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成化刻本《程氏貽范集》探析

2015-08-15 00:46馮劍輝
黃山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程氏新安家譜

馮劍輝

(黃山學院 思政部,安徽 黃山245041)

徽州是中國明清時期宗族社會最為典型的地區之一,家譜文獻編纂也最為發達,僅以《中國家譜總目》而言,其收錄的564 種明代家譜中有354 種是徽州的①,這足見明代徽州家譜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因此,早在民國年間,明代徽州家譜的文獻與學術價值即已引起學者注意②。成化十八年(1482),著名學者程敏政編纂的《程氏貽范集》是一部新安程氏宗族的文獻匯編,以其獨特的編纂體例和豐富的內容,在明代家譜文獻中獨樹一幟,價值很高。然而,該書存世刊本稀少,國內各主要收藏機構未見有藏。各類書目中,惟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記美國國會圖書館有藏[1]141。

一、程敏政與《程氏貽范集》的編纂

程敏政(1445-1499),字克勤,號篁墩,徽州休寧人。其父程信曾任兵部尚書,為當時名臣。程敏政為成化二年(1466)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左諭德,為東宮侍講。明孝宗繼位以后,程敏政作為東宮舊臣,本有進階之望,但因恃才傲物,屢次招人中傷,弘治元年(1488)被罷斥。五年起復,后升為禮部侍郎。弘治十二年(1499),程敏政主持會試,遭劾下獄,被勒令致仕。出獄后不久,憤恨而亡,明孝宗追贈為禮部尚書?!睹魇贰放c《明實錄》都有他的傳記。③

程敏政晚年遭遇危困,仕途坎坷,但作為成化、弘治年間的文壇領袖,他在當時享有“天下文章程敏政”[2]卷六之譽,時人李東陽亦盛贊他:“宏博偉麗,成一家言,質諸今日,殆絕無而僅有者也?!盵3]667程敏政著述繁富,除個人文集《篁墩文集》外,尚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宋遺民錄》、《真西山心經附注》、《宋紀受終考》等20 余種、共400 余卷傳世。清代《四庫全書總目》對程敏政著述評價甚高:“明之中葉,士大夫侈談性命,其病日流于空疏,敏政獨以雄才博學,挺出一時,……其考證精當者亦多有可取,要為一時之碩學?!盵4]卷一百七十一

在程氏家譜纂修史上,程敏政做出過重要貢獻。他曾自稱:“敏政最究心譜學,嘗請于先襄毅公,會諸宗族,積之二十年,理淆伐舛?!盵5]序經過長期準備后,成化十八年(1482),程敏政發起纂修統宗譜,得到了程氏各派的熱烈響應,來自徽州六縣及外地的四十四派參與其會,最終修成《新安程氏統宗譜世譜》?!盀榫矸捕衅?,會者四十四支,名之登于譜者逾萬人,先墓之可以共業者五十三世?!盵6]序這部統宗譜規模龐大,體例嚴謹,在中國民間家譜纂修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巨著,對后世影響甚大?!冻淌腺O范集》就是在統宗譜纂修過程中完成的。

關于《程氏貽范集》的編纂,程敏政在統宗譜凡例中稱:“各派凡所得制命公移,及贈頌、哀挽、史傳、金石、詩文,別為《貽范集》,輔譜以傳?!盵6]凡例可見,《貽范集》相當于后世家譜中的文翰,但并不附在統宗譜卷內,而是單獨刊行,與統宗譜互為表里,相輔相成。至于《貽范集》的定名由來,程敏政說:“嘗見文簡公所序《世錄》有《貽范集》之名,竊意當宋盛時,此集為程門大備之書?!盵5]序此處所稱的“文簡公”,即北宋名臣程琳,他為族祖程羽所撰《世錄》中稱:“略敘夫宗派世家,附于《貽范集》云?!盵7]1491即宋代程氏家族曾有《貽范集》之書,不過該書至明代早已亡佚,程敏政匯集新安程氏文獻時,以此題名,以示追續之意。據程敏政自序,他曾有纂修百卷《貽范集》的宏大計劃,只因力有所不及,故先成五集,梓布行世。

