這既揭示了中職在校生規模減少這一現狀,也有中職畢業生就業意愿降低的因素。對20~24歲年齡組北京市戶籍人口的就業統計顯示,就業率僅為33.95%,表明這一年齡段的勞動力資源存在很大的開發空間。這就要求職業學校提高教育服務質量,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職業教育資源。

2.中、低技能職業仍是勞動力就業的主要陣地。20世紀中期以來,紐約、倫敦、東京、芝加哥等國際發達城市隨著低端制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現代服務業已經發展成為經濟主體。③北京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現實水平與國際大都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公認的世界級城市如紐約、倫敦和東京,其產業結構的共同特點是:人均GDP均超過6萬美元,第三產業比重接近或超過九成,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在GDP中比重超過40%,金融服務業和商務服務業在生產性服務業中所占比重接近或達到60%。④這些國際性大都市的發展都經歷了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空間重新配置的過程,最終形成了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和空間配置。因此,從北京市的功能定位和比較優勢出發,北京市未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必將需要更多相關專業的人才。

Curtis Skinner對1986—1999年美國50個大城市職業變化趨勢的研究顯示,盡管經濟社會的發展會出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以及技術的革新,但一些大城市的雇傭結構呈兩極化趨勢,即高技術、高收入的職業大幅度增長,中等技術類型、中等收入的職業逐步減少,基礎(低)技能類型的職業崗位則始終維持在較為穩定的需求水平。大城市的發展仍然需要大量基礎行業的從業人員,如各類服務人員、機器操作工、交通運輸從業者、銷售人員以及一般的體力勞動者等。⑤同樣,另一位作者的研究也反映了美國勞動力市場過去對勞動力需求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⑥根據OPTD(Occupational Projections and Training Data,U.S. Department of Labor statistics,1996)的分類標準,高技能類型職業的學歷要求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因此職業教育面向的主要是中、低技能的職業崗位。從三種技能類型職業所占的比例來看,高技能類型崗位占比有所上升,中等技能崗位變化幅度最大,低技能崗位基本維持不變。綜合來看,中、低技能職業崗位占全部就業崗位的2/3,中、低技能職業仍是就業的主要陣地,面向中、低技能職業崗位就業的職業教育需要長期穩定維持在一定的規模水平,以滿足城市發展對各類職業崗位人才的需求。

3.主要勞動力輸出地的數量減少,要求擴大本地供給。2010年的普查數據顯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員為704.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35.9%。從外來人員的來源省份看,56.3%的流動人口來自河北、河南、山東、安徽和黑龍江五省。河北省來京人口最多,為155.9萬人,占常住外來人口的22.1%;其次是河南省,為98.0萬人,占13.9%;山東省位居第三,為59.8萬人,占8.5%;安徽省、黑龍江省的來京人口分別為43.0萬人、40.3萬人,分別占6.1%、5.7%。從這五省人口的年齡結構來看,盡管其中四個省份0~14歲人口所占比例依然較大,但五省的老年撫養比均大于10%,屬于理論上的“虛假人口紅利”。據此推算,未來五省將可能出現較大規模的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情況。如果不考慮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五大人口流出地的勞動力資源補給不足,將會對北京市流動人口的規模和結構產生實質性影響。⑦考慮到外來人口就業的行業分布等實際特點,屆時支撐都市產業發展的流動人口聚集的行業將主要依靠本地人力資源支撐,職業教育必將擔負起技能人才培養培訓以及為產業轉型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的重要責任。

4.社會成人職業教育的需求不斷擴大。當前,我國正處在加速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從業人員的水平是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加強教育和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是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與提高的必由之路?!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指出,成人教育是傳統學校教育向終身教育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制度,對不斷提高全民素質、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0世紀90年代,北京市教委提出,要以成人高、中等學校為龍頭,形成多渠道的辦學體系。北京市成人中等教育發展迅速,2006年全市成人中等學校有13所,年度招生2905人,在校生9764人;2012年成人中等學校有11所,學校數量未發生太大變化;2013年全市成人中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共招生34392人,在校生共59871人,招生人數漲幅較大。在生源減少和招生政策限制的影響下,其他中等職業學校通過聯合辦學和擴大成人中專教育等形式,不斷拓展中職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年度發布的成人中等職業學歷教育招生專業信息顯示,2010年北京市共有49所中等職業學校的224個專業招收成人教育學員,到2014年,學校數增加到56所,專業增至476個,招生專業翻了一番。但是,這些招收成人教育學員的中職學校僅占全部中職學校的一半,可見中職成人學歷教育的規模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三、產業轉型期都市職業教育生存方式的變革

