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焙弦? “三證”結合 科技與文化融合農民教育培訓模式探析

2015-06-05 20:44
農民科技培訓 2015年6期
關鍵詞:農廣校農民培訓

幾年來,北京市農廣校在市農委、市農業局、農職院的領導支持下,緊緊圍繞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的需求,探索出了“‘兩校合一,‘三證結合,科技與文化融合”的農民教育培訓模式,為首都郊區培養了近5萬名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充分發揮了農民教育培訓主陣地、主渠道的作用,為首都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作出了貢獻。

一、培育特征

(一)“兩?!焙弦?,扎實開展農民中等職業教育

“兩?!焙弦皇侵笇⑥r廣校的農民中等職業教育與農民田間學校建設合一推進。北京市農業局在全市農村建有田間學校900余所,對農民實施技能培訓三年。北京市農廣校將農民中等職業教育植入田間學校建設項目,在對農民實施技能培訓的同時,全面提升農民學員的綜合素質,不僅把他們培養成技術能手,更把他們培養成了合格的中專畢業生。幾年來,農廣校不僅利用田間學校培養了近萬名合格的中專畢業生和技術能手,還使田間學校成為了農廣校重要教學平臺,為扎實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三證”結合,做實農民教育培訓

“三證”結合是農廣校根據陽光工程培訓項目的要求,探索出的“培訓項目+跟蹤服務+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有效地將陽光工程培訓任務按農時分解,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采用農學交替、跟蹤服務等形式,充分利用田間學校和田間課堂,農閑時學基礎,農忙時學技術,完成一個完整生長季節的技能培訓,掌握生產技能和實操本領。在農閑時開設相關的基礎知識培訓,使學員不僅知道了怎么做,更知道了為什么這么做。整個培訓過程共計完成1000學時,學業期滿,經考核合格,學員可獲得“陽光工程培訓證書、職業資格技能證書和中專學歷證書”。從2011年到2013年,結合陽光工程培訓任務,共計培養3萬名合格的用得上、留得住的農村中等職業人才。

(三)科技與文化融合,全方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1. 文化搭臺,科技唱戲,促進全科農技員整體素質提升?!拔幕钆_,科技唱戲,課證融合”是北京農廣校針對全科農技員培訓設計的一種培訓模式,精心設計“全科農技員培訓套餐”,實行培訓課程與中專學歷教育相結合的“課證融合”模式,整個課程承載全科農技員崗位分析、崗位素質提升、自我教育發展等功能,并將“田間小劇場”這一“文化快餐”植入其中,包含劇本采集、劇本續寫、分組展演、情境再體驗、經驗分享等環節,輔助學員從情境到現實,再從現實到情境,幾進幾出,其職業素養、崗位素質得到由表及里的提升。學員通過扮演不同角色,一方面深入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場,學到人際交往的技巧;另一方面重新體驗自己的思想、情緒,釋放工作壓力,疏解情緒困擾。情境劇表演使學員對崗位素質的理解得到了升華。此外,注重引導參訓學員填寫《全科農技員崗位關鍵事件采集表》,表中學員描寫了在崗位上發生最具挑戰也最能體現崗位價值的事件,同時分析了應對此類事件應具備的素質。經過系列培訓,使學員在崗位職責上得到了全方位提升。如在大興區全科農技員培訓中,學員們自發地創編出了“全科農技員之歌”,其中寫道:“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相聚在冬日的校園里,一起把農業知識來學習,老師用多種方法教學,讓我們學習更加輕松,學到了更多知識,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我們共同來努力,把農業技術送到千家萬戶,跨過最后一公里”。

2. 實施農藝入戶工程,弘揚傳統農耕文化?!稗r藝入戶”工程是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實現市農廣校四級網絡辦學體系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有機融合,實施教師、媒體資源、人才培養進村入戶,開辦現代農藝專業中專班,開展家庭種植設備開發制作、家庭有機蔬菜種植、家庭花卉養護、家庭果樹盆栽系列教育活動,掌握家庭現代農藝開發技能,建設家庭小農場,培養家庭“農藝師”,使他們成為家庭種植產業的帶頭人,實現創業致富在農家、家庭美化在農家、健康生活在農家、文明和諧在農家的目標?!坝袡C蔬菜家里種”項目是農藝入戶工程重要內容之一,其目的是推廣家庭有機蔬菜種植技術,使社區居民在享受快樂家庭田園生活的同時,又陶冶情操,豐富業余文化生活,弘揚傳統農耕文化。自2013年7月以來,經過試點、推廣及舉辦“陽光工程杯”有機蔬菜家里種技能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已經取得了顯著效果。共計在全市10個郊區縣30個農村社區開展了培訓活動,培養了2000余人。其中,在門頭溝區軍莊村,已經初步形成了以芽苗菜生產為主的產業,豐富了鄉村旅游的內涵,目前,學校正在積極幫助該村打造“芽苗宴”鄉村旅游品牌。此項活動得到了農業部、教育部及市有關部門的高度重定,也得到了農民日報等多家媒體的關注。

二、培育方法

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農民的參訓熱情。北京市農廣校根據農民特點,創新出“雙師合作型”和“主持型”兩種適合農民培訓的教學方法。以學員為主體,以主持人、教師和專家為主導,參與式、互動式、啟發式綜合運用,使培訓內容與農民需求相結合、授課時間與農時相結合、授課方法與團隊建設相結合、培訓過程與課堂文化建設相結合、培訓目標與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相結合,由起初的“要我學”變成了農民自發的“我要學”,提高了培訓質量。