《程氏貽范集》存世刊本罕見,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有該書④,共12 冊,黑口,雙魚尾,每半頁11 行,每行21 字,若干頁上鈐有陰文 “富波馬氏寶藏”、“曼壽閣”、陽文“方九水印”、“胡裳鑒賞”、“胡公介印”等收藏印章。從版本形態上看,是典型的明代中期刻本。牌記中記載的刻工為:“婺源大畈汪道金、休寧西門汪克正繕寫,歙仇村黃文敬、文希、文達、文漢、文通、永暹、永升、王充、仇以典、以茂、以忠、以森刊?!盵5]牌記據序文和牌記,該書刻于明成化十八年,應當是與《新安程氏統宗譜》同時刊刻行世的。目錄頁首行下有手書 “中正坊裔孫文經什襲珍藏”字樣,可知此書原由績溪縣坊市派后裔收藏,轉手多次后,由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歷經500 余年,首尾俱完,是極為珍貴的徽州文獻。

二、編纂思想和主要內容

關于《程氏貽范集》的編纂主旨,程敏政在自序中做了說明:

嗚呼,家之有范猶國之有典乎! 臣人于國而能守其典,則忠;子孫于家而能守其范,則孝。舍是,皆世之所大棄也。惟我程氏其先,仁義之德、文武之功、性命道德之言,所以貽后者甚遠,殊方異姓且誦法之,而況氣體之所傳、祠墓之所在、家乘譜牒之足征者如是乎! 凡我后人,奉前烈之余矩,其必上思所紹、下思所述,以求不失乎文獻之傳,庶幾此集此名為無負哉! 詩云“永言孝思,孝思維則”,可不勉歟![5]序

可見,程敏政編纂此書的目的在于通過各類文獻展現程氏祖先的“仁義之德、文武之功、性命道德之言”,促使后代子孫世守祖先家范,“不失乎文獻之傳”,加強程氏宗族的內部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最終實現“尊祖、敬宗、收族”的目的。顯然,《程氏貽范集》是為新安程氏光宗耀祖、承前啟后的宗族文獻。

基于這樣的編纂宗旨,在文獻收錄標準上,凡能展現新安程氏光輝歷史的各類文獻,無論工拙,盡皆錄入。程敏政稱:

嗚呼,于己之上世而思所以暴之者,仁也;于己之旁親而不忍其泯焉者,恕也。惟仁與恕,皆道之大端,而吾宗兩得之,是不可不書,以垂法于后來者。鄙樸之文,理不當廁先達著述之左,諸房難之曰:“文有系祠宇之廢興、具履歷之首末、謹諱日之書、詳世系之錄者,亦惟取其備故實,俟參考耳,初何計其辭之工拙哉! ”于是勢不能盡刪,而為獻嘲騰笑之資,則有所不免矣。[5]序

程敏政編纂《程氏貽范集》時,以“文有系祠宇之廢興、具履歷之首末、謹諱日之書、詳世系之錄者”為標準,盡可能多地收錄有助于展現程氏宗族歷史的文獻,這與他編纂的另一部文獻匯編——《新安文獻志》顯然有別。程敏政在編纂《新安文獻志》時,依據真德秀《文章正宗》體例:“凡先達時文,務取其平正醇粹有關世教者,否雖膾炙人口,不在錄也?!盵7]3與《新安文獻志》“務取其平正醇粹有關世教者”的嚴格標準相比,《程氏貽范集》的收錄標準要寬松得多。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前者為整個徽州的文獻總集,面向全社會刊行,而后者是程氏的宗族文獻,主要在宗族內部流傳,兩者性質迥然不同。同時也因為程氏一族的文獻遠不如徽州一府來得豐富,若嚴格去取,刪略太多,則難以“備故實,俟參考”,因此縱然文詞鄙樸,只要有助于印證宗族歷史,悉數收入。

盡管收錄的文字工拙不一,程敏政依然進行了精心的編輯,依據文獻體裁安排卷次:

程氏貽范集三十卷,敏政之所編也。甲集第一至第七卷,為王言及公移,間附以識跋之文,則以事相聯屬,勢不可分也。乙集第一至第二十卷,為行實、傳志、碑表之類,亦間以記序等作附焉。丙集一卷,為像贊,有未備者,稍以奠章挽詞之類補之。丁集一卷,為譜辨,訂其異也。戊集一卷,為譜號,要其同也。[5]序

