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俄羅斯鋼琴藝術對新疆鋼琴藝術文化的影響

2015-07-12 08:34梁慧珊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8300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鋼琴曲鋼琴新疆

梁慧珊 (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 830000)

論俄羅斯鋼琴藝術對新疆鋼琴藝術文化的影響

梁慧珊 (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 830000)

俄羅斯鋼琴藝術雖然比歐洲鋼琴藝術起步晚,但發展迅猛,俄羅斯鋼琴藝術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表演體系與藝術風格。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民族特征鮮明,受俄羅斯鋼琴藝術影響,新疆鋼琴藝術在新疆多民族成分、民族特色、生活習慣、人文風情的基礎上發展壯大。對俄羅斯鋼琴藝術的進一步研究有助于繁榮發展新疆鋼琴藝術文化。本文將聚焦到新疆地區的鋼琴藝術,通過分析俄羅斯鋼琴藝術、新疆鋼琴藝術,進一步探討俄羅斯鋼琴藝術對新疆鋼琴藝術文化在音樂及文化兩個層面的影響及啟示。

俄羅斯鋼琴藝術;新疆鋼琴藝術文化;民族音樂;民族性

俄羅斯鋼琴藝術雖然比歐洲鋼琴藝術起步晚,但發展迅猛,俄羅斯鋼琴藝術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理論、表演體系與藝術風格。受歷史因素影響,我國鋼琴藝術深受俄羅斯鋼琴藝術影響,對俄羅斯鋼琴藝術的進一步研究有助于繁榮發展我國鋼琴藝術文化。本文將聚焦到新疆地區的鋼琴藝術文化,通過分析俄羅斯鋼琴藝術、新疆鋼琴藝術,進一步探討俄羅斯鋼琴藝術對新疆鋼琴藝術文化的影響及啟示。

一、俄羅斯鋼琴藝術的發展

19世紀初,鋼琴僅作為沙皇貴族子女學習的一門課程,隨著西歐鋼琴文化的滲入、克列門梯等鋼琴教育家、演奏家的訪問演出,俄羅斯鋼琴藝術慢慢有了生機,為后來俄羅斯鋼琴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19世紀中后期,俄羅斯人魯賓斯坦在李斯特等鋼琴家的指點下,逐漸習得了李斯特的演奏技巧,吸收外國演技的精華基礎上加入民族特性,開啟了俄羅斯鋼琴音樂藝術的大門,向世人展示了俄羅斯鋼琴藝術的希望。并且,在俄羅斯鋼琴藝術幾位先驅的帶領下,逐漸建立起鋼琴教育機構,發展出俄羅斯幾大鋼琴流派。涌現出許多俄羅斯優秀的鋼琴作曲家、演奏家,并將其鋼琴藝術文化傳播向世界各地,為我們留下創造了無價的音樂財富。

二、新疆鋼琴藝術的發展

新疆位于中國西北邊陲,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八國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為新疆與俄羅斯等國家進行文化交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也使其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門戶。另外,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一共擁有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等47個民族成分,民族特征鮮明,新疆鋼琴藝術文化也是在新疆多民族成分、民族特色、生活習慣、人文風情的土壤中發展壯大的。新疆鋼琴音樂個性鮮明,以多民族音樂素材創作出的鋼琴作品眾多。如冼星海先生根據哈薩克族創作出來的《哈薩克舞曲三首》、丁德善先生的《第一新疆舞曲》、郭志鴻先生的《新疆舞曲》、石夫先生的《第一新疆組曲》《第二新疆組曲》等。在新疆,也誕生了許多本土的音樂作曲家、教育家,如創作改編《想起你的時候》《天上沒有月亮》等鋼琴作品的維吾爾族作曲家蘇萊曼·依明先生、編寫《新疆風格鋼琴曲》的作曲家周新華先生等。

