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略讀教學六法

2015-05-30 10:48楊海棠
新課程教學 2015年7期
關鍵詞:課外閱讀課文文章

楊海棠

略讀課文不同于精讀課文,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也有別于精讀課文的教學方法。多年的教學,我根據略讀課文的性質,根據略讀課文教學的特殊目標與任務,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一、精巧切入 引導學生快速了解文章概貌

略讀課文教學伊始,應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文章概貌。原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崔巒先生,曾經在2006年春季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訓會上指出:“略讀課文教學,更需整體把握,不應肢解課文?!甭宰x課文,相對于精讀課文,內容更淺顯一些,易懂一些,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巧妙切入,學生快速了解文章概貌不是難事。切入文章的角度可以多種,了解概貌的形式可以多元??梢詮娜娜胧?,說說文章大意;可以從題目入手,思考圍繞文題寫了什么;可以從人物入手,談談對人物留下的印象;也可以從事件入手,講講這是一件什么事;還可以讓學生談談讀后留下的初步感受,等等。請看下邊幾個例子。

教例一:三年級上冊《槐鄉的孩子》。

切入方法是:讀讀課文,根據題目想一想,“槐鄉”是什么意思?槐鄉的孩子干了什么,在什么時候干的?他們收獲了什么?——從文題切入,引導學生了解文章概貌。

教例二:三年級上冊《獅子和鹿》。

這一課則是另外一種切入方式: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注意這件事的開始、經過、結果?!獜氖录胧?,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線索。

教例三:四年級下冊《全神貫注》。

本課從文中的人物切入:默讀課文,想一想羅丹是怎么工作的,你體會到了什么?!獜膶θ宋锏睦斫馀c體會切入,引導學生迅速把握人物。

教例四:五年級上冊《青山處處埋忠骨》。

默讀課文,想一想文中主要寫一件什么事,哪個地方打動了你?——從對文章的感受入手,引導學生快速了解文章概貌,感受全文。

二、精心設問 引導學生迅速聚焦文章關鍵

了解文章的概貌之后,便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重點之處、關鍵之處。因為略讀課文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師必須精心設問,激起學生興趣,迅速聚焦重點,有效把握難點。精心設問,教師必須吃透教材,熟化教材,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對“連接語”中的問題進行改造,創造出具有高度聚合力的一兩個問題,從而喚起學生的探究熱情,提高略讀學習之效。

教例一:四年級上冊《秦兵馬俑》。

學生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寫了哪些兵馬俑之后,教師便提出一個問題:再認真默讀課文,想一想各類兵馬俑的形態怎樣?個性怎樣?——問題一出,學生的思考迅速從了解兵馬俑的類型,轉向欣賞它們的態勢,體會它們的個性,進入它們的“內心”,抓住文章的關鍵。

教例二:六年級上冊《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學生通過初讀,了解詩題、作者、全詩大意之后,教師便提出一個引起學生無比興奮的問題:這首詩用對比的方式寫魯迅,請默讀全詩想一想:那些反動派是如何對待人民的,而人民又是怎樣對待那些反動派的?魯迅是如何對待人民的,而人民又是如何對待魯迅的?

三、精略相聯 引導學生實踐運用讀書的方法

略讀課文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進行實踐運用,通過實踐運用,逐漸形成讀書能力。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要有閱讀方法的鞏固、運用意識,有培養能力的意識。具體的教學要注意兩點:一是既可以從本單元精讀課文的學習中進行借鑒,也可以從以往精讀課文的學習中進行借鑒。二是在教師提示下,學生要能回憶、理解曾經學過的學習方法,以便運用。請看下邊兩個例子。

教例一:三年級下冊《珍珠泉》。

讓學生思考課文寫了珍珠泉的哪些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這樣做:在第一課《燕子》的學習中,從燕子的飛行、叫聲、停歇幾個方面把握了燕子的特點,那么,對于珍珠泉的特點又可以從哪幾方面把握呢?——從它的綠,它的清,它的趣。在前邊《荷花》一課的學習中,我們從作者形象的描寫、忘我的想象,體會了作者無比喜愛荷花的心情,那么,體會作者寫珍珠泉的感情,又該從哪些方面呢?——也可以從作者形象有趣地寫泉,亦步亦趨地尋源,體會作者對珍珠泉的喜愛。從精讀課文的學習中,回憶、借鑒閱讀的方法,用于略讀課文的學習,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變得容易、有趣,而且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磥?,閱讀教學中方法的習得、運用是多么的重要!

