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維納斯的他者倫理學對現代學校道德教育的啟示

2015-05-30 09:08郝娜
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維納斯倫理學道德教育

郝娜

【摘 要】現代學校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要在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下使受教育者處理好與他人之間的關系。我國道德教育傳統中“為他性”的教育并不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的道德倫理觀念。列維納斯的他者倫理學認為主體性的價值體現于對他者的責任之中,自我與絕對的他者之間有著責任的倫理關系。列維納斯通過對絕對他者的發現,在道德標準不一的社會環境中找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道德依存,為現代學校道德教育中個體處理與他者的關系以及對他者的重新認識提供了新思路。

【關 鍵 詞】列維納斯;他者;倫理學;責任;道德教育

列維納斯是法國的哲學家,他在對西方傳統哲學本體論的批判的基礎上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他者倫理學。列維納斯對本理論哲學的深刻思考以及批判不僅形成了自己的理論流派,還為我國的學者們開創了一個研究的新角度。列維納斯對“他者”的闡述對我國的道德教育可以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鑒。雖然我國的道德教育中也有“他者”的角色存在,但是列維納斯的“他者”所體現出的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是一種對“他者”的認同、尊重,甚至是對一切物種的關注。在這個信息爆發、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社會的道德倫理規范早已悄然變更,青少年以自我為中心,漠視與他人的關系是學校道德教育的一大難題。列維納斯對于“他者”價值的倫理學闡述,為我國道德教育帶來一個思考的新視角,能夠讓學生重新認識自我,與他人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倫理關系。

一、中小學德育綱要中他者的誤解

1995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的《中學生德育大綱》中提出,要著重培養學生“愛班級、愛學校、為集體服務、維護集體榮譽的教育”,對學生進行“正確處理自我與他人、個人與集體、自由與紀律關系的教育?!薄皣依娓哂谝磺?,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教育?!?993頒布的《小學生德育大綱》中,強調學校德育主要是“向學生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識、淺顯的政治常識以及同小學生有關的法律常識),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教育學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國?!睘樯鐣?、為祖國、為人民的道德教育目標使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有了一種“損己為人”的潛在道德行為觀念??梢?,我國的道德教育實踐中,強調一種“為他性”的道德教育。這種“為他性”存在的原因在于兩個方面:

(一)儒家與道家傳統的教育思想中圣人君子的塑造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思想影響著幾千年來中國社會文化的走向?!墩撜Z》中顏淵篇提到“克己復禮以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人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認為,仁德的養成是需要抑制自己的行為,全靠自己的努力實踐得來的?!笆且允ト撕笃渖矶硐?,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崩献拥闹杏顾枷胝J為修道有德之人要處處為別人著想,然后才會成就自己的理想生活。道家學派的教育目標“內圣外王”,即是培養無私的圣人君子。

(二)現代社會以來對奉獻精神的無限夸大

就教師這一職業來說,一提到贊美教師的句子,人們馬上會想到這樣一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彪m然教師的職業角色中確實有服務者的義務,但是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是否就必須要“絲方盡”或者是“淚始干”;評價那些見義勇為的模范人物,是否就是要舍己為人,奮不顧身,以自己為代價為標準。

可見,“為他性”的道德視角是錯誤的,因為這種道德觀是以犧牲自己的價值,忽視主體與主體間的關系為代價。列維納斯的責任主體觀讓我們以一種角度重新理解現代德育理念,來論述個體與個體之間價值的體現。

二、列維納斯的他者倫理學辨析

(一)從他者倫理學的理論溯源角度:對本體論的批判

列維納斯說:“我的任務不是要建構倫理學,我只是想努力發現倫理的意義?!崩站S納斯的他者倫理學,意把倫理學取代西方本體論哲學成為第一哲學。他對本體論的吸收與揚棄,旨在于探討倫理形而上的可能性。

在法國的哲學領域中,主體性的哲學經歷不斷變化的過程,首先現象學家胡塞爾所強調的先驗主體性,研究所呈現出的表象,結構主義的出現將主體關進了“語言的牢籠”,主體性的興盛時期轉向衰落。列維納斯在對主體論的獨特視角下,承認他者的絕對獨立性,反對西方哲學將他者化為主體的同一性。列維納斯并不僅僅是他者倫理學的代表人物,還是在哲學史上對主體性哲學更進一步發展做出貢獻。

可以說,列維納斯的倫理學是建構在本體論這一“巨人的肩膀上”的,但是作為一個經歷過二戰的猶太籍法國人,列維納斯并沒有被西方本體論的同化特性所迷惑,而提出了一種絕對的他者,他的理論并非沒有主體性的存在,而是只有在我與絕對的他者發生責任的倫理關系時,這時主體性才真正存在。

