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誦經典文化 奠“四寶”根基 育現代職業人

2015-06-12 15:44陳沫馬輝王維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5期
關鍵詞:職校行為習慣中華

陳沫 馬輝 王維

一、案例簡介

吉林工貿學校始終堅持以培養“德藝雙馨、知行合一”的現代職業人為目標,長期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效途徑和方法”的研究,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三進”原則,探索“工貿好聲音”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涵,通過“四四工程”(四校、四周、四月、四節)德育活動載體,將“四同音”內容融入德育實踐中。經過多年來的實踐探索,逐步形成了我?!罢b-浸-踐-寓”的“文房四寶”育人模式。

現在,通過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豐富了學校德育內涵,構建了“經典教育常態化”“素質教育外顯化”“教材應用校本化”的德育體系,同時也促進了職校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使他們能夠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廣泛就業,為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代職業人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實施背景

職業學校的學生多為初中應試教育的失意者,“一多三差”(“一多三差”即單親家庭多,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差、思想素質差)現象在中職校園里隨處可見,他們對社會新鮮的事物、現代時尚的東西接受較快,而對傳統德文化卻不屑一顧,這一現狀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如何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文化和優良品德澆灌職校學生的心田,對其實施愛國主義和傳統美德教育,培育民族認同感、自豪感,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學校德育工作寶貴的精神財富,對學生精神品格的培養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為此,致力于“中華傳統文化與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的研究,堅持傳統文化“三進”原則,向學生傳播普及傳統文化,成為我校德育工作的常態化內容。

三、主要目標

(一)預期目標

1.通過提煉中華經典文化中能夠促進新時期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內容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家庭與社會和諧發展,達到學生健康成長,教師自主提高,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職業人才的目標。

2.弘揚和培養新時期職校學生的民族精神,促進職業教育中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營造新時期職校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廣泛就業的環境和氛圍,造就一代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代職業人。

(二)創新點

1.致力“中華傳統文化與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的研究,堅持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三進”原則,探索“工貿好聲音”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涵,將“四同音”內容融入德育實踐中,構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德育實踐體系。

2.研究“經典常態化”“素質外顯化”“教材校本化”三元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實踐中促進三元素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融、整體構建具有我校特色的育人機制——“誦-浸-踐-寓”的“文房四寶”式育人模式。

四、工作過程

第一寶:誦——誦經典,厚底蘊

“誦”,相當于文房四寶中之“筆”,這是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第一步,先書寫、讀誦經典,再內化,簡單易行。

樹立全員學習的理念。經過實踐,我們認為,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不能局限于班主任,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德育課、班團會,而應是“處處皆教育之地,人人皆教育之人”。我校要求每一位教職員工都應該成為傳統文化教育的榜樣和模范。從2007年開始,我校加大了對全體教工的傳統文化培訓力度,通過外出學習考察、舉辦讀書報告會,經典詩文賞析,組織專題講座,參加和諧德育課題研究等活動,提高了教職工的思想認識,形成了弘揚傳承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育人理念。

將《弟子規》引入課堂。我校以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為學習內容,以傳統文化在拓展型課程中的培育為有效載體,將德育教育與學科教學相整合為切入點,通過開設《禮儀與修養》《中國茶藝》《中國武術操》《中國禮儀手語操》等拓展性課程,讓學生在欣賞、實踐中了解中華文化發展史。2010年,我校將國學經典《弟子規》作為傳統文化課程,引進課堂;2012年,我校根據實際編寫了《學做弟子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系列校本教材,通過傳統經典文化的學習,端正了學生的思想態度,糾正了行為習慣,厚實了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培養了學生健全的人格。

第二寶:浸——浸環境,營氛圍

“浸”,好比文房四寶中之“墨”,在校園環境建設上突出傳統文化特色,注重學校和企業文化的融合,營造清新亮麗、和諧向上的文化氛圍。

讓墻壁會說話,用文圖浸潤心田。利用櫥窗、走廊、墻壁、實訓室等空間,張貼名人名言、名人故事、企業文化等,讓無聲的墻壁變得生動起來;校園黑板報登載經典詩文,成為學生閱讀、賞析、評比、積累的平臺;各班級教室環境布置或是詩畫、詩文的內容,或是學生閱讀古詩文的學習成果,或是古詩書法展、手抄報的學習園地,經典文化的內容,從而彰顯班級文化特色;開放校園網絡平臺,建設師生交流平臺(如師生論壇、師生博客等);保持校園環境衛生,健全衛生檢查評比機制,為師生營造整潔、溫馨的文化環境;創辦《團之光》等校園刊物,展示學生學習中華經典文化的心得與體會。

第三寶:踐——踐禮儀,養習慣

“踐”,相當于文房四寶之“紙”,學生猶如一張白紙,我們的教育就是在紙上作畫,培養一名懂禮儀的、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學生就相當于完成了一幅優秀書畫作品。

我校根據《弟子規》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對照,制定出《吉林工貿學校學生行為規范訓練手冊》,對照行為手冊糾正行為習慣:“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學習行為手冊,明確了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學校通過嚴格的“三建”(班主任隊伍建設,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六管(宿舍管理;早操、間操、眼操、讀報等環節的管理;課間、自習管理;風紀管理;日常衛生、生活消費管理、違紀學生管理),雙落實(責任落實;效果落實),規范了學生的行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猜你喜歡
職校行為習慣中華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探討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我的職校我的夢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生本式”中職校社團活動之新探索
為職校設立“職業體驗日”叫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