教例二: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

體會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情深的。我的引導如下:在前一課《地震中的父與子》的學習中,我們體會父親對兒了深刻的愛,是抓住父親的動作、語言、外貌、神態的描寫,那么,今天我們學這一課,也可以借鑒同樣的方法,從寫母親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中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這些描寫,用筆畫下來,體會體會。

四、瞻前顧后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言語表達

略讀課文的語言,一般來說比較明白、曉暢、通俗、易懂,但總體來說,語言表達、藝術特性往往沒有精讀課文那么典型,那么突出,許多課文學生難以發現其表達上的技巧。教學中,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運用“瞻前顧后”之法,引導學生迅速發現并學習略讀課文的語言表達之妙。所謂“瞻前”,即看一看單元導讀中對學習語言表達方面有何要求;所謂“顧后”,即看一看語文園地中“我的發現”(三四年級)和“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五六年級)。瞻前顧后之法,能讓學生便捷地結合本篇課文的具體內容,從課文的學習中發現、學習表達的技巧,學習語言文字運用。

教例一:四年級上冊《小木偶的故事》。

前邊的“導讀”要求是:“了解童話的內容,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焙筮呎Z文園地中的“我的發現”指出:“童話中的人物都有超常魅力。童話想象豐富,故事有趣,引人入勝,還能給我們有益的啟示?!备鶕斑叺摹皩ёx”要求及后邊的“發現”提示,學習本篇課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這篇童話故事想象的豐富,情節的有趣,以及給我們帶來的有益啟示。我們以后編寫童話故事也應注意童話的這些特點。

教例二:五年級上冊《毛主席在花山》。

“導讀”中要求“領悟描寫人物的方法”;“回顧·拓展”的“交流平臺”中提示“注意本組課文中人物描寫的方法”。從這兩方面的提示受到啟發,學習本篇略讀課文,教師應引導學生看看課文是用什么方法描寫毛主席這位偉人的?!饕ㄟ^毛主席與警衛員的對話,表現毛主席體貼關心當地百姓,愛護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

教例三:六年級上冊《我的舞臺》。

“導讀”中要求:“學習作者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回顧·拓展”的“交流平臺”中提示:“本組課文,有的在寫欣賞藝術感受時,融入了作者的聯想和想象?!备鶕卧昂蟮奶崾?,學習本篇略讀課文,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在理解、體會“我的舞臺對我有神奇的吸引力”這句話時,我們閱讀課文,欣賞作者的每一時期的舞臺,都可讓聯想和想象介入其中,聯想到作者藝術人生成長發展的環境,想象作者逐漸成熟的內心世界。既然是舞臺,就有藝術;既然有藝術,就有聯想和想象。

五、旁征博引 引導學生豐富學習內容

略讀課文是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語文閱讀實踐的主要憑借。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拓寬學生語文實踐的領域,提升學生語文實踐的能力,教師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應經常不囿于略讀課文內容相對淺顯、語言通俗平實的現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旁征博引,鏈接相關材料,豐富學習內容,以便讓學生獲得略學豐得之效。教學中我向外鏈接的學習資源主要有文章的背景資料、同題或同類文章,以及與文本相似的語段等。

學習《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三上)一課,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清明上河圖》為何能夠名揚中外,我給學生引入了這幅畫的作者及對這幅畫詳細介紹的資料。學習《最后一分鐘》(五上)一課,我給學生引入了香港過去多次被外國侵略者強行割占的屈辱歷史。

