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青的當代傳播

2015-07-12 08:34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設計藝術學碩士2500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青色藍色色彩

孫 夢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設計藝術學碩士 250000)

尚青的當代傳播

孫 夢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設計藝術學碩士 250000)

中華五色當中的青,指代了今天色譜當中的綠、青、藍等多種色彩,是一個連續的色域。歷史中的青色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F今社會趨勢帶來的是視覺化、多元化、文化融合的傳播環境,時勢造就了青色更為普遍的受眾支持,這個現象背后,是青色這一色域所體現的人文特征。

青色;當代傳播;色彩觀;色彩趨勢

青色是中國傳統色彩觀中的概念,歷朝歷代都有廣泛運用。時代發展到今天,信息技術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沖擊,使得世人不能再單純站在本國角度上籌謀,而是融合到世界這個大環境當中。尚青的潮流也就應運而生。

一、古之青——中國色彩觀之青

古人所說的青色,涵蓋了現代光譜原理命名的綠、青、藍等諸多色彩,在古代也是有“青”“綠”“藍”“翠”“碧”“蒼”“縹”多種細微差別。

1.五色之青

五色系統是中國文明的外表,具體指青、黃、赤、白、黑,緣于五行理論。五色理論體系完善于春秋,其后又由于“五德始終說”,在政治的強力推動下,深刻滲透到了中華歷史長河之中。青做為五“正色”之一,五行屬木,代表著萬物生時的春季、四方之首的東方,足見其重要地位。

2.青色的民族情結

不論是溫雅如《詩經》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還是哀婉如《孔雀東南飛》“綠碧青絲繩”;不論是唐詩中“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暢悅,還是“青青一樹傷心色”的離愁;不論是荀子貼近生活的“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還是道教虛無縹緲的“碧落”仙境,再有青綠山水、青瓷和青花,無不體現出古人之于青色深重的民族情結。

二、今之青——國際化的青色風尚

今天的青色是一個寬廣而連續的色域。隨著文化交融帶來國際化的、共同感知的傳播環境,青色這一色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更為廣泛的應用。

1.國人審美趣味的轉變

兩漢400年的尚紅習俗開啟了中華民族對于紅色的喜愛。然而隨著時代更迭,代表國家、民族的不再單是一片鋪天蓋地的紅,而是慢慢滲入了一抹柔和曼妙的青。

(1)浙江衛視,中國藍

“中國藍”理念的提出,對于千百年來崇尚“中國紅”的國人可以說是一種信念上的沖擊。受眾最初不理解這種“離經叛道”,然而數據顯示,自2008年8月浙江衛視首次提出頻道定位“中國藍”后收視率一路飆升,次年就由衛視總排名的第7升至第2位。同時推出的《中國藍劇場》、《中國藍歌會》、吉祥物“藍巨星”等都深受觀眾喜愛?!八{無界,境自遠”,就是浙視所秉承的藍色人文氣質。

(2)2010上海世博會

與以往國際活動中以大片紅色來彰顯民族特色不同,這次盛會采用了綠色的會徽和藍色的吉祥物“海寶”,只有中國館保留了紅色?!叭f綠叢中一點紅”,即點出國色,又顯得優雅含蓄。綠色會徽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騰的動感和意蘊,吉祥物的藍色則表現了地球、夢想、未來、科技等元素,訴說著“上善若水”的哲理。青色系正是“和諧城市”主題的體現。

(3)兩屆APEC

中國所主辦兩屆APEC會議的會徽顯示出國人的轉變。2001年采用單色紅色的橢圓外形和反白的文字。而2014年用21根彩色線條代表21個經濟體,內含地球和天壇輪廓,象征世界的多元美好和開放包容。色彩比例上青色系占據大部,紅色只是點綴邊緣。2014年的會徽更加豐富精致、有內涵,色彩從激情熱烈的紅變成了柔和優雅的青。其實縱觀歷屆APEC,2008年之前有多種主色,而之后的7屆峰會則全為青色系。

