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歷史和風格特點

2015-07-12 08:34宜賓學院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6440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聲樂民族音樂

謝 飛 (宜賓學院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 644000)

淺談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歷史和風格特點

謝 飛 (宜賓學院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 644000)

中國的民族聲樂文化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其內涵也是高深莫測,博大精深,在長遠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我國民族聲樂經歷了繼承、借鑒、沉淀,通過不斷的發展,演唱形式越來越豐富,都具有獨特的風格特點,而且我國專業音樂教育機構在訓練方式方法上更是總結出了科學合理的具有不同風格特點的方式和體系,培養出了大量的歌唱家,優秀作品也是層出不窮。本文主要闡述了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及風格特點,讓人們更好的了解我國的民族文化,對理解和演唱民族聲樂作品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民族聲樂;發展歷史;風格特點

一、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

中國是一個具有濃厚的文化歷史的大國,其中傳統聲樂藝術是最具代表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它流傳時間長,內容形式豐富多彩,深厚的文化內涵,在全世界的聲樂歷史中都是十分罕見的。隨著歷史的變遷,傳統聲樂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沉淀,經歷了多種文化的繼承和創新,聲樂演唱藝術形成了獨特的聲樂演唱藝術形式也逐漸開始從眾多的音樂藝術形式中分離出來。尤其是在“五四”運動后,歐洲的傳統聲樂藝術逐漸開始傳入我國,我國的民族演唱藝術因新的歌唱藝術變的更豐富,更多彩,更千變萬化。

我國的民族聲樂是以傳統民歌、戲曲和曲藝為載體的,并得到蓬勃發展,這種演唱方式已經在民間音樂中根深蒂固,讓不同年代的人民體會著它深刻的內涵,從而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1.我國民族聲樂——民歌。民歌作品創作是以勞動人民為基礎的,與人民現實生活聯系最為密切的藝術形式之一。他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各地的語言與當地的民風,具有鮮明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通過這一藝術形式可以反映出人民現實生活中勞動與斗爭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等內容。因為我國民族眾多,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地域幅員廣闊,所以民歌形式與種類也多種多樣。并且隨著當今時代的日益發展,民歌的創作也呈現出多元化,與時俱進,并以多種音樂載體與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2.我國民族聲樂——戲曲。戲曲作為我國的國粹具有十分強的綜合性。它是以參軍戲和雜劇為基礎延伸發展而來,隨著不斷的發展,不斷的相互吸收借鑒,我國戲曲也在不斷的成熟,在戲曲的演唱方式、表演技巧上,總結出來最為科學合理的用嗓方式,就是我們所說的真聲和假聲。隨后也出現大量的理論文獻,強調表演要以聲傳情,語言則要強調感人,在運用時要注意語氣、語式和聲調。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因這些因素的影響,在戲曲的藝術風格上也是多種多樣,北方的戲曲因當地人的豪爽體現了豪放、嘹亮等特點,南方人細膩、小鳥依人,委婉,所以在戲曲上也體現了這些特點。戲曲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而我國的民族聲樂恰巧傳承了這種特點,并在表演、聲腔、吐字、內涵、韻味、技巧、聲音的裝飾等方面做了進一步的融合提高。使民族聲樂日臻完美。

3.我國民族聲樂——曲藝、說唱。是我國獨有的傳統藝術形式,也是一種說唱藝術。主要通過語言來表現內容,因此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一直以來特別受到大眾的歡迎。說唱的種類也很多,且帶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如河西大鼓、河南墜子、京韻大鼓、山東琴書、四川魚鼓、東北二人轉等都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不管是在歌唱技法、風格還是發音及咬字方面,都為我國的民族聲樂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使我國的民族聲樂得以繼續發揚光大。

二、西方借鑒與自我創新

我國了解并逐漸接受西方音樂是在20世紀初之后。逐漸的,我國的音樂生活中開始流行學堂樂歌,歌舞劇及藝術歌曲等等,而且還創建了新型的音樂學府及教育方式。自從西洋的演唱方式方法傳入我國后,使我國的聲樂文化更加的豐富多彩。改革開放以來,港臺地區及日本、東南亞地區的流行音樂廣泛傳播,為民族聲樂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元素和審美情趣。

1.我國開始創建專業的音樂教學機構。最為著名的是上海在1927年創建了第一家專業音樂教學機構,最早為上海國立音樂院,現在已經改名為上海國立音樂??茖W校,它的建立使已經在我國有一定知名度的西方演唱方式(以美聲為主),更進一步的推薦了其發展并在中國音樂院校的教學課程中作為一種演唱方式歸納其中,發揮中重要的作用。聘請外籍聲樂教師來指導學生的美聲唱法,成為目前專業音樂學院普遍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一定程度的影響著我國民族聲樂,在教學體制、管理和形式等方面都在潛移默化中推動著其繼續發展。

2.我國歌唱家的貢獻。在二十世紀初期,關于西洋方面的音樂和唱法逐漸的進入我國,并出現了大量的新興的音樂作品,最為典型的如周小燕、斯義桂、郎毓秀和喻宜萱,就以音樂會和納入教學課程中的方式來展現自己新創作的歌曲和民歌,這些作品具有非常高的價值理論,成為我國民族聲樂得意繼續發展的奠基石。延安魯藝在我國的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為我國培養出一批出色的、具有濃厚民族風格的演唱者,如郭蘭英,王昆等,這使得民族聲樂更加與民眾貼近,更加受到了廣大民眾的喜愛,也形成了感情淳樸,韻味各異的演唱特色。

