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深入挖掘張家口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全省全國有影響的優秀作品

2015-07-12 08:34胡雅偉張家口市群眾藝術館0750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莜面張家口市張家口

胡雅偉 (張家口市群眾藝術館 075000)

如何深入挖掘張家口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全省全國有影響的優秀作品

胡雅偉 (張家口市群眾藝術館 075000)

在不久前剛剛閉幕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上,由張家口市群藝館原創的音樂類作品器樂演奏《古道鄉音》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從參加音樂類決賽的72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群星獎”。方言快板《二尺八》獲得“優秀節目獎”。這是我館繼2000年《父子爭權》之后時隔13年又一次取得全國群眾文藝的政府最高獎。

這次《古道鄉音》和《二尺八》能夠在眾星云集的全國舞臺上獲得“群星獎”和“優秀節目獎”,兩部作品中對于本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富有地域色彩的表現方式起到了關鍵作用。這充分說明我們的創作一定要根植于我們所生活和熟悉的土地,把群眾熟悉和喜愛的藝術形式作為我們創作的根本,利用我們特有的傳統文化形式進行文藝創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提到的一樣,藝術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下面,我就結合我館此次獲獎的兩部作品來談一談如何深入挖掘張家口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全省全國有影響的優秀作品。

首先,要了解和熟悉張家口市的本土文化,并對其有準確的定位。2011年底,我市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間,充分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全力打造“泥河灣文化、三祖文化、剪紙文化、邊塞文化、商旅文化、近現代工商文化”六大品牌,使張家口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規劃。而張庫大道的發展歷史恰恰孕育了我市商旅文化的發展,同時在張庫大道近四個世紀的繁榮發展中也擴大了張家口同蒙古、俄羅斯等民族的交往,塑造了張家口人民拼搏進取、不畏強暴和樂觀向上的精神。因此,在《古道鄉音》創作之初,我們就將其所表現的內容定位在要通過作品表現出張庫大道的歷史,反映我市商旅文化的發展。為了能夠反映出當年張庫大道的發展與興衰史和人們為了生存,在這條古商道上克服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在創作之初,我們查找和翻閱了大量有關張庫大道的歷史材料,并且在樂曲的創作中融入了二人臺曲調,使其地域特色更加濃厚,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方作品的風格,力求用藝術的形式真實還原和再現當年的歷史,這也為《古道鄉音》獲得全國“群星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元素,不僅要著眼于傳統表演形式還要關注民俗民風和百姓生活。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它既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行為方式、思考習慣、價值觀念、文學藝術等等。因而我們在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同時,要放寬眼界,不要局限于只從文藝的角度進行挖掘、研究。而是將著眼點放在我們所熟悉的生活當中。這樣我們創作的作品才更加真實、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比如:由我館創作編排的舞蹈《家鄉莜面情》就是深入挖掘我們地方生活習俗創作的典型作品。眾所周知,我市壩上地區氣候較冷,莜麥種植較為廣泛,莜面是壩上人家普遍愛吃的主食之一,我館創作人員以壩上婦女燙莜面、搓莜面和蒸莜面的過程為基礎,結合本地特有的二人臺曲調編創了貼近生活、詼諧俏皮的舞蹈《家鄉莜面情》,將莜面的制作工藝融入到舞蹈中來,由于展現的是人們實實在在的生活,該節目在演出時深受老百姓的歡迎,尤其是在尚義、康保、張北、萬全等壩上地區更是得到群眾的喜愛。該作品曾經在2012年獲得河北省第十屆“燕趙群星獎”,并在今年8月份參加的河北省“舞動河北風”社區舞蹈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另外,深入挖掘張家口本土文化元素還要從我們地方特有的傳統文化中找尋創作元素。前不久剛剛獲得群星獎“優秀節目獎”的方言快板《二尺八》就是利用地方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作的典型。該作品將張家口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干嗑”的表演形式融入作品當中,用老百姓熟悉的語言講述我們身邊的故事,它通過一位老大娘因為房屋占地與一位調解員之間的對話,反映了在國家免除農業稅、實現種糧補貼及農村醫保全覆蓋等多項支農惠農政策支持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農民文化生活的提高以及大學生回鄉創業等一系列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第三,在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元素的同時還要有所創新。文藝創作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時,創新來源于實踐,只有在了解和熟悉當地文化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才能更加符合時代和百姓的需求?!豆诺类l音》以笛子、手風琴和康佳鼓為表現載體,展示蒙、漢等民族生產、生活和共同開拓張庫商道,拼搏奮斗,互助互愛的生動場景,讓人們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受到當年古道上繁榮的經濟往來和風土人情。就是在表現載體和演奏方式上的創新與嘗試。在演奏的三種樂器當中,笛子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同時它也是二人臺樂曲表演中的主奏樂器。而二人臺的產生與張庫大道發展和走西口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而提到手風琴,雖然1822年奧地利人成功地改良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手風琴。但眾所周知,手風琴在俄羅斯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民間樂器。據史料記載,在當時有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在內的20多個民族長期在張家口居住,作品把笛子與手風琴放在一起,既是兩種樂器的演奏,同時也代表著東西方兩種民族文化,更確切的說,它們是張庫大道沿途人民不畏艱辛,共同促進張庫大道貿易繁榮的音樂表現。再加上打擊樂器康佳鼓鏗鏘有力、抑揚頓挫的節奏配合,使整個樂曲的演奏更加歡快流暢、跌宕起伏,更加具有表現力又突出了時代感。

