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的“不用之用”

2015-07-04 01:24李娜方曉
雙語學習·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藝術素養美育培養

李娜 方曉

【摘 要】美育是提升一個人、一個學校、一個社會基本素質的重要途徑,加強美育,在學生心靈中買下藝術的種子,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對繁榮興盛中華民族文化具有特殊意義。本文從不同角度的調研,試圖揭示現代大學生藝術素養的欠缺,希望能夠促進相關部門可以加強和改進我國的美育。

【關鍵詞】美育;藝術素養;培養

對于藝術的功能而言,其審美功能是最為重要的。我國古代的教育大家孔子認為:藝術的推廣與“禮”的形成密切相關,在社會中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20世紀50-70年代,藝術的功能在我國被歸結為教育功能、審美功能和認識功能。再往前追溯,1930年蔡元培先生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教育大辭書》給美育下了一個定義:“美育者,引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我國教育部在2006年起草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并于同年秋季在全國普通高校中實施。目的是“為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睍r逢甘肅教育廳開展藝術教育科研報告會之際,我們有針對性地對我省幾所高校在校大學生做了調研,以期了解當下高校大學生的藝術素養現狀及需求,以此說明藝術素養對即將成為國之棟梁的大學生群體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性。

這項調研活動以我省各大高校(包括職高)的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共收回并統計《大學生藝術素養調查問卷》1197份。調查問卷涉及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級的學生:其中包括藝術專業和非藝術專業學生;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調查問卷涉及兩個部分:學生藝術素養的基礎情況和藝術認知情況。第一部分是調查學生的基本情況,包含學生就讀年級;目前對自己藝術認知程度的打分(滿分5分);參與過的藝術活動類型(音樂、舞蹈、美術、影視);大學期間選修音樂、美術素養課的數量;接觸藝術品的方式;是否參加學校藝術社團和藝術活動的情況等。第二部分是對學生具體藝術認知情況的調查,包含學生對觀看畫展或演奏會的的喜好;主動觀看藝術作品的頻率;造成目前藝術認知程度較低的主要因素;以及有關藝術素養常識的是非題。

通過調查問卷統計,分析如下:

1、本次調查學生中藝術類學生占 25.7%,非藝術類學生占74.3%。2、大學期間是否選修藝術素養課:是占78%,否占13.7%(剩余部分是未標明是否選修藝術素養課)。3、是否主動接觸藝術作品:是占66.8%,否占26.2%(剩余部分是未標明是否主動接觸藝術作品)。4、是否參加學校藝術社團:是占29.4%,否占56.4%(剩余部分是未標明是否參加學校藝術社團)。5、是否參加學校藝術活動:是占43.7%,否占47.6%(剩余部分是未標明是否參加學校藝術活動)。6、美術素養認知題:是占40%,否的占56%(剩余部分是未標明答案)。7、音樂素養認知題:是占42%,否的占55%(剩余部分是未標明答案)。

本次問卷調查時間是2014年9月,參與調查問卷的學生中非藝術類比重大,占總人數中的74.3%,使得調查結果更能準確代表我省在校大學生整體藝術素養現狀。本調查問卷又以大二、大三的學生為主,占總數的78.6%。較準確的反應了大學藝術素養教育的現狀。

從問卷第一部分分析如下:

調查學生在校期間是否選修藝術素養課,其中78%的學生選修了藝術素養課,未選修的只占13.7%,而未選修的學生中還有一大部分是還未參加選修課的大一新生。由此可見,學生對于藝術素養有著較強的求知欲。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藝術作品的可能,此調查問卷設計了“是否主動接觸藝術作品”的是非題。統計顯示,主動接觸藝術品的學生占66.8%,不主動接觸的只占26.2%,這說明了學生總體還是很喜歡欣賞藝術作品的。學生的校園業余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本調查問卷針對學生參加藝術社團情況的調查表明:有56.4%的學生不會參加學校藝術社團,只有29.4%的學生會選擇參加學校的藝術社團。但學生對于學校藝術活動的參與似乎相對踴躍些:有 43.7%的學生會主動參與學校的各種藝術活動,但仍有47.6%的學生不會參與藝術活動。

問卷第二部分則主要分析了在校大學生對美術類、音樂類基礎知識認知的情況。美術知識和音樂知識的比重相同,各12道是非題,都是美術和音樂的常識問題,反映出了大學生的藝術素養認知情況。分析結果表明只有40%的學生了解美術常識,不了解的學生占到56%。而音樂常識問題只有42%的學生了解,55%的學生不了解這些最基礎音樂常識。我省在校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通過此次調研的藝術素養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大學生的藝術素養認知情況的確令人扼腕嘆息,同時說明我省在校大學生的藝術素養教育情況亟待解決。

孔子的藝術學思想具有一定的體系性,他認為:藝術的推廣與“禮”的形成密切相關,在社會中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蔡元培先生給美育的定義表明:美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同時是在美學理論指導下的感情教育。蔡元培先生還指出:“從柏拉圖提出美育主義后,多少教育家都認為美術是改造社會的工具?!?這里的“美術”是對美術廣義的理解,實為“藝術”。各種藝術門類的藝術教育對培養和樹立人類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就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看,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可是相應而來的各種問題也產生了?,F在的社會物欲橫流、金錢至上。從郭美美到邢利斌,從瘦肉精、地溝油到黃金大米、轉基因食品,從霧霾到中國多家城市的水污染事件,無一不挑戰著中國人的生存底線和道德底線。

蔡先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觀點,因為審美意識、藝術和宗教有著相同之處。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指出“佛教產生于古代印度,但傳入中國后,經過長期演化,佛教同中國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蔽覈?949年建國,截至2011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達8260.2萬名,除去其他民主人士,讓民眾信奉某一種宗教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安撫人心、教化人倫的最好辦法就是“美育”。

從1903年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中,把西方美育理論引進中國,到“以美育代宗教”,再到教育部在2006年起草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藝術教育無數次被提上日程,可是今天已接近普及教育的大學教育中藝術素養教育的情況卻岌岌可危。

綜上所述,大學生從自身來說是很喜歡藝術的,也知道藝術教育的有利之處,同時也希望學校更多開設藝術素質教育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善藝術素養教育這種困境,絕不是一兩人甚至一兩個部門就能決定和改變的,但我們首先要意識到藝術素養教育對大學生德育培養的重要性,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使大學生的藝術素養教育力求得到切實可行的改善。

參考文獻:

[1]《蔡元培美學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第174頁.

[2]《蔡元培美學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第104頁.

猜你喜歡
藝術素養美育培養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高校聲樂教學模式之管窺
舞蹈編導需要具有的人文素質和藝術修養分析
淺析高校服裝表演專業學生必備的藝術素養及其培養方式
分析素描訓練與大學生藝術素養的養成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美育教師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