3.中西對比及相互融合。我國一些較有成就的音樂人在20世紀30年代才有機會去國外進行學習和進修,之后也是選擇回國從事相關的聲樂教學工作。就我國傳統的演唱方式與國外學習的演唱方式比較,很多方面都成為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強烈對比,如演唱方法、表演和教學方面等等。經過兩方面的強烈對比和碰撞,使得中西兩方都彼此的文化內涵等方面都有所了解,并相互融合,取長補短,相輔相成,使我國民族唱法得到很大的提高和進步。另外,民族聲樂在多個方面(聲音處理方法,理論創新,藝術的實踐,人才培養及審美標準等)都更加的科學化,多樣化和系統化。

三、我國民族聲樂的風格特點

每個民族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而決定演唱風格的因素則是每個民族所具有的語言習慣、歷史文化及審美觀等等。而歌唱藝術特色的直接原因則是取決于民族語言中的音韻特點。

1.聲樂特點

第一,一個作品不僅要體現作品主題的描繪也要表現出此作品的意境,因此,我國的民族唱法不僅要求脆、甜、圓、亮,也要求聲音必須自然平實、悠然明亮,特別表現在與民族語言相結合的作品中,歌唱者不僅要講究咬字清晰,也要吐字準確,行腔飽滿。由此可以看出,民族聲樂最注重的就是音色,銀色必須自然甜美,富有表現力。這也代表我國傳統聲樂的什么情趣。

第二,演唱個性的多元化。我國的國土面積廣大,民族種類也是最多的。而每個民族都具有自己特有的演唱風格,追究其原因,其一是因為地理環境因素,南方山青水美,人們也是委婉,細膩,秀美,所以也表現出了柔美、清秀和婉約的演唱特點;北方則是山高霧遠,四季分明,人們豪放、粗狂,演唱特點也是高遠、豪放。其二是受民族語言的影響。中國是一個大國,擁有著56個不同的民族,而民族種類的眾多,讓我國的民族唱法也是多姿多彩。演唱中我們除了推廣漢族的普通話之外,很多的少數民族還在使用本民族的民族語言進行演唱,這就是所謂的“原生態演唱方式”,形成了每個民族的個性特點和演唱風格。民族音樂是否成熟、包含有哪些特有的豐富內涵都是演唱個性化的具體體現。

第三,歌唱語言具有濃厚的藝術性。字正腔圓是我國民族聲樂所特別強調的歌唱語言藝術,非常注重發聲和咬字的協調性,

以字正、字準為基礎,塑造動人的聲腔,使歌唱情真意切,生動感人。要求“出字真、行腔圓、歸韻清、收音準”,字音清楚,送音有力,語義明確。字正字真是吐字的基礎,腔圓則是指演唱者元音響亮、甜美圓潤、音質飽滿。腔圓是在字正的前提下,使聲音流暢而完美,富有藝術感染力。歌唱者只有做到“字正腔圓”。演唱藝術才能真正達到聲腔委婉、圓潤、飽滿、準確、清晰、不折、不倒的境界。

2.審美特點

第一,音韻美。我國具有相當豐富的歌詞語言表達,音樂作品中音韻旋律優美是獨有的美學特征。而歌唱則是音韻旋律優美的主要體現,其中作為主流的民歌,其行腔韻味是民族唱法的獨特的魅力,不僅是歌唱家心理感情的體現,也是藝術創作的核心所在,將主觀感情與客觀情境的完美融合。而在傳統的聲樂里有一種“潤腔技法”,使得行腔中圓潤優美飽含韻味,再經過多變的音樂使其升華,而歌唱者要根據旋律的音高、力度及音色對歌曲進行演繹及體現,而在行腔中運用滑、抖、顫音等裝飾性的手法依據不同的呼吸換氣變化等對音樂旋律進行修飾,使得旋律可以達到完美的表達。民族的音樂特色不僅體現在音樂與語言的融合,同時也體現在曲調的豐富和獨特的音樂美感上。

第二,唱腔美。是指演唱人員根據自己的歌唱習慣和技巧在演唱時候對長槍進行美化修飾,在演唱時候充滿情感和個人演唱特色。所謂的韻味,具體的體現需要演唱者仔細的揣摩聲腔,通過歌唱家對聲腔的仔細揣摩來體現出韻味,將富有民族特點的音韻動態表達出來,并且通過唱腔、韻律、節奏、音色等將詞意中的人或物的情感以及神態等表現出來使其連貫協調,還要對歌曲所表現的聲音基本形象及音色、唱腔等進行精雕細琢,使演唱獲得婉轉而有情致。讓觀眾通過能夠充分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意境。

第三,意境美。所謂的意境美是指演唱者的行腔韻味所創造出的情景交融的一種藝術境界。讓聽眾在聽時不但能夠回憶歌聲的美妙,還可以通過歌聲產生一種身臨奇境的藝術感覺。在我國也通常用意境高低,是否真切感人來衡量此種藝術表現的成敗。參考文獻:

[1]季紅莉.民族聲樂中字與聲的結合[J].藝海,2004(6).

[2]尹萍.試論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展[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

[3]程琴.民族聲樂風格單一化的必然原因[J].社科縱橫,2005(3).

[4]2005全國民族聲樂論壇在我院舉行[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5(2).

[5]翟社泉.關于我國民族聲樂的繼承問題[J].四川戲劇,2005(5).

[6]王穎.如何看待民族聲樂的演唱[J].音樂天地,2005(9).

猜你喜歡
聲樂民族音樂
演唱中國聲樂作品的責任與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聲樂活動考述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聲樂診療室
聲樂診療室
聲樂診療室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音樂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