在同一卷中,則按時代先后排列順序。如甲集第一卷,開篇為《詩經·常武》中的“王命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這是古代典籍中最早提到的程姓,時間在西周宣王時期,而伯休父則被程敏政視為程氏始祖。此卷中共有各類誥敕檄銘32 篇,末尾為五代《晉王暨王德明、程巖三鎮討朱溫檄》,讀者通過本卷文獻,對程氏從先秦至五代的發展軌跡,就可知其大概了。而五代以后,程氏宗族南北各派名人輩出,文獻繁富,因此對五代以后同一體裁的程氏文獻,大致按家族支派進行分卷,如乙集第五、六、七卷為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家族的文獻,而第十七、十八卷為程敏政所屬休寧陪郭程氏的文獻。

程敏政少有神童之譽,自幼即讀中秘之書,李東陽稱其:“資稟靈異,少時一目數行下。英宗朝以奇童被薦,入翰林,觀中秘書。用經學及第,讀誦常至夜分,遂能淹貫群籍,下上其論議,訂疑伐舛,厥功惟多?!盵3]667程敏政對宗族文獻留心已久,在修譜過程中又得到了程氏各派的全力支持:“凡預宗盟,有自百里之外者,有自千里之外者。裹糧來會,有一再往返者,有五六往返者。正訂異同,有一再易稿者,有三四易稿者。參考稽對,有居月余者,有居數月者?!盵5]戊集因此,他得以積累起極為豐富的文獻資料。盡管未能實現編纂百卷宏篇的夙愿,但已編成的30 卷本《程氏貽范集》包涵了極為豐富的內容:

甲集七卷,為各類詔敕諭誥及政府公文,共171 篇;

乙集二十卷,為各類碑銘、墓志、傳記、序跋,共226 篇;

丙集一卷,為紀念程氏祖先的像贊、奠章、挽詩,共62 篇;

丁集一卷,為譜辨,以辯證程氏歷代家譜得失,共36 條;

戊集一卷,為參與纂修的程氏四十四派領譜字號,末尾附有題名記一篇。

上述五集三十卷,總計30 余萬字,囊括自先秦到明代成化年間程氏宗族的重要文獻,與程氏歷史事實和人物事跡有關的文獻幾乎搜羅殆盡。

三、文獻價值芻議

《程氏貽范集》旁征博引,取材極為豐富,除了程氏各派傳世家譜原有文獻外,還包括了大量公私典籍中錄入的與程氏宗族有關的文獻。僅以丁集的32條譜辨而論,先后引用的典籍包括:《漢書》、《南史》、《宋書》、《齊書》、《陳書》、《舊唐書》、《新唐書》、《唐代宗實錄》、《唐德宗實錄》、《宋史》、《資治通鑒》、《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元和姓纂》、《文苑英華》、《唐登科記》、《唐朝類苑》、歐陽修《六一集》、《集古錄》、韓琦《安陽集》、趙明誠《金石續錄》、羅愿《新安志》、程彥明《河南程氏宜振錄》等20 余種,其中不乏今日已經失傳者。至于譜辨中引用的宋代至明代成化年間程氏家譜30 余種中,今日《中國家譜總目》尚有存本收錄的只有景泰年間程孟《新安程氏諸譜會通》一種。對一些重要的或有爭議的篇章,程敏政還在其后附以按語,進行考訂。豐富的內容,加上程敏政本人的精心編纂和考訂,使得《程氏貽范集》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以下略舉數條,以見大略。

1.《程氏貽范集》保存了與新安程氏宗族歷史和歷代杰出人物事跡有關的大量文獻資料,包括相當數量的稀見文獻,這是它最重要的價值

《程氏貽范集》收錄的文獻是以宗族杰出人物為中心的,特別重視與人物生平有關的資料。乙集中的226 篇文獻,記載了從春秋至明代成化年間近百人的生平事跡。這當中有許多名垂史冊的顯赫人物,如:

起義兵、衛鄉里,戰功赫赫,最終成為南朝陳朝開國功臣的程靈洗[5]乙集卷二;

北宋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5]乙集卷六;

北宋名相,老臣謀國,善斷大事的程琳[5]乙集卷五;

南宋名相,勤政愛民,力抗權奸的程元鳳[5]乙集卷十二;

南宋大學者,著作等身,“于古今事靡不考究”的程大昌[5]乙集卷十一;

元末起義軍戰將,明代開國功臣,在鄱陽湖大戰中英勇捐軀的程國勝[5]乙集卷十七;

