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學習的智慧之門

2015-07-31 02:55唐影
新課程·中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文史哲文化素養視角

唐影

摘 要:學生的文化素養從何而來?語文課在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呢?尤其是對于獨立自主意識漸漸增強的高中生們,他們在高中語文課上最需要獲得的是什么呢?

關鍵詞:語文學習;文化素養;文史哲;視角;情感體驗;知識構建

教學中我們都會遇到同樣的現象,一些學生作文語言優美,引用頗多的名人名言。但是他們所引用的名人不外乎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等,而且具體問起他們的事跡與思想觀念,學生多數只是略知一二,說不出更多的內容。于是,他們的作文也就無論什么題目總是用那幾個人、那幾句話,生拉硬扯,牽強附會。

究其原因,這與老師有一定的關系。由于高考指揮棒及學校社會效益的誤導,多數高中語文老師把多半精力放在了語文知識的傳授上,對于語文思想內涵教學的探索也多引發他們強調語文要回到語言文字上來的議論。其實他們只強調了語文的工具性。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學生做閱讀題只會回答術語卻不會分析,作文有千篇一律的華麗文辭卻缺少思想的深度與廣度。

而我們所欣賞的高考優秀作文,無不是有著文化底蘊的文章;我們所欣賞的學生,他們在表達觀點時有理有據,能引經據典。他們的文化素養從何而來?這當然與他們廣泛而深入的閱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那么試問,我們的語文課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呢?尤其是獨立自主意識漸漸增強的高中生們,他們在高中語文課上最需要獲得的是什么呢?

我們知道,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基本用法,學生已經做到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在高中階段,他們應當培養自己更高的理解領悟能力,對語言層面后的內容有更深一步的探討,而這就是文史哲的內容。在此類學習探討過程中,學生學習認識自然、社會、自我,規劃人生;關注自我發展,培養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

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中必修一到必修五共五冊書中,有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名著導讀四項內容,其中閱讀與鑒賞是主體,閱讀的課文以名家名篇為主,它們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甚至近千年的時間淘洗,數個時代的篩選,保留至今,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文明的一部分,有著豐厚的精神內涵。那些只停留于表面意義的文章從來就成不了經典文學,而經典文學總是與歷史時代、哲學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我們不妨以文史哲統一的視角,為我們的學生尋求一個成長的有效途徑。

以文史哲為視角,能夠引起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進而達到引導學生發展自我知識構建和情感發展的目的,尤其是文言文更能說明這一點。必修的五冊書中,每一冊都有一個文言文單元。學習文言文,語言固然是一個重點,但是我們只停留于此,學生就是在上枯燥的文字整理課,恐怕這也是許多學生厭煩文言文學習的一個原因吧。其實,這些文言文有的是史傳文學,有的是散文,有的是論文。以文史哲的視角看待它們,其中生動翔實的歷史故事,古人充滿智慧的睿語,中華民族發展中的哲學思考,都會引發學生疑問和探知的興趣。例如,必修二第三單元的《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必修一中的《赤壁賦》《蘭亭集序》,必修五中的《逍遙游》等篇目。學習《燭之武退秦師》,要求學生結合歷史知識明確秦晉鄭三國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再去品味燭之武的勸諫語言,就會讓學生自然而然領悟到勸說中的智慧和語言的藝術?!肚G軻刺秦王》中荊軻的行為,學生以今天的角度看恐怕是僅僅停留于愛國的層面,我們不妨從歷史上“俠士文化”的角度引導學生重新認識荊軻刺秦王的內涵,使學生學會變換角度看問題?!冻啾谫x》中寫盡風物之美,但我們如果不能了解蘇軾的儒道釋思想的復雜融合,我們就只能陶醉于美麗的風光而已。設計一個“蘇軾事跡和作品交流會”,讓學生學會知人論世地閱讀欣賞文本,深入領會其中蘊涵的人生哲理。同樣,了解了魏晉歷史和士人遭遇,就不難理解士大夫的“務清談,輕實效”,從而體會到《蘭亭集序》中王羲之痛斥“一死生”“齊彭殤”為“虛誕”“妄作”所反映的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我們從文史哲角度設計教學,為學生的知識構建創造條件,了解了相關歷史文化,了解了作者的思想,學生眼前的文言文不再只是半生不熟的語言,而是對我們有指導借鑒意義的一段段生動的歷史故事,一個個有思想的鮮活的人物形象,學習興趣自然生成。

