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當代黑陶藝術的發展特點

2015-07-12 08:34王曉蕾哈爾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150086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黑陶黑龍江裝飾

王曉蕾 (哈爾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150086)

黑龍江當代黑陶藝術的發展特點

王曉蕾 (哈爾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150086)

莊重、古雅的黑陶以其獨特的藝術性與文化性倍受人們的喜愛和推崇。本文以黑龍江地區為例分析總結了當代黑陶的藝術特征及發展特點。

黑龍江地區;黑陶藝術;特征

黑陶興盛于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造型獨特的鳥面形鼎足和高柄杯為代表,因器壁薄如蛋殼,色澤如黑漆般光亮,風格秀美、沉穩,成為龍山文化時期的標志性符號。近年來,黑陶以其質樸、凝重、古雅的特點契合了現代人們追求古樸、自然的審美心理,其獨特的藝術性與文化性倍受人們的喜愛和推崇。地處中國最北方的黑龍江省將黑陶作為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產業加以扶持,促進其發展。經過幾代龍江陶藝師的不懈努力,黑龍江省的黑陶以素雅、質樸的風格成為國內外工藝美術品市場上廣受歡迎的文化產品。

一、形態多樣、鏤刻精致、風格素雅的黑龍江當代黑陶藝術

當代黑龍江省的黑陶主要生產和研發的地區集中在綏化地區的綏棱縣和七臺河市勃利縣。這些地區都有著豐富的礦藏陶土,且土質細膩、透氣性好、易于雕刻,是優良的制作黑陶的原料。經過多年的發展,綏棱和勃利的黑陶都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色,成為黑龍江地區一道獨特的陶文化風景線。

現代綏棱黑陶有百余年的燒造歷史,使用的“熏煙滲碳”技術復興了傳統黑陶的燒造工藝,使烏黑如漆的陶體在不同時間的光照中呈現出綠中帶紫,紫中透著青藍的豐富的色彩層次變化,加深了黑陶光潤、亮澤的特點;在拉坯工藝方面突破幾千年單層拉型成坯的傳統技法框子,創造性地采用“拉出一底雙層合口成型”的工藝,以多層次的空間結構豐富了黑陶的視覺表現力;在制陶工藝方面,結合鏤空,陰刻、透刻、壓花等多種工藝,拓寬了黑陶體面的裝飾表現語言。在紋飾方面,綏棱黑陶以民間剪紙藝術和傳統吉祥圖案為藍本,將傳統的“盤長”“大寥瓣”或“胡椒眼”等幾何圖案紋樣與花卉魚蟲圖案鋪陳結合,融會得栩栩如生1。雖然沒有云南地區重彩黑陶那樣豐富的色彩變化,但刻鏤、戳花等多種工藝手法的綜合使用,使紋樣搭配組織得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相得益彰。經過手工淘洗、拉坯、壓光、雕刻、燒制、熏煙、滲透等十多道繁復工序而成的綏棱黑陶真正實現了傳統黑陶“黑、薄、光、硬”的特點。綏棱黑陶雖無彩飾,但仍然變化有致,帶有素雅、質樸、莊重的裝飾風格。

勃利黑陶品類多樣,突出裝飾陳設功能。不僅有瓶、鼎、爐、尊等傳統的觀賞擺件,還有現代裝飾風格的掛盤、板畫等。作品一般體量不大,以中小件為主,追求精致的細節表現。

勃利黑陶保持并發揚手工制陶的技術特點,在工藝技師純熟的造型技巧下,有效發揮當地紅膠土的可塑性,形成了圓潤挺括、流暢自如的造型特點。勃利黑陶在設計上注意貼近現代人的審美習慣,注重形式表現,造型以自由曲線為主,在遵循傳統器型嚴謹的造型特點的基礎上,注重形體轉折的自然過渡,在形體變化的銜接處對線角做了明確、細致的處理,使形體婉轉起伏,既保留了北方陶器簡約、大氣的造型特點,又在清晰流暢的線條中體現了細節的精致。這些特點在以《黑陶魚瓶》《龜背竹瓶》為代表的勃利黑陶作品中多有體現。

勃利黑陶除了注重陶器造型變化中的流暢感,在器表的裝飾方面更是借鑒了木雕、剪紙、刺繡等工藝美術的處理技巧,彩繪、鑲嵌、浮雕、鏤空等多種裝飾手法的運用有效的提升了勃利黑陶的審美價值。所用紋飾雖多是民族傳統紋樣,但因現代構成形式的組合運用,使其裝飾風格在精致、圓潤的中保持了一定的自然、質樸的鄉土氣息。

