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變化對生態脆弱區牧民生產生活影響分析

2015-05-30 10:48桑晚晴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生態保護氣候變化

桑晚晴

摘 要 近年來,在以全球氣候變暖為主的趨勢下,極端氣候事件越來越頻繁。同時,像暴風、雪災、暴雨、冰雹等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和強度也在不斷增加,已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經濟發展。由于氣候變化的復雜多變及不確定性,它給不同地區人們所帶來的影響及人們的應對能力也不相同。尤其是在西部民族地區的生態脆弱區域,更是極易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本文在對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進行實地調研基礎上,分析氣候變化對牧區牧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氣候變化 生態保護 西部民族地區

久治縣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轄縣,是藏民聚居區,是青海省畜牧業生產基地之一。人們主要是以放牧為生,畜牧業是其國民經濟的主體。擁有遼闊的天然牧場,在廣闊的草原上,牛背上的生活就是他們的真實寫照。對更多的依賴自然生活的居民們來說,表現為“逐水草而徙”、“籍綠洲而居”的生存狀態。是我國生態脆弱類型最多、生態脆弱性表現最為明顯的地區之一,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域。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的復雜多變,它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是難以預測、全方位、多層次的,并且在人類活動的不同地區,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及人們的應對能力也不相同。尤其是在對氣候變化敏感的生態脆弱區域,極易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

一、當地氣候變化情況

因為草原氣候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畜牧業的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且其冬季草場和夏季草場也不同,因此可以分季節來分析氣溫和降水變化特征。據調查分析,當地氣候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氣溫不僅在年度間呈現上升趨勢,而且在年內的變化幅度也在增加。據當地牧民介紹,現在氣溫呈現忽高忽低、忽冷忽熱的不均衡狀態?,F在夏季氣溫比以往要高很多,而且最近五六年來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白天11點~3點之間,夏季晚上氣溫變化不是很大。冬季氣溫上升的幅度相對來說不大,但現在最低氣溫出現在11月份。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顯示,地球自然生態系統可以承受的一個極限是2℃,也就是說地球氣候升溫變暖必須控制在2℃以下。(1)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氣候變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其次,降水量有增加的趨勢,且降水格局發生了變化,呈現不平衡降水(如圖1)。當地的居民們介紹“以前的降雨是分季節和時段的”,降雨量也很平衡,但現在的情況是“需要雨水時降雨量很少”,在挖蟲草、貝母等不需要雨水的時節又會降雨,夏天時雨水比較多,有時在挖蟲草時還會下大雪。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地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月~9月之間,且越來越呈現集中的趨勢,在6月~8月之間。而此時也正是牧民挖蟲草、貝母的時節。

第三,自然災害的頻發,像雪災、暴雨、冰雹等自然災害情況發生的頻率增高。像冰雹,以前是一年打一次,并且是在挖蟲草、貝母等結束后才會打冰雹,現在在挖蟲草、貝母等的時節就會打兩次冰雹,打冰雹次數不但增加,而且時間有所提前,以前大約是9月份左右,現在大概是8月份。

圖1 當地降水量變化

二、氣候變化對牧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久治縣生態脆弱區是典型的氣候變化敏感區,氣候變化對牧民的生產生產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氣候變化對草場的影響

氣候變化對牧民們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草場,草場的變化情況也是他們最關心的。隨著氣候變暖將導致暖干化趨勢加劇,致使草原面積不斷減少,退化速度不斷加快。地表蒸發耗熱明顯增加,可能會導致土壤濕度下降,荒漠化加劇?,F在部分草場退化現象嚴重,表現為沙化、干旱、自然災害等的增多,植被覆蓋率下降10%~15%,草的高度降低4~5厘米,草地初級生產力下降20%~30%,牧草品質下降,并且密度也在降低。

圖2 最近幾年牧民平均受災變化情況

(二)氣候變化對牧民生產活動的影響

氣候變化加劇了自然災害的情況,以前雨雪分布均衡,現在雨雪分布異常,會出現雪災、冰雹等異常氣候災害,據相關資料分析,最近幾年雪災情況加劇,2008年、2012年都出現了很大的雪災,而以前沒有雪災的情況,同時,大風和雪災情況會呈現交替的現象,像今年沒有下雪,風就比較大。牧民受災情況如圖2所示:在08、12年,每戶牧民平均死亡牛數是最多的。

而且氣候變化對草場造成的影響,會直接影響到牛的生產力,當地的牧民介紹,以前一頭牦牛每年能產14斤酥油,現在只有8~9斤。同時,自然災害等極端的氣候災害也使牛的死亡率提高,像12年的雪災,大雪覆蓋草場,牛沒有足夠的飼料就會餓死,每家牧民都死了很多牛,最嚴重的有死50多頭的,牧民只能靠購買材料來減少牛的死亡。而且每年也會因為疾病死一些牛。

