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政治課上激發創新意識

2015-06-05 13:48孫士釗
讀寫算·教研版 2015年8期
關鍵詞:友情政治課情感

孫士釗

摘 要:初中政治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實踐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充滿情感的教學氛圍,踐行自主學習,培養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高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政治課;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091-01

巧設懸念,激發創新興趣,懸念是教師根據初中政治課內容的需要故意設置的疑問,給學生制造懸念,引發學生追根溯源的心理,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魯迅曾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激發起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就會學得輕松而有成效。如,在教學“我愛我家”一課時,教師詮釋家的含義:家是一葉扁舟,載著你從童年的夢走向成功的舞臺;家是一幢小房,在風雨中給你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家是一首動人的歌曲,演奏著鍋碗瓢盆的交響樂。在這個溫馨的家里,你這個可愛的寶寶誕生時,爸爸媽媽絞盡腦汁為你起一個好聽且賦有涵義的名字,你知道自己名字所隱含的寓意嗎?學生興趣高漲,躍躍欲試。

在介紹自己和聽別人介紹名字含義中,學生們的情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他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以及家人對自己的愛,感受到了父母是多么希望孩子健康成長,有所作為。教師趁機導入新課:“一個個美妙動聽的名字,寄予了家人深沉的愛,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家人的愛所包圍。那么,你認為家是什么?怎樣讓愛永住我家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再一次感受家庭的溫馨,感受父母對自己的呵護,感受自己與父母親密無間的親情,從中我們也再一次體會父母對子女無私的奉獻。教師引導學生多思多問,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創新意識。教師要加倍愛護學生的這種好奇心,迎來創新的使者,拉開政治課的序幕。

創設情境,鼓勵學生質疑,質疑問難是學生創新性思維獲得發展的前提。疑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上的沖突,進而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都毫無疑義地是問號,開發學生的潛能,必須鼓勵學生從質疑開始?!睂W生腦子里有了疑問,就會進一步去思考,進而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質疑,自主發現問題,大膽質疑,促進創造思維的發展。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自覺維護正義”時,我選取了電影《天下無賊》中歹徒在火車里打劫的一個場景向學生質疑:“當時如果你在這節車廂里,你心理的感受是什么?你會怎么做呢?你最希望什么人出現在現場?”如此質疑,讓學生討論得出結論:社會需要正義,我們要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有正義感的人,也就是正直的人,他們的行為令我們感動,也影響著社會。我們青年學生要做有正義感、正直的人,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做人標準。

一、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培養創新思維

初中思想政治課必須通過情感體驗激起學生強烈的、刻骨銘心的心靈震撼,來實現青少年學生對真理的追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以理服人,以情動人。要引導學生從發散轉向集中思維,抓住事物的本質,運用課本的新觀點、新辦法,提出與眾不同的新見解,使學生在情感的震撼中升華思想認識。

1、聯系實際,拓展思維空間。初中思想政治課具有德育的社會功能,抽象的說教式教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課堂上興趣不高,弱化了政治課的功能,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空間,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推進素質教育,意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必須幫助學生把課堂學到的知識遷移到現實的情景之中,把原有的能力遷移到解決當前問題的實踐中去,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知識、理解知識、轉變情感。教師必須把社會現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充分吸取包含政治知識的文學、藝術作品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借用名言警句等來理解教材,加深對教材的運用。如,在學習“友情是人生的無價之寶”一課時,教師導入新課。

自古至今有許多贊美友情的警句、詩篇和文章,更有許多感人肺腑的友情故事。當你把快樂分享給朋友時,你就會獲得兩個快樂;當你把憂愁向朋友訴說時,你將減掉一半憂愁。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真摯的友情,你知道什么是友情嗎?我們為什么渴望獲得真摯的友情?接著,運用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方法講友情的意義。二萬五千里長征時,董必武、徐特立、林伯渠、謝覺哉被稱為“四老”,他們在同一個連隊,同吃同住,患難與共。有一次,謝老生病了,糧食也吃完了,徐老就把自己的糧食送給了他吃,林老還給他打洗腳水。這充分說明友情是珍貴的,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下,魯迅與瞿秋白相互幫助,同舟共濟,為革命文藝運動而努力奮斗終身。從生活世界中提供給學生實例,可以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拓展思維空間,體味友情是人生的無價之寶,總結出朋友之間要以誠相待,相互理解。

2.改變教法,引導探究學習。新課標把改變初中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政治教學改革的重心和突破口,學生是發展和學習的主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解決政治問題為中心,教師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參與到政治課的探究活動中,以學生獨立鉆研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成主動探究者和創造者。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凸顯學生的學,強調學生的探究和創新。引導學生圍繞某個問題展開討論、辯論、質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在教學“融入新集體”一課時,我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摒棄課本所提供的條件和學生正常的思維導向,從一幅漫畫《車子為何停在原處》入手,激勵學生積極進行逆向思維。根據我的引導,激活了學生討論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內涵。從多個角度認識到: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形成合力,實現我們共同的目標。大家都要自覺維護班集體的榮譽,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共同擔負起建設新集體的責任。學生實現了探究性學習,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教學。

二、總結

總之,初中政治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實踐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充滿情感的教學氛圍,踐行自主學習,培養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高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

猜你喜歡
友情政治課情感
向美好友情進發
當友情遇到禁忌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我有友情要出租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課的“四維一體”法初探
我們的友情
淺談高考政治課改革的幾點思考
思想政治課與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