明代名臣,轉戰南北,有才力、識大體的程信[5]乙集卷十七,等。

這些著名人物大都有傳記載在史冊,《程氏貽范集》除錄入史家傳記外,還載入了他們的碑銘、墓志以及歷代王朝冊封賜祭的公文,并詳細記載了各地立祠建廟追祀紀念的盛況,資料遠較史書豐富。

以南宋名相程元鳳為例,《宋史》中的程元鳳傳1 200 多字,而《程氏貽范集》中所載程元鳳之子程述祖所撰家傳超過8 200 字,另載入宋理宗下達程元鳳任命的制書四道、手詔一道、御書賡和詩一首,還有程敏政本人為程元鳳所做的墓記一篇,記錄程元鳳事跡之詳遠遠超過史書?!端问贰烦淘P傳稱:“丞相鄭清之久專國柄,老不任事,臺官潘凱、吳燧合章論列,清之不悅,改遷之,二人不拜命去。元鳳上疏斥清之罪,其言明白正大,凱、燧得召還?!盵8]9811家傳中則不僅記載了此事,稱鄭清之為“池邊蹲不去”,而且還載入程元鳳兩次上疏的主要內容,極力要求保護臺諫言官,以維護言路:

邇來一二臺臣不得其言而去,陛下未嘗罪所論者,遠近觀望,良可駭怪。白簡霜凝,罪狀暴著,縱有回護,人誰不知? 自宜羞見吏民,幞被宵遁,今乃頑然無知,舒徐候代,反揭榜禁臺章之傳,紀綱安在乎?職司耳目,事許風聞,掩耳盜鐘,焉能欺眾!自宜退思內省,痛改厥愆,今乃公然強辨,巧肆詆訐,欲以此為鉗制臺諫之術,紀綱安在乎? 紀綱陵遲,何所不至! ……臣愿陛下以孝宗之待之敏者待二臣,則言路之氣脈不壅,國家之紀綱獲振,其于治體關系非輕。如是而頑然無知、公然強辨者尚得以肆無忌憚,臣當不避讎怨,彈擊以聞。[5]乙集卷十二

程元鳳上疏時任監察御史,為臺諫官之一。此疏內容,一方面展現了程元鳳不畏權貴、直言敢諫的風骨,另一方面也是宋代臺諫監察與宰相執政互為制衡機制的生動體現。

又如南宋大學者程大昌,《程氏貽范集》中不僅載入了楊萬里所撰神道碑,還收錄了一篇程大昌本人的遺訓:

大昌世為徽州人,休寧縣治之南三十里而遙,地名會里,西北有山名西山,對西山而東南行,其墻圍負略可數百丈者,大昌之祖居也。鄉名會里,共聲呼之,遂為外里也。大昌年二十一歲,當紹興十三年中國學弟子選,至二十九歲始得科第,又積年五十七歲而長吏部。若官若學,多在浙右,徽境又無弟宅可歸,遂以吳興寓屋為家而處孥累焉,其地在州城東北鹿橋西一二十丈地耳。身雖飄泊,而首丘之念常拳拳也。紹熙二年,念此身老矣,子孫將為浙人,遂敘世系鄉里以貽之,凡爾后人未能復歸先廬,則其著敘邑里,雖百世以外,猶當系綴徽州也。爾之世世祖先塋垅皆在會里旁側,何可他識邪![5]乙集卷十一

按,此遺訓撰于紹熙三年(1192),在程大昌去世前3年,他遷居湖州已久,且年邁體衰,自知無法返回徽州故鄉,然“首丘之念常拳拳也”,因此要求后世子孫“雖百世以外,猶當系綴徽州也”,以示不忘鄉里。后人得讀此文,這位大學者垂暮之年不忘故土的綿綿情懷躍然紙上。

《程氏貽范集》不僅注重那些聲名顯赫的大人物,對那些雖有功德,身具一技之長,卻因為各種原因而名聲不顯的仁人志士,同樣給予了關注。如元末明初婺源人程達道,一生不曾為官,事跡少有人知。然而他在明初時曾挺身而出,為鄉里免除征斂之苦:“先是,軍籍多不役,民以田糧私入軍籍,官中征斂毛起,民役愈煩,往往顛躓。眾不便,將言之,莫敢為首。公身任之,有司以聞,獲免,役遂均,民方蘇息?!盵5]乙集卷十六因此,為了表彰程達道為民請命的功績,《程氏貽范集》中載入了他的行狀,盛贊他學術純正,質行高潔,是真正的有道之士。

