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手機成癮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研究

2015-05-30 10:48黎楊英馬新成王奕冉
留學生·下旬刊 2015年1期
關鍵詞:社交滿意度差異

黎楊英 馬新成 王奕冉

【基金項目】2014年廣西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立項項目“大學生手機成癮干預研究——以欽州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1411607032);廣西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心理干預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SK13LX436)。

作者:欽州學院 教育學院 ?廣西欽州 ?535099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智能手機技術日益精進,使用也越來越廣泛。大學生作為年輕一代的代表,是手機使用的主力軍。手機的頻繁使用,在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慢慢的侵蝕著大學生。由于不恰當以及過度的使用手機而導致部分大學生沉迷于手機世界不能自拔,對手機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久而久之就導致了手機成癮,對其生理和心理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已有研究發現低主觀幸福感的大學生更容易出現手機成癮[1]。而生活滿意度又是衡量主觀幸福感的重要指標。鑒于手機成癮、生活滿意度的獨立研究較多,而手機成癮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假設大學生手機成癮與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負相關,并以欽州學院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索兩者之間的關系,希望能豐富關于大學生手機成癮方面的研究,為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干預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整體抽樣法,以班級為單位對欽州學院大一至大三的在校大學生進行測查。其中男生111人,女生237人,文科生179人,理科生169人,城鎮學生73人,農場學生275人。本次研究總共發放調查問卷36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有348份,有效率為96.67%。

(二)研究工具

1.手機成癮傾向量表。該量表由華中師范大學熊婕、周宗奎等人在2012年編制的,適用于該研究所要針對的研究對象。該量表總共有16個題目,包括戒斷癥狀(沒有參與手機活動時生理或心理上的負面反應)、突顯行為(手機的使用占據了思維和行為活動的中心)、社交撫慰(手機的使用在人際關系中的作用)以及心境改變(手機造成的情緒變化)4個維度,采取五級計分的方法,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測量得分越高,手機成癮傾向越高,總分達到48分的界定為手機成癮[3]。該量表的信度系數為0.834,效度系數達到0.9以上[2]。

2.《生活滿意度量表》。該量表有5個項目,用1-7表明自己對所描述情況的態度,從“非常滿意”到“非常不滿意”,依次遞減,得分越低,說明生活滿意度越低。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效度為0.85,在國內外各研究中證明其有良好的信效度[3]。

(三)統計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手機成癮情況

本研究對348名被試的手機成癮情況進行統計,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 ?大學生手機成癮情況統計

總數 性別 專業 生源地

男 女 文 理 城鎮 農村

手機成癮人數/n 64 21 43 44 20 9 55

所占比例/% 18.39 18.91 18.14 24.58 11.83 12.33 20.00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在348名在校大學生中,有64名大學生有手機成癮傾向,占總人數的18.39%;男女生手機成癮傾向檢出率基本一致;文科生手機成癮傾向情況比理科生嚴重;農村學生手機成癮比例比城鎮學生高。

(二)大學生手機成癮的描述統計

對大學生手機成癮及其各維度得分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 ?大學生手機成癮描述統計分析

分析因素 人口統計學變量 戒斷癥狀

(M±

SD) 突顯行為

(M±

SD) 心境改變

(M±

SD) 社交撫慰

(M±

SD) 手機成癮

(M±

SD)

總體 16.26

±4.43 9.12

±3.05 6.56

±2.26 6.80

±2.30 38.77

±9.91

性別 男 15.68

±4.72 9.28

±3.22 6.50

±2.32 6.67

±2.41 38.14

±10.70

女 16.54

±4.27 9.05

±2.98 6.59

±2.24 6.86

±2.25 39.05

±9.53

專業 文科 17.08

±4.36 9.39

±2.96 6.70

±2.31 6.87

±2.27 40.04

±9.70

理科 15.39

±4.35 8.85

±3.13 6.41

±2.19 6.37

±2.35 37.39

±9.99

生源地 城鎮 15.46

±4.07 9.16

±2.90 6.03

±2.16 6.77

±2.09 37.42

±8.92

農村 16.26

±4.43 9.13

±3.05 6.56

±2.26 6.80

±2.30 38.76

±9.91

從表2可以看出,上述人口學統計變量基本上呈正態分布,集中趨勢相對較高。

(三)大學生手機成癮和生活滿意度的差異分析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對大學生手機成癮和生活滿意度在性別、專業和生源地

