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海國魂(上)

2015-09-08 09:58蔣巍里夫葉文
時代文學·上半月 2015年5期
關鍵詞:日軍

蔣巍 里夫 葉文

推薦語:

在國家和民族的災難面前,作家不能閉上雙眼。報告文學向來以富于擔當精神著稱,在國家有難、民族有憂時,報告文學作家總是挺身而出,甘冒危險,現場采訪,迅捷反映。98抗洪,03非典,08汶川地震,10玉樹地震,報告文學作家總是第一時間抵達現場,采寫下了一批感人至深的作品。作為一種以真實性見長的文體,報告文學還承擔著極其重要的備忘及提醒功能。在歷史漸行漸遠時,報告文學作家亟需發一聲猛喝,警醒沉湎在繁雜世務中的人們,千萬不能忘了國殤國恥,不能忘了歷史的悲劇和民族曾經蒙受的巨難;更不能忘了為民族自由獨立而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戰英雄。1931年開始的長達十四年的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慘痛無倫而又光輝燦爛的一頁。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不少報告文學作家紛紛投入抗戰題材創作。何建明出版了六十萬字的《南京大屠殺全紀實》,王樹增完成了一百三十萬字的《抗日戰爭》,余戈出版了《1944:騰沖之圍》……蔣巍是一位富于正義感、性情張揚的作家,在適逢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之際,他獨辟蹊徑,從殉國將領的角度,重返抗戰歷史現場,重溫國難民殤,重述殘酷戰爭,警示國人不要忘了災難深重的過去,不要忘了民族英雄,更加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發憤圖強,讓世界上和平的力量不斷強大,讓人間遠離戰爭,永保太平,這是一部來得正是時候的戰爭與和平備忘錄。蔣巍將殉國英烈馬占山、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等的英勇偉績寫在紙上,用文學的形式向英烈致敬,建立起一座文字的紀念碑。這,大概正是蔣巍創作的初衷和出發點吧。

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只有人人都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習近平

第一章 殉國第一將和

抗日第一戰

中國抗日殉國第一將

大概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抗日殉國第一將叫楊特,1928年犧牲于“濟南慘案”中。楊特,1894年生于長沙,少時飽讀詩書,后接受孫中山革命號召,立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遂報名從軍,在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的武昌起義中作戰英勇,后被選入孫中山南京總統府衛隊。1928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40軍獨立炮兵團團長。

其時,日本田中內閣見我北伐節節勝利,中國統一在望,深恐其“在華利益”被剝奪,決定以“保護僑民”為由,派遣第六師團5000人在青島登陸,4月20日侵入濟南,槍殺中國軍民,蓄意制造事端。5月1日,楊特率部隨北伐軍進入濟南,受到日軍阻止。3日上午,日軍開槍打死我軍在街上張貼標語的士兵,并要強行通過我防地。我軍不許,沖突遂起,日軍沿街屠殺,奸淫擄掠,中國民眾在路上行走,在商店購物,甚至在澡堂洗澡,在理發店里理發時,只要被日本兵碰上即遭殺害,是為震驚中外的“濟南慘案”。

當時楊特正在軍部開會,聞街上槍聲大作,上級令他立即返回駐地,準備率部自衛。楊特的車駕途中遇上日軍,突遭敵機槍掃射。楊特腿部負傷,兩名衛兵把他架下車,送往近處醫院救治。緊急之中衛兵們沒注意到,這是一家日本人開的醫院。楊特送進急診室后,長時間無人理睬,終因流血過多,救治不力,不幸罹難。臨終前,楊特一定覺得自己過于書生氣了,恨恨遺言說:“可惜沒能向鬼子開上幾槍,死也閉不上眼睛??!”

一年后,日軍被迫撤離濟南。第40軍經多方尋找,在日本醫院后院發掘出楊特及兩名衛兵的尸體。國民政府追認楊特為烈士,追授少將軍銜,并將其尸骨運回長沙,撥光洋一萬元在岳麓山修墓安葬,遺孀每年撫恤費光洋800元。長沙當局在天心閣一側建“國恥紀念亭”。新中國成立后,亦按規定撫恤楊特夫人,直至老人過世。

抗日第一戰

1931年11月,龍江大地北風怒號,秋葉飄零。中日兩國的命運大決戰首先在邊塞遠城齊齊哈爾燃起戰火。兩軍隔江對峙,江橋陣地上硝煙滾滾,槍炮齊鳴,東北漢子們個個打紅了眼,“媽了個巴子!給我打,往死里打!”揮槍怒吼的就是馬占山。

這句罵人的話證明他是大東北的“土特產”。

小個子,土黑臉,八撇胡,走路飛快像泥鰍,卻傲氣沖天;沒上過學,不識幾個大字,卻有一首詩刻在廬山上;胡子出身,當過山大王,綁票“砸窯”(打家劫舍)的事兒干了不少,卻是首開武裝抗日的第一個中國將領;他的愛國情操和驚天膽識鼓舞了全國,無人不稱頌“胡子將軍”,上海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專門推出“馬占山牌”香煙;時過不久,他又成了中國第一個降日“叛將”,一時間麾下眾叛親離,煙廠憤而銷煙,舉國發聲怒罵;聲討之聲甫起,轉眼間他又拉出隊伍重挑抗日大旗,鬼子暴跳如雷,國人目瞪口呆;后來親往蔣委員長的廬山別墅“美廬”請纓,前腳剛邁出大門,一聲“媽了個巴子”就脫口而出。

有膽有識,狡猾多端,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一個傳奇人物,一生無愧“民族英雄”四個大字。

長久以來流行的說法是馬占山打響了“抗戰第一槍”,其實這是不準確的。筆者認為,“九·一八”事變當夜,北大營部分官兵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愛國主義精神,突破“不抵抗”之令,奮起反擊日寇,打響了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一槍。當時,駐扎北大營的東北軍獨立第七旅大部分官兵受制于上級“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里”的命令,無法組織有效反抗。第620團團長王鐵漢聽到槍炮聲,從附近家中瘋跑回營地,喝令部下:“趕快操家伙”!官兵們早已氣炸了肺,隨即進行了堅決的自衛還擊,掩護全旅沖出日軍包圍。戰斗中我第七旅傷亡中校以下官兵300余人,日軍傷亡24人。

