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D模式讓BIM發揮更大價值

2015-09-05 01:47王景
中國建設信息化 2015年22期
關鍵詞:參與方施工方設計階段

文|本刊記者 王景

如果將最近幾年的BIM應用情況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如火如荼”恐怕是再恰當不過了。然而,在BIM熱潮下,我們也要冷靜思考,BIM技術究竟帶來了多大好處?BIM的應用效果是不是都能夠實現?一直以來,當我們談論BIM時都會提到全生命周期,實際上利用BIM技術進行設計,能夠達到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優化,從而使項目全生命期總體成本最低。而要想實現這一結果,關鍵在設計,但目前情況是很多設計單位還不太愿意用BIM技術來進行設計。這也表明,眼下BIM的應用效果并沒有完全實現,其中的關鍵恐怕是在于缺乏利益分配的機制,因此如果想更好的發揮BIM的價值,需要IPD來解決。

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是一種集成項目交付模式, 2005年在美國興起。它的基本特征是業主、設計、總包、分包等參與方在設計階段就參與到項目中,通過應用BIM技術進行虛擬建造,共同對設計進行改進,并共享收益,共擔風險。

那么IPD在國外應用的情況如何呢?相關數據顯示,2003年至2011年,美國有21個IPD案例;2000年至2010年,英國有28個IPD案例;2001年至2011年,澳大利亞有14個IPD案例。在這些IPD案例中,有的案例正在準備階段,有的在方案設計階段,有的在詳細設計階段,還有的案例在施工設計階段和施工階段。

隨著IPD案例的不斷增多,也出現了很多關于IPD的規范、指南,美國、澳大利亞、英國都出臺了相關規范和指南用以指導業界來應用這種新的模式。當然,IPD的應用和發展還需要業界進行配合,在一些發達國家,主要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已經形成了關于IPD的標準合同,這樣的話誰用IPD,誰就可以直接利用標準合同,并通過協議來協調項目當中各方之間的關系。

為了確定IPD的實際應用效果,美國學者收集包括10個IPD案例在內的35個工程實例進行比較研究,發現IPD在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工程變更和工程溝通等方面具有優勢。其中最引起關注的是在設計變更方面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消除設計變更對于每一個項目而言都異常重要,超預算是我國建設項目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其中,設計變更造成的超預算占比60%以上,占總投資的 5%~15%。設計變更造成的超預算不僅困擾建設方,施工方也深受其害,因為由于設計變更往往會造成索賠困難。IPD可以幫助減少甚至消除設計變更。

IPD可以減少甚至消除設計變更,那么能不能把它引入到國內呢?清華大學土木學院教授馬智亮對此表示:“我們要看IPD它的一些核心做法我們能不能做,如果我們能按它做我們就可以引入。它的核心做法被公認為IPD的原則,總共有9章?!倍鴱拿绹鳤IA發表的IPD指南中9條IPD原則可以發現,要想實行IPD模式,首先需要項目參與方相互尊重和信任;參與方盡早參與;制定多參與方合同;制定共同的項目目標;運用BIM技術;運用精益建造方法;共同決策和管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財務公開。

在這九條原則中,有兩條原則目前在國內比較不容易實現,即財務公開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馬智亮對此解釋到:“我們參加IPD項目,項目的參與各方財務都要公開,同時還需要共同承擔風險,共同分享利益,這些要求目前實際上在國內并不容易被大家接受。但如果想在國內應用IPD,那么這些原則必須堅持?!?/p>

如果堅持這些原則,國內的建筑市場會出現哪些問題呢?主要是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施工方依賴設計變更獲利,如果要把設計變更去掉,那么施工方利潤從哪來?另一方面就是設計方新增設計成本由誰買單?這些是目前IPD在國內應用首先要面臨的問題。

建立激勵機制并進行驗證

基于IPD,需要建立適合我國實情的激勵機制,減少甚至消除設計變更。在研究過程中,基本思路和原則是基于IPD為研究前提,這也就意味著施工方在設計階段就加入到設計當中,設計方和施工方充分利用BIM技術進行協同工作。

