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欣賞課堂教學規律研究

2015-07-12 08:34趙益蕊益陽市梓山湖學校教師413000
大眾文藝 2015年3期
關鍵詞:葫蘆絲樂器音樂

趙益蕊 (益陽市梓山湖學校教師 413000)

小學音樂欣賞課堂教學規律研究

趙益蕊 (益陽市梓山湖學校教師 413000)

音樂感受能力是人體審美能力中的一種,是隨著時間、空間以及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是感覺與感情的合二為一。簡單的講,它是將人體與五官從客觀世界得到的信息反映于內心世界并加以情感的作用力,使之成為一種富有情感和個性的獨特的心理活動。音樂欣賞過程實際上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音樂感受能力的培養必須依附于對音樂作品的聽賞,同時也與初級音樂欣賞中“官能欣賞”程度相吻合。無疑,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欣賞對于小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音樂欣賞;感受能力;小學生

一、官能欣賞階段音樂感受能力的引導與培養

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聽覺藝術,它的聲音是隨時間的流逝而流動的,只有注意傾聽,音樂才會通過耳朵進入學生的思想海洋與想象世界。那么,首先要培養學生專注傾聽的能力以及為學生準備一個能夠注意傾聽的良好環境。其次應采用恰當的方式方法引導訓練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對于音樂的感知與初步反應,引發思想與音樂的共鳴展開豐富的聯想。

1.通過音樂欣賞引導學生審美興趣與美的感受能力

音樂作品內容包羅萬象情感豐富,但能否在欣賞者的身上被感知,首先要引發學生的興趣,人常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音樂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說“套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審美教育,其審美興趣問題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音樂欣賞教學?!苯虒W中老師可先入為主,用生動而富有趣味性的口吻和帶有啟發性的談話,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作品上來,從而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給六年級學生音樂欣賞課《月光下的鳳尾竹》中,我用了一個唯美故事把學生帶入其中,讓他們感受到在月光籠罩下的鳳尾林中曼妙的綠葉、悠悠的葫蘆絲聲、靈動的身影、美麗的傣族姑娘以及優美的舞蹈。又如在五年級上冊音樂欣賞課上,欣賞的是德國勃拉姆斯的作品《匈牙利舞曲第五號》,我在這一課里就設計了一項比較全方位的感受體驗,我把《老鷹抓小雞》編成了一個有趣的情景劇讓配課老師和同學們來表演,隨著音樂配上故事旁白,讓孩子們看著情景劇來欣賞作品,這不光是讓幼兒從聽覺上去感受音樂,他們的肢體、視覺也在幫助他們理解作品。這樣的作品原本對幼兒來說更本難以理解、感受,甚至可以說是讓學生接不著“地氣”的東西,但就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們完全能感受到音樂作品的基本情緒和發展變化,隨著熟悉的故事內容以及精彩的情景表演已經讓他們的情緒完全帶入了音樂的意境當中,從而讓學生們敞開了各自的審美之門。

2.引導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音樂是非具象性藝術,它不能像文學作品一樣描述具體情節或刻畫內心活動,只能依靠欣賞者的主觀聯想與想象力來實現,因此當人們在受到音樂藝術的感染激勵時,往往形之于色。在教學欣賞活動中,我鼓勵學生把欣賞中的內心感受表達出來,從中了解學生是怎樣理解感受音樂作品的內容感情的,產生了什么樣的聯想、想象,有什么樣的情感體驗,表達的方式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動作表演。譬如,在民樂欣賞《賽馬》時,當我要求他們隨音樂舞動時,音樂一開始,同學們做著騎馬的動作,當聽見弓子模仿馬叫聲時,他們就不約而同的擺出各種各樣的馬嚎叫的樣;又如在六年級音樂欣賞《月光下的鳳尾竹》教學活動中,孩子聽到優美的三拍子旋律,不由自主地跳起傣族舞,有的模仿著竹葉曼妙的身姿、當聽到輕快的旋律有的又模仿著金孔雀靈動的身影,有的甚至為舞蹈的女生做出一番吹葫蘆絲的模樣,熱情歡快。