9月19日,日軍進攻長春,我守軍部分官兵也進行了激烈抵抗,斃傷日軍中隊長以下145人。

因此可以確定地說,王鐵漢在北大營領導的第620團的自衛反擊行動,當是突破國民政府禁令、打響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一槍。王鐵漢高大威猛,英眉朗目,1905年出生于遼寧盤山,家境貧寒,青年時代考入北大預科,后棄學從軍,是有名的儒將??箲鹬猩蔚?9軍中將軍長,日本無條件投降后,曾主持杭州日軍受降,著有《戰爭論》等書,1995年病逝于臺灣,享年90歲。

“媽了個巴子!東三省不能就這樣稀里糊涂丟了,小六子(張學良乳名)不打,老子打!”時年46歲的馬占山怒目圓睜,把駁殼槍往桌上一拍,“怕死的、想老婆孩子的孬種,老子一概不留,麻溜兒滾蛋!愿意跟小鬼子死抗的,把腦殼兒掖在褲腰帶上,跟老子干!”張學良在家排行老大,不知為什么老爹張作霖給他起了個乳名“小六子”。后來他雖然做了少帥,東北軍元老和高級軍官們私下仍然叫他“小六子”。

1931年10月20日,為準備江橋抗戰,馬占山在齊齊哈爾召開了首次軍事會議。正是這場抗日首戰,讓胡子將軍馬占山名垂青史。

1885年,馬占山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嶺一個貧苦農家,少年時給地主姜大牙放馬,練出一身好騎術,翻飛縱跳如履平地,腳勾住馬蹬,人可以倒懸在馬肚下藏身。后來他不滿姜大牙欺壓,18歲時上黑虎山當了胡子“炮頭兒”(第一神槍手),后來又當了“翻垛的”(師爺),因足智多謀,精于騎射,為人仗義,不久成了山大王。他大字不識,大事卻不糊涂,知道當胡子沒出路,1911年決定退出江湖從軍報國,也為自己找一條出路。1920年馬占山隨軍調到黑龍江省,因剿匪有功一路擢升,從連長、團長到旅長,1928年升任黑龍江騎兵總指揮,1930年10月出任黑河警備司令。

江橋之戰,是日本侵占東三省遇到的第一次頑強抵抗。關東軍總部大為惱怒,決定直接出兵。但當時日本陸軍省及參謀本部對蘇聯有所顧忌,一度不許出兵。直到得知蘇聯“對交戰雙方都不予支持,嚴守中立”的表態后,才同意關東軍直接出戰。11月2日,關東軍向馬占山發出最后通牒:限中國守軍在3日午前必須自嫩江鐵橋后撤至10公里以外,馬占山嚴辭拒絕。

4日上午,日偽軍4000余人在飛機重炮的火力支持下發動進攻,曾一度突入我方陣地,雙方展開白刃戰。我官兵不畏犧牲英勇殺敵,喊殺聲震撼江天。日軍不支,全線潰退,在江岸蘆葦地又遭我軍伏擊。是役,我軍傷亡400余人,日偽軍傷亡1000余人。

5日上午,日偽軍調集8000余人,分兩路渡江發動進攻。馬占山親臨前線指揮,我軍火力齊發,橫射江面。部分敵軍登岸后,又遭正面反擊和兩翼包抄,不得不就地轉為防御。是役我軍傷亡200余人,日軍死亡167人,傷600余人。

6日,從沈陽等地調集的日援軍趕到,企圖解救被困日偽軍,雙方再次展開白刃戰。此日我軍隊傷亡1850余人,斃日偽軍2000余人。日軍濱本支隊被全殲,高波騎兵隊傷亡殆盡。

經過兩天三夜鏖戰,我官兵傷亡甚巨,疲困異常,加之前沿陣地已被摧毀,馬占山將主力撤至18公里后的三間房第二道陣地,以騎兵第一旅與步兵第一旅重新組織防御,同時電請張學良火速增援。

7日晨,大批日偽軍在飛機掩護下,向三間房猛攻。戰至午后我軍將日偽軍擊退,斃傷日軍600余人、偽軍千余人。在敵機俯沖掃射、狂轟濫炸之際,我守軍仰臥地上,用步槍擊落了敵機一架。事后檢查其殘骸,兩翼有26個子彈洞,這是中國對日作戰史上擊落的第一架敵機,日本飛機自此不敢低飛。日軍損失慘重,不得不停止進攻,返回駐地。

江橋抗戰第一階段以我軍告捷、日軍大敗而結束。

第二階段,氣急敗壞的關東軍司令本莊繁從各地及朝鮮又調集大批援軍,總兵力增至3萬余人,而我守軍只剩1.3萬人,且槍支彈藥嚴重不足。從12日開始,日軍集中重兵,發動了第二波大規模進攻,日軍第2師團司令多門中將親到前線督戰。這次他變得聰明多了,不敢再派部下硬沖,只用炮火和輕重機槍全力壓制我方火力,逼我后撤。馬占山氣得暴跳如雷,吼道:“媽拉個巴子!打不著鬼子,那還叫抗戰嗎!”14日,他令部隊減弱火力,放敵接近,然后突然發動反擊,我軍一鼓作氣,將日軍逼退30余公里。雙方連續激戰至18日,日軍又增加飛機12架、坦克12輛、大炮30余門,以猛烈炮火將我方戰壕全部摧毀。我軍“不得飲食,疲餓過甚”,實在無力支撐下去。18日下午,馬占山率殘部2000余官兵撤出戰斗。19日,日軍5000余人侵占齊齊哈爾,江橋之戰結束。

撤退路上,參謀向他報告部隊傷亡情況。馬占山吼道:“我不聽,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你就說鬼子死了多少吧?”

參謀說:“不算偽軍,鬼子死了近千人,傷近千人?!?/p>

馬占山哈哈大笑:“這些鬼子扔在中國土地上,讓日本寡婦哭也找不到墳頭,這一仗值了!”

