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式塔”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指導與實踐意義淺談

2015-08-15 00:53彭立權
新課程 2015年13期
關鍵詞:文段經驗閱讀教學

彭立權

(樂山市市中區悅來學校)

格式塔理論(Gestalt)學派認為思維是整體的、有意義的知覺,是改變一個完形為另一完形。人和動物的智慧行為是一種新完形的突然出現,叫做“頓悟”。學習的過程是頓悟的過程,即結合當前整個情境對問題的突然解決。

“格式塔”派學說“頓悟”和知識遷移的觀點,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一種較為有效的操作方法。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閱讀量大的學生對文段的理解優于閱讀量較小的學生。城市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優于農村學生,發達城市的學生閱讀能力普遍優于不發達城市,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村學生閱讀能力普遍優于經濟條件欠佳的農村學生。

根據格式塔學派的學習遷移理論(賈德以實驗研究了原則和概括性的遷移后認為:兩個學習活動之間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產生遷移的必要前提,而產生遷移的關鍵是主體所獲得經驗的類化。)在教學實踐中表現為所學得的經驗越多,其經驗概括化和遷移化的幾率則越大(影響遷移的五大因素)。

比如在文段《小街的故事》閱讀教學中:

當訓練題為找比喻句時,此題側重于日常學習知識的遷移,所以只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比喻句式的強化。此題基本都能回答正確。

當訓練題為“小溪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要用小溪來表現交通情況”時,此題明顯出現分化,曾經在城市生活的學生的聯想回答明顯豐富于整日生活在農村的學生。

所以,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教師應該賦予學生更廣闊的視野與生活經驗。這也正是語文新課標前言中賦予的語文教學的時代要求。

具體解決措施在實踐中可以體現為:

首先,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傳授經驗的作用應該大于傳授知識點的作用。教師應該更多地拓展學生的生活知識,傳授更多閱讀方法,讓學生獲得更多閱讀素材,積累更多閱讀經驗,以期獲得在文章閱讀時更多的頓悟。

要做到以上,教師就應該更多地拓展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社會視野,與同學進行更好的交流與分享,從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社會視野,為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遷移,對問題通過自身的頓悟來進行具有個人意義的解答,并符合社會主體的價值觀取向,從而獲得積極的正面的人生經驗。

這就對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首先要完善自身的能力,從多渠道、多角度去了解我們的世界。我國目前地區教育的不均衡現狀,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從格式塔學派的理論中找到原因:教師素質的不均衡導致學生的個體經驗差進一步加劇,使教育的最終結果有了巨大的出入,而且這個差距會隨著個體的積累被逐漸擴大。

所以,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盡可能地縮小自己與其他教師的差距,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經驗傳授,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唯有如此,方能達成高度個性化的閱讀教學的頓悟。

其次,有效利用視聽教學。視聽教育(Audio-VisualEducation)指的是運用多種媒體,充分發揮視聽感官的功能,有目的地傳遞教育信息,以實現最優化的教育活動。具體而言,視聽教育是指運用照片、圖表、模型、標本、儀器、錄音唱片、廣播、電視、電影等視聽手段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以及直接由視聽覺獲得知識的教學活動。如參觀、旅行、表演、展覽、實驗、實習等都屬于視聽教育范圍。

戴爾在《教學中的視聽方法》一書中,首次系統地提出了這個觀點。視聽教學作為新時代的全新教學方法,其好處顯而易見:

1.它根據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學習經驗的具體程度將它們分類,是教師根據學生需求和能力,根據教學任務性質選擇合適媒體的理論指南。

2.各類學習經驗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各種學習途徑,使學習者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產生有機聯系。

3.教學應從具體經驗入手,逐步抽象,防止“言語主義”——從概念到概念的做法。學習間接經驗應盡可能以直接經驗作為充實的基礎。

4.每個人的經歷都受時空限制。位于“塔”腰階層的視聽教學媒體能為學習者提供一種戴爾所謂的“替代經驗”,有助于突破時空的限制,解決教學中具體經驗和抽象經驗的矛盾,彌補各種直接經驗的不足。

直觀的教學有利于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與領悟,比單純的文本能更好地傳遞經驗。多使用視覺和聽覺的方法代替文本的理解,在低段的學生中顯得更實用和有效。教師要能夠熟練運用多媒體,盡可能豐富地把文字材料結合到圖文、影音材料中去,這樣學生能夠避免想象空間不足導致的知識遷移不足的弊端,有更多的機會獲得頓悟式的理解與文段詮釋。歸根到底,還是需要教師轉換與制作圖文影音的能力。

綜上所述,要搞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歸根到底在于教師如何給學生展示一片更廣闊的天空。知識遷移,頓悟學說,是和我們閱讀教學的規律相符合的,作為個體差異極大的閱讀和理解,教師所能做的,必定是提升自我素質。教要服務于學,師要服務于生,盡可能多地創造學生獲取自我經驗的機會,轉變教育觀念,是獲得教學成功的關鍵。

新時代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做一個生活中的勇者,更要做一個投影儀,一個電影院,一部百科全書。自身所了解得越豐富越廣闊,所能傳遞的信息也就越多。傳遞信息的手段,多使用直觀的、動態的方法,避免單一的靜態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被學生所理解。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必須盡可能多地涉獵各方面知識,并在課堂內外都有相適應的手段,把自身的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有良好的經驗獲得機會,把原有的知識(包括書本的和生活的)轉化為自我的感悟。如此,閱讀教學才會避免千篇一律,創造出各抒己見,精彩紛呈的盛況。

葉浩生.心理學史[M].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53-158.

猜你喜歡
文段經驗閱讀教學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說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論意義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單一·連貫·完整
五年級閱讀主題:壯觀景象
當你遇見了“零經驗”的他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加強讀與寫的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