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畫教學中的“筆法”要素

2015-07-12 08:34安徽工程大學藝術學院2410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抗力筆力運筆

聞 婧 (安徽工程大學藝術學院 241000)

中國畫教學中的“筆法”要素

聞 婧 (安徽工程大學藝術學院 241000)

用筆問題就是中國畫教學中的一個基礎性的問題。解決好用筆才能使學生在此基礎上創造出高層次的書畫作品。在筆法的教學中,用筆的姿態、執筆、運筆、筆力等問題是最為重要的。當然,這些都離不開學生“意在筆先”的思維。有了正確的思維方法,才能將具有個人風格的筆法傳遞給執筆的手,手再通過不同的發力方式將筆上的墨呈現在可以固定的、具有視覺觀感的紙上,最終產生出有形的筆法。

教學;筆法;運筆;筆力

在中國畫的教學中,使學生掌握好毛筆運用,是整個教學環節中最關鍵的問題。毛筆的用法是靠手指、手腕、臂膀的發力,通過各種不同材質的毛筆和對墨色的操控來共同完成的,學生必須使用得當才能得到理想的用筆效果。讓學生了解如何用筆是中國畫教學中的關鍵問題。

一、“筆法”知識的教學重點

1.用筆時的姿態問題

坐姿:座椅的高度應和雙腳張開踏地的膝蓋位置大致齊平,桌子高度應與本人高度適當,挺直身,微前傾,與桌邊靠近。身體各部位均以舒適、自然、輕松為宜。立姿:立姿使用的桌子高度需在腰的上下,雙腳張開與肩寬同距,上身略前傾、挺直,全省自然放松。

2.有關筆法的若干問題

在講解筆法時最需注意的問題是毛筆在紙上運行的技巧和方法,是用筆的關鍵技術,體現著用筆的質量。東漢時,蔡邕就有“筆訣”傳世,至今仍被認為是筆法寶典。古代的筆法是不輕易示人的,鐘繇當年想得到蔡邕學生的筆法秘籍,不能如愿,后通過自殘方式仍未能實現,直到蔡邕的學生過世,鐘繇才從其墓中挖出秘籍,書藝大進??梢姽P法在用筆中的重要性。其實蔡邕筆訣的秘訣就是“中鋒用筆”。有關筆法,下面是較重要的幾點:

(1)執筆問題

唐陸希聲的五字執筆法是至今普遍被接受的筆法,分別是“擫(yè)、押、鉤、格、抵”五法?!皵L”就是執筆時大拇指上節的下方發力向外右方,呈傾仰狀?!把骸笔侵笀坦P時食指的第一節的上方發力向內右方,與食指形成合力,捏住筆桿,擫和押是用筆的主要力量,起到固定筆的作用,相當于是一個筆桿的支點,以指點為圓心,構成一個中軸系統?!般^”就是執筆時中指的指肚鉤住筆桿,起到向內右方向發力的作用?!案瘛笔侵笀坦P時無名指的指背貼住筆管,起到向左外方向發力的作用?!暗帧笔侵笀坦P時小指襯托在無名指之下,起到增加向左方運筆發力的作用。

(2)運筆問題

運筆是將身體的指節、手腕、胳膊肘、手臂、腰身甚至全身的氣力做統一的協調。大致上手指、手腕和胳膊肘這三種力量是關鍵力量。①手指運筆法:坐姿時左手墊右手腕下方(枕腕)。也可用臂隔等實物代替手掌,讓手腕固定,用手指的力量進行書畫,這種筆法通常穩定,但缺乏靈活性。②手腕運筆法:通常將肘部固定,提起手腕部位,活動范圍比手指運筆的范圍大。③肘式運筆法:這種運筆法是把胳膊肘和手腕都抬起來,形成懸空書畫,書畫的范圍以肩膀為圓心,范圍大。

運筆領要:①起、收筆:起筆要形態完美,收筆要點畫干凈。②提、頓筆:提是將筆提起,頓是將筆按下,一個筆畫的形成是需要反復提頓才能產生的,提和頓又有微妙的提頓度的把握。③轉、折筆:“轉”是在書畫過程中讓筆鋒發生方向的改變而不停頓,形成一個圓潤的角;“折”是書畫過程中讓正在行進中的筆鋒停頓下來而發生方向的改變,形成一個方形的尖銳角。④方、圓筆:方筆是在視覺形式上讓筆畫顯得有骨力;圓筆正好與之相反,讓筆畫顯得圓潤超逸。⑤藏、露鋒:藏鋒就是起收筆時,筆尖始終藏在筆畫之內不露痕跡;露鋒就是起筆收筆時筆鋒始終顯示出來。⑥中、側鋒:中鋒指筆心常在筆畫中間運行。側鋒相對于中鋒而言就是筆鋒不在筆畫的中心運行。