江橋抗戰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英勇首戰。它一掃中國軍隊軟弱可欺和“不抵抗”之屈辱,在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及孤立無援的條件下,對日本侵略者實施的第一次大規??箵?。

江橋抗戰失利后,馬占山余部撤到克山縣、海倫縣一帶,孤守待援,并很快在海倫成立了抗戰省政府,積極整頓軍事,將來自省內外自愿參戰的人員充實作戰部隊,并新編了一個1500人的“學生團”,繼續與日寇周旋。

1932年4月,馬占山在黑河重新組織了黑龍江省政府,并以東北邊防軍副司令兼省主席名義通令各縣:所有行政系統一律聽從黑省政府之領導,違者以叛國論罪。接著,他調兵遣將,聯合黑、吉兩省抗日義勇軍七萬余人,成立了黑龍江救國軍,眾將一致推舉馬占山為總司令。4月中旬,他指揮大軍南下,意在收復哈爾濱,一路攻城破縣,所向披靡,百姓列隊歡迎。但因內應馬占山舊部程志遠叛國投敵,導致馬軍大敗,突圍后轉入興安嶺。馬占山后來回憶說:“當時我只剩11粒子彈,加其余五人,子彈也不足百粒。他們搜山時我們藏于樹內,曾眼見有8個日本兵托著槍,惡鬼似的一步一步搜來……我們看他們行近,一槍一個,將8個鬼子全部打死,又拾起他們的槍,用他們的子彈,才打出重圍?!?/p>

此后,馬占山矢志不移,召集余部補充兵員,又相繼組織義軍攻打齊齊哈爾,再轉戰拜泉、明水、青岡、巴彥等地,終因兵力不足孤立無援,于12月敗退蘇聯境內。在國內戎馬倥傯,抗戰事急,軍政要務集于一身,到了蘇聯他才有時間學習文化,據說學寫的頭三個字就是“馬占山”。這以后他一直認真讀書并且堅持不懈,學養大有長進。1933年6月6日,游歷歐洲各國后,他經香港回到上海。1933年7月到廬山晉見蔣中正期間,馬占山特意到廬山西麓的株嶺拜謁岳飛母親和夫人的陵墓。望云卷云舒,聽天風浩蕩,憶東北鏖戰,馬占山心潮激蕩,吟詩一首:

百戰賦歸來,言游匡山麓。

愛此嵚崎石,狀如於菟伏。

摩挲舒長嘯,狂飚振林木。

國難今方殷,國仇猶未復。

禹跡遍荊榛,恐汝眠難熟。

何當奮爪牙,萬里飛食肉!

全詩激蕩著熾熱的報國情懷,句句震金石之聲。專心學文化不過兩年,能寫出如此好詩,足見他用功之苦。

此后,馬占山又做了幾件名留青史的大事:

1936年12月聽聞西安事變,即速前往,公開表態支持張學良、楊虎城逼蔣抗日的愛國之舉,并在張、楊提出的“八項主張”上參與聯署;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馬占山先后任東北挺進軍司令、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黑龍江省主席等職,一直堅守在大西北,屢與日寇浴血奮戰,直至抗戰勝利;

1938年8月,他帶領參謀長戴齊仁、交際科長杜海山、副官張鳳岐等人,赴重慶請示抗戰事宜,歸途中決定到延安拜見中共領導人毛澤東。路上他興致勃勃,情致大發,見一只山雞從草叢中飛出,當即舉起獵槍——砰的一響,山雞應聲落地,沒想到槍膛也爆炸了,他的右手拇指、中指和食指被炸斷,隨從人員當即把他送進延安醫院。傷愈出院后,中共中央和陜甘寧邊區政府專門為他召開歡迎會,毛澤東親致歡迎辭,贊揚他是始終如一的愛國將軍、民族英雄;

1945年抗戰勝利后,蔣中正派馬占山赴東北,出任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等職,但堅決反對內戰、對中共十分友好的馬占山未去就職,長期稱病避居北平;

1948年底,馬占山聽取中共地下黨意見,出面邀請國民黨名將鄧寶珊前往北平,勸告傅作義放下武器。1949年1月,馬、鄧、傅三人共同響應中共和平解放北平的號召,宣布起義,為推進全國解放和保護古都建立了歷史性功勛;

新中國成立后,馬占山寓居北京。1950年6月初,毛澤東委托專人打來電話,邀請馬占山出席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一屆二次會議,但其時他已是癌癥晚期,沒能與會。1950年11月29日因病去世,終年66歲。

第二章 凍死、餓死、

戰死的東北抗戰將士

東北抗聯的主要有以下部隊:

第一軍:楊靖宇(犧牲)任軍長兼政委,活動于南滿;

第二軍:王德泰(犧牲)任軍長,魏拯民(犧牲)任政委,活動于東滿;

第三軍:趙尚志(犧牲)任軍長,活動于哈爾濱東部各縣;

第四軍:李延祿任軍長,活動于寧安、密山一帶;

第五軍:李延平(犧牲后周保中接任)任軍長,活動于寧安、穆棱、林口一帶;

第六軍:夏云杰(犧牲)任軍長,活動于湯原、蘿北等縣;

第七軍:陳榮久(犧牲)任軍長,活動于吉東;

第八軍:謝文東任軍長(后叛變),活動于依蘭、方正一帶;

第九軍:李華堂任軍長(后叛變),活動于湯原、勃利一帶;

第十軍:汪雅臣(犧牲)任軍長,活動于舒蘭、葦河一帶;

獨立師:祁致中(犧牲)任師長,活動于勃利、富錦、樺川。

嚴格地說,犧牲的抗聯軍長其實都是游擊隊長,手下官兵不過幾十人數百人,一個軍總數最多兩三千人,叫“軍長”是為了壯大聲勢、嚇唬敵人的。他們明知內地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等于把他們拋棄了——而且還在大打內戰,圍剿紅軍;他們更知道自己的隊伍勢單力薄,寡不敵眾,但在中共領導下依然堅持斗爭直至犧牲,這更讓我們抱有深深的敬意。

中國東北地區的抗戰,大體上分為兩大浪潮:先是東北軍余部和民間自發組織的義勇軍應聲而起,戰至1932年底大部潰散,國民黨力量基本退出東北;后是中共派出大批干部如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周保中、李延祿、李兆麟、童長榮、馮仲云、魏拯民等,深入各地組織抗日游擊隊,奮起殺敵。至1942年因孤立無援、彈盡糧絕,指揮員和部隊大部犧牲,僅有六百余人退入蘇境,剩有小股堅持到抗戰勝利。