又如績溪人程通,洪武末年為遼王府長史,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后,他與遼王渡海歸南京,“上封事數千言,陳御備策”[9]2695,為建文帝出謀劃策。朱棣奪取帝位后,程通被逮捕處死,家人遭殘酷迫害。由于家破人亡,到成化年間,“公沒世既久,其遺事絕無知者”[5]乙集卷十一。程敏政悉心諮訪,并查閱京師檔案,得知程通生平梗概,為他作傳,稱贊他:“初讀書,即厲志圣賢之學。居常恂恂,如有弗逮。至臨事,則毅然莫能奪,故所立如此?!盵5]乙集卷十一行文之間,對這位骨梗義士的不幸遭遇給予了極大的同情。

《程氏貽范集》收集程氏文獻非常豐富,今人欲考察明代中期以前程氏人物事跡,當以此書為淵藪。

2.《程氏貽范集》記錄了新安程氏的遷徙源流和發展壯大的歷史軌跡,為研究徽州宗族社會和宗法制度提供了第一手珍貴資料

程敏政在編纂時很注意收入各類反映程氏遷徙源流的文獻。以河南程氏為例,由于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出于此派,其來歷以及與新安程氏的關系,歷來為治譜學者所關心⑤。盡管包括二程后裔在內的程氏各派大都承認河南程氏源于新安程氏,但對遷徙源流眾說紛紜,迄無定論。程敏政從《文苑英華》中找到了唐代中期桂府長史程文英的神道碑,記錄新安程氏北遷世系為:“五代祖向府君,陳襲重安侯,隋蕭縣宰。四代祖育府君,隋車騎將軍。曾祖皆府君,隋涿郡主簿。大父弘府君,皇朝安陽令??即蟊娓?,泗水六合二縣宰?!羽?、曜、曦等?!盵5]乙集卷四又從趙明誠《金石續錄》中找到了唐代晚期定州別駕程士庸的墓志銘,記載家族世系為:“高祖皓,定州刺史。曾祖日華,橫海軍使。祖懷直,歸誠王?;士紮?,邢國公?!訋r、孫秀?!盵5]乙集卷四結合《陳書》記載程靈洗之子程文季“封重安縣侯,邑一千戶,以子向襲封”[10]117,而程琳記錄河南程氏祖先為程秀:“五代祖秀,生二子,長即吾之高祖也,次俶,贈少府少監,生公。諱羽,字沖遠?!盵7]1489將幾種資料相結合,程敏政就建立起了從程靈洗至二程的完整世系:靈洗→文季→向→育→皆→大辨→文英→皓→日華→懷直→權→士庸→巖→秀→俶→羽→希振→遹→珦→顥、頤。這個世系是否完全可靠,另當別論,但程敏政收集資料之勤與考訂用心之深,從中可見。

《程氏貽范集》中收錄了大量程氏祠廟類文獻,從中可以看出以祠堂為中心的徽州宗族社會逐步發展壯大的歷程。據集中所載,程氏各類祠廟大都起源于宋代,一開始是相當簡單的,主要是貢奉程靈洗一人的世忠祠、忠壯廟,但隨著程氏宗族的發展壯大,這類祠廟規模也愈加龐大,祭祀禮儀愈加復雜,逐漸向著后世的祠堂發展。如元代至順年間的婺源龍首山忠壯廟:

正殿四楹,專祠忠壯公。公十四世孫唐檢校工部尚書湘,以子全禮光祿大夫御史中丞上柱國兼領婺源都督,始居婺源,故特祀于西廡,所以尊祖而敬宗。東廡列祠宋監察御史里行純公顥、崇正殿說書正公頤、尚書文簡公大昌、樞密正惠公卓、翰林學士珌、丞相文清公元鳳、待制九萬,所以貴德而尚爵。廡皆四楹,北有堂以藏遺書、衣冠、世譜、祭器。每奠獻禮畢,則合親疏長幼聚拜聽講于此,所以明倫而序齒。其楹如殿之數,春秋及生辰祭皆用少牢,朔望脯醢。其登降祼薦牲幣器皿,皆仿古釋奠儀,設鐘鼓,以節期會。庖廩仆隸以給灑掃,雜樹蔬果于周垣之內,以備薦新。[5]乙集卷二