這三方面進行差異分析,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 ?大學生手機成癮和生活滿意度在性別、專業

以及生源地的差異分析

性別 專業 生源地

t p t p t p

戒斷癥狀 -1.69 0.09 3.62** 0.00 -1.81 0.07

突顯行為 0.66 0.50 1.61 0.10 -0.03 0.97

社交撫慰 -0.36 0.71 1.22 0.22 -2.20* 0.03

心境改變 -0.71 0.47 0.56 0.58 -0.53 0.60

手機成癮 -0.79 0.42 2.51** 0.01 -1.44 0.15

生活滿意度 -1.46 0.84 -0.18 0.86 3.06** 0.00

注:*P<0.05,**P<0.01,以下均同

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戒斷癥狀在專業上存在顯著差異(P<0.01),文科生明顯高于理科生。手機成癮總分在專業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文科生明顯高于理科生。社交撫慰在生源地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農村學生顯著高于城市學生。手機成癮總分及其四個維度在性別上沒有統計學意義。生活滿意度在生源地上存在顯著差異(P<0.01),城鎮學生顯著高于農村學生,在性別與專業中沒有明顯差異。

(四)大學生手機成癮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分析

對大學生手機成癮與生活滿意的進行相關分析,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 ?大學生手機成癮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分析

戒斷

癥狀 突顯

行為 心境

改變 社交

撫慰 手機

成癮 生活

滿意度

戒斷癥狀 1

突顯行為 .646** 1

心境改變 .451** .463** 1

社交撫慰 .611** .654** .490** 1

手機成癮 .887** .851** .679** .815** 1

生活滿意度 -.161** -.106* -0.077 -.109* -.146** 1

表4表明大學生手機成癮總分、戒斷癥狀、突顯行為以及社交撫慰與大學生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這說明手機成癮程度越高,戒斷癥狀程度越高,突顯行為程度越高,社交撫慰程度越高,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就越低。在心境改變上也存在負相關,但并不顯著。

三、討論

(一)大學生手機成癮的特點分析

本研究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該校大學生手機成癮率為18.39%,高于劉勇、陳健芷等人2014年在哈爾濱調查數據10.1%,低于王相英(2012)在山東的調查數值32.75%,這可能是由于:首先,調查時間不一樣,隨著時代的進步,智能手機的功能是越來越齊全,但是隨著人們對手機成癮研究的深入,人們對于手機的認識越來越全面,手機對于人們的吸引力可能就發生了變化;其次,調查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學生來源不同;最后,由于現在對于手機成癮還沒有明確的界定,使用的測量的工具不同,這也可能導致測量結果存在差異。此外,研究還發現,農村學生手機成癮率高于城鎮學生,因為農村的生活條件比較貧困,使得他們到大學才買手機,對手機充滿了好奇,也有可能因為由于在調查當中,城鎮學生與農村學生比例不協調所導致的。

通過差異分析發現,戒斷癥狀與手機成癮總分在專業上存在顯著差異,文科學生顯著高于理科學生,這可能因為理科生比較理性,自制力比較好,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而文科學生比較感性、情緒化,在沒有參與手機活動時更容易在生理或心理方面產生負面反應。

