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植入技術在電視氣象科普中的應用

2015-07-24 21:43陳瑾楊雪陳默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2015年25期

陳瑾 楊雪 陳默

摘要:虛擬植入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電視節目現場包裝制作手段,是在虛擬演播室技術的基礎上衍生出的實景應用。隨著電視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電視表現手段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虛擬植入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成熟、應用的節目類型也越來越廣泛。電視氣象節目中大量的內容是科普,如何用形象生動的形式講解深奧的氣象科學,氣象影視人做了很多的嘗試,虛擬植入技術的出現為氣象科普提供了新的視覺解決方案。

關鍵詞:虛擬植入技術;電視氣象科普;電視技術;視覺方案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4-004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4.024

虛擬植入技術在中國電視界近年來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013年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引入該項技術,在氣象科普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嘗試和應用。

1 虛擬植入技術在國內外應用情況

在中國,最早大規模運用虛擬植入技術的是2010年中央電視臺世界杯直播節目《豪門盛宴》。該節目將三維虛擬賽場、參賽隊伍陣容、足球等虛擬模型植入演播室實景中,與主持人進行實時互動,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上的豪門盛宴。

此后,除了體育賽事轉播之外,虛擬植入技術也廣泛應用于各類文藝晚會、新聞專題直播節目以及氣象節目中。而虛擬技術在每一類節目中承擔的或預期達到的目的是不盡相同的。

在文藝晚會中,使用虛擬植入技術可以最快速便捷的轉換環境,迎合節目內容,烘托節目氛圍,使觀眾和演出者更投入到節目的表現或欣賞中。此外,還可以設置虛擬人物,達到跨越時空的效果。

在體育賽事的轉播中,虛擬植入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增強節目的互動性和逼真效果。為不能抵達現場觀賽的人提供身臨其境的逼真效果,同時也可將其作為預測比賽結果的一種工具。

近年來,在大型新聞專題直播節目里,虛擬植入技術也開始發揮積極作用,如在大型直播中,就通過虛擬植入技術更形象地展現了神十的結構和工作方式,為觀眾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提供了新的形式。

在氣象節目中使用虛擬植入技術與新聞直播節目中的目的有很多類似之處,在國內外的氣象節目中均已廣泛實現。如在美國氣象頻道中,講解一種天氣現象的原理、影響時,通過虛實結合或虛擬植入技術配合主持人的解說更形象地反映了天氣原理,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災害

性天氣具有破壞力的影響,以達到更好的科普效果。

2 我國電視氣象科普現狀

在我國,近些年電視氣象科普也是不斷發展,節目類型明顯增多,節目數量也是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

最早,電視氣象科普僅僅是出現在天氣預報類節目之中,由于受到節目時長和形式的限制,科普內容往往是主持人短短幾句話一帶而過。隨著2001年央視《今日氣象》節目以及2006年中國氣象頻道的相繼開播,氣象科普開始以版塊化甚至欄目化的形式出現在新聞或者專題節目中,從播出時長來看,有了明顯的增加。雖然發展勢頭良好,但是依然存在節目形式單一、內容過于專業等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受眾對氣象科普知識的獲取。

2.1 節目形式稍顯單一

隨著電視氣象節目的不斷發展,我國氣象科普已經存在于氣象預報類、氣象新聞類、氣象專題類等不同節目類型中,但制作形式卻較為單一。目前國內氣象科普最常采用的就是主持人配音+專題小片制作,這種制作理念基本是延續了過去節目形式,相對滯后,再加上不同類型欄目表達方式大同小異,觀眾很難從中找到觀看的欲望。在目前各種科技手段都已經蓬勃發展的今天,氣象科普很有必要,也很有基礎,將節目內容豐富起來,從而吸引更多受眾。比如國內原創氣象科普節目《氣象百問》,就獨具匠心的將科普用卡通、兒歌等多種形式表達出來,生動、新穎的畫面,加上妙趣橫生的解說,不僅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觀看,也在多個行業評選中滿載而歸,可以說是在形式創新上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2.2 節目內容過于專業

科普,顧名思義,就是把專業的科學知識普及給廣大人民群眾,但是目前的氣象科普中的科學一般來自該領域專家,可能是部分專家對群眾的科學知識接受程度期待過高,或者是沒有找到一種合適的表達方式,進行科普的文字往往顯得較為專業,有時候甚至略顯晦澀,再加上百帕、流場、鋒面等過于專業的圖形,經常會使觀眾聽得一頭霧水。這種僅僅停留在簡單的講述科學知識、討論科學現象的說教式科普,不僅無法達到效果,而且可能還會與觀眾越行越遠。天氣預報節目在播出平臺、播出時段上往往有自己的優勢,但是傳播是否有效,關鍵需要考量到達率,也就是聽到、看到、接收到的受眾量。只有考慮到受眾的接受程度,在內容上將專業變的通俗,才能引起觀眾興趣,做到有效傳播。

2.3 科學信息量較小

“科學性”不僅僅是指對事物現象、原理、數字、知識等準確反映,而是指對現象背后的規律、本質等方面的整體把握。尤其是氣象科普,不僅僅需要傳播科學知識讓公眾了解科學原理,更重要的是需要揭示氣象科普能和我們生活生產的關系。

例如每年汛期,暴雨預警等級是各檔節目科普的重點之一,但是大部分節目介紹的重點僅僅停留在預警顏色分幾種,每一種降雨量級是多少,這只是最基礎的數字和知識,那么背后的本質和規律是什么呢?我想應該是和民眾緊密聯系的更進一步的解讀,包括降雨量級在不同地勢可能產生的積水情況、往年出現這種強度的降雨所導致的影響總結等,這才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內容。中國天氣網推出的《數據帝扒天氣》版塊受到那么多網友的推崇,也正印證了這一點。

3 虛擬植入技術在電視氣象科普中的應用

2013年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引入虛擬植入技術后,創作人員主要在重大災害性天氣的原理講解、影響示意以及防范措施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應用。

天氣系統往往很龐大,肉眼很難看清全貌,其內部結構也比較復雜,全面認識和了解天氣系統有助于公眾更有效地防范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規避災難。在進行科普的過程中,往常的做法往往是制作成一個圖片或三維示意動畫的形式來進行科學普及,由于形式不直觀很難達到很好的科普效果。虛擬植入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三維物件虛擬植入到場景中,更真實地展現了天氣本身,配合主持人的互動式講解,公眾能更直觀地了解天氣。2014年,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嘗試用虛擬植入技術展示了臺風、龍卷風及雷暴三種災害性天氣的原理、影響和防御,在節目中嘗試進行了應用,播出效果很好。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虛擬植入技術在制作三維模型和演播室調試工作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為保證節目的順利錄制,需要提前做好一些常用場景和模型,最好的方法是建一個模型庫,以便于隨時調用,大大節約制作時間。當然,任何技術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有自我的缺陷,在應用中,我們發現虛擬植入技術在表現天氣的細節時有不足之處,因為天氣模型做得越精細,文件就越大,會對機器運轉帶來很大的負擔,嚴重時會導致死機,也給節目制作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風險,因此應用時要懂得取舍,不能什么細節都展現,在錄制方式上最好采取錄播的形式,若必須直播,則需做好充分的應急

準備。

在虛擬植入技術上,我們僅僅做了一些嘗試,如何應用好該項技術用于電視氣象科普工作中給公眾帶來更直觀的科普享受,未來還需進一步探索,虛擬植入技術將在電視氣象科普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作者簡介:陳瑾(1975-),女,湖北人,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公共氣象服務。

(責任編輯:陳 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