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唐代邊塞詩中的音樂描寫及其作用
——以胡笳為例

2015-07-12 08:34趙昕然華東政法大學2016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邊塞邊塞詩樂器

趙昕然 (華東政法大學 201600)

淺談唐代邊塞詩中的音樂描寫及其作用
——以胡笳為例

趙昕然 (華東政法大學 201600)

胡茄,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古老樂器,從唐詩中看,胡茄與唐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特別是在邊塞詩中被多次使用。由于胡茄自身具有豐富的音樂表現力,并且在唐代邊塞詩中被詩人寄予豐富的情感,它,形成了邊塞詩必要的情感寄托,成就了獨特的意象,構成了荒茫遼遠悲戚的詩境。本文將從其緣起、抒情作用、意象與詩境等方面細探其在邊塞詩中的作用。

胡笳;邊塞特;音樂描寫

邊塞詩是一個兼具了壯志與傷感的古老話題,每一首邊塞詩中都會具備“樂”這個元素,可以說“樂”是戍邊將士們故鄉的思念,與家人的分離的孤寂,行軍反戰的悲傷,前途渺茫的無奈等種種感情寄托,而邊塞中胡樂居多,而使用在音樂中的描寫中最多的胡樂器便是笛、胡笳、角、鼓等,本文主要從笳使用來談談唐代邊塞詩中音樂描寫及其作用。

一、唐代胡樂的盛行與邊塞詩中的胡樂

唐代是一個思想自由,社會開放,文化繁榮的年代,這個階段民族不斷地融合發展,這樣的文化繁榮是基于遼闊的疆域和民族融合。這一期間國力強盛,統治者開明大氣,并且推行開放的民族政策,于是漢族與周邊少數民族密切往來,或是在唐王朝的統治下的民族自治,或是類似于漢王朝的和親,或是征戰異族,或是邊鎮交鋒,或是臣服。這樣的形勢帶來了文化的交融與碰撞,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

邊塞詩亦或是邊塞詩中的胡樂、胡樂器都是這種民族大融合產物。這一時期西域音樂大量傳入中原,胡樂的傳入達到鼎盛時期,各民族之間音樂的交流融合,影響到了中原地區的音樂發展,燕樂就是中原地區本地音樂和胡樂相結合的產物。胡琴、羌笛、胡笳、琵琶、角等具有異族特色的樂器也隨之傳入。少數民族地區廣闊雄壯的自然風光,民族戰爭的殘酷,征戰邊疆、保衛祖國的壯志豪情,關心天下蒼生的人文情懷,民族友好往來、少數民族新奇事物的描繪都成為詩人筆下寫作的主題。在這遼闊的疆域內,極具異域風情的自然風光,加之頻繁的民族戰爭,動蕩的社會局勢,這些自然風光常被詩人以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各種各樣的情懷。胡笳的“悲”主要源于邊塞戰事頻繁這一面。

二、胡笳在唐代邊塞詩中的抒情作用

(一)笳樂聲自身的抒情性

笳,即胡笳,是古代的吹奏樂器,漢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代,是漢魏鼓吹樂中的重要樂器,唐朝十部樂中,沒有笳的編制,可見笳只是少數名族的樂器?!短接[》卷581引《蔡琰別轉》:“笳者,胡人卷蘆葉吹之以作樂,故謂曰胡笳?!贝颂?,我們只從狹義上探討胡笳。

笳以竹為管,以蘆莖為簧,音色悲壯,又名悲笳、哀笳。笳樂聲與生俱來的音樂特征就帶有哀怨之色?!稑犯娂奉}解

引《蔡琰別傳》記載:“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蘆葉為吹笳,奏哀怨之音?!斌瞻l音柔和、渾厚,音色圓潤、深沉。李碩在聽了董庭蘭的演奏后寫下了《聽董大彈胡茄聲兼寄語弄房給事》:“蔡女昔造胡茄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睙o疑再次印證了笳樂自身具有悲愁之感的審美特征。此外,也可從笳樂給人帶來的情感變化窺見笳樂本身的悲愁之感。據《晉書劉琨轉》載:劉琨在晉陽被西域人組成的軍隊重重圍住,無法脫困,于是,“琨乃乘日登樓清嘯,賊聞之,皆凄然長嘆,中夜奏胡笳,賊又流涕欷歔,有懷士之切,向曉復吹之,賊并棄圍而走?!蓖醪g在《胡笳曲》中就是運用了這一典故,寫出了“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寒衣?!贝奕谝矊懙馈耙挂孤劚?,征人起南望”等等。笳本身就是傷別離時所用來感物傷懷之物,至于各種涉及胡笳之樂的詩句都帶著悲愁之感,令人頓生凄悲之心。胡笳的悲音與邊塞詩以“悲”為主題的情感基調緊密相連。

