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博物館建設,促進文博事業發展

2015-07-12 08:34林雪敏潮州市韓愈紀念館5210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文博文物博物館

林雪敏 (潮州市韓愈紀念館 521000)

加強博物館建設,促進文博事業發展

林雪敏 (潮州市韓愈紀念館 521000)

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我國文物,發展好文物博物館事業,既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式文化強國的突出特點和魅力所在。充分發揮文博事業“引領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重要作用是時代的要求,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文博事業還存在著進一步創新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轉變發展方式的緊迫需求。因此,我們要以博物館建設為抓手,努力開創文博事業科學發展新局面,為文化強國建設注入新活力。

文物;博物館;文化;創新

博物館是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思想文化、科學知識等方面教育的重要場所,它主要是通過對歷朝歷代歷史文化的展示,向人們提供歷史文化知識,增強人民群眾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黨和國家歷來非常重視文物博物館事業。當前,我國文博事業步入了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把握機遇、明確方向、提高功能、強化服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博物館建設,大力發展文博事業,展示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水平,增強區域文化軟實力,從而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一、充分認識加強博物館建設、發展文博事業的重要性

博物館又叫博物院,匯集、保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并通過那些有科學性、史性或者藝術性價值的物品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在新形勢下,各種類型的博物館以其特有的輻射力、影響力,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平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而言,第一,博物館能夠保護珍貴文物、傳承歷史文明、傳播歷史知識,讓公眾在參觀學習中認知、感受我國文化的豐富厚重,是傳承文化的重要途徑。第二,博物館作為展示歷史變遷和文明發展的重要場所,其公共教育價值日益凸顯,能夠對參觀學習的公眾進行科普教育、社會教育和思想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大課堂。第三,博物館是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有利于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強大動力。第四,博物館作為自然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見證,能夠帶動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培育新的旅游業態,豐富旅游業的文化內涵,以其“文化窗口”形象不斷為旅游業注入活力,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第五,博物館具有經典性、紀念性和社會性的特征,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觀眾了解當地歷史文化和現實發展成就最可靠、最便捷的途徑,是展示區域形象的名片。

二、既要傳承文化,又要解放思想

文博事業的主要功能是對優秀的、豐富的文化遺產進行開發、整理、保護和利用,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把光輝燦爛、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開發好、整理好、保護好、展示好、利用好,使我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一代一代不斷地傳承下去,這是文博事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職責。此外,在對歷史文化的認識與開發利用上,我們還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發展觀念,要與時俱進,使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在充分展示的基礎上更好地為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具體而言,首先,樹立人本觀,改變見物不見人、目無觀眾、缺乏人文氣息的陳舊觀念。其次,樹立全面觀,改變只重視收藏和研究功能的狹隘觀念,努力促進博物館社會功能的全面發揮、相互促進。再次,樹立大眾觀,堅持博物館服務社會、服務公眾的理念,使博物館真正辦成雅俗共賞的文化殿堂。最后,樹立互動觀,博物館的發展要與文化、教育、旅游等結合起來,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中。

三、既要加強保護,又要積極開發

文物保護對于博物館來說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堅定不移地把這項工作做好。但在保護好文物的同時,也要重視文物的開發利用。在文物開發方面,我們要有一些新的思路,比如,走出博物館,到民眾中去,到社會中去,到全中國去,甚至走出國門到全世界去,還可以將博物館的開發利用與旅游業結合起來、與文化產業結合起來。這樣,文化遺產不僅僅局限于復原,而是開發出來,形成一種產業。我們一定要有開放的意識、開發的眼光、開闊的思路,把文物更好地保護和開發利用起來,并形成品牌,使之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具體而言,首先將博物館發展與旅游業結合起來,注入旅游內涵,突出旅游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加強旅游配套設施建設,開發旅游相關商品和服務,積極開展與旅游景點的合作,把博物館打造成極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其次,博物館發展與文化對接,積極參與社區、鄉村和校園等文化建設,推進文化事業的發展。最后,博物館發展與開放并進,把博物館對外交流納入對外交流合作的整體布局,積極開展外展交流,提高國際知名度。

四、完善功能,滿足公眾需求

為人民大眾服務是文博事業的根本宗旨。建立博物館的初衷就是要使民族文化瑰寶為更多的人所共享。所以,我們既要尊重歷史,傳承歷史文化,又要完善博物館的功能,滿足公眾需求,服務社會,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將專業性、學術性和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有機結合起來,努力使博物館滿足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具體而言,首先,服務要多元化。不斷推出主題鮮明的臨時展覽,經常組織文化普及活動,發展現代服務手段,盡可能地滿足群眾的多方面需求。其次,服務要趣味化。堅持知識性與娛樂性相結合,文物藏品與歷史故事相結合,陳列展示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讓高深的專業知識科普化、生動化。再次,服務要人性化。貫徹以人為本理念,提升軟硬服務水平,營造親切、隨和的參觀氛圍。最后,服務要互動化。創造條件使觀眾身臨其境、參與其中,將展覽與觀眾、欣賞與被欣賞、施教與受教的“單向”關系轉變為互相交流的“雙向”關系。

五、銳意改革,勇于創新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審美觀念、接受習慣也在發生新的變化,新的社會條件、社會環境對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要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增活力,使我國文博事業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具體而言,首先,推進展示內容和展陳方式的創新,開闊展覽思路,豐富展覽內容,樹立現代展陳理念,借助先進科技手段,多運用形象化、具象化的展示方式,增強文博展示的吸引力,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其次,推進管理運營方式的創新,一要完善管理體制,強化政府規劃引導、政策調節、監督管理等職能,實現由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由分散管理向統籌管理轉變,打破政出多門和條塊分割,加強統一管理和指導,形成一體化、規范化、高效化、優質化的文博業管理體系;二要創新運行機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等改革,完善激勵機制,激發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最后,健全開放機制,積極拓展對外交流和合作,大膽借鑒國際文博界的最新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加強與境內外博物館、文物機構的人才交流與互訪,廣泛宣傳推介,提供周到服務,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

總之,我們要使博物館真正成為文化的圣地,成為教育的殿堂,成為人們奮發進取的精神源泉,發揮其獨特的歷史文化的作用,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將文博事業與旅游業、文化產業相結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猜你喜歡
文博文物博物館
現代遠程教育在文博教育培訓中應用初探
文物的棲息之地
關于文博場館宣教工作的些許思考
博物館
基于文博信息技術下的創新體系研究
文物的逝去
露天博物館
文物失竊
文物掉包案
文博概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