三、俄羅斯鋼琴藝術對新疆鋼琴藝術文化的影響

俄羅斯鋼琴藝術對新疆鋼琴藝術的影響,是在俄羅斯鋼琴藝術對整個中國鋼琴藝術文化影響的大背景之下進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俄國遭受重創,千千萬萬俄國人奔赴戰場,條件艱苦、戰事惡劣,國內的俄國人經濟蕭條、食不果腹、居無定所,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很多俄國藝術家避難來到中國訪問,十月革命馬列主義的傳入,也使俄國與中國增進了思想文化交流,其中,蘇聯的音樂教育家査哈羅夫定居中國執教教授鋼琴,為中國的鋼琴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也為中國鋼琴藝術的發展培養了大量優秀的后備人才。俄羅斯鋼琴藝術對中國的影響由此展開,新疆鋼琴藝術也在藝術技巧及文化這兩個層面深受俄羅斯鋼琴藝術的影響。下面,筆者將就藝術技巧及文化這兩個層面,對俄羅斯鋼琴藝術對新疆鋼琴藝術文化的影響進行歸納分析。

在藝術技巧、風格層面,新疆鋼琴家、作曲家們借鑒吸收俄羅斯鋼琴藝術的創作技巧、方法,不斷探索新疆鋼琴音樂民族化創作道路,用民族音樂的音樂體系、元素、思維傳統、民族素材、地域旋律、節奏、和聲等,創作出了許多富有民族魅力的鋼琴作品。比如,《第一新疆舞曲》《鷹笛之舞》《阿凡提組曲》《想起你的時候》,其中,丁善德在作品的創作中將和聲重新配置,以創造性的簡潔手法使節奏緊密,富有韻律美,通過節奏起伏及和聲對位,描寫了一幅歡快的舞蹈場景,傳達了自己歡樂喜悅的心情,帶有舞蹈性的韻律展現了新疆藝術特有的民族性情。

在藝術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新疆鋼琴作曲家開始注重挖掘地區特有民歌,通過對民歌旋律、節奏、調式進行改編,或者將民間音樂多個元素組合剪輯在一起,加入鋼琴的藝術元素,進而形成新疆鋼琴藝術文化特色,尤其是丁善德藝術家改編創作的作品為新疆鋼琴曲庫增光添彩,同時,也使新疆鋼琴藝術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在多民族的地域環境下,新疆鋼琴曲基本上形成了八大民族風格,涉及四種調式:中國音樂調式體系、歐洲音樂調式體系、波斯——阿拉伯音樂調式體系以及在三大體系及各民族鋼琴風格碰撞融合下產生的新調式。從鋼琴曲體裁上來說,有幾部曲子組合在一起的鋼琴組曲,如石夫先生《第一新疆組曲》、《第二新疆組曲等》,還有篇幅短小、節奏明快的鋼琴小品《歡樂的牧童》《娃哈哈》等,鋼琴曲樣式多元。