1.功能拓展:多渠道發揮職業教育的社會培訓職能。加強職業學校社會培訓工作,是提升勞動者素質、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有效手段。擴大社會培訓,可以充分提高職業教育在生源減少階段的資源利用率,培育職業教育新的增長點,提高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職業學??梢越Y合實際,采取多種方式開展社會培訓。第一,開展職業崗位培訓。2013年,從北京市第三產業就業人口的分布來看,批發與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數量占從業人員總數的26.1%,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僅占第三產業的20.0%;金融業的從業人員占從業人員總數的3.9%,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卻占第三產業的14.5%。就業結構與行業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不匹配,勞動生產率低,就業質量不高。為此,職業學??梢葬槍Σ糠中袠I進行職業崗位培訓,開展技術援助、指導和教學服務等工作。第二,開展就業能力培訓?!秶鴦赵宏P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各地要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需要,大力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和外出適應能力。目前在北京市的常住外來就業人口多集中于批發零售業、制造業和建筑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以體力勞動為主,薪金待遇較低??梢詾檫M城務工人員提供崗位相關的基礎技能培訓,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擴展他們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第三,開展對潛在勞動人口的培訓。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北京市15歲及以上文盲人口仍有333098人,其中處于15~59歲勞動年齡的人口有71214人,16~24歲人口中暫無工作和失業的有13714人。針對潛在勞動年齡人口設計實施職業教育培訓項目,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服務,激發他們的就業動機,提高他們的就業機會,為職業教育拓展社會服務功能開辟了空間。第四,開展社區教育。積極開展“職教宣傳月”等活動,推行科普知識教育,進入社區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提供各種生活技能培訓服務等,不斷擴大職業教育的社會影響力。

2.專業調整:加快面向現代服務業的人才培養。根據2012年2月22日科技部發布的第70號文件,現代服務業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礎上的服務產業。它既包括隨著技術發展而產生的新興服務業態,也包括運用現代技術來改造和提升的傳統服務業?,F代服務業以金融保險業、信息傳輸和計算機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研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探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房地產業及居民社區服務業等為代表。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2014年北京市發展改革工作提出,要大力發展符合首都功能性質的優勢產業,鞏固科技、金融、文化等產業優勢,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加快發展教科文衛體等非基本公共服務業等,指明了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同年,2014年版的《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提出,全市范圍內都要限制或禁止的行業包括建材、造紙、紡織等一般制造業,燃煤發電,區域性物流基地等??梢?,北京市產業調整政策與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方向是基本一致的。

據北京市統計局網站提供的數據,2013年北京市第二、三產業中,行業發展規模比重較高的行業分別是:批發和零售業,占13.3%;制造業,占12.5%;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12.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8.4%。對中職學校專業數據的統計顯示,開設較多的專業是財經商貿類和文化藝術類,其次是信息技術類和加工制造類??傮w來看,北京市中職學校的專業建設基本契合了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需求方向,但與行業規模相比,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和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方面的專業開設不足,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方面的專業相對開設較多。從在校生規模來看,制造業、建筑業相關專業的學生相對較少,文化、教育、旅游服務類專業的學生較多,基本順應了北京市產業調整的方向。信息技術類和財經商貿類專業的規模相對較小,說明要加強相關專業建設,適度擴大招生規模,并結合學校師資力量等教學資源,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3.技能提升:從簡單的技能訓練轉向人機智能合作?!皺C器換人”并不意味著現有職工失業,而是對職工崗位技能的提升或調整。首先,機器工業自動化的進程表明,需要一定程度的身體協調性和感官直覺才能開展的肢體活動,比那些基本的信息處理活動更不易被機器替代,這說明職業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簡單的技能訓練上。其次,“機器換人”并非把人全部換掉,而是利用轉型裝備升級產業,引進高科技人才。企業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人才儲備,不可能真正實現“機器換人”。再次,企業要實現“機器換人”,除了引入必要的機器人、自動化設備和自動輸送機構之外,還要同步設計、改善企業內部設備信息系統及生產線,進一步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改變傳統型生產管理模式,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最終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無論是從“制造”到“智造”,還是從勞動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提升,企業的轉型升級最終離不開人才結構的調整與支撐。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今后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會越來越高,人才培養工作也要與時俱進。因此,職業院校要與企業、高校聯手,共同研究設立相關新型專業,聯合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共同開發課程并組織實施教學,真正開發出滿足企業需求的學習項目,培養出受企業歡迎的人才。