二、音樂感受能力的鞏固與加強

在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音樂感受能力之后,還需不斷鞏固和加強他們的感受能力,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漸豐富他們知識技能,提高他們的音樂文化素養,這是不斷鞏固和發展音樂感受能力的必備條件。

1.音樂表情術語逐步融入課堂

在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結合學生對音樂藝術的體驗感受,引導他們認識節奏、節拍、力度、速度等音樂表情手段在藝術表現上的表情作用,以鞏固和發展音樂感受能力。在欣賞《月光下的鳳尾竹》時,一開始我讓學生跟我做律動,讓學生從動作上感知三拍子音樂節奏強弱弱的特點;模仿吹奏葫蘆絲感受音樂的輕快;引入傣族舞蹈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優美;利用畫圖譜,引導學生感受作者想要抒發的情感。又如,在欣賞《匈牙利舞曲第五號》時,先看了一段卓別林表現此作品的錄像來欣賞全曲,讓學生對全曲有個初步認識,然后分段欣賞,加深印象。在深入剖析時,我把此作品分成三部分來聽,聽完第一部分時,同學們能感受到了這段音樂當中的平穩附點節奏,音樂是平穩、柔和的,有同學說“雞媽媽帶小雞們出門找食物,他們在努力的尋找。在第一段句末減慢的地方,有孩子說“危險快來了”。在第二部分快速段落中有孩子感受到“快”與“激烈”有孩子說,雞媽媽在跟老鷹作斗爭,小雞嚇得四處躲藏。就這孩子們認識到聲音的長短、快慢在這段音樂中的表情作用。同學們生動的描述反映他們頭腦中有關于音樂的表象,表達了他們對音樂內容情緒的理解感受,這些理解和感受與有關表情手段的知識聯系起來,可以更好地鞏固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

2.樂器音色辨別的初步訓練

音樂欣賞中器樂欣賞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對于各種樂器的認識既能夠開拓學生視野也能夠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極大興趣,但樂器種類繁多,音色、音響也各自不同,在小學教學中應由淺至深逐步讓學生接觸各種樂器,培養能夠通過聽覺辨別各種樂器的能力。因此,我就注重讓學生的感受表現力,由于在我們學校用普通的電子琴上音樂課,學生對各種器樂音色的聽辨能力還是很微薄。為了幫助學生豐富聽覺實踐,提高聽覺差別感受性,應該讓學生從熟悉的音色開始接觸,如葫蘆絲獨奏曲《月光下的鳳尾竹》,葫蘆絲已經是普及于我們生活中了,所以當學生聽到自己熟悉的聲音可以激發聽賞的興趣,而積極參與聽賞活動。又如我給三年級級學生欣賞《森林的歌聲》時,我都是分句引導聽賞,里面有的笛子聲、小提琴聲、吉他聲,學生們都能通過認真傾聽,聽辨出每樣樂器的音色,在整體欣賞的過程中,同學們都能聽到不同的樂句做出相應的樂器演奏模樣而且感受其中。

為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根據我們的教學大綱選擇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譬如:二胡的代表作《賽馬》、鋼琴曲《小狗圓舞曲》《土耳其進行曲》民樂作品《春節序曲》等一系列優秀代表作給學生欣賞,意在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在他們的記憶中積累美好的音樂印象,為開闊他們的音樂眼界,為培養他們“聽音樂的耳朵”奠定良好審美基礎以及對于音樂的感受能力。

[1]中小音樂教學有聲輔導函授班教材.音樂欣賞入門[M].上海文藝出版社.

[2]洪波.器樂欣賞基本知識[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

[3]鄭和鈞.協同教學與素質發展[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1995.

[4]王偉任.音樂欣賞教程[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6]許卓婭.欣賞活動[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李和平.音樂欣賞[M].華東師范范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葫蘆絲樂器音樂
學樂器
葫蘆絲進入小學課堂的教學方式討論
共飲一江水葫蘆絲獨奏
樂器
音樂
音樂
奇妙樂器
奇妙樂器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