社交撫慰在生源地上存在顯著差異,農村學生顯著高于城鎮學生,對于農村學生而言,到城市來上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圈子,會有諸多方面的不適應,會感覺比較拘謹,要面對各式各樣不同性格或家庭背景,與人交流時比較緊張,需要借助手機與人交流,以避免面對面交流時的尬尷;農村學生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相對城鎮學生比較欠缺,交際圈比較窄,而手機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可以與更多的人交流,從而擴大自己的交際圈。本研究沒有發現手機成癮狀況在性別方面存在差異,驗證了王相英的研究結果,但已有研究發現大學生手機成癮行為在性別方面是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與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有關。

(二)大學手機成癮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表明大學生手機成癮總分及其三個維度與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說明手機成癮行為越嚴重,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就越低,這與本研究所預測的結果一致。有研究表明,生活滿意度低的個體,自控能力低,更容易出現問題行為,包括成癮行為,而黃喬蓉、范慶瑜等人的研究證實自我控制能力低的大學生更容易出現手機上網依賴,所以,手機成癮行為的出現,與生活滿意度存在很大的關聯。

這可能在于有手機成癮行為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可能不強,難以融入到班級或宿舍群體中,缺少歸屬感,生活滿意度低,當個體在使用手機的時候,能夠避免面對面交流時的尷尬,能更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會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是被歡迎的;其次,對于生活滿意度低的大學生而言,他們需要一個情緒的發泄口,需要把自己內心的不滿發泄出來,而QQ、微信、微博等應用正好可以讓他們在朋友圈中吐槽,發說說訴說自己的遭遇,以獲得大家的關注,久而久之,就會對手機形成一種依賴,甚至成癮。最后,手機成癮者無法控制自己自己使用手機行為和時間,而時間的失控和行為的失控,會讓人產生焦慮、恐慌、不安等情緒,從而降低了個體的生活滿意度。

四、建議

手機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他們的帶來了很多不可忽視的不利影響,因此,為了給大學生能更好的戒除手機成癮行為,科學合理的使用手機,提出以下建議:

(一)從大學生個人角度,大學生應該提高增強的自控能力,提高自我約束力。

大學生手機成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因為其缺乏自控能力。大學生是使用手機的個體,要想能很的避免手機成癮,首當其沖的應從自我角度做出改變。首先,要意識到使他們意識到手機成癮所帶來的危害,讓他們在認知上有一定的改變。其次,大學生應該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多參加集體活動,以便結識更多的朋友,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最后,大學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對自己約束力,科學合理的使用手機,發揮手機的長處,避免它給生活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家長應該多關心子女,多與其溝通與交流,加強對子女的教育與指導。

現在很多大學生讀書獨自在外求學,與父母相隔千里,有些人他可能適應能力比較差,難以融入現在所在的集體中,缺少歸屬感,又沒有了父母在身邊無微不至的關懷,因此會沉迷于手機這個虛擬的世界中。所以家長應該多與子女溝通交流,了解子女內心的想法,一邊更好的幫助其分析手機成癮的原因,為其矯正手機成癮行為提出建設性意見。

(三)學校應與老師及心理健康機構合作,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

首先,學校應該開展一些相關講座,積極宣傳正確使用手機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合理的使用手機,要讓學生認識到手機成癮的危害性,讓學生在認知上有一定的改變。其次,各任課老師應該加強課堂管理,對于在課堂上玩手機的學生應該及時的制止,也要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在備課的時候有針對性的備課,引起學生對上課內容的興趣。再次,學校應該提倡、推進無手機課堂,并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課,為有手機成癮的大學生提供心理輔導。

參考文獻

[1]鄧兆杰,黃海等.大學生手機依賴于父母教養方式、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心理衛生評估,2015,29(1):68-73

[2]熊婕,周宗奎.陳武,等.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衛生評估,2012,26(3):222-225

[3]石美玲.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彈性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通訊作者:王奕冉,E-mail:wangyiran07@126.com。

猜你喜歡
社交滿意度差異
社交之城
多感謝,生活滿意度高
相似與差異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社交距離
淺談如何提升脫貧攻堅滿意度
明天村里調查滿意度
找句子差異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為內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