(3)筆法五要

黃賓虹說:筆法有五要分別為:平(如錐畫沙)、圓(如屋漏痕)、留(如折釵股)、重(如高山墜石)、變(如四時迭運)。

二、與筆法教學相承和的筆力問題

在講解國畫的用筆在紙上成型時,應著重講解筆力的內涵。這種力與物理上的力是有區別的。但自古學者對筆力是有爭論的,一些書畫家就認為筆力就是力氣,書畫用筆要給足力量。而蘇軾就反駁說:若力足就能表現好用筆,那么有很多有力氣的人為何不能用好筆呢?所以,過度的用力反而是顯得鈍拙木訥、不流暢。筆力大致包含以下幾種:

1.感覺力

感覺力就是通過書畫者的紙面能感受出力量的存在的具體形態。這種感覺力也是古人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力量或某一事件、場景而感悟到的。比如張旭看到公孫大娘在舞劍,感悟到了舞劍的豪放激蕩,遂滲于筆法,形成自己的筆力風格。懷素通過觀察夏云而感悟到自然之態。顏真卿看到屋漏痕而得筆法。這些感覺上的筆力其實和現實的力是相同的,用筆表現力的呈現也是對現實世界力量的模仿,但又不是單純的現實力,而是感覺、感悟之力。

2.移現力

移現力是對所觀察到筆法力量的模擬與重現,觀者能通過線條或筆跡看到作者用筆的運動過程,筆力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傳承。筆力通過書畫者對自然的觀察融入到筆法中去,形成自己的筆力風格,而觀者學習過程中又能將這種筆力觀察而把握住,甚至能感受到前人書畫過程中的運動軌跡和動作回放,進而將筆力傳移和演變下去。與前人學習自然力相比,我們是可以通過學習前人而獲得筆力表現的。

3.筆控力

筆控力是人通過握筆的手對筆法力量的控制。董其昌說:發筆難在遒勁。這里的遒勁并不是硬力的怒發,而是能不斷的發力而又有連貫性,就是前一筆結束時還能接著發力下一筆,具有筆筆連貫而不滯的運動性。筆控力是由心力而決定的,用筆者應該對筆力有一個心理上的認識和理解,然后通過意念傳遞給手,最后通過手的筆控力來產生筆力。要做到筆控力,秘訣就是“手熟”。

4.意抗力

畫者并不是任何時候都在理性筆控之下,偶爾也會失去筆控力,這就是意外抗力。 但這是用筆者不自覺的表現,仍有與筆控力重合的發力感受,并不是完全不受控制。比如米芾在《學書帖》中說:“振迅天真,出于意外”就是他書寫時筆力太強、筆勢太快,筆鋒太勁而失去了控制,是意外之筆。實際上,不管是筆控力還是意抗力都不是絕對的,如果紙與筆之間完全沒有摩擦,也不可能書畫,但如果摩擦最大化也不能拖筆,也無法書畫。所以無論筆控力還是意抗力都在一定“度”的范圍內,此范圍內筆控力越強,其筆力表現越秀美;意抗力越強,其筆力表現的越雄強。但筆控力始終是用筆的主線,意抗力是彌補性、特殊情況下的筆力表現。

三、結語

在中國畫教學環節中,使學生了解筆法,是研究毛筆運用的關鍵技法問題。加之客觀的筆形與主觀的思想相結合,使學生通過手的發力與筆的運用,創造出具有筆法和筆力的筆畫線條,這些筆畫與線條充分體現著創作者的筆意。所以,“意在筆先”的過程和筆控力、意抗力、運筆要領都是密不可分的。諸如這些技巧和法則都是教學環節中用筆的深層次內涵。

[1]陳方既.《書法技法意識》[M]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92.

[2]陳振濂.《書法美學》[M]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

猜你喜歡
抗力筆力運筆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字釘運筆
向陳云學習錘煉“筆力”
引信圓柱螺旋壓縮彈簧制造誤差對抗力的影響
談風骨
淺談水墨畫中的“筆、墨”
公路橋梁承載能力評定方法探討
公路橋梁承載能力評定方法探討
加點筆力,你的書法會更美
——齊魯書社《中國書法筆力詳解》介紹
包覆鋁合金變形抗力模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