4.課程選修:為普通教育學生提供職業教育體驗??紤]到普通教育中的部分學生有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可以為這部分學生提供職業教育課程,讓他們能夠直接選擇職業學校的課程?!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首次提出在普通中小學引入“職業教育”,鼓勵初中或有條件的普通高中開設職業指導課程。在普通教育中開設職業技能課程,目的在于通過研修職業課程,幫助學生了解該領域的基本面貌,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使他們初步產生對相關職業的興趣,為今后的職業傾向與專業選擇奠定基礎。

面向中小學生開設職業教育體驗類課程,能夠引導他們了解多種職業角色的基本知識,激發他們對不同職業角色的實踐興趣,鍛煉他們既會學習又會生活的技能。具體的開設方式,可以中等職業學校為主體,由中等職業學校提供課程所需的師資、設備和場地,讓普通學校的學生進校選課;也可以由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合作,根據課程操作與實訓的要求,合理配置上課時間與師資等。通過此類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更直接地接觸、體驗社會的各種職業,提升他們在未來職業選擇、基本生存技能等方面的綜合素質;職業學校也可以充分發揮多年來積累的優秀師資資源和教學設備,最大限度地提高職教資源的利用率。

5.戰略發展:確立職業教育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的基礎定位。工業化的發展必然要求技術進步,技術進步又要求我們加快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專業人才。2013年10月21—23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合作主辦的“首屆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以“全民終身學習:城市的包容、繁榮及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最終通過了《建設學習型城市北京宣言》和《學習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兩項重要成果,明確了學習型城市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建設學習型城市的主要戰略。正如《建設學習型城市北京宣言》提出的那樣,要“推廣接受和參與成人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促進工作場所學習”“確保每個公民和居民有機會接受教育并獲得基本技能”。職業教育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要在全社會宣傳職業教育,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形成以學習知識、掌握技術技能為榮的社會共識⑧,將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教育類型融入學習型城市建設中,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層次人員的教育需求,實現城市經濟增長與人員素質提升互相促進的現代城市發展模式。

[注釋]

①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2013北京市經濟社會統計報告[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4:5.

②史楓.人口調控背景下的首都職業教育:困難、機遇與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4):41.

③官衛華,陳雯.大都市現代服務業空間組織機理研究[J].地理科學進展,2013(3):341.

④鄭曉光.世界城市產業結構比較及對北京的啟示[J].中國國情國力,2012(11):41.

⑤Curtis Skinner.The changing occupational structure of large metropolitan areas:implications for the high school educated[J].Journal of urban affairs,2004(1):84.

⑥David H Autor,David Dorn.The Growth of Low-Skill Service Jobs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US Labor Marke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103(5):1553.

⑦尹德挺,張洪玉,原曉曉.北京人口紅利的結構性分析和形勢預判[J].北京社會科學,2014(1):94-95.

⑧孫琳.學習型社會構建與職業教育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03(34):7.

猜你喜歡
生存困境產業結構調整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產業結構調整研究
我國工業部門節能政策效應研究
農村教師生存困境分析
論被拐賣女性的生存困境
人口老齡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論新寫實小說中普通人物的生存困境
中小企業如何適應產業結構調整
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
當代中國式男女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
買賣婚姻中“揮刀女性”形象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