(二)詩人以笳聲為寄托的抒情性

唐朝從建朝之初到其后幾百年間,不斷受到外族的侵犯,直至高宗、武后時期,唐開始發動大規模的戰爭,而且連連獲取勝利,這種戰爭的勝利大大的激發了唐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一時間從軍報國,建立功勛成為唐朝文人士子的共同選擇,這一時期愛國主義與英雄主義詩歌盛行。邊疆王維在《燕支行》:“疊鼓遙翻瀚海波。鳴笳亂動天山月?!币泽諛访枥L出戰斗的場面、笳聲甚至使關山震動,整體上呈現一種掩不住的豪情,掩蓋住了戰爭本來的殘酷與遠方家鄉的思念。王維筆下這位將軍勇赴邊關、馳騁千里、威懾敵膽、威武雄壯,氣吞山河。王維把盛唐人強烈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英雄主義凝聚成的愛國豪情,一股腦兒地傾注在這個英雄將軍形象上,賦予其超凡的武功和非凡的力量。在這征戰場面之后,也體現出詩人渴望像衛青、霍去病一樣“誓辭甲第金門里。身作長城玉塞中。衛霍才堪一騎將。朝廷不數貳師功?!边@種保家衛國,建功立業,做一個英雄將軍的愿望。也有“鳴笳疊鼓擁回軍,破國平蕃昔未聞?!保ㄡ瘏ⅰ东I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其三)襯托封常清大軍凱旋的氣勢。但是在戰爭中慘遭牽連,受苦受難的老百姓可謂苦不堪言,詩人由此產生了濃重的反戰情緒,也有對統治者窮兵黷武的譴責,以被迫分離遠赴他鄉的孤獨與無奈等等,笳這個異族樂器為邊塞詩的寫作帶來了新的氣象。

1.眷戀故土,以笳樂寄愁情

邊疆地區少數民族政權聚集,民族沖突頻繁,邊疆戰事吃緊,王昌齡在《胡笳曲》中寫道:“城南虜已合,一夜幾重圍。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寒衣。聽臨關月苦,清入海風微,三奏高樓曉,胡人掩涕歸?!边吶麘鹗鲁跃o,兵臨城下,在這種情況下,胡笳卻起了作用,胡人聽了用笳吹奏的曲子后,不禁懷念起家鄉,都淚流滿面地撤走了,與之對峙的戍邊戰士也離家已久。戍守邊關是辛苦的,這無奈心酸只能“清入海風微”,戰事苦的不僅僅是戍邊戰士還有守候家鄉的親人。笳聲的悲切渲染了那種對故土的眷戀與離家的悲苦。且有“且悅清笳梅柳曲,詎憶芳園桃李人”(辛常伯《軍中行路難》),吐露思念親人的怨苦無奈心情。

2.戰事悲涼,以笳樂表達反戰情緒

關注現世的詩人杜甫在其《后出塞》組詩中敘述了戰爭的殘酷。在《后出塞(其二)》:“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痹娭型嘎读诉吶鄳K蕭條的戰爭氛圍“馬鳴風蕭蕭”,落日西照,將旗獵獵,戰馬長鳴,朔風蕭蕭的畫面,雄渾蒼勁透露著明顯的悲壯意味?!帮L”一字,帶來邊塞之氣。入夜后,明月高懸中天,因軍令森嚴,萬幕無聲,荒漠的邊地顯得那么沉寂。忽而,數聲悲咽的茄聲劃破夜空,使出征的戰士肅然而生悲壯之感。作者以靜襯動,荒蕪寂寥的邊夜更顯出茄聲的雄壯。這首詩層次井然,寫景抒情,都有序承接。一個“悲”為詩定調,一個“笳”為之渲染,縱觀《后出塞》五首,構成一個整體的故事,戰爭將“良家子”帶走,報國理想破滅以后,只剩青山依舊,人物已非。這悲的是戰爭的殘酷,悲的是邊塞之夢的不切實際。

