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現象學的視域

2015-06-15 18:39張海防
學海 2015年5期
關鍵詞:領會現象學海德格爾

張海防

研究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現象學的視域

張海防

現象學要求面向事情本身。從現象學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情本身是由國家、社會、公民等構成的時空境域,是人本真生存的家園,也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一些研究生被異化為“常人”,“常人”被閑談控制,科學價值觀缺失。一些研究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理想信念模糊、勞動觀念淡薄、學術道德失范、知行不夠統一等問題。研究生只有面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情本身,對其先行視見、先行掌握、先行領會,才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素養、外化為行動,才能找回本真自我,塑造成理想的人格。

現象學 研究生教育 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以后,高校都非常重視研究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總體上看,廣大研究生都能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規范言行,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一些研究生身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理想信念模糊、勞動觀念淡薄、學術道德失范、知行不夠統一等問題。習近平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堅持知行合一,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雹倏梢?,知行合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是人們真正地領悟、領會它,在此基礎上內化為信仰,外化為行動。海德格爾的現象學認為,領會、理解具有生存論意義,人們要擺脫沉淪、異化的生存狀態,必須傾聽、領會良知的召喚,最終回到事情本身,“成為你所是的!”②海德格爾的現象學思想對于研究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某種方法論的意義。

面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情本身

海德格爾說:“現象學這個名稱表達出一條原理,這條原理可以表述為:面向事情本身!”③事情本身、現象就是“棲居”,即天、地、神、人“四重整體”構成的原初世界,它自我澄明,自行顯現。海德格爾認為,藝術作品的美源自于它通過在場的存在者,讓不在場的現象、事情本身呈現在欣賞者面前。例如,梵·高的油畫《農婦的鞋》通過在場的一雙破舊的農婦的鞋子,向欣賞者敞開了這位農婦曾經生活的世界。油畫中破舊的鞋澄明出農婦的心理世界:“這器具浸透著對面包的穩靠性的無怨無艾的焦慮,以及那戰勝了貧困的無言的喜悅,隱含著死亡逼近時的戰栗?!雹?/p>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習近平強調:“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作為一項根本任務,切實抓緊抓好?!雹荻膫€字、十二個概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存在者、在場,如果教師要求研究生把它們當作知識點去背誦、記憶,就是遺忘了不在場的存在、事情本身,實質上是對研究生價值觀教育的弱化。從現象學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存在、事情本身是一個美好的生活世界,即由國家、社會、公民等構成的時空境域,是人本真生存的家園,也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首先,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是人民詩意棲居的家園。落后就要挨打,國破家就亡。近代以后,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沒有家的人,心靈惶恐不安,總是有畏的情緒縈繞在心頭。畏不同于害怕,害怕有對象,害怕是因為某個對象而產生的恐懼心理,而畏沒有對象,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心境。一般說來,人們通過緊張工作或者與他人交往兩種途徑來逃避畏,這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增添了兩種煩惱:“煩忙”和“煩神”?!盁┟Α笔侵溉伺c他物發生關系的存在狀態,屬于勞作之苦;“煩神”是指人與他人發生關系的存在狀態,屬于勞神之苦。海德格爾認為,解決畏的根本方法是讓人的身體和精神找到歸宿,即詩意地棲居:“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雹?/p>

習近平說:“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雹咧袊伯a黨是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從成立之日起,就擔負著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歷史使命。為達此目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制定了最低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立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的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在改革開放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新綱領: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十七大通過的黨章又把“和諧”與“富強、民主、文明”一起作為黨的奮斗目標,十八大升華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內容,實質上是為人民找尋到了一個詩意棲居的家園。

其次,人民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中幸福生活。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他們不僅需要家,消除畏的心境,還需要幸福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長得更好、工作的更好”。⑧為達此目的,必須構建一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這是社會的本真存在,亦即非異化的狀態。

一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法治是核心。因為自由不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它需要紀律和法律的約束,是法治下的自由;平等不是抽象的,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意味著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法治之光普照社會的各個角落,社會充滿公平和正義。法治要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價值信仰,成為人們行為遵從的“絕對命令”,人們必須從心理上敬畏法律。1789年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的結束語中說:“有兩種東西,我們愈時常、愈反復加以思維,它們就給人心灌注了時時在翻新、有加無已的贊嘆和敬畏:頭頂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雹峋次分脑从谛叛?,古代人們敬畏自然力、上帝??茖W主義思潮肇始于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它以主客二分為認識論基礎,主體力圖思透、破解客體,客體不再神秘,使得一些人信仰虛無,缺少監督的眼睛,毫無敬畏之心,無法無天、膽大妄為。