與此同時,我們做兩個假設,第一個假設是施工方在施工前就能發現設計方未知的設計變更;另外一個假設是設計方可以利用BIM技術消除較嚴重的設計變更。此外,在上述前提和假設下建立激勵機制,激勵機制的核心是要建設方對施工方和設計方進行補償。對此,馬智亮進一步解釋到:“這是由于設計變更消除后可以減少返工,同時還減少了材料浪費。這些材料浪費就是一筆很大的費用,所以說建設單位是要想得到這樣的好處,就應該給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進行補償,從而和施工單位、設計單位一起實現?!?/p>

當然,激勵機制也不能只讓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得到實惠,而完全忽視建設單位,激勵機制的原則是通過應用激勵機制,實現多方共贏。構建激勵機制需要通過一系列途徑,首先要對現有項目的結算數據進行分析,找出設計變更的經濟規律,然后構建對施工方的補償方法,同時構建對設計方的補償方法,再確定激勵機制的參數,從而確認可以實現多方共贏。當激勵機制構建完成后再來驗證激勵機制,可以通過因特網調查問卷方式來驗證該激勵機制,還可以通過利用已竣工項目及新項目來驗證該激勵機制。

以某個已竣工項目為例,該項目為某別墅建設工程的A標段,包含4棟別墅。當該項目完工時通過分析項目結算數據發現,該項目總共有49項數據變更、49個設計變更項。其中更換地下排水、排污管道費用就多達十幾萬。設計變更同時也涉及到施工方,因為施工單位在進行設計變更時會獲取相應的利潤。

那么如何去減少甚至徹底消除設計變更呢?可以對施工方按固定單價來補償,建設方公布補償施工方的單價,施工方報告設計潛在設計變更,設計方消除已報告的潛在設計變更。對設計方又要怎樣進行補償呢?首先建設方公布補償總價和單項最大容許損失;設計方設計時避免設計變更;竣工后嚴格按實際情況兌現補償?!耙簿褪菍υO計方采取零容忍,固定補償金的方式。那么對設計,對施工方就說他設計,設計方修改了以后我們就可以給他補償,設計方的補償等于說到修改了以后,到竣工后沒有出現比允許值大的設計變更,那就給設計方一個固定補償的額?!瘪R智亮總結到。

而無論是對施工方還是設計方進行補償,關鍵問題是怎樣確定補償分界線,簡單來說就是怎樣確定施工方、設計方負責的分界線。對于該項目而言,最大容許損失值是3萬元,也就是說設計方對于每一個設計變更3萬以上的保證不出現。而設計方的固定補償按應用BIM技術計算,目前BIM模型設計費的市場價為5.42元/m2,設計方固定補償 5.44萬元,解決了支付BIM費用的依據問題。給施工方固定補償單價由設計變更應獲利潤,即P=C*利潤率,可以計算出施工方固定補償單價為0.1499萬元/個??梢钥吹阶铌P鍵的就是C—最大允許值,如果可以求出來C,其他都可以相應算出來。

最終,針對這個典型項目算出來的結果是,如果沒有采用該激勵機制,施工方設計變更可以得到它的設計利潤,那么這是新增的利潤,而建設方它做設計變更還要多花材料費,它的損失就大,那假如用對激勵機制,那么這次損失大部分都可以避免。實際上相對于設計方可以新增利潤,也就是節約90萬,那么設計方得到它的補償,就是說它采用了BIM技術給他補償,然后施工方因為他只出了設計變更,潛在的設計變更,我們同樣給他補償,這樣的話本項目利潤率為5%。

猜你喜歡
參與方施工方設計階段
基于秘密分享的高效隱私保護四方機器學習方案
施工方參與回購的建筑供應鏈協調及應急策略
BIM技術在設計階段的應用
市政工程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方法
基于SNA視角的PPP項目參與方行為風險研究
BT模式研究
論合同管理與工程造價之間的聯系
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下拆遷安置房項目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方法
淺談監理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如何發揮應有的作用
建設工程管理中施工方的簽證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