以文史哲為視角,有助于幫助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鑒賞,從而促進學生的知識構建。文學作品是時代之聲,有些東西只有切實了解其中的原委背景,才會有深層次的理解。當我們對文本的把握滯留于表面深入不下去時,我們不妨以文史哲統一的視角做一點思考?!队浟喝喂壬囊淮窝葜v》學生都能體會到作者梁實秋對梁啟超先生的誠摯情感,但是僅僅停留在贊美和愛戴的層面的把握。如果我們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在文中講到先生的演講所表現出的愛國精神時,只用了“熱心腸”一詞,是不是梁實秋用詞不當呢?這時我們結合歷史,審視梁啟超的戊戌變法,了解梁實秋的政治主張,那么我們就能夠理解梁實秋為什么“熱心腸”而沒用其他詞語了。巴金的《小狗包弟》,文中幾次出現“包袱”一詞和“熬煎”一詞,“紅衛兵抄‘四舊的時候,包弟變成了我們家的一個大包袱”,送走包弟,“我反而更輕松,真有一種甩掉包袱的感覺”。一條小狗怎么會令作者在十幾年后仍有情感的“熬煎”?當學生交流了自己搜集來的文革的歷史資料以及那個時代的經歷者的敘述,他們深深體會到一種難以表達的震撼和傷感,“包袱”與“熬煎”所呈現的巴金老人的內心情感不再難以理解。如果我們再了解文人的性格和“文革”后的傷痕文學,就會真實地感受到巴金老人的一句“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所承載的重量。以文史哲為視角,很多似乎平淡的語言就如同開放的花苞,內蘊盡顯;很多似乎艱澀的語言就如同剝去外皮的洋蔥,味道濃厚。

以文史哲為視角,有助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寫作文時,學生常??嘤跊]有材料,殊不知課本中的很多人和事,就是一個豐富的寫作素材庫!當我們在學生作文中看到課文中的語句被恰當引用,看到我們在語文課上所講到的內容被靈活運用的時候,我們不禁感嘆學生的靈氣,這是一種活學活用,是一種智慧。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多做這樣的工作呢?一個中學生的思考能力畢竟是有限的,這就需要老師來做這方面的引導。如果我們學習這些篇章的時候只重視語言,而沒有進行文史哲這方面的思考,那對學生來說也是不應有的損失。當然學生在作文中的聯系與思考可能是有限的,但是至少可以有開闊的視野、歷史的深度、哲學式的思辨,哪怕它是非常初級的。而且學生的閱讀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繁重的理科習題的重壓下,他們自覺進行課外閱讀的時間就更少得可憐。而我們的教材已經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只要我們以文史哲的視角去挖掘,就能找到一顆顆美麗的珍珠?!稜T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勸學》為我們提供了“善用人才”“借”“辯”為話題的作文素材;《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為我們提供了“和”為話題的素材;《老人與?!贰跺羞b游》《熱愛生命》《沁園春·長沙》為我們提供了“生命的高度”為話題的作文素材……

以文史哲為視角,可以使學生多角度了解歷史,建立歷史責任感,認識人生,感悟人生,規劃自己的人生。高中語文新課標的理念是高中語文課程要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語文素養,引導學生成長,學習認識自然、社會、自我,規劃人生;要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培養其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學生宏觀的歷史知識通過歷史教科書可以獲得,以人為關注點的歷史卻要由語文來了解,語文文本中涉及諸如此類的問題:人在歷史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人生的價值在歷史的長河中有怎樣的作用,哲學思想發展與歷史的關系。這些問題對于高中生的人生成長來說,有著潛移默化的啟迪作用。我們不否認學生首先要對語言文字理解把握,但是很多文章最能抓住讀者的是寫下那文字的靈魂。例如《離騷》,忠貞愛國又毫不妥協、思索真理、以死抗爭現實……屈原的人格魅力使得他的《離騷》超越了簡單的文辭的美,而上升到一個思想的高度。

當然,我們不能片面強調文史哲。不注重基礎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訓練,人文素養的提高也就沒有了附著,也背離了語文的學科特點,同樣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我們在以文史哲為視角透視文本的同時,也要扎扎實實搞好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語言能力的培養。在這里提出文史哲的視角,我們是要給學生學習語文打開一種思路,最終還是要為學生的生命情感體驗的豐富和知識構建的發展服務的。

參考文獻:

尹德立,譚平階.校園文學與高中生人格培養[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0-05.

編輯 張珍珍

猜你喜歡
文史哲文化素養視角
我校舉行座談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回信暨“5.17”講話精神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重要回信精神
為什么眾多大科學家都精通文史哲
《文史哲》辦刊的學術性與時代性成因的歷史回顧
中學英語課堂培養學生英語文化素養的實踐探究
真實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與惠特曼詩歌比較研究述評
論電影中角色參與的心理快感
淺談音樂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提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