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安吉“文化遺存” 融入城鄉建設的新模式

2015-07-12 08:34黃衛琴浙江省安吉縣文化館3133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安吉縣安吉文化節

黃衛琴 (浙江省安吉縣文化館 313300)

淺談安吉“文化遺存” 融入城鄉建設的新模式

黃衛琴 (浙江省安吉縣文化館 313300)

在現代化城鄉進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留住鄉愁,留住記憶,已成為我們城鄉“美麗價值觀”重要內容。在傳統文化的保護中,非物質文化越來越受到關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活態流變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流變性,決定了其包含的文化記憶更容易隨時代遷延與變革被人們忽略或忘卻。

美麗非遺 守望 傳承城鄉文化

近年來,安吉縣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自覺形成了一條樸實傳承之路。采用系統的觀念,展示安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將整個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留下的物質和非物質的優秀的文化遺產,在一個法定的區域范圍內得到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推動美麗非遺在城鄉建設魅力和活力。

一、“美麗非遺”融入“美麗城鄉”新空間

(一)貫穿生態,駐留非遺新空間

2006年安吉縣被授予首個國家生態縣,2007年成為國家環境保護部唯一的“全國新農村與生態縣互促共建示范區”。2008年被國家環保確定為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之一。2012年被聯合國人居署授予聯合國人居獎。2008年,安吉縣以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十多年不斷實踐,安吉形成了獨特的地方特色生態文化?!吧鷳B”成為安吉經濟社會發展中始終貫穿的理念,成為安吉人的生活方式,是美麗非遺的核心文化之一。

(二)創新品牌,孕育非遺多樣化

移民大縣安吉,造成“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離城十里路,各有各鄉風”的文化景象。移民文化的傳承與當地土著文化的融合,使安吉各地的鄉土文化、民間習俗呈多樣化態勢并具特色。特別在民間歌舞、地方戲曲等方面,孕育出極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有這些,構成安吉的獨特的地域風情,衍生出了竹文化、茶文化、郵驛文化、孝子文化、蠶桑文化、農耕文化、節慶文化、昌碩書畫文化、移民文化等一批文化名片,鄉土文化如威風鑼鼓、鄣吳金龍、昆銅化龍燈、大河皮影戲等一批特色文化得到開發。依托文化特色,各鄉鎮培育了自己的非遺表演節慶品牌,如溪龍鄉的“白茶節”、章村鎮的“九月九畬族豐收節”、昆銅鄉的“龍舞文化節”、上墅鄉的“手工造紙文化節”、鄣吳鎮的“昌碩文化節”、天荒坪的“影視文化節”、孝豐鎮的“孝文化節”、報福鎮的“休閑文化節”、皈山鄉的“尚書文化節”、遞鋪鎮的“驛站文化節”。

(三)挖掘特色,提升非遺的廣度

生態博物館誕生于歐洲發達國家,是保護地方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遺存的一種全新博物館展示方式。2008年,安吉開始探索生態博物館的建設模式,決定在全縣打造“中國·安吉生態博物館”?!爸袊ぐ布鷳B博物館”主體包括一個中心館(暨資料信息中心)十二個專題生態博物館以及多個展示點,主要展示和傳承安吉的“自然生態”“歷史文明”“民俗風情”“產業生態”。非遺項目展示是生態博物館的重要內容,館舍建設突出“沒有圍墻”的活態展示理念。目前,全縣已建成地域文化展示館37座,從竹文化、茶文化、移民文化、山民文化、畬族文化、孝文化等方面展示安吉縣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二、“美麗鄉愁” 留住“城鄉文化”新路子

近年來,安吉人在探索新型城鎮化的同時,也走出了“守護鄉愁”的特色路子,將其融化在美麗鄉村、風情小鎮、優雅竹城三位一體的城鎮化建設之中;致力保護“兩古”,守住看得見的鄉愁;傳承非遺文化,留住“看不見的鄉愁”。

(一)統籌布局,規劃先行

文化禮堂建設、非遺展示館、古建筑等是我縣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讓農村留住更多“鄉愁”。聯動規劃、農辦旅游等部門,規劃是建設的龍頭。自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就注重在規劃上做好文章,在尊重自然美,側重現代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的同時,加大重視鄉土文化傳承,讓農村留住更多鄉愁。在制定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規劃期間,縣規劃設計等部門多次進行現場調研,并提出鄉村風貌保護、傳統文化傳承的措施和符合當地實際的產業發展策略,獲得當地村民普遍認同。

(二)尊重遺產,保持原狀

“鄉愁”無處尋,使人更寂寞?!霸诔擎偘l展過程中,片面的城市優越論、農村現代化就是城市化等錯誤觀念,會抹平了農村的特質,使部分民俗文化、鄉土風貌消失,‘千村一面’成為常態?!贝迩f的規劃、建設、整治盡可能保留和傳承群眾熟悉的傳統文化場景;村莊的規劃和建設盡可能向歷史學習;還要尊重和保護村莊的文化遺產、地域文化特征及與自然特征的混合布局相吻合的文化脈絡。

(三)借鑒先進,協調發展

借鑒國內外城鄉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安吉的美麗鄉村建設并非將農村變為城市,也并非追求城鄉一樣化,而是要走城鄉差別化協調發展道路?!鞍布拿利愢l村建設不是照搬城市建設模式,而是突出鄉村特色,保持田園風貌,體現地域文化風格,注重農村文化傳承,從而保證城鄉風貌的差異化發展,讓‘鄉愁’有處安放、守望和傳承?!?/p>

三、“美麗非遺”建立“ 機制保障”新體系

要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在城鄉風聲水起,必須要加強機制建設、政策建構和舉措創新等頂層設計工作,巧用獎勵杠桿,發揮激勵作用,增強扶持導向,形成完備體系。

(一)以獎代補,導向清晰

重獎非遺傳承項目、優秀團隊、骨干人才、優勢節目、精品劇目、示范基地和活動開展,逐步強化創新性項目、特色化活動的獎勵,適當弱化硬件性的獎勵。

(二)高效整合,指力集中

非遺按等級建設省級獎勵、縣級配套資金中,部用于非遺項目提升和修復項目開發、內容策劃、團隊建設、產品創作和活動開展。整合公共文化條塊資金,設立非遺項目開發與活動策劃專項資金,非遺項目保護與傳承人隊伍建設、群眾文化活動補助等方面。

(三)機制創新,城鄉互動

在縣城,布局假日廣場文化街景,因地設立美麗非遺、民俗展演、輕歌曼舞、歡樂擂臺等8個街景點,組織非遺代表性項目(節目)和團隊進城定期獻演,以服務外包的形式給予獎勵補助;在農村,依托鄉鎮綜合文化站等平臺,以政府購買的方式,定期組織優勢節目、優秀團隊赴文化禮堂表演獻藝,向農民免費提供非遺表演產品和精神食糧。此舉既有利于促進非遺資源保護利用活態化,又有利于做活農村文化禮堂,更有利于擴充優質文化資源、留住鄉愁、讓非遺回歸百姓家。

猜你喜歡
安吉縣安吉文化節
千年的回眸
小丑拉繩
看到了什么
悅來動漫文化節震撼來襲
陜西省閱讀文化節
嗨翻天的悅來動漫文化節
安吉縣美術教師新作選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過長知識
拾趣安吉,快樂“農耕”
湖州市安吉縣美術教師優秀作品選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