在俄羅斯鋼琴樂派影響下,新疆鋼琴藝術創作家開始在固有的鋼琴作曲、演奏等模式上求新求變,將鋼琴藝術的新理論、新觀念、新技巧都結合本民族的音樂特色,進行創新性編排剪輯拼接,形成獨具新疆特色的鋼琴藝術。周新華先生的《塔塔爾族舞曲》,主部主題是將塔塔爾族民間器樂曲《巴拉米斯基》和民間歌曲《覆盆子》的音樂元素進行精剪拼接的有機結合。副部主題由塔塔爾族民間歌舞曲《婚禮舞曲》的展開。周新華先生將民間音樂的諸個元素進行有機結合,應用作曲的結構及技法使其改編成為一首高水準的鋼琴音樂作品。這樣的處理為鋼琴藝術與民族音樂搭建了可溝通的橋梁,不僅保持了民族音樂的傳統特點,也有助于鋼琴藝術從小眾走向大眾,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俄羅斯鋼琴藝術發展初期,俄羅斯鋼琴藝術家更多地演奏西方著名鋼琴曲,待其發展壯大,開始致力于發展本民族的音樂,開始采用本民族的素材與形式,反映本民族的文化及精神,促使了俄羅斯民族主義音樂的誕生。尤其是俄羅斯鋼琴學派,充分發揮藝術的文化承載作用,將民族精神、民族意志、民族情感、民族風俗習慣寄托于鋼琴節奏、旋律之中,讓音樂凝聚民族力量。柴可夫斯基的《四季》雖然沒有用渾厚的聲響展現強烈的民族情感,僅僅描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風光,但無不體現著對家鄉、民族的熱愛,用家鄉四季變換的風景細說著時間的流逝,家鄉人民的生活,也用四季的風景引起了整個民族的共鳴。俄羅斯鋼琴藝術民族性這一顯著特征也在深深地影響著新疆鋼琴藝術文化發展。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藝術創作元素及文化資源,每個民族獨特的民族歌舞為新疆鋼琴創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素材。在新疆鋼琴曲中,作曲家根據新疆的地域特點、少數民族歌舞風情、地理環境等創作了很多具有民族特性的鋼琴曲,最突出的有三類:第一類以新疆民族故事為題材,以李濱陽先生的《阿凡提組曲》為例,就是借鑒了新疆“阿凡提”的故事改編而來;第二類以新疆民族風情為題材,以作曲家孫以強的《春舞》為例,鋼琴曲暗含了維吾爾族民歌的特點,用音符展現了初春的生機勃勃與萬物蓄勢待發的活力,中間節奏的加快,給人以馬兒草原馳騁的遼闊感,展現了新疆民族的生活風俗與民族風情;第三類是以新疆民族地理環境為題材進行的創作,以周新華先生的《帕米爾音畫——夜·舞·山》為例,它是由《帕米爾之夜》《帕米爾之舞》《帕米爾之山》三部樂章構成的鋼琴組曲。展現了帕米爾高原寂靜的夜、熱情沉寂的舞,還有黑夜里被霧氣籠罩的起伏山巒,無不展現了新疆特有的地理環境,具有民族性與不可復制性。

四、新疆鋼琴藝術文化發展啟示

新疆鋼琴藝術文化在俄羅斯鋼琴藝術文化的影響下,結合自身特點,有了一定發展,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新疆鋼琴藝術發展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民族文化資源挖掘不充分、大眾化鋼琴曲數量較少、新疆鋼琴藝術人才缺乏等問題。我們要借鑒俄羅斯鋼琴藝術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可取之處,彌補我們的不足。

第一,發揚藝術的民族性,深度挖掘新疆文化資源,使更多的新疆特色轉化為鋼琴藝術創作素材,只有屬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新疆擁有其他地區不具備的地理環境與多民族聚居這樣優越的條件,多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合碰撞為新疆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獨特的素材,但根據民族文化元素創作的作品數量不多,質量不精,在這一方面,新疆的鋼琴藝術家應提高重視,加大對本民族、本區域文化資源的挖掘利用力度。另外,在鋼琴教學方面,也可以滲透鋼琴藝術的民族性,俄羅斯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俄羅斯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注重教材的民族化,多采用母語及典型俄羅斯鋼琴曲為素材編寫的教材,這樣的做法不僅有利于讓學生們更容易看懂、接受鋼琴知識,培養學生興趣,也普及了俄羅斯鋼琴藝術文化,有利于弘揚本民族的音樂文化,提升青年人的民族凝聚力。新疆地區在教學過程中,多利用本民族的鋼琴曲目為范例,進行精細講解,充分展現本區域、民族音樂的魅力,從祖國的未來抓起,讓“民族是根本”這一理念根深蒂固。