在另外一些情況下,氣候變化所帶來的負面情況也會間接影響當地牧民的生計情況。氣候災害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會使一些植物、動物發生遷移,一些脆弱的物種也會面臨滅絕的危險,使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減少。像在巖羊數量的減少下,雪豹就會轉向牧民養的羊,使其成為受害的對象。并且,據此次調查得知,現在牧民挖蟲草、貝母等的收入有所降低,一方面是因為降水量的不平衡,在挖蟲草的時節會有下雨或下雪的現象,這樣就會使蟲草顏色不好,使蟲草的收入降低;另一方面是氣候變化使草場的質量下降,進而也影響了蟲草、貝母等藥材的質量。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效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牧民的生活,降低了牧民的收入。

(三)氣候變化對當地水資源的影響

一方面表現在水量的減少。氣候變化可能是導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積萎縮的因素之一。隨著氣溫進一步增暖,部分地區的降水和蒸發將發生變化,水資源會受到很大影響,高山冰川將出現進一步減少和退縮現象,高山季節性積雪時間縮短,積雪量度減少,并將對高原氣候產生重要的反饋作用。

另一方面是水資源污染比較嚴重。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負面影響會加重其他脅迫的影響,如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經濟活動的變化等。同時,氣候變化的不穩定還會影響合川徑流等水循環要素的變化。(2)在當地,牧民主要靠河流水和湖泊水生產生活,但隨著外來人口的進入,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隨之而來的白色污染逐漸在此處蔓延,河流邊上到處都是亂丟的衣服、塑料瓶、垃圾袋等,還有牧民們祭祀時的垃圾,城鎮下面的河流水已經不能在飲用了。

三、在這種背景下區域政府應實施的對策措施

基于當地目前的發展狀況,當地政府要充分利用地區發展優勢和機遇,大力發展當地經濟,提高牧民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相關的應對和發展措施如下:

首先,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的優化牧民經濟收入結構,使其收入多元化。第一大力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健全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加快推進草原畜牧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升其標準化生產和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同時對牧民開展技能培訓,鼓勵部分牧民轉產創業,發展特色旅游、種養等產業。第二加快發展生態文化旅游。加快推進草原文化旅游區建設,結合當地草原風光、民族風情、宗教文化、“藏居”特色建設,發展觀光、休閑、文化等集一體的生態旅游。

其次,要改變目前在自然保護和資源管理上過于粗放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從草場管理模式上來說,采取適當的禁牧休牧政策,控制草原的載畜量。目前在有些退化的草場的地方,有些放牧已超出了草場的承載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采取人工種草,恢復已被破壞的草原植被,增加草原覆蓋面積,并且對種的草場采取3~4年的禁牧措施,使草場質量得以恢復。這樣不僅可以改變當地草場的質量,而且對調節當地的氣溫,涵養水源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建立生態補償長效機制。在堅持和完善生態平衡、基本生態保護等制度前提下,科學制定牧區生態補償長效機制。相應的生態補償政策應優先考慮生態脆弱區的居民,使相應的政策與主體功能區劃的目標和規劃進行配合。對實施禁牧、休牧、劃區輪牧的牧戶,在飼料購買及牲畜棚建設上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除了政府轉移支付以外,還應該支持和引導生態有償服務的市場化機制的進入,像森林碳匯、水資源的有償付費使用等,真正做到當地居民保護者從生態服務中獲益。

第四,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的研究和監測,建立動態監測和分析預測體系,利用現代科學和傳統經驗開展生態保護工作。定期對脆弱的生態系統、敏感物種、水資源情況及病蟲害、人體流行病等進行監測,對于監測的數據可以定期公布,使當地牧民更好的了解當地生態系統的變化,以提高其保護意識。

第五,要控制當地的人口總數。隨著當地人口的發展和外來人口的進入,當地人口已經超出了生態脆弱區的人口承載力,要相應的控制人口數,避免氣候變化加劇與人口--資源--環境的惡性循環

第六,政府要加強政策實施和保護力度。一方面對于人們過度挖蟲草、貝母等情況,可以對當地社區居民進行草場保護的宣傳,在其挖蟲草、貝母時盡量減少對草場質量的破壞,并加大對牧民的補償。同時,針對氣候變化對人身體狀況造成的影響,可以通過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來減少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針對當地的水資源情況,要加大對水污染現狀的宣傳力度,使牧民認識到水資源污染的危害,提高人們參與水資源保護的積極性。

注釋:

(1)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07.

(2)夏軍,劉春蓁,任國玉.氣候變化對我國水資源影響研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地球科學發展,2011.

參考文獻:

[1]沃爾夫剛·貝林格著,史軍譯.氣候的文明史——從冰川時代到全球變暖[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12).

[2]王偉光,鄭國光.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11).

[3]徐小玲.三江源地區生態脆弱變化及經濟與生態互動發展模式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2007(6).

[4]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07.

[5]夏軍,劉春蓁,任國玉.氣候變化對我國水資源影響研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地球科學發展,2011.

猜你喜歡
生態保護氣候變化
北極熊如何適應氣候變化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2)》發布
保護生物多樣性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與環保法官
氣候變化:法官的作用
國內外生態補償制度對比研究
貴陽生態保護法庭的成立與發展
沈陽臥龍湖區域生態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我國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問題研究
鳳凰古鎮旅游開發與生態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