3.親故分離,以笳聲訴離別之苦

岑參《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中寫“君不聞胡笳聲最悲?紫髯綠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猶未了,愁殺樓蘭征戍兒。涼秋八月蕭關道,北風吹斷天山草。昆侖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將送君,秦山遙望隴山云。邊城夜夜多愁夢,向月胡茄誰喜聞?”開始就說,朋友啊,你不知道那胡笳之音最悲傷,到了那邊地,那金發碧眼異域之人吹起來更是悲傷,一曲都沒有吹完,那勇猛的征戰樓蘭的將士就傷愁起來。后面又寫,天氣漸涼的深秋八月,蕭關道那勁風會吹斷天山草,點明了那邊關的環境惡劣,后面又用胡笳這種樂來送老朋友顏真卿過昆侖山?!扒厣竭b望隴山云”,恐怕以后很難再見到。那邊關戰事吃緊,不希望聽到胡笳這送別之樂,全詩多處提到胡笳,使其成為一種離別的意向?!昂章爮仉p淚流,羈魂慘慘生邊愁”(戴叔倫《邊城曲》),“一雁過連營,繁霜覆古城。胡笳在何處,半夜起邊聲?!保ù魇鍌悺蛾P山月二首》之二)中以笳聲勾勒出邊塞古城的清冷寂寥,夜半胡笳彌漫在邊塞軍營中,戍邊人心情凄涼,家中親人現在何方。

4.行旅艱辛,前途渺茫,以笳聲抒無奈飄零之悲

駱賓王《晚度天山有懷京邑》:“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寧知心斷絕,夜夜泣胡笳?!痹娙嗽跉v數自己一路轉徙的生活之后,隨著胡笳之音縈繞,悲哀傷感之情,漂泊無依之意,最終無法抑制,只能在胡笳之音中哭泣來宣泄。在這絕域之地,蒼涼之景下,不能進退的境地,唯有胡笳能抒發內心無奈。

三、 胡笳在唐代邊塞詩中所形成的獨特意象與詩境

笳在邊塞詩中的多次使用,成就了它獨特的意象。詩歌的意象可以形成一種品質,對于詩人而言,可以以之寄托其高尚情趣。在邊塞詩中,笳寄托了思鄉,戰事,離異等以悲為基礎的情感,笳作為一種典型意象讓人們自然聯想到:邊關、異域、胡人等。如盧照鄰《戰城南》“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蓖鹾病稕鲋菰~》“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贝魇鍌悺哆叧乔贰昂章爮仉p淚流,羈魂慘慘生邊愁”等。

中國傳統向來將離別視為人生的一大缺憾,也是人生的一大主題,在唐代胡茄多被用作送別之時吹奏,其悲涼慷慨的樂聲,渲染了離別氣氛,讓聽者聯想起那邊塞荒地,讓人感覺塞外蒼茫之氣撲面而來,這種形象又轉化為詩人內心的感受。茄聲悲涼的聲情與邊塞苦寒,戰爭艱難的空間環境所貼合,送別時的那種悲悲切切,愁云慘霧的情感彌漫,胡茄的悲涼聲和胡茄琴曲營造的氣氛與送別情感主題相輝映,更顯送別的哀婉凄涼?!耙魳肥且环N隱性語言,其旋律和歌辭中就蘊含著一定的意味,當它被文字化并進入詩歌時,所蘊含的靠聽覺感受的情韻,自然地轉而與高度濃縮的曲調名結合,使得曲調名和樂器成為形式與內容合而為一的意象?!?/p>

“古詩之妙,專求意象?!痹姼杷非蟮捻嵨?,意境需要這獨特的審美意象來成全。胡樂成了邊塞詩中特有的情感符號,詩人們就在胡樂構建的氛圍中感受邊塞特有的生活韻味,塑造自己的詩魂。中國傳統藝術是講究詩樂器一體的,從詩經到樂府以至詞曲,詩與樂密切相關。而“笳”則是參與詩歌創作的一環。笳聲、邊愁、塞上圖景構成一種或凄清或雄渾的詩境。

哀婉的笳聲,勾起思鄉之情,報國之心,反戰之意,離別之苦,漂泊之悲等,笳聲悠長,其中蘊含之意也越發悠長。岑參在《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中寫道“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足以見得笳聲聯結了詩中之情,詩中之畫,詩中之律,引發作者與讀者的情思。

[1]崔玉梅.初盛唐邊塞詩中的胡樂器解讀[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6).

[2]宋.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3]楊旭珍.《唐代胡笳詩研究》.

猜你喜歡
邊塞邊塞詩樂器
學樂器
“新邊塞詩派”的崛起
相見歡·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感
樂器
群文閱讀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邊塞詩的魅力”教學為例
河西走廊斷想
邊塞飲酒記
試論唐代士人的邊塞之旅
邊塞詩概念小考
奇妙樂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