學習《最好的老師》(六下)一課,讓學生同步閱讀本冊教科書綜合性學習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難忘的啟蒙》;學習《跑進家來的松鼠》(六上)一課,讓學生回憶了五年級學過的《松鼠》一課。同題或同類課文的引入,讓學生在對比中學習,既看出兩篇文章在內容上的不同,又可以看出兩篇文章的表達之異,在比較中更能把握文章的特點。這樣做,擴大了學生的見識,提高了學生的賞讀能力。

學習季羨林先生的《懷念母親》(六上)一課,我把季老寫的《賦得永久的悔》文章中一些與本課相關的語段引入課堂,讓學生豐富對課文的情感體會。學習《祖父的園子》(五下)一課,我引導學生回憶《父親的菜園》(四下)一課中描寫菜園景象的語段。語段相似,比照學習,學生能迅速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表達特點。

六、結課拓展 引導學生把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提高一個人的語文閱讀水平,最根本的辦法是:讓學生把從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知識,經過實踐反復運用成為能力,并最終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有良好的習慣,才能成就人生。那么,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怎樣才能形成呢?葉圣陶先生告訴我們:“要養成這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歷練。單憑一部國文教本,是夠不上說反復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應用研讀國文教本得來的知識,去對付其他的書。這才是反復的歷練?!?/p>

由此可知,把略讀課文的學習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好辦法。從一定意義上說,略讀課文應該成為連接精讀課文與課外閱讀的橋梁。比如,教《刷子李》(五下),可以讓學生課外閱讀《俗世奇人》;教《山雨》(六上),讓學生閱讀作家趙麗宏的寫景散文;教蕭紅的《火燒云》(四上)《祖父的園子》(五下),讓學生閱讀《呼蘭河傳》。

這里要說明的是,當前為什么許多學生不喜歡課外閱讀,一方面因為教師布置的課外練習題太多,擠走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另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把學生的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割裂開來。一些教師講語文課,不論是精讀課,還是略讀課,往往是就課論課。課內是課內,課外是課外,課內與課外沒有聯系。還有一些教師要求學生課外時間看看書,只是隨便說說,空泛布置,也與課內沒有聯系。課內外閱讀形成兩張皮,既傷害了閱讀,又傷害了寫作,同時,還傷害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課堂上學習了課文,應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相關的課外閱讀,這是相似的閱讀內容和閱讀方法的一種延續,學生在“相似”“相聯”的氛圍中閱讀,一定會有興趣。所以,課內外閱讀緊密聯系,是教師實施略讀教學的應有之義。

七、有效練習 引導學生以寫促讀

上文已提到,略讀課文教學不能只是“君子動口不動手”,不能只是“說說而已”。課堂上,教師能根據教學實際給學生設計一些練習,讓學生動筆寫一寫,練一練,“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這樣,學生一定會對文本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不論是思想內容方面的,還是語言表達方面的。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做一做這方面的練習。

教例一:《給予是快樂的》(四上)。

給學生設計的練習是:學了這篇課文,聯系身邊的人,寫一寫你讀后的感受,能舉出具體的例子更好?!獙懽x了以后的感受,就等于讓學生進行一次寫讀后感的練習,這對學生的寫作很有幫助。

教例二:《七月的天山》(四下)。

給學生設計的練習是:用填空的形式,把課文幾處描寫天山美景的詞語填上?!鲞@道練習,我讓學生熟讀課文,甚至把一些語段念會背,這對學生積累語言很有好處。

教例三:《學會看病》(五上)。

讓學生寫一篇《我學會了×××》的小作文,介紹自己是怎樣學會做某件事的,寫出做事的感受?!@是一次從讀學寫的練習。從讀學寫,或從內容得到啟發,或從表達受到教益,學生練筆變得極為容易。這種練習形式,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對寫作的提高,當然也有助于學生提高對生活的認識,對勞動的熱愛。

猜你喜歡
課外閱讀課文文章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課外閱讀——寫作的源頭活水
做好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背課文
實踐語文課外閱讀的幾點思考
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課外閱讀探究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