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

2015-07-12 08:34山東協和學院250109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人文素質素質教育

黨 巍 (山東協和學院 250109)

用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

黨 巍 (山東協和學院 250109)

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價值觀念形態的總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體會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思想文化,對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大有裨益。

高職生;中國傳統文化;人文素養

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新一代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重任。隨著現代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提高,人才競爭的加劇,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大學生要掌握本專業的技能,還需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因此,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勢在必行。

一、 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是為了引導他們修身、明智,做人。啟發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更要提升素質。多年來,高職院校過度夸大其工具性,有些院校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一味重視專業知識的灌輸,淡化人文素質教育,導致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精神缺失嚴重。主要表現在:

1.考上大學以后,高職學生自覺不如本科院校的學生,又沒能及時建立起新的目標,缺乏理想追求,生活迷茫,郁悶成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常態。許多學生追求另類的生活,上網、聊天,荒廢學業

2.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社會責任感,急功近利

3.缺乏人文素養,知識面狹窄。有些學生道德觀念模糊,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差,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欠缺,甚至無法完成一份簡明的實驗報告,更別說獨立完成自己的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了。教師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單純的理論說教已無力扭轉這種局面,只有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二、優秀傳統文化對提升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價值觀念形態的總和。一個民族的發展,總要依靠建立在一定的經濟、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傳統文化,就是否定歷史,否定民族精神。有調查顯示,傳統文化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有很大的影響。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還可以促進他們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更有助于提升社會凝聚力及處理社會危機的能力。研究同時發現,對傳統文化認同越多,面對挫折的承受力就越強,更能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梢?,傳統文化教育是良好的人文素質的基礎。

三、如何將高職學院的人文素質教育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契合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人文素質。眾所周知,知識改變命運,教育可以提升人的整體素質。教師在學校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較高人文素質人才的關鍵。如果教師缺乏人文素養,學生也就不能在課堂上獲得人文精神的熏陶。這就要求教師除了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強之外,還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增強自身人格魅力。所以,作為教師要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和學識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提高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效果。

2.結合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傳統文化的內涵豐富,為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豐富資源。概括地說主要有以下幾點: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仁者愛人的儒家思想等等。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傳統文化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去構建學生的優良品德,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3.大學語文課作為高校的一門基礎課程,它既有其工具性,更是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大學語文課上,你可以找到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修身治國平天下”“舍生取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可以體會到貫穿了道家精神的“道法自然”“上善若水”“難易相成”等生命哲學。不管是儒家文化還是道家思想,它們都在我們體內根深蒂固,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是祖輩留給我們的精神瑰寶。這些思想對于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4.通過開設中國傳統文化相關選修課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相關書籍數不勝數,僅憑傳授教材上的篇目未免太少,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要求。開設有關傳統文化的選修課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思想品位,是提升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強有力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開展讀書指導活動、舉辦優秀傳統文化專題講座等活動強化大學生文化素養內涵。

5.建設校園文化,傳播傳統文化。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我們可以將學習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網絡建立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網站,加入報紙、宣傳欄等傳統媒介,來宣傳傳統文化,使之深入人心。同時學校在校園環境的建設上也要重視傳統文化的體現,使大學生在校園中隨處都能感受到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

四、結論

當前,人們對大學生就業難產生了一個誤區,認為大學生競爭力的關鍵在于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熟練的技術操作。事實是,高職畢業生就業困難,并不單純是學歷的問題,個人的人文素質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才的真正差異體現在技術或專業層面的并不多。用人單位在人才的選擇上也并不單憑一紙文憑。本科生之所以比高職生好就業,關鍵是人文素質上要優于高職生。本科院校學制較長,開設的課程更加多樣,學生能夠較多地接受人文素質教育,從而形成較高的綜合素質,在工作中更有發展潛力。高職生學制較短,在校期間多致力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加之有些學校不重視人文學科,因而整體人文素質較低。在工作中后勁不足。因此,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不但豐富了高職學院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與形式,提高了學生整體人文素質,更有利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

[1]粱教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霍韜晦.新教育-新文化[M].北京:中因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199).

山東協和學院2014年校級課題。項目編號:XHXY201410

猜你喜歡
人文素質素質教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工藝美術教育審美素質的培養
大學素質教育的實施策略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彰顯育人風采
公關攝影師必備素質
人文社科
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用好“變”的態度
思想政治課與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