龍首山的忠壯廟供奉自程靈洗以下的歷代程氏祖先9 人,春秋及生辰致祭,合族老幼參與典禮,這與明清時期的祠堂已經相當接近了?!冻淌腺O范集》中提及的各地程氏祠廟共20 余所,其中婺源龍首山、龍陂、斤竹澗、歙縣槐塘、休寧榦龍山、汊口、德興瀘口等地的祠廟都祭祀自始祖以下的多代祖先,規模相當大,有的徑直稱為祠堂。這些祠廟的建立,都遠在嘉靖十五年(1536)明世宗詔令天下臣民祭祀始祖以前,足見程氏宗族組織的長足發展。而徽州會成為典型的宗族社會,也是各類宗族組織長期發展的結果。

3.《程氏貽范集》中保存的各類文獻,對考證宋、元、明三代史實頗有助益

《程氏貽范集》中收錄的文獻,上起先秦,下至明代成化年間,而以宋、元、明三代為多,對考訂這三代史實有一定的價值,以下估舉二例。

(1)關于新安理學的史實

新安理學遠宗二程,以朱熹為中心,包括一大批徽州籍學者,是宋明理學中的一個強大支派,影響很大。程敏政以程頤后裔自居,早年即醉心于朱熹學說,“于朱子之說尤深考核,自以為得我師焉”[3]667,所以對程氏宗族中的理學諸賢相當關注,除了二程本人外,《程氏貽范集》中還收錄了相當數量的程氏理學學者的資料,包括程大昌、程洵、程端蒙、程先、程永奇、程紹魁、程復心、程若庸、程直方、程鼎、程文10 余人。諸人雖顯隱不一,但都沉研理學,潛心著述,是新安理學的中堅力量。有的盡管名聲不大,卻有相當的影響,如元代婺源人程復心:“將文公《四書》分章為圖,開析言意本末終始,精粗畢備,粲然可觀。又取《纂疏》、《語錄》等書參訂異同,增損詳略,編注《纂釋》二十余卷。凡用工二三十年,始成全書?!l明濂洛諸儒未盡之蘊,誠有功于后學?!盵5]甲集卷五程復心編纂的《四書章圖纂釋》是元代《四書》學的代表作之一,它在明代初年曾與另一位新安理學家倪士毅的《四書輯釋》合編在一起,成為永樂年間纂修《四書大全》的底本,懸為功令,“有明一代,士大夫學問根柢具在于斯”[4]卷三十六,足見程復心著述的影響可謂深遠。然而程復心本人不但未曾出仕,在新安理學家中名聲也不大,關于他生平的資料很有限?!冻淌腺O范集》中載入了程復心小傳一篇,另外還收有《江浙行省繳進程復心〈四書章圖〉諮文》、《集賢院保舉咨文》、《禮部呈中書省制》等公文三道,說明程復心的《四書》著作在當時就具有一定影響,集賢院學士趙孟頫舉薦他為徽州路教授,但他志向高潔,堅拒不仕,最后終老于鄉。這些資料,對考訂新安理學的史實有一定的價值。

(2)關于明代中期軍事行動和軍事制度的史實

程敏政的父親程信,從正統年間北京保衛戰開始即參加軍事行動。天順年間,任巡撫遼東僉都御史時,負責對蒙古、女真諸部的監控防御。成化年間,程信任兵部侍郎,曾統領大軍圍剿四川敘州府的“都掌蠻”,功成之后,出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他雖是文人出身,卻久歷戎行?!冻淌腺O范集》中保存了許多程信參與軍事活動的記載,對了解明代中期的軍事行動和軍事制度很有價值。

明代為對付北部的游牧民族,在每年冬季,由總兵率部分兵馬分路出境,放火焚燒野草,使馬無牧草可食,人無住宿可依,當時稱為“燒荒”,被視為邊防要務?!冻淌腺O范集》中保留了天順年間朝廷給程信的兩道“燒荒”敕書,管見所及,此類文獻迄今未見有人稱引。天順二年(1458)十二月二十一日的敕書稱:

敕巡撫遼東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程信:即今霜降時月,草木枯槁,正當燒荒,以破賊馬上潛伏之計。敕至,爾等照依上年事例,差撥官軍,侯風力順便,將賊馬經行之處,盡行燒燎。務在十分嚴謹,哨探子(仔)細,不可輕忽,毋得委任非人,虛應故事。仍將撥過官軍、燒過地方,明白開奏,爾其慎之。故敕。[5]甲集卷六