中國東北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是最為艱苦卓絕和最為悲壯的血淚篇章。調查、查閱、翻讀相關資料、著述和回憶文章,我們的心不能不為之顫痛并無數次地潸然淚下。

“九·一八”事變后,家仇國恨在東北大地像野草一樣到處瘋長,抗日烽火風起云涌。雖然大部東北軍撤回關內,但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的留守殘部、流散軍人、警察、廠主鄉紳,還有無數民眾、草根甚至包括土匪,都揭竿而起,迅速組織起數百個大小抗日義勇軍,展開大規模的自發抗戰,人數最多時達30萬以上。其中獲得張學良“委任狀”的義勇軍司令就有數十個:在遼寧的首領有黃顯聲、熊飛、鄧鐵梅、苗可秀、唐聚伍等人,在吉林的首領有李杜、馮占海、王德林等人,在黑龍江的有馬占山、蘇炳文、張殿九、張甲洲(清華學生)等人。他們搶城奪縣,襲擊據點,破壞鐵路橋梁,伏擊出襲之敵,日軍不勝其擾,漢奸心驚肉跳。普通老百姓雖然無力回天,但成伙的、零星的、一棒子打死或一條繩勒死鬼子的抵抗從未停止。有人領頭這么干,沒人領頭也這么干,整死一個少一個,整死兩個賺一個,干死拉倒。從黑河到遼河,從興安嶺到山海關,鬼子今天少一個,明天沒兩個,尸首都找不到影兒。那些占山為王的胡子(土匪,因常年躲在深山老林,胡須叢生,頂多拿剪刀剪剪,故有此稱)神出鬼沒,多如牛毛,一些胡子頭兒今天反了明天叛了,晚上逮著漢奸就抗日,早晨鬼子來了就投降。大年三十兒的晚上,大東北浩浩蕩蕩去給老祖宗燒紙磕頭,沒有眼淚卻哀嚎震天,那是哭給鬼子聽的——從古到今,誰想亡了中國,沒門兒!

日本法西斯軍隊對東北軍民的反抗進行了瘋狂鎮壓,截止1932年底,共打死打傷我抗日義勇軍13萬余人,屠殺平民58248人(國民政府駐英使館報告)。僅在1932年9月16日在撫順平頂山,就一次屠殺我村民近2000人,幾個村屯滅絕。日軍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即在東北起源,隨后施行于中原大地。至1933年春,在日軍重兵清剿之下,各路抗日義勇軍損失慘重,總計傷亡13萬人左右,潰散7萬余人,退入蘇聯和內地各3萬人。剩余部分加入中共領導的抗聯和游擊隊,堅持打擊日寇,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創造了敵后游擊戰的豐富經驗。

中國共產黨的東北武裝力量隨之崛起。中央及滿洲省委派出多位“戰將”進入各地,發動抗日游擊戰:周保中、李延祿、李兆麟進入義勇軍,省委軍委書記楊林、楊靖宇先后到南滿,省委秘書長馮仲云、軍委書記趙尚志到黑龍江,大連市委書記童長榮到東滿……

東北抗日聯軍的旗幟隨之飄揚在白山黑水之間。

面前是龐大的武裝到牙齒的軍國主義戰爭機器,背后是遙遠的內地和一度“不抵抗”的國民政府,身邊是茫茫的林海雪原、極寒天地。日軍用刺刀和焚燒逼迫老百姓遷村并屯之后,戰士們沒有棉衣和槍彈、缺醫少藥、斷糧絕炊……他們過著“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的日子,進行著近乎沒有希望的“以卵擊石”式的戰斗;他們明白光復之日十分遙遠,甚至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但是為了民族獨立和祖國的尊嚴,他們依然赴湯蹈火,百戰不休,萬死不辭!

他們是全民抗戰之先鋒,為中國軍人、中國人民做了表率!

請記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首先為他們而作的。那是1934年冬,上海電影廠家要拍《風云兒女》,請田漢作主題歌,但他未來得及動筆就因參加救亡活動被當局關進龍華監獄。鐵窗囚室更激發了田漢的熱血肝膽,他把歌詞寫在煙盒紙上,讓探監的家人偷偷帶了出來。1935年元旦過后,歌詞送到著名青年作曲家聶耳手上,那時他已創作了《大路歌》、《畢業歌》、《鐵蹄下的歌女》、《賣報歌》等??戳颂餄h的歌詞,聶耳激情勃發,熱血沸騰,一夜之間譜成曲?!捌饋?,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激昂的歌聲伴隨著電影《風云兒女》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成為一柄熊熊燃燒的火炬,永遠激勵和引導著中華民族前進!

7月,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海濱溺水而亡,《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他獻給中華民族的偉大絕唱!

楊靖宇:仰天長嘯的頭顱

1932年11月,東北進入滴水成冰的嚴冬,苦戰一年的馬占山將軍正率殘部向蘇聯方向敗退。這一天,人高馬大、氣宇軒昂的楊靖宇出現在吉林省東南部磐石縣的深山老林。他頭戴狗皮帽子,身穿黑面棉袍,腰揣20響駁殼槍,偽裝成收山貨的行商,獨步上山,徑直闖進一綹胡子“常占隊”的山寨。胡子頭常占披著狐皮大氅,惡聲惡氣問:“你哪個綹子的?找我啥事?”

楊靖宇說:“我不是來找你的。聽說你和共產黨的磐石游擊隊聯手打鬼子,我是來找他們的,請你幫著傳個‘海葉子(黑話:送信)?!?/p>

常占那張黑臉頓時紫了,沖手下一揮手怒喝:“給我捆了,拉出去斃了!”

楊靖宇大驚,說:“我聽聞常司令行走江湖,為人仗義,而且是個抗日英雄。明人不說暗話,我楊靖宇就是共產黨,奉上級之命來找磐石游擊隊參加抗日,你要殺我,總得說個理由吧?”

