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包裝設計的生態性探析

2015-05-30 09:04吳振全
中國包裝工業(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和諧安全

吳振全

【摘 要】為了提升人類的生活水平和促進人類的全面自由發展,人類在改造自然的歷史征途中,實踐目的卻發生了異化,改造自然服務人類社會卻演變成破壞自然危機人類社會。本文以現代包裝設計的生態性探析為例來詳細地闡釋這一社會現象?,F代包裝設計過度設計,過度考慮功利性經濟價值,出現了不是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而是出現了眾多破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人與自身和諧相處的現象并愈演愈烈,深深震撼并刺痛了人們心靈,強烈呼吁人們在現代包裝設計中要注重生態性,最終使包裝設計回歸本原,最終使人類社會和諧感、安全感、幸福感凸顯。

【關鍵詞】現代包裝設計 生態性 和諧 安全

1 詮釋現代包裝設計注重生態性的必要性

縱觀人類發展歷程,科技的發展在其進程中處于支配地位,起推動作用。在人與自然的不斷較量中,人的主體地位及作用更加確立和彰顯。特別在包裝設計視域內,科技工業現代化優勢愈加在設計材料、結構、價值等方面濃重,也推動了包裝設計的畸形發展,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人與自身的矛盾日益尖銳。由于深受其痛,人們開始反思自我的行為,呼吁包裝設計回歸自然,設計要遵循自然社會客觀規律,使科技現代化優勢不是危及人類社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更應該是推動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為其服務的科學利器。隨著現代包裝設計生態性深化,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1.1 生態理念產生的時代背景

工業革命的興起,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水平,極大地突顯了科學技術的作用。利用科學技術這個武器,人們拉開了征服自然的序幕,揭開了許多自然神秘面紗,打開了以前從未涉獵的自然領域,開辟了前所未有的人化自然的新境界。隨著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影響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人類原有的存在心底那種對自然崇拜敬畏之心逐日消殆,依靠自然的神明之力來維持自己和自然的和諧相處也逐日消淡,取而代之的是自我為中心的膨脹。揮舞著“天賦人權”的旗幟,和諧讓位于私欲,客觀規律讓位于自我,把自然資源當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私家寶藏,開啟肆意妄為地開發利用模式,同時又把大自然當成一個超大容量的垃圾回收站,肆無忌憚地拋灑著自己的廢棄物。

21世紀,隨著科技研發的層出不窮,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到一個高度發達的時期,科學技術發明成果不但擴寬了人們的認識視野,使人們可以探天入地,而且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使人們毫無顧忌感的私欲也越發加大。但是,發展和毀滅往往相伴而生,相互交融在一起,高度發展的物質社會現象下隱藏著隨時而來的毀滅危機。一面人們歡欣鼓舞地享受著利用科技成果大肆掠奪自然界帶來物質享受時,一面自然資源以人類歷史上空前的高度和速度也在消耗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平在逐日傾斜。正如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感言:“自然包括人性在內,而人性是人類最難對付、最難馴服的那部分自然。人類用技術征服非人性的自然界,反而使人類變成人類自己最危險的敵人,因為人類現在是用前所未有的致命武器和污染手段裝備起來的?!盵1]

1.2 現代包裝設計的病態化訴求生態性

包裝設計具有藝術和科學雙重屬性,是寬領域、多范圍知識的交融綜合體。從本質來說,包裝設計就是從設計上體現保護物品免受損害、承載運輸、倉儲以及銷售物品基本功能。在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以貝類、植物葉子、植物果殼、動物毛皮等用來盛、轉移、儲存水和食物等,這可以說是包裝設計的萌芽了。隨著科技發展的腳步,包裝設計經歷了紙質、玻璃、金屬階段的跨越。進入20世紀以后,和平和發展成為時代的潮流,這樣的大背景助推了經濟全球化趨勢和新科技新研發獲得高度發展,而包裝也進入全新時代。

然而,包裝設計的現代化高歌猛進般地發展,一方面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又帶來了一系列危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生存安全狀況的病態現象。由于市場自身的自發性和消費者多元化的消費觀,基于滿足以上兩者,包裝設計走入了過度包裝的極端誤區??梢詮囊韵路矫孢M行闡釋。

一是從包裝設計材質上,擯棄了原有的諸如植物的葉莖、果殼、動物毛皮、貝類、土石品等自然而然的材質,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化工金屬合成材質,于是出現了有毒膠囊、奶嘴、包裹紙和致癌保鮮膜等事件,損害了人們健康乃至奪取生命,更演繹成人們談之色變、恐避之不及的可怕物。

二是從包裝設計結構上,現代包裝設計呈現為多樣化,從單一化到多重性,從簡單到復雜,從小到大。一方面,對于生產者來說,加重了生產程序,更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不利于企業的生產效能;另一方面,對使用者來說,不便于承載運輸等乃至使用過后不便于處理廢棄物紛紛拋灑到大自然,到處散落著包裝垃圾,進而給大自然造成了承載壓力。

總之,對于安全問題來源的定義不再是基于傳統的戰爭、貧困、糧荒、天災、疾病等因素而是一件件毫不起眼的包裝物品。在包裝新材質的小小物品面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人與自身的和諧關系瞬間崩塌瓦解。人類在享受新成果歡愉的同時也不斷地承受著新成果帶來的種種煎熬,各種新病毒,新問題撲面而來,刺痛并敲醒了全人類對這種病態現象的深思,從現實意義上迫不及待訴求一種生態性理念本真地回歸自然。

