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價值取向

2015-05-30 10:48姜彥華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 2015年4期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價值取向以人為本

姜彥華

[摘要]黨的十八大再次明確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要求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并將其確立為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而“以人為本”正是科學發展觀的價值取向?!耙匀藶楸尽斌w現了現代化建設的價值原則,社會發展的價值標準和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價值目標。

[關鍵詞]“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價值取向

十八大報告要求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并將其確立為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要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狀態除了發展別無出路,這是大趨勢,是共識。30多年來,我國生產力的發展速度確實在世界上居于前列,經濟和社會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狀況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我國開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這是我國發展的主要方面和積極成果。但是,發展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諸如,東、中、西部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公、貧富差別呈現擴大趨勢,資源嚴重耗損,環境總體惡化,就業、教育、衛生醫療與社會保障、安全生產、懲治貪污腐敗、穩定社會秩序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這些情況影響著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成就和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它促使人們思考:不僅要堅持把發展放在首位,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而且必須進一步深刻認識和明確發展的主體是誰,依靠誰來發展(即發展的根本動力),發展為了誰(即發展的出發點和目的)、衡量發展成敗的標準是什么。

“以人為本”就是對上述問題的集中回答,它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茖W發展觀不是純粹描述自然界和社會運動客觀過程的發展觀,它是以人為主體,集中表達了對于人類如何自覺地改變客觀世界以實現自己的目的這個主客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社會發展進程所持的基本特點。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歷史觀和價值觀的統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統一?!耙匀藶楸尽钡目茖W發展觀所回答和解決的問題不僅是一個“實然”的事實判斷,更是一個“應然”的價值判斷。它追求的是合理的發展,關注的是發展意義這一發展的核心問題,凸顯著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和人性目的,蘊涵著豐富的價值內涵,揭示了科學發展觀的內在價值訴求。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這種規律是客觀存在的。然而,這種客觀存在的規律并不意味著人們要盲目地去遵守它,而是通過社會主體的價值選擇活動來實現的,是根植于人類實踐活動之中的“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诖?,科學發展觀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边@以論斷深刻地表明了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主義重視價值關懷這以傳統的承繼與弘揚。

(1)“以人為本”體現了現代化建設的價值原則??茖W發展觀視以人為本為其本質與核心,將以人為本滲透于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中。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成為貫穿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線。以人為本是對傳統發展觀以物為本的批判與超越。傳統發展觀的本質與核心是以物為本,將財富、財富的增長甚至財富的增長速度視為發展的基本原則,它意識不到發展的前景和過程與發展主體的價值選擇密切相關,意識不到發展的真正價值基礎。這就把人變成了實現經濟增長的工具和手段從而造成了馬克思曾經指出過的人的勞動及人自身的異化現象,造成人的畸形的片面的發展,成為馬爾庫塞描述的單向度的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為人民謀利益為旨歸,必然要求把以人為本作為社會發展的價值原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牢固確立人民群眾在國家和社會事務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創造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2)“以人為本”理清了評價社會發展的價值標準。鄧小平曾指出,我們要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我們各方面工作的實際成效、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在繼承鄧小平社會發展評價標準的基礎上,科學發展觀提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和評價中國社會發展的最高和最終標準。在社會發展中,評價的標準是多層次多角度的,但歸根結底,主體的根本需要和根本利益是評價的最高和最終標準。人民群眾既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是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和前提,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則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目的和歸宿。只有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改革和建設才能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人民群眾才能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

(3)“以人為本”明晰了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價值目標??茖W發展觀把滿足人的全面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人的發展不僅僅指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要求,還包括政治、文化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需要,讓人的才能,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人的體力和智力上的各種潛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同時,人的全面發展是理想與現實的統一。馬克思曾指出:未來的新社會是“在保證社會勞動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同時又保證人類最全面的發展的這樣一種經濟狀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30頁)。江澤民進一步提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推進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在此基礎上,科學發展觀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既是一種理想境界,又是一種發展現實,前者貫穿于后者之中,并通過后者來實現。從全社會范圍來看,要比較充分地滿足人們多方面需求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須有相應的物質基礎和社會條件,這只能是一個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過程。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人的全面發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歷史過程。歷史上每一重大發展、進步,對人來說都具有某種發展、解放的意義,是人走向全面發展和徹底解放的必要的階梯。

我們之所以要始終把以人為本作為評價科學發展觀的最高標準,就是因為判斷社會發展水平,檢驗社會發展程度,關鍵要看人的素質是否提高、人際關系是否升華、人和自然的關系是否和諧。所以科學發展觀的最高標準要體現以人為本、要求我們的任何決策,每一項工作都要以人民群眾對發展的成果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各項工作的最高標準;發展成果如何、大小如何最終要由人民群眾來評判,要把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作為評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尺度。

猜你喜歡
科學發展觀價值取向以人為本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村鎮規劃方案設計思路
淺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
中小學美術教育的價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科學發展觀視閾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實效性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