三、實施步驟

創新培訓流程,實現全過程質量管理。北京市農廣校創新出農民培訓“十步法”,即任何一個培訓都要經過:培訓需求調研、課程設計開發、教學團隊組建、教學方法確定、教學過程實施、教學效果檢驗、培訓成果轉化、跟蹤服務指導、培訓效果評估、培訓工作總結十個步驟。培訓一年后,要對農民增收、產業增效、區域和諧方面的促進作用進行評估。

(一)培訓需求調研:農民培訓前,要圍繞當地優勢主導產業,進村與農民共同討論分析產業發展問題、技術需求,并形成農民技術培訓需求調研分析報告。

(二)課程設計開發: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根據當地急需開展的技術培訓,確定學員范圍、編制培訓計劃,由教師團隊設計課程安排。

(三)教學團隊組建:根據學員所在地區優勢,以當地農廣校、農技推廣、種養殖類服務站等部門的專業教師、專家為教學團隊主體設計開發課程。

(四)教學方法確定:圍繞村主導或特色產業,根據農民需求和生產季節,組織農民參與科學試驗、農民專題討論、團隊建設活動等,組織互動式交流,共享技術與經驗。

(五)教學過程實施:由分校教師團隊組織專家指導農民學員進行關鍵技術全過程培訓,并由農民學員分組完成學習成果展示。

(六)教學效果檢驗:培訓結束前,組織學員進行培訓小結,對所學內容突出重點,做好培訓后實操前準備工作。

(七)培訓成果轉化:培訓結束后,學員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將技術進行提升,提高經濟效益。

(八)跟蹤服務指導:學員在生產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和發展瓶頸問題時,與農廣校聯系后,組織專家進行跟蹤服務指導,解決生產問題。

(九)培訓效果評估:對農民學員參與的培訓開辦效果評估,隨時掌握農民對技術與培訓內容變化的需求,并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

(十)培訓工作總結:經過系列培訓后,將全年所取得的成效和經驗總結出來,傳授給農民,使農民得到經濟效益。

北京市農廣校對培訓過程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和務實的跟蹤服務,有效地實現培訓成果轉化,取得了顯著效果。

四、模式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大力加強開放的“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建設

結合學校實際工作,主動對接農業主管部門,實現農科教結合。同時,努力實現“一社一?!?、“一企一?!?、“一園一?!?,使農廣校全面延伸覆蓋新型經營主體。

(二)逐步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機制

充分利用農職院資源,積極推薦農廣校優秀畢業生進入農職院學習,實行免學費的全脫產高等職業教育。

(三)創新并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方法和操作規范,開發配套教材

面對北京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任務,要組織力量,創新培育方法,編寫操作規范,開發適合都市型現代農業背景下的培訓教材,以滿足北京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要求。

五、成效分析

(一)建立“現代學徒制”,提升農民致富本領

在培訓過程中,學校創新了師帶徒方式,建立了“現代學徒制”。老師與學員之間建立師徒關系,教師既是授課教師,又是學員的師傅,實現教學相長?!皫煾怠蓖ㄟ^現場指導、信息平臺、手機電話等途徑對“徒弟”的生產管理進行具體指導,“徒弟”在生產中時時咨詢學習,通過周年生產實踐,掌握相關技能。通過這種拜師學藝和師傅的傳幫帶模式,實現果樹技術快捷有效的傳播和推廣,解決果農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在延慶開辦的果樹培訓班,打造出了以學員周順海為隊長的“金剪子”果樹服務隊,每年為農戶修剪果樹6000余畝,涉及800余戶,使果樹增收500余萬元,其事跡被北京電視臺、北京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幾年來,與北京市林業工作總站合作,培養了600余名林果鄉土專家,打造出了121支林果技術服務隊,為郊區果樹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注重技術培訓,推出品牌效應

在延慶珍珠泉鄉開展的玫瑰栽培技術培訓使產量增產35.7%,家庭收入增收90%;板栗栽培技術培訓使產量增產200%;冰糖李子培訓實現了由收入幾萬元到今年的30萬元,農民專業合作社終于有了第一次分紅。在懷柔開展的懷柔民俗餐飲品牌挖掘與創新,將倭瓜變金瓜,結合紅色旅游主題,推出“紅色旅游抗戰餐”,使一個小山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民俗旅游村。

(三)采用全程保育模式,科技服務送到田間

全程保育模式是充分利用農廣校由市校-區縣分校-鄉鎮工作站-村(社、園、企)教學點四級辦學體系,通過教師進村、媒體資源進村、人才培養進村,采用了全程保育模式為農民服務。在此過程中,幫助大興區一名學員,解決了西甜瓜生產技術難題,挽回了經濟損失,他代表全村來到農廣校送了一面“全程保育解農憂,科技服務到田間”的錦旗,其所在鄉、區領導也對農廣校的全程保育模式予以高度肯定。

北京市農廣校采用“兩?!焙弦?,“三證”結合,科技與文化融合的教育培訓模式,通過培訓教師進村,媒體資源進村,人才培養進村,建設農民田間學校,圍繞村鎮主導產業,開展農業專項技術培訓,以喜聞樂見的文化教育形式,吸引農民自愿接受科技知識培訓,以文化促科技,以科技帶文化,實現科技文化融合,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的綜合素質,培養和造就了一批適應都市農業發展的新型職業農民。

北京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朱啟酒 ? 王福海

猜你喜歡
農廣校農民培訓
科技示范推廣?助力鄉村振興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培訓通知
加強教學質量提升農廣校教學管理
加強教學質量 提升農廣校教學管理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農民培訓在縣級農廣校的組織工作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