常占定睛瞅瞅氣宇軒昂、從容淡定的楊靖宇,看樣子像共產黨的大官,于是恨恨地把他和磐石游擊隊鬧翻的原委講了一遍。原來前不久兩家聯手打了一仗,從鬼子據點繳獲了40支槍和一批糧食、布匹和戰馬。但雙方就如何分配這些戰利品吵了起來,游擊隊有點兒瞧不起“常占隊”,一氣之下斃了6個胡子,帶著全部戰利品揚長而去,挑旗另立山頭,報號“五洋”。

楊靖宇當即表態:“如果屬實,這是他們的不對。請你幫我接上頭,我保證讓他們還槍還物,向你賠禮道歉!我還可以保證,只要常司令堅持抗戰,咱們永遠是一家人!”

這件事辦得利利索索,常占心服口服,從此成了楊靖宇的鐵桿粉絲。隨即楊靖宇廢掉游擊隊的“五洋”胡子報號,正式打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的旗號。1933年春,在日本軍官指揮下,幾綹胡匪“東江好”、“毛團”、“四季好”上千人合股向南滿游擊隊發動三次討伐,楊靖宇或伏擊來敵,或發兵奇襲,或包抄后路,打得胡匪死傷慘重,狼狽逃竄;擊斃日軍十幾人,繳獲數十支長短槍和近兩萬發子彈。5月,游擊隊分隊長李紅光率隊化裝成“皇軍”,直入通化縣一個敵營營部,一槍未發,當場繳械50多支槍。楊靖宇很快威名大震,引起關東軍司令部的注意,判斷此人絕非“小小的土匪”,而是“大大的共匪首領”。

鬼子說對了。時年不足30歲的楊靖宇早就是一名戰將。1905年,他出生于河南確山縣一個農民家庭,原名馬尚德,18歲考入開封工業學校,20歲加入共青團,大革命時期當選確山縣農協會長。1927年春,為迎接北伐軍,他振臂一呼,組織起上萬人的農民軍,經三天激戰攻占了確山縣城,自任縣人民委員會委員長。他身高1.93米,膀大腰圓,威風凜凜,因化名張貫一,人送綽號“張大個子”。大革命失敗后,楊靖宇創立了當地第一支紅軍,后三次被捕三次機智逃脫,老百姓稱他是“神行太?!?,“來無影去無蹤,說到就到”,“張司令”之名威震八方。黨組織覺得他在河南太出名了,不利工作,遂派他潛入東北組織抗戰,自此改名楊靖宇,表達了他蕩平日寇之志。在東北,楊靖宇先后任撫順市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后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者。不過戰爭年代共產黨的官遠非像今天影視宣揚的那樣,個個西裝革履,混跡于上流社會,在燈紅酒綠中傳個暗號或情報什么的。他們都是地道的苦力,楊靖宇在撫順下礦井挖煤,在哈爾濱拉黃包車,整天食不果腹,衣不蔽身,那張方正大臉永遠是黑的。

磐石游擊隊連戰皆捷,日益壯大,并打出一片河里抗日根據地。經中共省委批準,該游擊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楊靖宇任軍長兼獨立師師長、政委,李紅光任參謀長。各路堅持抗日的綠林好漢,聞風紛紛率隊投奔旗下。1936年7月,該師又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軍部下轄教導團和3個師,計3000余人。

東北抗日聯軍由此誕生!

不久,一軍、二軍合并成抗聯第一路軍,楊靖宇任總司令。二軍創始人王德泰任副總司令,魏拯民任總政治部主任。

在日偽重兵包圍和多次圍剿下,楊靖宇組織了多次神出鬼沒的奇襲,最著名的一戰是“南滿千里大迂回”。

1935年秋,河里根據地成了敵人重點“討伐”地,周圍每一座村莊、每一條要道都被死看死守,嚴加封鎖。8月中旬,楊靖宇率軍部教導團向西突進,20日向駐守柳河的偽軍300余人發起猛攻并展開白刃戰,斃傷敵人60余名,繳槍150支,迫擊炮1門,勝利突出重圍。楊靖宇料到敵軍肯定會大兵云集,在柳河一帶圍堵,于是佯作西進,然后突然掉頭轉向東南,大踏步行進數百公里,進入通化、渾江境內,將敵人上萬“討伐”大軍全部甩在身后。10月中旬,楊靖宇又開始第二次“指揮”敵人,為河里根據地解圍。他將教導團一分為二,一部打著“楊靖宇”的旗號,以急行軍速度向東直插,進至位于中朝邊境上的輯安,斃傷俘敵二十多人,繳獲步槍二十五支和一大批棉布,解決了部隊的冬裝。他本人率少數部隊,西進桓仁,與失利的一師合兵一處,在此悄悄休息。

楊靖宇先在柳河突圍,轉眼又出現在幾百里外的輯安,讓指揮“大討伐”的偽第一軍管區司令官于芷山大為震驚。他思來想去,認為這兩地出現的楊靖宇可能都不是真的,于是決定“以靜制動”,看看真正的楊靖宇會在何地露頭。

敵軍按兵不動,河里之圍難解,讓楊靖宇大感意外,不過他迅即構想了一個更大戰機:為進行這次大討伐,沈陽偽軍大部出動,遼南地區防御空虛。他當即決定向千里之外的遼南長途奔襲:你打我的后方,我打你的后方!

11月下旬,楊靖宇率領教導團和一師一部晝夜兼程,28日攻下距河里千里之遙的寬甸縣步達遠鎮,并召開群眾大會,宣布要光復沈陽、解放遼東半島,然后揮師“南下”。消息傳開,整個南滿為之震動,大連、沈陽等地的日偽政權緊急電問于芷山,剛剛打下步達遠鎮的是不是楊靖宇?抗聯到底有幾個楊靖宇?于芷山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急調駐防沈陽的偽軍前往遼東半島防御。楊靖宇當眾率部“南下”,做出攻大連的姿態,半路卻折向西北,兩天一夜急行三百里,悄悄到達本溪城外,對本溪郊外的一座日本堿廠發起突襲。天哪!楊靖宇怎么越打越多?他到底在哪里?于芷山暈了頭,又急令“討伐軍”奔回本溪,部署防御。這一天,敵軍走大路,楊靖宇走山路,兩軍“擦肩而過”,楊靖宇調虎離山之計大獲成功,勝利返回河里根據地。

從1935年的8月到12月,楊靖宇孤軍南征,橫跨兩省,迂回行進兩千多里,東至中朝邊境,南到遼南,西到本溪,打得敵寇暈頭轉向,把遼、吉鬧得天翻地覆,譜寫了東北抗日戰爭史上精彩而光輝的一頁。