2.國際環境的運用

青色清新涼爽、時尚典雅、自然活力、沉穩可信的情感基調易于為人所接納。國際上不論是在人際傳播,還是大眾傳播中,青色往往使用率都相對更高。

(1)人機交互界面

信息化社會中,人機交互成為最重要的信息來源之

一。以計算機、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例,主要的操作系統中,Windows、OSX、IOS的界面都是藍色為主,窗口、菜單、壁紙都是不同明度的藍色;安卓系統的標志為綠色,在不同品牌的手機界面上有所不同,但菜單、文字也多是藍色;塞班系統則更加明顯,菜單背景就是純藍色。

(2)網絡自媒體平臺

信息時代的傳播更依賴網絡,信息量爆發式增長,找到有價值信息的難度卻在增大。自媒體 在實時路況、突發事件、輿論導向中優勢凸顯——2011年溫州動車事故的傳播過程中,第一時間報告現場的是微博。2014年WeAreSocial公布的世界大型網絡社交平臺排名中,前5位中facebook、QQ、QZone標準色為藍色,Whatsapp、微信為綠色,全屬青色系。

(3)青色標志的流行

若說海爾、碧歐泉、美聯航的標志只是取色于自然的本色,那么西門子、Intel、IBM、三星則是取青色的現代科技感,國家電網、渣打銀行、BBC、沃爾瑪取青色的制度化、標準化、沉穩有禮;聯合利華、米其林、卡夫、瑪氏的青色傳達潔凈、安全、可信賴的訊息。世界500強企業知名度高、發展成熟,他們或可反映色彩趨勢——2014年排名前100的品牌中標志主色為藍色的有45個,綠色的13個,二者相加過半,足見青色系廣受歡迎。

三、和之青——當代傳播尚青的背后

但眼下的青色風尚并非只是緣于它固有的心理特征,而是時勢使然。社會的審美觀念是由環境所主導的,青色系的流行也與當代的傳播需求有著內在的聯系。

1.傳播環境分析

當前社會是多元化、視覺化、數字化、網絡化的信息社會,新媒體、社交網絡的跨時空快速傳播,營造出一個空前豐富和復雜的傳播環境。國內、國際傳播界限模糊,自媒體崛起,個體與世界直接相連。傳播一方面走向隨意和平民化,同時也走向權威和標準化。世界呼吁一個和平、平等、包容、舒適的傳播時代。

2.青色和于時代

(1)身心之和,和于己——靜心之青

視覺化和信息爆炸使受眾時刻被海量的圖像淹沒,一片眼花繚亂加重了審美疲勞和煩躁,使人向往清心、閑適、簡單的生活。繁雜高壓的工作也讓人們向往平和舒緩。清雅質樸的青色容易使人身心放松,恢復平靜,此為“和于己”。

(2)人際之和,和于人——謙和之青

古人把食物性質分成熱、溫、涼、寒,中醫稱之為“四氣”或“四性”。這種劃分若是放在色彩學中,則綠色平,藍綠色、藍色涼,深藍色寒。所以青色系的感受是冷靜平和、不張揚、不刺激。傳播過程中使用青色,容易營造出謙和、安全無害、可信任的氣質,緩和氣氛,此為“和于人”。

(3)民族之和,和于社會——中和之青

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文化沖擊。各民族多方面的差異性為傳播帶來了難題:回避色彩禁忌,適應多數人的品味,國際活動要塑造標準化、優雅、溫和的形象。相比易使人情緒波動的刺激性色彩,青色系不僅象征和平,有鎮靜作用,還具有許多中性化特征,有助于促成和諧穩定的氣氛,此為“和于社會”。

(4)天人之和,和于自然——親和之青

工業化和信息化使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城市擴張,環境惡化。城市居民紛紛呼吁逃離虛擬世界和冷硬的機械,回歸田園。政府也大力倡導“綠色設計”和“生態友好”。象征著自然和生命的青色系,讓人們感受到人與自然、天與萬物的生理狀態的合一,達到古人“天人合一”的臻妙境界。

[1]陳魯南.《織色入史箋》.北京:中華書局,2014.

[2]田智輝.《論新媒體語境下的國際傳播》《現代傳播》,2010(7).

猜你喜歡
青色藍色色彩
青色的海
藍色的祝愿
藍色的祝愿
云淡風輕悟人生——寫在王慧騏《青色馬文存》首發之際
藍色使命
藍色的五月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當道 俘獲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