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二元經濟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因素分析

2015-08-15 00:52施徐晨磊
商業文化 2015年15期
關鍵詞:結構制度農業

文 / 施徐晨磊

武漢科技大學

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初期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就是二元經濟結構現象。這一過程在相對同質,在一元的低水平經濟的基礎上,現代部門的相對快速發展使得二元經濟結構現象出現并逐漸強化。二元經濟強度將在現代部門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再對傳統部門勞動力的吸收和資金技術的擴散而逐漸減弱直至消失。對比我國和其他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并沒有遵從其它大多數國家的普遍規律發展,二元經濟現象不但沒有出現規律性的減弱,反而強化。本文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特點分析我國二元經濟形成的原因。

二元經濟 / 原因 / 影響因素

發展中國家經濟結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二元性”,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并且二元經濟結構特征也最為突出。世界發展史上二元經濟向一元經濟的轉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加之中國的二元經濟結構有較強的剛性,因此中國二元經濟將是中國經濟長期具有的特征。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后得到長期有效發展,但是中國刺激需求的政策卻因城市與鄉村居民之間日益增大的收入差距以及落后的農業發展導致在政策的具體落實過程中出現障礙,使得進一步固化了我國二元經濟結構。

一、二元經濟概述

二元經濟是指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和產業結構轉換過程中因部門間勞動生產率與生產函數間的差異、區域及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而導致其呈現經濟性兩級分化的情況,這種情況也被稱為二元結構。通過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過程來看,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二元經濟結構向一元經濟結構轉換的過程。一些學者談及“二元社會和經濟”的問題上基本上是相互獨立的,各有自己的推動力。自此之后二元經濟出現了若干模型,其中包括劉易斯之二元經濟發展模型、費景漢—拉尼斯之二元體系模型、喬根森的新古典主義之二元經濟模型模型、拉克希特模型,中國的陳南岳也提出來自己的二元經濟模型。他們的理論模型都對研究中國的二元經濟形成有了很大的幫助。

二、我國二元經濟形成的原因

我國二元經濟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我國的二元經濟帶有深深的計劃經濟體制烙印,在國內政府人為干預的強烈影響下,中國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不僅僅是因為城鄉生產力發展不同步的結果,還是因為城鄉生產關系變動不一致的結果;二是我國二元經濟結構式內生的和強大的,我國二元經濟的形成,歷史因素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更多的是解放后的內部制度安排形成的,是內生的。這種二元經濟結構是內生的,是由內部制度安排形成的,因而表現的十分強大,并具有強大的慣性,很難打破和改變。

(一)中國特有的二元經濟制度現象

中國二元經濟結構的轉化有兩個意義,其一是伴隨經濟總量增長的結構的轉換,其二是一個制度的改變。制度安排會大大影響當經濟增長的實體性影響要素沒有出現質變的條件下的經濟總量增長和結構變化。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方向和進程很大程度上被制度安排主導。國家整體面貌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致30年的時間里,工業化發展模式是以重工業為優先發展目標,歷經這段時間,國家的整體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經濟社會生活被現代工業己經主導。為與此相適應,剝奪農業和農村,片面扶持工業的二元結構轉換的制度安排應該過渡到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1、農村土地制度對中國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看似是一個不錯的制度,但可以說這種制度僅僅是讓農民具有了完整的土地剩余索取權,而其他權利卻不是完整的。換句話說中國現行的土地制度一定程度上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工業化的進程起到了抑制的作用,這是會阻礙中國經濟二元性轉化。農民轉移到城市的勞動力在一定情況下還會回流到農村的現象是因為農民們不能完全脫離土地的束縛,這并沒有完成二元經濟模型中所談及的勞動力的轉移,這正是這種特殊的土地制度帶來的一個后果。

2、聯產承包責任制對中國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

聯產承包責任制難以達到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其有5個重大的不足:1、農民土地產權還存在著殘缺的問題;2、農戶產權尚且處于不完整狀態;3、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第一產業勞動者無法成為真正主體;4、難以發揮激勵產權制度作用和引導資源流向作用;5、無法實現農業資源的充分轉換。這種制度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限制產業結構多元化的發展,于是農村就處于一種封閉運行的狀態,阻礙了剩余勞動力向工業、服務業有效轉移,可以說是從根本上阻礙了中國二元經濟結構的轉化。