最后一點,我認為打造全省、全國有影響的作品,在深入挖掘我市本土文化元素的同時,還要賦予作品時代氣息,讓作品為更多的群眾所接受和喜愛。正如我們前面所說,文化是社會歷史的積淀,是人們在生活中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因而難免會帶有歷史的痕跡和傳統氣息。還以二人臺為例,它植根于黃河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流傳于內蒙、山西等地。它與黃土文化、草原文化以及走西口都有密切關系,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人們為活躍生活而產生的一種表演形式。雖然在2006年二人臺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說明其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但在文藝活動形式日益多樣化的今天,二人臺的觀眾群體卻在逐漸減少,只有一部分中老年人和少量年輕人喜愛,

而且較之一字之差的東北二人轉藝術,二人臺在全國范圍的影響也遠遠不及。因而,作為群文工作者,我們在挖掘本土文化元素進行創新的同時還要使作品富有時代的氣息,例如:器樂演奏《古道鄉音》中康佳鼓的演奏就使整個作品的節奏感更加強烈,更加具有時代氣息。

我市有著非常悠久而光輝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壩上與壩下地區不同的民俗生活,壩上地區的草原文化、涿鹿的三祖文化、陽原縣泥河灣文化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康保二人臺、蔚縣剪紙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陽原背閣等等,都是我們張家口市獨具特色的本土文化,都可以作為我們創作的靈感和信息來源進行深入挖掘、研究和運用。作為群文工作者,我們應該以此次獲得全國“群星獎”為契機,踏踏實實、腳踏實地的進行創作,從我們成長、熟悉和熱愛的這片熱土、這里的群眾生活和這里的歷史文化著手,只有這樣才能夠把我市獨特的文化和藝術魅力介紹給更多觀眾,打造出在全省、全國有影響的優秀作品。

猜你喜歡
莜面張家口市張家口
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二幼兒園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群眾文藝云上展演(張家口專場二)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群眾文藝云上展演(張家口專場一)
小烏龜
張家口發布氫能規劃
河北省張家口市工業街小學學生作品
來自張家口
2022年冬奧會推動張家口市社會經濟發展的調查與研究
爽滑勁道的牛肉時蔬炒莜面
趙匡胤:一文錢逼倒英雄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