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方言在民間藝術中的魅力體現

2015-07-12 08:34施立學吉林省文聯130021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民間藝術普通話方言

施立學 (吉林省文聯 130021)

傅 堯 (吉林藝術學院 130021)

東北方言在民間藝術中的魅力體現

施立學 (吉林省文聯 130021)

傅 堯 (吉林藝術學院 130021)

東北方言作為漢語方言的一個主要分支經過歷史沉淀、民族融合、人民遷徙、語言接觸,逐漸形成了形象生動,幽默風趣、感情色彩濃郁,豐富性表現力與高度親和力的語言特色。作為民間藝術與地域文化的載體,東北方言以其獨特的審美魅力使東北民間藝術與文化具有其獨特的地域特色與鄉土氣息。隨著東北工業基地的不斷崛起與民間文化藝術意識的覺醒與傳播,東北方言在民間藝術中的魅力與價值也越來越突出。

東北語言的特色;東北語言的表現形式;東北語言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東北小品影視劇的不斷熱播,東北方言逐漸傳遍大江南北,東北話也逐漸作為一種潮流時尚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除了常規的表演與創作外,東北方言貼近于普通話并較之于普通話更加形象生動,幽默風趣的這一特點才是其俘獲大眾的關鍵。本文從東北語言的特點、表現形式及發展趨勢等方面入手,著力探討東北語言在民間藝術中的魅力體現。

一、東北方言的特色

東北方言直接反應東北地區的風土人情,歷史發展及社會變遷和人們自身的不斷變化發展,是最具有親和力和表現力的語言。東北方言無論是表達情意還是敘事說理,都較少使用靜態、抽象的詞語;多使用生活中具體的、形象的詞語來表達,是由靜態轉化為動態的語言。由抽象的語言轉化為生動形象的語言,不僅語義明朗,表現力感染力極強,更帶有豐厚的感情色彩。如,東北人愛老虎,東北話中含有“虎”字的詞匯也多。他們通常形容一個人“虎”說明具有勇敢又魯莽的個性,之后又被引申成為形容人不夠精明。但東北人不喜歡熊,因此將欺負人叫做“熊人”,貶低人樣貌或人品叫做“熊樣”。

東北方言既與普通話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其靈活多樣的特點。例如,東北方言中語綴詞很多,大部分語綴詞字面都沒有實際意義,但與詞根搭配起來就有了特殊的意義或發揮了加重語氣的作用。例如胡啦巴涂,眼淚巴扎,傻了吧唧,瘦了吧唧等。還有一種情況與這類相似卻又有它自己的特點,如“花里胡哨”形容穿著五顏六色,花俏卻不協調或說明事情花樣多卻不務實?!把嗪衾病闭f明傷口鮮血直流,非常血腥。

二、東北語言的表現形式

巴赫金的狂歡詩學使我們了解到,方言可以成為一條尋繹主體身份的線索從而構成多重主題的對話;同時能夠將流失的廣場文化融入到影像的藝術規范當中使人們獲得久違的語言狂歡。這種語言狂歡在某些藝術形式上表現特別突出,將某些方言變現的更加具有魅力與特色。東北二人轉又叫做小秧歌,蹦蹦戲。它根植于民間鄉土文化,是東北民間的一門說唱藝術;人們邊唱邊說,載歌載舞。二人轉既不完全是戲曲,也不是完整的歌舞,更不是完全的小品。它是東北民間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形式,是一種民間的說唱藝術。說與唱都是二人轉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語言在二人轉中的地位尤其突出,而東北方言的使用不僅使二人轉更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又將二人轉人物的性格表現的更加鮮明,說口更具有幽默感、詼諧感。東北方言作為民間口頭語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更是一種異形的藝術。在普通話交流過程中夾雜著方言,使人在交流時更感到新鮮、親切。而東北二人轉并不是完全將東北話與普通話進行簡單的相加。而是將其化入關東人的性格當中,成為表達思想、表現鮮明人物性格的外衣,寓鮮明的個性于繪聲繪色,聲情并茂之中。使觀眾聽完后有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感。但由于民間藝人的文化差異,藝人們往往融入通俗易懂的土語將難懂的詞匯進行更改并在更加寬廣的語境當中傳播開來,成為可觀可聽可懂的語言世界。而東北二人轉中讓人熟悉的方言與土話更好地給其注入的鮮活的生命力,更給東北人一種語境的回歸感。二人轉東北味十足的通俗唱腔時任何文化層次,任何地域的人都能聽得懂,想得明白的,更使人們覺得東北人民親切如自家人,東北話如家常嘮嗑所用的語言。

三、東北方言的發展趨勢

作為人類社會活動的交流工具,任何語言的發展都與經濟、文化及社會生產生活的變遷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方言作為民間性、地域性的口頭語言也在這些方面的影響下不斷發生改變。隨著社會不斷向前進步與人們生活方式不斷發生改變,舊的生活方式及與其相對應的方言正在逐漸消亡。如“巴鋸子”過去用來形容一種用于連接與固定的工具,隨著工具使用頻率的減少,這個詞的使用率已經很低。而隨著社會不斷變遷發展,許多新興詞匯也逐漸流行起來,如“帶價兒”“帶勁兒”都用來形容人們的樣子與氣質很好。另外,盡管方言具有地域性,但隨著各類小品及影視劇的推廣與播放,東北方言的許多詞語不僅走出了方言的地域化限制,更在全國范圍內被廣泛接受與使用。如人們目前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嘚瑟”。這一次在東北方言中使用頻率較高,而在普通話中難以找到意義相仿的詞匯進行代替,因此在不同場合及語境中經常不同意味。如指人做事張揚或愛顯擺、賣弄;也可表現為受到寒冷或感到害怕時發抖、哆嗦等。在豐富的含義上加上干凈色彩濃厚,更易在小品集影視劇頻繁出現。

方言是歷史與空間不斷變化的產物。東北這塊廣袤的土地經過歷史的沉淀、民族的融合與地理的阻隔,逐漸形成形象生動、直白夸張、干凈色彩濃厚、表現力與親和力極強的東北方言。它不僅代表了東北民間的藝術之根,更使東北地域特色文化的載體。東北方言與土語凝聚在一起更好地體現出東北人民直率、質樸、豪放、熱情的性格特點。語言個性就是藝術的個性,文化的個性。東北方言以其獨特的審美魅力使東北民間藝術與文化更加別具一格,獨樹一幟。

[1]王衍婷.東北方言在民間藝術文化中的價值體現[D].吉林藝術學院,2013.

[2]楊曉敏.熱力不減的東北方言藝術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3(5).

[3]王悅.東北方言與二人轉[J].戲劇文學,2012(11).

[4]孫麗雯.淺談二人轉藝術中東北文化的體現[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5).

施立學,男,1954年2月18,籍貫:吉林省,單位:吉林省文聯職稱編審,吉林藝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民俗文化研究。

傅堯,男,1989年3月5日,吉林省吉林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滿族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民間藝術普通話方言
方嚴的方言
方言
民間藝術篇
哪些方言有利于經商
我是中國娃愛講普通話
首屆湛江市民間藝術大師頒證
談方言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17
廣而告之推廣普通話
民間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