從敕書內容看,明代朝廷對“燒荒”極為重視,有關敕書都是由朝廷直接下發給地方統兵大員的。此類“燒荒”年年都要進行,已成慣例??梢韵胂?,無休止的燒荒在給游牧民族活動帶來巨大困難的同時,對長城沿線的生態環境也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成化元年(1465),四川敘州府“都掌蠻”因遭受地方官濫殺,群起暴動,在三年多的時間里,殲滅貴州、四川的多路明軍,先后攻破戎縣、珙縣、長寧、江安、納溪等九縣,聲勢浩大,對明朝在西南地區的統治造成嚴重威脅。成化三年(1467)六月,程信以兵部尚書銜提督軍務,統率十八萬大軍出征 “都掌蠻”。保存在《程氏貽范集》中的多道敕諭和程信本人的傳記文獻,從多個側面記錄了這場大規模的戰爭。明憲宗敕諭中要求程信統率大軍“直抵賊寇出沒去處,相機設法,或彼此夾攻,或合勢剿殺,務使根株悉拔,種類不遺”[5]甲集卷六,表明了徹底剿滅“都掌蠻”的決心。經過將近一年的血戰,程信在奏報中稱:“斬獲首級三千一十七顆,生擒九百五十三名,銅鼓二十三面,并牛馬豬羊盔甲鏢弩牌刀等物,燒毀賊寨一千四百五十七處?!盵5]甲集卷六明朝通過嚴厲鎮壓,沉重打擊了“都掌蠻”,重新恢復了在當地的統治。

程信在南京兵部尚書任上,曾管理當地的漕運官軍,朝廷在給他的敕書中稱:

今得漕運總兵官奏:近年以來,運糧官軍多有逃故,及今投托別項改差,以此負累,見在糧運遲誤。敕至,爾等會同,將南京各該衛所旗軍并新江口等處寄操旗軍查勘,酌量選補運糧。若正軍數少,即將殷實余丁點湊,照依正軍事例,免其一丁差使,幫貼月支米一石,養瞻家口,行糧賞賜一體關給。仍戒約管運官員,不許剝削克害,違者許總督等官拿問懲治。[5]甲集卷六

這份敕書中提到當時漕運官軍多有逃亡,要求將據實余丁補入,嚴格約束管運官員,不得剝削克害。反映出當時軍中剝削克害現象相當嚴重,以至軍人大量逃亡,這正是明代中期軍官腐敗、軍事制度敗壞的真實寫照。

可見,《程氏貽范集》所保存的宋、元、明三代史料是相當豐富的,有些史料相當罕見,甚為珍貴,值得認真研究。

余論:關于《程氏貽范集》的影響和爭議

《程氏貽范集》內容豐富,體例嚴謹,刊刻精美,加上程敏政的地位和影響,一經刊行,即風行一時。嘉靖年間,婺源人程宗洛曾盛贊程敏政纂修之功:“先生篁墩廼起,大會遠邇,執筆而訂正之,然后親親之義大明,而此書遂為程氏不刊之典,其心何其仁,其事何其公歟!”[11]卷首萬歷年間,休寧人程一枝也稱:“學士克勤……,糾合諸程,勒成統宗,……又搜纂先宗以來金石遺文,名曰《貽范集》。由是都官之譜遂暗而學士譜獨彰,諸程以譜名字者靡然向風,……無不本之學士矣?!盵12]序程一枝曾仿程敏政先例,搜集《程氏貽范集》未載及后出的文獻,編纂成《程氏貽范集補》四十卷⑥。其實,不獨程氏宗族一度尊崇,外姓也多有仿效的。如正德年間的汪氏統宗譜,其纂修凡例中即規定:“先世制命及各派名宦行實,名公所撰墓志、序記、贈頌、哀挽、詩辭、像贊,會議錄為一集,輔譜以傳?!盵13]卷首這種體例,就是仿效《程氏貽范集》。清代嘉慶年間婺源項氏修譜,也將宗族文獻匯集為《貽范集》,附譜刊行[14]序。凡此,都說明《程氏貽范集》在徽州各宗族中影響甚大。