二、對中國傳統陶文化的承襲

當代黑龍江黑陶嚴謹復古的器型、疏密有致的結構、生動傳神的紋飾都體現了對中國傳統陶文化的承襲。綏棱黑陶在設計中大都講求古意的造型和吉祥的紋飾寓意。在秉承傳統器型的基礎上,結合不同的工藝手法,做一些細節上的造型處理,在傳統器型的經典與寫實紋飾的細膩中恰當的融入了現代視覺構成的元素,使陶器的造型既保持了傳統器型的古樸、莊重,又符合時代的審美要求,這也是當代龍江黑陶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此外,中國傳統陶文化中借物寓意的特點在龍江當代黑陶設計中也多有體現。像龍、鶴、龜、牡丹、蓮花等形象以及盤長、大寥瓣、胡椒眼等傳統幾何紋樣在現代陶器裝飾中被廣泛使用。龍江的陶藝師們利用現代構成語言將這些傳統圖案重新組合,再加上多種工藝手法的運用使傳統紋飾的視覺表現層次更加豐富。對傳統紋飾進行新的設計應用,符合中國人一直以來講求吉祥寓意的造物習慣,使借物寓意的傳統文化特點得以更好的繼承和發揚。正是這些傳統元素的運用使得黑龍江當代黑陶藝術顯現出自然、素雅、莊重、古意的特點。

三、本土文化的融入

黑龍江黑陶藝術的發展與本土文化的融入是密不可分的。綏棱黑陶素雅的裝飾風格、勃利黑陶中海東青、煙笸籮等表現題材,都帶有北方地域文化的印記。

東北雪域獨特的氣候和自然環境造就了黑土地人豪爽粗獷、質樸堅韌的性格,也使得這里的文化藝術呈現出剛柔相濟、樸拙自然的審美特點,這一特征在黑龍江當代黑陶文化中也多有體現。如綏棱黑陶的紋樣裝飾就借鑒了本土民間剪紙的造型風格。黑龍江方正、海倫等地的民間剪紙藝術在造型上注重外部的結構輪廓,線條清晰明快、簡潔又富于動感,雖沒有南方剪紙精雕細刻的華麗,但卻反映出黑土地人淳樸、直爽的精神特點,體現了簡練、自然的造型觀念。綏棱黑陶紋飾中清晰的結構、流暢的線條和傳統的吉祥寓意,與黑龍江民間剪紙藝術特點相契合。

黑龍江省地處中國最北方,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生活在這一區域的除了漢族外,還有以赫哲族、達斡爾族等10個世居民族為代表的眾多少數民族,這些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和發展著各具特色的漁獵文化、山林文化和游牧文化,以這些民族特有的魚皮制品、樺皮畫為代表的民間工藝體現了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的統一。黑龍江黑陶就秉承了這一特點,《云龍卷筒》《蓮花罐》等陶品既是實用的器物,又注重器表的裝飾,用鏤刻、透雕等工藝做的紋飾細膩精致又不失時代美感,給平凡的陶器賦予了新的審美價值。特別是以魚為主題元素的《雙耳魚鱗紋瓶》,瓶頸處飾有立體魚形,瓶身鏤刻魚鱗紋樣。魚在黑龍江歷史上是民間最喜用的一種紋樣,陶瓶的整體裝飾風格體現出龍江傳統漁獵文化的影響。

黑龍江寒地黑土的自然風光和多樣的生物形態為黑陶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而又寶貴的自然素材。北方地域的傳統風俗、多民族交匯的民俗風情等都會對龍江現代黑陶藝術的形式內容、語意內涵、風格特征產生重要的影響。黑龍江當代黑陶藝術的發展需要立足本土,將寒地黑土民族、民間、民俗文化藝術中頗具特色的審美元素融入到陶藝設計中,突出其地域文化特征,進一步拓寬其發展空間。

注釋:

1.黃志欣.淺析綏棱黑陶的歷史淵源與現代發展[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70-72。

王曉蕾,哈爾濱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裝飾藝術設計。

黑龍江省文化廳藝術規劃課題資助項目“基于黑龍江地域民間、民俗藝術資源的裝飾藝術教學實踐研究”(編號:12C001)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黑陶黑龍江裝飾
黑陶:給人們帶來寧靜的古風藏物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鯉魚旗裝飾墜
黑龍江蒙古族古籍考錄
裝飾或空間/堆砌或創造
神農耕而作陶 黑陶高平之地的溫度與硬度
羨慕等
DIY裝飾沙漏
試論黑陶工藝品包裝對于黑陶品牌的影響
DIY節日裝飾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