2 現代包裝設計生態性的作用

顧名思義,生態理念是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生態保護和生態發展的觀念?!吧鷳B理念”指的是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的全面整體平衡。自然生態側重于人與自然的直接關系,向人提供健康的物質性的生理需求;人文生態側重于人與社會的直接關系,維持社會群體的心理平衡。[2]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注入生態理念不但對于現代包裝設計行業來說是一個革命性的創造,而且對于整個人類社會來說具有重大的現實作用。

(1)從人與自然角度,有利于減輕人對自然資源的無節制的掠奪,減輕自然的壓力;減少包裝物質對自然的侵害,還一個和諧的生態圈;還大自然一個青山綠水、鳥語花香,從而更能讓人體會到現代化進程所帶來的高質量幸福感。

(2)從人與社會角度,有利于減少因包裝物質危害性帶來的一系列社會性問題,淡化社會矛盾,營造一個安全、有序、合法、人性的社會氛圍。

(3)從人與他人角度,有利于緩解因包裝物質危害性而撕裂的、緊張的人與人關系,重塑誠信、溫情、有愛、有理性的人文情懷。

(4)從人與自身角度,有利于人們樹立并增強責任意識和法律觀念,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時去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社會環境,從而最終利于自身的健康和提高自我的生活水平。

3 貫徹現代包裝設計生態性的幾個原則

現代包裝設計生態性從側面上來講也是衡量一個時代、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尺,那么現代包裝設計如何以什么樣基準來評價是否具有生態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3.1 經濟節約性原則

包裝設計的經濟節約性原則強調最佳的功能效果以建立在最低的成本基礎之上。包裝的材質選擇、生產環節的資源消耗、運輸轉移、銷售環節成本以及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成本,構成了包裝設計潛在的考慮成本因素。因此,包裝設計應該站在統籌全局考慮的角度設計出避免生產材質大量浪費損耗、提高材質在轉移運輸、銷售過程的效能、以及減少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造成過重承壓的科學合理方案,使設計既能提高產品的經濟銷售產能,又能節約資源維持自然生態平衡。

3.2 可替代性原則

包裝設計的可替代性原則強調,包裝材質的選用要必須考慮到其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在現代包裝領域,盡量利用可再生資源和可循環使用的材質來取代原有的盲目追求復雜、重復和低劣而奢華包裝的材質是設計包裝要秉承的一個導向。

3.3 可持續發展性原則

包裝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原則強調,現代包裝必須考慮設計不要以犧牲子孫后代人利益的代價換來現代人的需求,尋求的是整個人類社會長久的持續發展??沙掷m發展原則調節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包含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其中最根本的是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4 人文生態性原則

包裝設計的人文生態性原則強調,現代包裝設計在權衡人們精神層面需求角度上要求包裝應該把中華優秀傳統的人與自然天人合一、人自身追求無欲無物健康養生的理念注入到設計中來并成為設計中新的血液,使設計彰顯生動化、情感化、人文化。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人與自然的矛盾問題日益尖銳化并將繼續惡化,在包裝設計視域內必須構建系統的生態性包裝設計刻不容緩。粗放型、繁瑣性、功利性包裝設計已經不能夠完全適應新的形勢,應以最終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人與自身和諧的發展為包裝設計目標,建立完善的科學的生態性包裝設計系統。這就需要我們的政府、企業、設計者、消費者共同努力。

(1)對政府來說,對于包裝設計行業領域,國家政府應給在政策、方針、路線上給予引導、支持和規范;對包裝設計行業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包裝設計的行業規則和標準,并細化具體條文并體現與時俱進;更加注重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立法和法律,并對破壞環境污染環境的行為給予嚴厲打擊。

(2)對企業來說,依靠科技進步和科研開發,樹立創新意識,轉變生產方式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在包裝設計環節利用新工藝減少資源的浪費,合理配置資源,使企業發展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兼顧。

(3)對設計者來說,在包裝設計上更多注重責任意識和科學理念,使包裝設計方案更多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共處,又兼具實用性、便利性、功能性。

(4)對于消費者來說,在對產品的包裝選擇上要堅持理性消費、求實消費,從注重產品的奢華和個性上轉移到對產品的樸實、簡單求真的關注上,尤其是要樹立對自然、對社會、對他人乃至對自身的責任意識。

結語

總之,我們堅信,只要我們能夠把科學發展與人與自然和諧的觀念運用于我們的包裝設計理念中,然后將我們的包裝設計推廣于社會實踐活動中,推而行之于我們的日常行為中,那么整個世界就能夠在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的契合下大力發展生產力,人類社會所面臨的自然生態危機與社會生態危機就能夠在人們為之奮斗的努力下,得以最大限度地、有范圍地化解。

參考文獻

[1]黃丹魔,劉曉陶.走出“原創”設計誤區構建“生態設計”理念[J].觀察家,2006.

[2]王慶斌.產品生態設計的理念與方法[J].湖南: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猜你喜歡
和諧安全
新課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
構建社會主義新型和諧勞動關系實證研究
跳動的精靈
對班主任管理的幾點看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