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我國完全積累制企業年金籌資模式

2015-05-30 10:48張翼德
今日湖北·中旬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措施問題

張翼德

摘 要 企業年金,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愿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是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組成部分,由國家宏觀指導、企業內部決策執行。企業年金按照籌資模式可分為現收現付制、完全積累制以及部分積累制三種模式,我國采用的是完全積累制。本文分析了我國企業年金選擇這一模式的原因,以及這一單一模式存在的問題,最后給出了幾點改進措施。

關鍵詞 完全積累制 原因 問題 措施

一、選擇完全積累制模式的原因

從1991年《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中個人賬戶制度的確立到2000年《關于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中對完全積累制模式的明文規定,我國企業年金籌資模式的選擇與基本養老保險不同,沒有經歷從現收現付到部分積累制的轉變,而是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完全積累制的大方向,這主要基于以下幾點原因。

(一)完全積累制是國際潮流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蒲曉紅女士在對《全球企業年金》整理資料后發現,在被統計的22個國家或地區中有20個國家或地區的企業年金采用的是完全積累制的籌資模式,占比90.9%。只有法國和突尼斯是按照現收現付制籌集資金,當前待遇通過當前繳費籌資。(1)由此可見,完全積累模式的企業年金制度,因其較之于現收現付制的優點而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青睞,完全積累制的企業年金制度成為了國際趨勢。

(二)完全積累制更富有效率

無論是基本養老保險還是企業補充養老保險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的統一,但兩者側重點有所不同?;攫B老保險作為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一支柱,承擔著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所以更加注重公平,強調互助共濟。企業年金作為補充性質的保障方式,其出發點是著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使其生活的更加體面,所以要更加注重效率。

完全積累制模式較之于現收現付制,其特點之一就是就有較強的激勵機制。在完全積累制下,企業和個人的繳費一律記入職工個人賬戶,從而可以提高員工參保以及繳費的積極性,更加富有效率。

(三)完全積累制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趨勢,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亦比較嚴重。早在200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32億,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0.32%,這一數字宣告我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如何應對未來眾多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養老基金籌資模式的選擇是應該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

現收現付制的機制是由年輕一代人供養年老的上一代人,是一種代際之間的供養,因此制度的平衡以及順利實施與人口結構具有重大關系。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中國,倘若采用該模式,年輕人就要繳納不斷攀升的保費以供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這樣就會損害當代勞動者的利益,并引發代際矛盾。

與現收現付制不同,完全積累制下,保費是由員工本人及企業承擔,最終收益人也只是員工本人,不存在代際之間的供養問題,與人口結構沒有直接關系,它實質是個人一生的收入平滑。因此,該模式可較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四)完全積累制可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

與現收現付制不同,完全積累制有一個資金積累的過程。據統計,在1991-2005年的前15年里,全國共累積企業年金680億元,平均每年增加45億元。而2005—2009年的四年間,平均每年增加461億元,截止2009年底,全國企業年金規模已達到2525億元。(3)2010年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2809億元,2011年年末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3570億元。

如此龐大的資金需要進入資本市場才能實現保值增值。資本的注入又會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帶來金融創新,金融法規和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等很多外部正效應。

二、單一完全積累制存在的問題

(一)“一刀切”模式不適合現有實際

我國企業年金籌資模式為完全積累制,與此相適應,各個企業無一例外的建立起了DC型的給付模式,完全積累的籌資模式與DC型給付模式相結合已成為各企業實施企業年金制度的首選模式,甚至唯一模式。

這種單一的模式選擇雖然降低了制度實施的難度,但是卻不能適應新社會出現的各種復雜情況。首先,從地域差異來看,沿海發達省份企業年金發展快,市場化運作資金規模大;而處于西部各省的企業年金規模較小,發展相對緩慢。如果僅僅實施DC計劃,無疑會進一步加大東西部地區職工福利的差異。(4)其次,從員工類型上來講,年輕員工抵御風險的能力強以及流動性強的特點適合DC型模式,而對于年老的職工來說,如果采用該模式可能會面臨繳費時間短,資金不足的問題。第三,從企業類型來說,規模大、效益好的國有企業其員工流動性差,更加適合待遇確定值;中小企業員工流動性強的特點使得DC模式成為第一選擇。

(二)基金保值增值壓力較大

企業年金基金規模龐大,如何使如此龐大的資金在資本市場中保值增值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不完善,金融市場不穩定,投資工具和手段較少,限制較多,使得資本的盈利情況不容樂觀。另外,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以及國內的通貨膨脹現象都使得企業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成為一大問題。

(三)完全積累制管理成本較高

伴隨著企業年金基金的籌集,隨之而來的是基金的管理問題。龐大的資金需要完善的管理機制,基金投資和運營機制,以及監管機制等眾多配套機制。需要確立基金的管理主體和方式,需要解決投資主體資格的審查和確立,抵御通貨膨脹風險,確定投資收益目標等眾多問題。因此,其管理成本會大大提高。(5)

三、解決措施

(一)改變完全積累制加DC的單一模式

實際操作中,要在堅持完全積累制的前提下,根據地區、員工類型以及企業類型的差異,在DB與DC之間做出選擇。對西部地區而言,因為其工資水平較低,在DC模式下形成的個人賬戶金額與東部地區有較大差異,進而影響其老年生活水平。因此適合采用DB模式,確定一個合理的給付水平,使得既能滿足生活需要,又不至于與東部地區差異較大。公司內部,年輕員工抵御未來風險能力較強,流動性高,適合采用DC模式;對年老員工來說,繳費時間短,抵御風險能力弱,流動性低是其特點,他們更加在乎年老時有一個體面的老年生活,因此DB模式是其首選。中小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流動性強,國有企業穩定性好,因此兩個分別適合采用DC模式和DB模式。

(二)多渠道保障資金保值增值

首先要保持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鸬耐顿Y、運營離不開穩定的經濟環境,只有在不斷增長的經濟中,才能保持基金投資的活力,才能保障基金的投資效益;只有經濟健康發展,才能使基金免受通貨膨脹的風險。其次,要逐步完善資本市場。第一,要積極進行資本市場的結構調整,針對市場主體結構、市場組織結構、交易商品結構等多個方面的不足,努力建立起多主體、多層次、多種形態、擁有豐富交易商品的資本大市場。第二,要改善政府作為,加強有效監管。政府應將監管重點放在建立良好的資本市場秩序上,而不是放在設立基金投資的限制條件等一些方面。第三,選擇合適的基金投資策略。武漢大學殷俊教授基于企業年金基金要求盈利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的特點,傾向于采用消極投資策略,即指數化投資策略。這一投資策略的核心是:跟蹤某一指數設計投資組合,使基金凈值的漲跌幅度與指數的漲跌幅度完全一致。(6)

(三)加強基金管理,努力降低成本

企業年金完全積累制的實施需要管理成本,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避免的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開支。在實施基金管理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各個主體的監管,防止管理費用的濫用;同時要注意總結、設計出一套成本相對較低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的科學性,注意方法創新。

參考文獻:

[1]鄧大松.社會保險[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

[2]殷俊.中國企業年金計劃設計與制度創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3]李珍.社會保障理論[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4]穆懷中.社會保障國際比較[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措施問題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環境保護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討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20條穩外資措施將出臺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