楊靖宇和其他抗日將領領導的抗日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嚴重打擊了日軍的殖民統治和囂張氣焰,內地報紙稱頌他為“中國戰神”。1938年11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特別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聯軍和全體東北同胞”發出致敬電,稱東北抗聯是“在冰天雪地與敵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范”。

剿不盡、殺不絕、打不垮的抗聯讓日軍疲于奔命,日偽政權想出最為狠毒的一招:隔絕抗聯與民眾的聯系。1934年至1936年三年間,日軍僅在通化地區就燒毀民房1.4萬間,廢棄耕地33萬畝,將1.2萬戶居民趕入“集團部落”(即歸村并屯),周圍筑高墻,四角建炮樓,墻外挖壕溝,拉上鐵絲網?!安柯洹眱冉M成“自衛團”,派駐警備隊,設有警備電話,一處遭襲四方增援。平時嚴禁村民外出攜帶糧食、鹽、布匹等,來客要有“居留證”,串親戚得辦“行路證 ”,上山打柴下河抓魚都得有“良民證”。

“集團部落”廣泛建立后,根據地、游擊區成了無人區,抗聯和人民群眾被隔絕開來。他們只能深藏于高山密林,“天當房子地當炕,野菜樹皮是食糧”,餓死凍死病死者難以計數,抗聯漸漸陷入困境。第一軍發動二次西征后,骨干部隊損失慘重,楊靖宇的親密戰友和手下戰將:副總司令王德泰、一軍參謀長樸翰宗、一師師長李紅飛、韓浩、一師參謀長李敏煥、二師參謀長李松波、營長蘇劍飛等人先后壯烈犧牲。

1938年,關東軍司令部把楊靖宇列為東北“頭號匪首”,調動日偽軍警6萬余人,對楊靖宇及抗聯第一路軍進行“大討伐”,其軍令特別強調:“對于捕殺匪首楊靖宇等須全力以赴。在同時遇到楊靖宇和其他抗聯部隊時,專打楊靖宇,不打其他抗聯?!蓖瑫r,日偽當局不斷派出敵特,收買漢奸,誘降瓦解抗聯隊伍。這一年,楊靖宇指揮部隊襲擊老嶺隧道敵人,先后取得蚊子溝、土口子、長崗、岔溝、木箕河、大蒲柴河戰斗的勝利,擊斃日本指揮官西田重隆,消滅了所謂“剿匪之花”偽軍“索旅”。進入冬季,氣溫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戰士們缺衣少食無藥,經常十天半月見不到糧食,渴了抓把雪,餓了就吃樹皮、野菜、草根。沒有鞋穿,就用麻袋片或破布把腳包起來在林海雪原行軍,不少戰士凍掉了手指和腳趾。

1938年春節后,一路軍三大根據地喪失殆盡,楊靖宇和將士們依然靠啃樹皮吃草根堅持戰斗。11日,楊靖宇率部奇襲了樺甸縣郊外的日本木材場,消滅偽保安數十人,繳獲100多支槍、上萬發子彈和數萬斤糧食,部隊供給得以全面緩解。此戰讓日寇惱羞成怒,派大軍緊追不舍,死咬住楊靖宇不放,連續戰斗使部隊傷亡慘重,最后身邊只剩下不足200人。1940年6月,因叛徒告密,楊部隱藏位置暴露,日偽軍調動四萬余人和飛機重炮,對楊靖宇進行“鐵壁合圍”。在濛江一帶山區轉戰半年,楊靖宇身邊只剩下兩個警衛戰士朱文范和聶東華。1941年2月17日夜,楊靖宇讓朱、聶帶上一些現金、三支手槍和自己的印章,到附近村屯找點糧食,兩人不幸被敵發現,當場戰死。敵人在他倆身上找到楊靖宇的印章,斷定楊靖宇就在此地,于是派兵進山入林,像梳子一樣排列起來,一步步搜尋楊靖宇的蹤影。冰天雪地,無兵無糧,22日上午,孤身一人的楊靖宇滿臉菜色,用破布包著凍傷的腳,出現在濛江縣保安村以西的山林中,四個砍柴的村民發現了他。這四人是:保安隊偽排長趙廷喜,村民孫長春、辛順禮、遲德順。

饑寒交迫的楊靖宇已經筋疲力盡,跑不動了。他掏出一些偽幣,請他們回村幫助搞點兒干糧和一雙棉鞋。趙廷喜在回村路上碰到漢奸特務李正新,兩人向日軍告了密。下午,楊靖宇被數百個日偽軍團團包圍。他受傷后,背靠大樹,雙手執槍,打光了所有子彈。日軍在事后的報告中如實寫出了當時狀況:“討伐隊完全包圍了他并勸他投降??墒?,他連思考這話的神色都沒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槍向討伐隊射擊。交戰20分鐘,有一彈命中其左腕,啪嗒一聲,他的手槍落在地上。但是,他繼續用右手的手槍應戰。因此,討伐隊認為生擒困難,遂猛烈向他開火?!毕挛?時30分,楊靖宇被敵彈射中胸膛,壯烈殉國,年僅35歲。

楊靖宇犧牲后,第一路軍副司令魏拯民率領殘部繼續戰斗。

魏拯民,原名關有維,1909年出生于山西屯留縣,1927年加入中共,原在北平、安陽從事革命活動。他身材單薄,戴一副眼鏡,完全是一副文弱書生模樣,能寫一手漂亮文章?!熬拧ひ话恕笔伦兒?,魏拯民奉命到東北開展武裝斗爭,曾任哈爾濱市委書記,與王德泰創立了抗聯第二軍,朝鮮革命領導人金日成就是這個部隊的,兩人結下深厚友誼。楊靖宇犧牲后,余部也打光了,1941年初春,患有嚴重心臟病和胃病的魏拯民被困在樺甸縣一處密營,身邊只剩下七個戰士,靠吃樹皮、挖草根、喝雪水維持生命。期間他給久已失去聯系的黨中央和關內八路軍寫了幾封信,傾訴內心的孤獨和痛楚:“在1935年秋,就完全斷絕了與中央的聯系,因而也就得不到中央的具體指示……我們有如在大海中失去舵手的小舟,有如雙目失明的孩提,東碰西撞,不知所從。當目前偉大的革命浪潮洶涌澎湃之際,我們卻似入銅墻鐵壁之中,四面不通聲息,長期悶在鼓中……我們終日所希望的,就是不要再度長期中斷了聯絡?!奔幢闳绱?,他依然表示:“我們會以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繼續打下去。