然而,《程氏貽范集》中的譜辨卻引發了長期的爭議。后世不斷有辯駁之作出現,尤其是嘉靖年間婺源程頊所修的《新安程氏統宗列派遷徙注腳纂》,系統批判了程敏政的譜辨和統宗譜中的程氏世系[15]序。由于程敏政的譜辨改變了部分程氏支派相沿已久的世系,引發了他們的不滿,這些支派后來紛紛以程瑣建立的世系為藍本,重修族譜,在嘉靖年間以后甚至形成了一股勢頭甚猛的反程敏政統宗譜的浪潮。幾經波折以后,清代程氏各派家譜雖然仍稱贊程敏政的纂修之功,但他的譜辨卻基本上被放棄了。學界對此點已多有研究⑦,本文就此從略。

注釋:

①按,這個數字是依據王鶴鳴主編《中國家譜總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統計得出,不包括明代之后以明本家譜為底本而傳抄、重刊、復印的家譜。

②按,民國年間,趙萬里最早注意到存世明代家譜以徽州居多,參見趙萬里《從天一閣說到東方圖書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1934年第八卷第一號; 楊殿珣則關注了與本文主題有關的程敏政統宗譜,參見楊殿珣《中國家譜通論(續)》,《圖書季刊》1946年新第七卷第三四期合刊。

③按,關于程敏政的傳記,可參見張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六程敏政傳,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4908-4909 頁;《明孝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一弘治十二年六月壬辰條下程敏政傳,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影印??北?,1963年,第2662-2664 頁。關于程敏政生平及其學術思想的研究,可參見張健《論明代徽州文獻學家程敏政》,《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5 期;陳寒鳴《程敏政與弘治己未“鬻題”案探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8年第4期;《程敏政的朱、陸“早同晚異”論及其歷史意義》,《哲學研究》1999年第7 期;解光宇《程敏政“和會朱、陸”思想及其影響》,《孔子研究》2002年第2 期;方欽玲《程敏政著述考》,《黃山學院學報》2009年第1 期;常建華《故家文獻:程敏政的宗族論與人才觀》,《安徽史學》2013年第1 期。

④按,《程氏貽范集》成化刻本現藏于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館藏編號為DCLP06-B21206。

⑤按,關于河南程氏與新安程氏的關系以及二程家譜的世系問題,可參見程宗成《“二程”上世系及其譜系分歧》,《黃山學院學報》2004年第4 期; 馮劍輝《二程家族與徽州關系考》,《史學月刊》2011年第3 期。

⑥按,程一枝所纂《程氏貽范集補》萬歷刻本,今惟國家圖書館有藏,當俟時另撰考論。

⑦按,關于程敏政統宗譜及其譜學問題的研究,可參見常建華《程敏政〈新安程氏統宗藎〉譜學問題初探》,《河北學刊》2005年第6 期;林濟《程敏政統宗譜法與徽州譜法發展》,《安徽史學》2008年第4 期;徐彬《程敏政的家譜編纂及其影響》,《淮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5 期。

[1]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李喬岱.休寧縣志[M].明萬歷三十五年刻本.

[3]李東陽.懷麓堂集卷[C]//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0 冊.臺北:商務印務館,1983.

[4]紀昀.四庫全書總目[M].清乾隆六十年刻本.

[5]程敏政.程氏貽范集[M].明成化十八年刻本.

[6]程敏政.新安程氏統宗世譜[M].明成化十八年刻本.

[7]程敏政.新安文獻志[M].合肥:黃山書社,2004.

[8]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0.

[9]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0.

[10]姚思廉.陳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11]黃積瑜.新安左田黃氏正宗譜[M].明嘉靖四十三年刻本.

[12]程一枝.程典[M].明萬歷十年刻本.

[13]汪奎.重修汪氏家乘[M].明正德三年刻本.

[14]項茂棋.汝南項氏宗譜[M].清康熙四十九年刻本.

[15]程頊.新安程氏統宗列派遷徙注腳纂[M].明嘉靖四十二年刻本.

猜你喜歡
程氏新安家譜
家即是國,鉤沉史海樂為舟——“家譜文化的傳揚者”朱炳國
蘇東坡的母親
新安灘
張新安教授簡介
新安灘
清代潛山井股程氏家族史構建研究*
《豫》卦釋義
《程氏墨苑》中廣告宣傳的舉措及效應研究
新安訊士Q6155-E PTZ攝像機
從《家譜》看吉林回族的源流與走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