現象學超越傳統認識論的主客二分,把人看作“此在”,即與周圍環境牽扯著的、共生長的緣在。人要在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中領會自身,領會法律,做到心有敬畏,行有所止。社會主義社會是法治社會,需要人們在所處的“世界”中,即工作、生活環境中領會法治的意義,敬畏法律,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廣大研究生“要常懷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組織、敬畏人民、敬畏輿論,時刻想著身后有無數雙眼睛在注視著,自覺養成在眾目睽睽的監督下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習慣”。⑩

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質

自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念以后,它迅速成為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熱詞。然而熟知并非真知,人們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最陌生的。如果混淆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存在者與存在,也許從它一提出開始,就被人們久久地遺忘了。人的本質特征是領會,即能領會自身和其他存在者的存在意義。研究生的優勢就是理解和領會,要時常置身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敞開的世界中,即置身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中,沉思、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內化為素養,外化為行動,自覺知行合一。

首先,要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性質。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觀,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的價值觀。從字面上,即從存在者的層面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資本主義價值觀區別不大,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有“自由”、“平等”、“友善”,而資本主義早在啟蒙時期就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的核心價值觀念。從現象學上看,二者截然不同,存在著本質區別。資本主義價值觀牽涉著資產階級的世界,產生于同封建主義的斗爭過程中,鼓吹抽象的、超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隨著封建制度的瓦解,它也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心中破滅,演變成虛假的歷史謊言。我們的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的價值觀,它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價值表達,言說了人民的心聲,是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舉什么旗,走什么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十八大報告指出,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打著自由、平等、博愛幌子的資本主義道路,不符合中國國情,實質上是一條改旗易幟的邪路。黨的十八大首次界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簡而言之,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按照“五位一體”的布局,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隨著改革開放進入攻堅克難階段,在社會主義前進的道路上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社會分配不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社會矛盾增多,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等,引起部分群眾的不滿,他們容易被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引向“老路”或者“邪路”。當今時代,如何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將其凝練為核心價值觀,讓人們領會、信仰它,從內心深處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踐中實現知行合一

研究生要正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內心真正領會它,在與各種上手事物打交道中,即社會實踐中完善自身,形成高尚的理想人格,亦即馬克思所說的“環境的改變與人的改變的一致性”。

其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會。人是社會性的存在物,總是生活在由各種社會關系構成的網狀世界中。資本主義社會的所謂自由、平等、博愛,僅局限于資產階級少數人享有。海德格爾的現象學把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生存狀況歸結為沉淪、異化,亦即“常人”不在家的狀態?!俺H恕笔沁z忘了存在的存在者,他們被拋于世、沉淪于世間,沒有創造性,平庸、刻板、消極無為?!俺H恕焙翢o獨立性可言,他們的一切信念和行動都以所謂的“公眾意見”、“公共輿論”為依據,沒有自己的獨立判斷,也不需要為行動結果負責任。人要擺脫沉淪、異化,必須發現本真的自我,詩意地棲居在先驗時空境域。

①習近平:《當好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不斷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人民日報》2014年5月25日。

②③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第170、33頁。

④海德格爾:《海德格爾選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年,第254頁。

⑤《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94頁。

⑥《海德格爾選集》(上卷),孫周興編,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第470頁。

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09頁。

⑧《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08頁。

⑨蔣永福、周貴蓮、岳長齡:《西方哲學》(上),中央黨校出版社,1990年,第403頁。

⑩王廷連:《干部要常懷敬畏之心》,《東方網》2012年3月12日。

〔責任編輯:程 明〕

張海防,歷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副研究員。南京,210023

猜你喜歡
領會現象學海德格爾
海德格爾的荷爾德林闡釋進路
當代年輕人不能領會之痛
實踐哲學視域下海德格爾的“存在”
認真領會全會精神 努力推動人大工作
揭露現實和預示無限——對電影營造空間的現象學解讀
費爾巴哈之火:一個現象學的分析
死亡是一種事件嗎?——海德格爾與馬里翁的死亡觀比較
從海德格爾的“形式指引”看《詩》《書》中的“帝”與“天”
對“如是我聞”的現象學詮釋
學習領會十八大報告“新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