魏拯民把信交給身邊的戰士,期望他們以后尋機把信送出去。1941年3月8日,魏拯民在冰封雪蓋的密營溘然長逝,年僅32歲。數日后,因叛徒告密,敵人攻入這片密營,7名戰士全部戰死(另有一說:魏拯民也是在這場戰斗中戰死的)。敵人割下魏拯民的頭顱回去報“功”,并搜走了魏拯民的信。戰后,我軍在“滿洲國剿匪檔案”中發現了這幾封信,如今存放在吉林市革命烈士紀念館中。后來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回憶說:“他的外貌很像個大學教授,是個文人型、思索型的人。若不是鬧革命,他很可能是為科學研究、著書立說奉獻一生的人。魏拯民作為一個人,是位出色的優秀人物;作為革命家,也是出類拔萃的優秀革命家。他的一生,是永遠為人民所紀念的崇高而壯麗的一生?!?/p>

楊靖宇為國捐軀后,日本侵略者割下他的頭顱,裝入木匣緊急送往“新京”(長春)“報捷”,過后拍成照片印成傳單,在東北廣為散發,以震懾我抗日將士。出動四萬大軍圍剿楊靖宇的敵酋們一直想不明白,長期處于饑寒交迫的困境中,楊靖宇是怎樣堅持下來的?他們決定剖開這位“中國戰神”的遺體,發現楊靖宇的胃餓得變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

壯士喋血,浩氣驚天!連殘暴的侵略者也不得不震驚和折服了。參與“圍剿”的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在日記中寫道:“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

解放后,告密漢奸趙廷喜被槍決。

楊靖宇和另一位抗日英雄陳翰章的遺首一直存放在長春醫學院(白求恩醫科大學前身),裝在兩個盛滿福爾馬林藥水的圓柱形玻璃缸內。解放戰爭期間,中共地下黨組織委派亞光醫院院長劉亞光,打入國民黨保安騎兵二旅衛生隊,尋機運出烈士遺首。

1948年12月,我軍護送烈士遺首至哈爾濱市,存放于東北烈士紀念館中。1957年,通化市建成烈士陵園,并為英雄舉行了莊嚴肅穆的葬禮和紀念大會,朱德委員長為楊靖宇烈士題詞:“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英雄遺骨用石膏塑形后,與遺首合葬于青松綠柏之中。楊靖宇將軍的生前戰友、抗聯老戰士周保中、馮仲云、于天放、伊俊山等為烈士棺槨封墓。

烈士犧牲地濛江縣改名靖宇縣,哈爾濱市設立了靖宇大街,將軍出生地河南確山縣建立了紀念館。

趙尚志: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

1908年10月26日,趙尚志出生于遼寧朝陽一個家境貧寒的書香門第,父親是清末秀才,在家鄉辦私塾,兒子也跟著讀了不少四書五經。后來父親因為替抗拒官府、殺了官兵的村民打抱不平,遭張大帥的縣政府追捕,不得不遠避哈爾濱。1919年,趙尚志跟隨母親到了哈爾濱投奔父親,靠打工為生。大革命熱潮中,趙尚志秘密加入中共,不久南下考入黃埔軍校,聽過蔣校長的訓話和周恩來的報告。后來發生了至今疑團重重、內幕難解的中山艦事件,蔣中正抓捕了李之龍等許多中共黨員——據說何香凝闖到他的辦公室,責問他為什么?34歲的蔣中正竟伏在桌上痛哭不止。趙尚志大概意識到國共分裂的日子不遠了,憤然離校返回東北,在哈爾濱、長春一帶從事地下革命活動。1927年3月2日,趙尚志遭長春憲兵逮捕,后押至南京。過堂的時候,趙尚志就是嘴硬,始終不承認中共身份,說自己是“忠于黨國的國民黨員”,三個月后釋放出獄。1931年春他在沈陽再次入獄,嘴還是很硬,一再指責警局“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認自家人”,“九·一八”事變后經黨組織營救出獄。

東北淪陷敵手,趙尚志強烈要求離開哈爾濱,下鄉組織地方武裝抗戰。1932年初,中共滿洲省委同意了,任命他為省委軍委書記,化名“李育才”前往巴彥縣赴張甲洲領導的巴彥游擊隊。張甲洲,巴彥人,白面長身,一代英才,先入北大,后入清華,期間曾任中共北平代理市委書記,何等了得!“九·一八”事變后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拉起一支200多人的抗日隊伍,趁日偽政權立足未穩,打了幾次勝仗,幾綹胡子也慕名加入。張甲洲是文人,聽說趙尚志是黃埔出身,大為振興,立即召開大會請他講話。趙尚志當仁不讓,慷慨激昂做了一番鼓動。經趙尚志出手整肅,經省委批準,巴彥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張甲洲任師長,趙尚志任參謀長。旗號大了,隊伍也增至上千人,不久攻下巴彥縣城,轉而再攻東興鎮,連戰皆捷。當地兩個鄉紳跑來祝賀,問貴軍有何要求。時值初冬,部隊尚無冬裝,趙尚志請他們幫助解決一部分。鄉紳滿口答應,轉身出去了,沒想到他們帶來的是大批偽軍和當地“紅槍會”的鄉丁,激戰中我部傷亡數十人,趙尚志臉部為彈片所傷,左目失明,只好用黑布條遮上。

數月后,趙尚志率部返回,當眾斃了那兩個漢奸鄉紳。

1932年11月,黨的左傾指示發來了,要求東三省繼續“開展土地革命”。一些游擊隊聞風而動,打土豪分田地,結果抗聯所到之處,富裕農戶、工商業者聞風而逃,只剩下一些貧雇農,從而在淪陷區內又形成“紅區”與“白區”的尖銳對立。東三省淪陷后,土地都被日寇侵占管轄,我們還要到處打擊富裕農戶,這不是讓自己四面樹敵,逼著鄉紳富戶向日偽政權靠攏嗎?時年24歲的趙尚志是老資格的年輕革命家,懂戰略戰術,大罵“上頭瞎胡鬧”,讓省委某些領導心里十分不愉快(兩年后此風被制止了)。