(二)農業發展落后

從費景漢—拉尼斯的二元經濟模型看出,有個產業自始至終都在二元經濟向一元經濟結構轉變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就是農業。因此,拉尼斯和費景漢認為“任何試圖加速工業化的國家,如果忽視了農業部門先行的或至少是同時進行的革命,都會發現難以前行”因此,農業部門同時釋放勞動的能力其實也被隱藏在了任何只集中于工業部門勞動吸收能力的成功標準之中,而不僅僅作為一個指標。

發展落后的中國農業會對中國經濟結構二元性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影響。第一、農民將會縮小對農業的投入,因為其比較利益過低,而這將會增加工業部門取得農產品的成本。第二、農產品產量因為農業經濟的緩慢發展增速減緩制約二元經濟結構轉化。所以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緩慢提高以及產業的不平衡發展,將會導致農民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而放棄農業生產,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二元經濟的轉換。

(三)城鄉差距過大對二元結構的影響

中國消費需求的問題可以以收入因素為角度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第一個方面是工業與農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很明顯,為了尋求更高的收入是促使勞動力轉移的主要動機。但是在中國,由于各種原因工農產品之間存在著剪刀差,再加上農產品的附加值低等因素便形成了利益級差。如今因為利益級差的存在驅使大量勞動力由農業轉向其他產業,而不是因為勞動生產率提高排擠了勞動力。但是這種勞動力的轉移并不是二元經濟理論中所提到的那種情況,這種轉移實際上并不能使經濟的二元性得到真正的緩解,反而是形成了更為特殊的城鎮二元結構。

城鄉收入差距則是另一個方面的因素。在二元經濟結構中,農業生產技術不夠先進甚至是落后,導致工業的資本遠遠高于農業的資本。城鎮擴大工業品的生產規模然后向農村輻射,這種交換過程實際上使得農民很是吃虧。因此,從收入增長方面來看,農民收入增長速度遠低于城鎮收入增長速度,加上城鄉差距日益變大,最終導致過剩工業品和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出現從而影響二元經濟的轉換。

[1]張建華,對二元經濟理論及其實質的再認識[J] 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 年第 3 期總第20 期

[2]王之姣,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的二元結構.經濟研究導刊,2007(8):10-14.

[3]向仁康,內生動力、機制與途徑:中國二元經濟轉換的研究,西南財經大學2013 年博士學位論文

[4]蔡昉著,《中國的二元經濟與勞動力轉移—理論與政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年版

[5]郭少新著,《中國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制度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年版

[6][美]威廉 阿瑟 劉易斯.二元經濟論[M].施煒等譯,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

[7]蔡雪雄,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演變歷程及趨勢分析[J],經濟學動態,2009 年第2 期

[8]高帆,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轉化的影響因素分解:1981-2009 年[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2 年第9 期

[9]韓其恒、李俊青,二元經濟下的中國城鄉收人差距的動態演化研究[J],金融研究,2011 年第8 期

[10]周冰,劉娜, 世界體系與二元經濟結構成因的考察[J],理論經濟學研究

[11]張志國,中國二元經濟結構的一元化演變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 年碩士學位論文

[12]陳東淇,中國二元經濟結構轉換:實證分析.宏觀經濟研究,2001,12

[13]李川,二元結構對延邊社會—發展的影響及改革思路,延邊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2,5

[14]馬曉晴,保平,陜西二元經濟結構的轉化思路和轉化機制[J]沈陽大學學報,2008,6

[15]王楠,延邊地區二元經濟研究,延邊大學2013 年碩士學位論文

[16]劉偉濤 從制度角度對我國二元經濟的定量分析,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3 年碩士學位論文

猜你喜歡
結構制度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形而上學》△卷的結構和位置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論結構
制度空轉,是“稻草人”在作怪
某些單位的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