第二,鋼琴作曲家利用多種技巧、方法等創作出更多大眾化的鋼琴作品,使其得到普及。鋼琴藝術本身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小眾藝術,很長一段時間處于“曲高和寡”的位置。但音樂只有根植于人民中間,才會有頑強的生命力,才能支撐鋼琴藝術走得更遠,因此,就要求部分鋼琴作品能夠接地氣,讓人民群眾聽得懂、欣賞得了;讓鋼琴作品傳得開、留得住。俄羅斯鋼琴曲在創作過程中關注了“人民”這一點,在音樂創作中關注了作品的感情傾向與文化內涵,主題與人民立場一致,比如,反映底層人民生活疾苦、強烈的民族精神、個人頑強意志等,這類代表作有《第四交響曲》《第十六交響曲》《列寧》等。新疆鋼琴作曲家在創作作品選題過程中,可以選擇能夠引起民族共鳴、國家共鳴乃至世界共鳴的主題;歌頌生活、贊揚英雄美好品質、贊揚人民友誼、反映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等,在此過程中,謹記不要脫離群眾、不要脫離生活,臆想出的高雅音樂作品無異于空中樓閣,終會曇花一現歸為虛無。

第三,新疆鋼琴藝術發展優秀的后備人才缺乏,容易導致當新疆鋼琴藝術繁盛之后出現后勁不足,健全完備的人才培養制度與體系成為當務之急。俄羅斯早在蘇俄時期便有較為完備獨特的人才培養體系及制度,音樂體系分為普及的社會化音樂教育和專業化音樂教育,并且建立了許多世界知名的音樂院校供熱愛音樂并且有音樂潛力的學生進行專業的音樂訓練。我們更多地是擁有專業化音樂教育培養而缺乏社會化的音樂教育,影響了有藝術潛質兒童的發現及盡早的培養,也使我們失去了廣泛的鋼琴藝術培養后備軍團。在專業音樂培養過程中,我們注重樂理、技巧的同時,要增加學生進入生活實踐體驗的機會,在民族風情濃郁的新疆,只有讓學生勤于實踐與體驗,才能真正感悟到新疆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與鋼琴藝術的魅力,新疆鋼琴創作需要能夠走心的后備人才。

新疆鋼琴藝術的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學會借鑒俄羅斯鋼琴藝術發展的可取之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同時,注重加大挖掘新疆地區多民族文化元素的力度,利用本民族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特色、民族風情、生活習俗等素材進行音樂創作,立足民族性這一根本基礎上,發展鋼琴音樂的社會性及群眾性,多創作百姓聽得懂,能夠引起共鳴的鋼琴作品,讓本身高雅的藝術根植肥沃的群眾土壤。以俄羅斯完備的鋼琴教育體系為藍本,結合新疆教育現狀,建設完備的人才培養制度,為新疆鋼琴未來發展儲存后備人才。這些為新疆鋼琴藝術進一步發展指引了方向,更發揮了音樂藝術的文化承載作用,用鋼琴音樂節奏、旋律傳播民族文化,展現新疆人民風貌,弘揚新疆民族精神,音樂沒有界限,有助于民族之間、國家間文化交流融合,真正使新疆鋼琴藝術屬于民族的,更屬于世界的。

[1]王佳.俄羅斯鋼琴藝術對我國鋼琴藝術的影響初探[J].黃河之聲,2011(11).

[2]金荻.俄蘇鋼琴藝術成就對中國鋼琴藝術發展的影響和啟示[J].文藝評論,2010(12).

[3]王藝璇.論俄羅斯鋼琴學派對我國鋼琴藝術的影響[J].藝術學研究,2010(8).

[4]陳黎麗.王瑾.朱文倩.新疆鋼琴作品的藝術特征[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5]周新華,米靈靈.我國新疆音樂風格鋼琴曲的概況[J].音樂創作,2011(6).

[6]蔡溪溪.俄羅斯鋼琴學派對我國鋼琴教育在建國后十七年間的影響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5).

[7]張曉霓.淺談俄羅斯鋼琴音樂的發展特征與演奏風格[J].文藝界(理論版),2011(3).

梁慧珊,新疆藝術學院音樂系助教。

猜你喜歡
鋼琴曲鋼琴新疆
鄉間晨雨(即興鋼琴曲)
夜的鋼琴曲(六)
紙鋼琴
夜的鋼琴曲(二十八)
鋼琴
半夜敲門
漂亮的鋼琴
新疆多怪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新疆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