(二)從他者倫理學中責任的角度:我為他者負責

宋可玉在研究列維納斯作品中思想形成的路徑中,將責任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從不可預知的死亡引申到不可知的他者,從他者的出現再到后來我與他者的責任關系,打破了自我的封閉性,突出他者與責任在列維納斯理論中的重要地位。①列維納斯的倫理學就建構在我對他者的責任上,透過他人的臉,我自身才有了責任和義務。對于個體的生存來說,負責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責任也就是對他人的回應。顧紅亮將列維納斯的責任說歸納為主體對主體間的責任,這其中包括為自我負責人、為社會負責人和為他者負責。②他指出列維納斯贊同的第三種責任即是為他者負責任。這三種對于責任的分類可以映射出當代社會的道德偏差的原因,自我負責表現出一種為我的本體論,為社會負責雖然指向的是社會大眾的公共道德,但我也是社會中的一員,我遵守社會公共道德有兩層含義:一種是對他人負責,另外一種是本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態度,這一出發點仍是自己。而對于當下的道德常態來說,后者占主要原因。而列維納斯所提倡的負責,是完全的純粹為他者的責任和義務。他者理論的獨到之處就是承認他人的完全獨立性,并且將人和人的關系建立在責任的基礎上。當今社會對自身生命甚至他人生命輕視的實例屢見不鮮,我們正需要這樣一種完全為他的倫理來矯正自我的道德觀。

(三)從他者倫理學中他者的角度: 絕對的他者是我存在的價值

他者倫理學中,他者是倫理主體的基石。首先,列維納斯對他者的定義即他者是完全獨立的他者,與我有著完全不同的特性,他者對于我有著不可知性,我不能替代他者,他者是不能被我所同化的。其次,他者與我的關系就是我對他者所必須執行的責任和義務,我有義務履行他者對我的要求,他者的要求就是我存在的價值。最后,他者與我之間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那么他者與我必然有著溝通的聯系,這種聯系是通過他者之臉為載體進行的。我對他者的回應即是我的責任,通過他人之臉,我才有了責任。列維納斯的他者主體所體現的他者性原則中,外在受動性和他異性覆蓋了傳統哲學的內在主動性和同一性傾向,將人這一主體從邏輯的先驗和認知層面中解放出來,擴寬了人得以生存的維度,引領了當代社會的哲學轉向。

三、列維納斯他者對于道德教育的內涵重構

鄭富興認為:“現代學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在缺乏道德共識的背景下主體如何處理與他者的關系?!雹墼谶@個強調道德自由、人性自由的社會環境下,每個人都強調獨立意識,看重道德自由與道德理性。也正是這種強調個人自由的社會,同樣造就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離。因此,在中小學的德育綱要中才會如此強調“為他性、利他性”的培養。然而,這種“為他性”的背后,指向的是社會群體對個體所要求的任務,個體由于生存在社會群體的組織環境中所不得不承擔的責任。學校的道德教育準則中同樣強調為祖國、為社會,要求社會中的個體要遵守社會的公共道德,維護公共道德的環境。人同樣是社會的一部分,所以,維護公共道德即是為了他人又是為了自己,最后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道德教育。所以,“為他性”只是在宣傳中體現出自己對于社會的責任,歸根結底,還是一種通過社會群體的權威來要求他人負責,從而維護個人的利益。

在他者倫理學中,我與他者的關系就是責任,是我對無限他者的義務與價值,我的自由是有限的,沒有他者的存在,我所謂的自由就無可依托。他者責任主體觀中主體對他者的責任不同于社會群體的權威對個體的要求。他者是獨立的他者,完全與我不同的他者,我與他人的關系就是我要對他人負責。列維納斯并非否定了本體我的價值,而是在強調本體我存在的同時也承認絕對他者的存在。我與他者是平等的個體,我對他者負責,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價值關系,個體沒有權利通過群體的價值標準來支配他人。列維納斯的他者也具有“為他性”,這種“為他性”就等于主體性,主體對他人負責是主體價值的主要體現。通過對絕對他者的發現在道德標準不一的社會環境中找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道德依存,重建了現代道德的內涵,同時也是對個體化社會的一種重塑,一種蛻變。

