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課:為復習提質增效

2015-07-16 02:32劉伯洋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15年6期
關鍵詞:復習課初中化學教學設計

【關鍵詞】初中化學;復習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22-0055-02

【作者簡介】劉伯洋,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江蘇泰興,225400)教師。

一、教學內容的分析

1.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生分析。

課程標準中與本課題相關的要求有:初步學會根據某些性質檢驗和區分一些常見的物質,如碳酸鹽等。

“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的探究”屬于滬教版初三化學教材第七單元的內容。教材中將碳酸鹽的性質穿插安排在“酸的性質”、“堿的性質”和“幾種重要的鹽”等內容的學習中,知識點分散,簡化了鹽的化學性質學習的難度。但分散的知識點,難以讓學生全面掌握、運用鹽的化學性質。這一專題能幫助學生認識到將知識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的重要性,體驗到利用分類的方法,找出、運用同一類物質的共性分析解決問題的好處,有利于學生物質轉化觀的建立。

2.教學重難點。

由于碳酸鹽化學性質的學習前后時間跨度長,涉及物質的類別多,學生缺乏整體認知。因此,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為:

(1)重點:碳酸鈉的化學性質梳理。

(2)難點:物質成分探究的一般思路的形成(物質轉化觀的建構)。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加強對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性質的理解,聯系碳酸鹽的性質,加深對物質轉化關系的認識,建立物質轉化觀。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的探究,進一步學習用實驗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從而樹立實驗觀;通過碳酸鹽性質的梳理,學習歸納小結的方法;認識探究物質成分類問題的實質是尋找物質性質的異同的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建立物質轉化觀,感受歸納、實驗等方法對于化學學習的積極作用。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學生剛學完酸堿鹽的相關知識,找出證明物質成分的思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采用討論法;對碳酸鹽的性質的梳理、回憶,采取自主學習法;實驗驗證方案的設計、確定,采用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1.創設情境,引起思考。

展示實驗室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溶液的圖片。

師:同學們,看到這樣的情景,仿佛聽到氫氧化鈉溶液在說:“為什么別人犯錯,受傷的總是我?”那么,一時的疏忽,導致這瓶氫氧化鈉溶液可能受了什么“傷”?

生:與空氣中的CO2發生反應而變質。

師:這瓶氫氧化鈉溶液真的已經變質了嗎?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熟悉的情景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2.板書課題,揭示目標。

通過板書“探究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加強對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性質的理解,通過對碳酸鹽的性質的理解,設計實驗驗證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

【設計意圖】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都能明確努力方向,增強學習本節知識的信心。

3.引導探究。

(1)明確探究方向。

要證明NaOH溶液是否變質,就要證明溶液有沒有其他什么物質。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建構思路,明確探究方向,讓學生養成先思后做的習慣,避免探究的盲目性。

(2)探究指導。

回憶碳酸鈉的相關性質,你打算選用何種試劑、采用什么實驗方案證明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并將你的設想填寫在表格中。

(3)學生思考、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復習,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避免教師的低效、新授式梳理,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學生在回憶中知不足,在實踐中暴露問題,教師搜集學生中典型、共性的方案為“后教”做準備,使“后教”更有針對性。

(4)交流、點評實驗方案。

可能選用的試劑:a.無色酚酞試液;b.稀鹽酸;c.石灰水;d.氯化鋇溶液。

討論方案的可行性:

首先選擇無色酚酞試液,引導討論該方案是否科學:NaOH溶液顯堿性,酚酞試液也會顯紅色(設計實驗驗證時,注意性質相同物質的干擾);其次利用稀鹽酸/稀硫酸、石灰水/Ba(OH)2溶液、BaCl2溶液等物質進行實驗驗證,分別利用了碳酸鈉與酸、堿、鹽類物質的反應;最后,同一類物質,從設計原理上屬于同一種方法。

(5)學生分組實驗驗證,教師巡視指導。

(6)獲得實驗結論,反思、交流。

結論:由實驗現象證實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

反思:通過對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問題的分析,你對探究物質成分的問題有哪些收獲?對于實驗,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我小結,從中找出規律、整理思路。探究物質成分,其實就是證明什么物質是否存在的過程。如何證明就是圍繞該物質的性質及物質間的聯系進行分析,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在反思中悄然滲透物質的轉化觀,為同類問題的解決做好方法準備。

根據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可以確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CaCl2,還可能含有稀硫酸而顯酸性。碳酸鈣不溶于水,氫氧化鈣微溶于水,氯化鈣溶液呈中性。若要證明剩余的溶液是否呈酸性,可取反應剩余溶液加入 ,或 ? ? ? ? ?,或 。觀察明顯現象。(用不同的原理,選用不同類別的物質填空,不一定填滿,但至少填寫3種方法)

【設計意圖】課堂訓練不只檢查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檢查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的遷移情況。作業當堂完成,能提高課堂信息的反饋速度,了解學習過程中的不足,為教學方案的修改做好準備。

五、課后反思

1.微課設計——真、快、準。

真:微課創設的情境以學生生活、學習、實驗、作業中真實的體驗、問題為切入口,能引起學生的認同感、代入感,有利于目標的達成??欤呵榫硠撛O時間要短,否則會占用太多的課堂時間,不利于留足時間給學生學;借助微課,能及時解決學生在新授學習過程中的生成性問題。準:微課的選題針對學生階段學習中的難點、易錯點、思路的不完整等,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情境的創設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能迅速激起學生的興趣,引領學生更加自然地進入后續學習。

2.學習過程——自學、互評、精導。

自學:微課作為復習課的一種形式,讓學生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自學,既提高了復習效率,又能充分暴露學生學習中的不足,為“后教”做好準備?;ピu:利用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評,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提升分析能力,改變傳統課堂教師一言堂的格局。精導:精心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層層推進、抽絲剝繭式歸納、總結、提高,教師只在學生“跳一跳”仍達不到相應高度時搭一把手。

3.落腳點——確立思路、深化觀念。

微課復習不只是知識的簡單重溫和完善,還是對化學本質的再認識、已有化學觀念的再理解。

總之,微課因教學設計不只停留在知識的梳理、歸納的層面,而是側重于提升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在學生主動參與中,不只是學會一道題,獲得是“魚”,還能學會分析同類問題的思路,掌握“漁”的本領,加深對化學本質、觀念的理解。微課因其短時性、及時性、切入口小、針對性強、見效快等特點,不失為傳統復習課的一種有效補充,合理運用定能為復習教學進一步提質增效。

猜你喜歡
復習課初中化學教學設計
談談如何上好小學英語復習課
在趣味情境中構建知識體系
追求高效的數學復習課
綠色化學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
初中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初中化學基礎教學初探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