四、他者倫理學理論下的學校道德教育路徑探索

(一)重視自我與“他者”的關系

1. “他者”作為學生:培養學生的責任主體意識?!巴ㄟ^面孔,通過一種不同于人的認識的行為,他者來到自我的面前。面孔的顯現意味著向自我提出一種要求,要求自我做出倫理的回應?!雹芩邆惱韺W強調我要對他者負責,我對于他者的責任承擔是一種善的、正義的表現。我在履行這種善的、正義的責任的同時,也滿足了對于自我價值實現的要求。我通過履行他人的責任,完成了自我價值的實現。因此,對于中小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首先,要讓他們意識到“他者”的存在。在這一點上,作為德育的引導者,教師在教學生活中要尊重學生,只有學生意識到自己得到尊重,是自身道德人格的主體,才能從自身出發意識到“他者”主體性的存在。其次,要對學生進行道德理性的教育。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過程中,相比于教會學生“做什么”來說,教會學生“為什么這樣做”更重要。幫助學生澄清道德價值,促進其對道德規范的理解與認同。承認學生作為理性的道德價值和道德規范的理解者的地位,是道德教育的有效保障。道德教育的過程只能是一個價值引導和自主建構相統一的過程,只有使學生經過自己的思維來認識到“他者”的責任,學生才能自主地將意識轉化為責任行為。因此,他者倫理學的構建對于我國中小學的責任教育來說,是一種主體性道德教育理念的深化。

2. “他者”作為教師: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列維納斯在構建他者倫理學中,主體與他者之間是通過他人之臉來進行交流的。在學校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多是在課堂上講授文化知識,而對于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也大部分止步于在對學生校內行為的關注甚至是成績上的關注。然而,教師應與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交流和溝通,形成主體和主體間真正意義上的對話。在傳統的道德教育中,學生并不具備道德的主動性,只是學校和教師道德教育灌輸的被動者、接受者。作為學生的“他者”受到學校和教師權威的壓迫,主體性逐漸被弱化。顯然,這并不符合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和建構,學生作為道德教育的“他者”,教師應給予學生自主的權利,教師要多給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的條件下進行和諧融洽的溝通談話。

(二)擁抱“他者”:擴大道德視野

1. 包容“他者”的價值選擇。列維納斯認為,對于主體來說,“他者”是絕對的他者,為了這個“他者”不被同化,“他者”與我有著完全不同的特點,“他者”不會被我同化,我也不會完全地認識“他者”。

在當今社會,大數據時代的價值多元化、文化間的交流與重合,具有普遍約束力和說服力的道德倫理觀念已經不再具備權威性,對于判斷個體價值的標準也逐漸模糊。在這個價值多元化、文化理論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自己的想法。因此,學校道德教育要懷著一種寬容的姿勢,對學生的價值選擇堅持開放性、包容性原則。尊重和接納他者的價值選擇,是認識這個多樣化社會的最好途徑。學生也要學會尊重不同個體的價值選擇多元化,這對與學生未來融入社會,接受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意義。

2. 培養對“他者”的生命關懷能力。在他者倫理學的理論背景下,每個個體都有著為別人服務的責任。這種為他的精神使個體意識到獨立于自己的“他者”的存在。在這種責任倫理的關系下,人和人都保持著對對方個體的認識和尊重。每個人都在盡其所能地完成對“他者”的義務和價值。在他者倫理學中,個體應主動承擔對于“他者”的生命關懷,對于他人生命的關懷,也是對自己價值存在的肯定。

在學校道德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關懷同學,還要在生活中多關懷弱勢群體,幫助學生了解到與自己不同的生命體的存在。關懷倫理學家諾丁斯所強調的,我們不僅要關懷自身,同時更要把關懷關系擴大到對動物、植物和地球的關懷,⑤這種對于不同生命物種的保護和關懷,不僅實現了人類作為主體的價值,同樣的,作為“他者”的其他生命體,也保護了人類“他者”的可持續性發展。

注釋:

①宋可玉.從論勒維納斯責任的出現及其與他者的關系[J].江西社會科學,2012(7).

②顧紅亮.責任與他者——列維納斯的責任觀[J].社會科學研究,2006,01:37-40.

③鄭富興.列維納斯的他者倫理學與現代學校道德教育[J].外國教育研究,2010,03:70-73+84.

④孫向晨.面對他者——萊維納斯哲學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322.

⑤Nel Noddings.The Challenge To Care In Schools [M].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47.

猜你喜歡
維納斯倫理學道德教育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開拓·前沿·創新與學科建設——簡評《中醫生命倫理學》
“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無錫召開
千姿百態維納斯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當代維納斯的誕生
有朝氣、有活力,給人十足的驚艷 Mcintosh MA6700、Sonus Faber 維納斯簽名版套裝
《曹雪芹》:如同斷臂維納斯
如何對幼兒開展道德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