哈爾濱周圍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難以藏身和防御,為擺脫圍攏而來的敵軍,趙尚志和張甲洲決定北上海倫縣,尋找在山區堅守的馬占山聯手抗日——這當然是正確的戰略選擇。獨立師突破重重防線,部隊折損大半,到了海倫才知道馬占山已經敗退蘇聯——這顯然是個意外?;胤德飞?,獨立師再遭重創,基本潰散,幾個戰士搶了鄂倫春獵手的兩支獵槍,遭到鄂倫春部落圍攻,經趙尚志到場調解,雙方才不歡而散。

1933年3月,趙尚志和張甲洲到哈爾濱向省委匯報工作,新來的書記魏抱一嚴厲批評趙、張不執行中央政策,嚴重“右傾”,并且把部隊帶散了。趙尚志不服,指責省委搞“冒險主義”,土地革命殺地主搶富農,把抗聯搞成“孤家寡人”,獨立師潰敗“我有責任,上頭也有責任”。魏抱一大怒,把上述幾件事集中在一起算“總賬”,宣布開除趙尚志、張甲洲的黨籍,撤銷職務。張甲洲博學多才,本可遠走高飛,再圖前程,但他矢志不改,跑到富錦縣中學當老師,繼續與地下黨保持密切聯系,幫助傳遞情報,運送抗戰物資。1937年8月28日隨抗聯轉移時,遭遇偽軍伏擊,中彈犧牲,年僅30歲。

是戰士,就不會離開戰場。

革命部隊不要趙尚志了,他東奔西走,到處尋找抗日隊伍。1934年春,在賓縣、珠河一帶,他找到朝陽老家人孫朝陽領導的抗日義勇軍,報號“朝陽隊”。孫朝陽見趙尚志少了一只眼,以為是來混兵糧的,沒當回事兒,揮揮手讓他當了馬夫。

一天,朝陽隊接到急報,說駐守賓縣的上千日偽軍正在向我包抄過來,必須迅速轉移。朝哪個方向走?隊中“里四梁”爭吵得一塌糊涂?!袄锼牧骸笔菑暮佣褌鞒鰜淼暮谠?,指首領的四個頂梁柱:“炮頭”是頭號神槍手,“翻垛的”是師爺,“糧臺”管糧草財務,“水香”管站崗放哨。四人爭了一通,最后根據情報,說敵軍已經實施了三面包抄,建議孫朝陽順著還沒合攏的方向突圍。話音未落,門簾子一挑,正在門外喂馬的趙尚志大步跨了進來:“不行,那正中了鬼子奸計!”他說,那條“出路”很可能是鬼子故意留下的一個口袋,鬼子也肯定以為我們向那個方向轉移,準備打我們的伏擊。不如出其不意,趁夜色掩護,正面迎著討伐隊,從山縫里穿過去。而且討伐隊大部出動,賓縣城防空虛,我們可以乘虛而入,打它一個回馬槍。

孫朝陽聞言大喜,說:“此計甚妙!這一仗就由你帶隊打,本司令帶少數人在本地周旋,也好牽扯鬼子的注意力?!?/p>

第二天拂曉,賓縣城外響起激烈的槍炮聲,趙尚志組織攻城了。討伐隊大驚,迅即回撤增援防城部隊。因兵力不足,攻城未果,“朝陽隊”之危卻不戰而解,孫朝陽這才知道馬夫趙尚志原來是個“諸葛亮先生”,當即提拔他當了參謀長。不久,討伐隊二度出動企圖圍殲“朝陽隊”,趙尚志吸收上次攻城教訓,制作了幾門火力強大的木炮,聯合周圍“九江”、“四?!?、“戰勝”等幾綹胡子,再用回馬槍之計,脫敵攻城。幾門大木炮架起來,十幾個鐵砂炮彈轟然而出,賓縣城門和半截城墻土崩瓦解,朝陽隊和胡子們跳腳歡呼,潮水般沖進城。孫司令大搖大擺進了縣衙門,下令斃了偽警察局長,一把火燒了偽政府、警察局、捐稅局,繳獲大批軍用物資。趙尚志“木炮攻賓縣”的壯舉在北滿傳為佳話,周邊地區十幾個挑旗抗日的義勇軍和胡子擔心自己被日軍打掉,紛紛投到趙尚志麾下。

趙尚志率領“朝陽隊”和胡子武裝炮打賓縣后,隨即引來數千敵軍的圍攻。漢奸敵特也紛紛打入胡子隊進行分化瓦解,“朝陽隊”也有人對趙尚志嚴格軍紀心懷不滿,于是密謀將孫朝陽騙到哈爾濱迫降,再把趙尚志干掉。中共珠河縣委在朝陽隊的“內線”李啟東察覺了這一陰謀,9月的一天夜里,他拉著趙尚志、李福林秘密離隊出走,趕到珠河縣,集中了數名團員、骨干和幾支槍,成立了“珠河反日游擊隊”,趙尚志任隊長,手下只有七個兵!

珠河縣委將趙尚志這一段英勇斗爭經歷向省委做了匯報,建議恢復他的黨籍,遭省委拒絕,但派出李兆麟來擔任副隊長。今天的人們無法想象,一支不足十人的抗日游擊隊,竟然剿清中東鐵路附近的數支民團大排隊,繳槍繳糧繳軍費,近攻珠河,遠襲雙城,炸了烏吉密火車站,導致中東鐵路大動脈中斷,隊伍也壯大到近百人。半年多時間里,他指揮了大小百余次戰斗,殲敵一千多人,在湯原、木蘭、巴彥、鐵力等縣開辟了多個根據地。根據地建立了小型兵工廠、被服廠、倉庫和軍醫院,組建了干部學校,抗日事業搞得紅紅火火。日偽軍對趙尚志恨之入骨,懸賞通緝趙尚志,號稱“一錢骨頭一錢金,一兩肉得一兩銀”。趙尚志聽聞哈哈大笑,說“老爹老媽生我時,也沒想到他兒子值這么多錢!”

1934年4月,日本為安置開拓團移民,以一元一坰地的價格強征依蘭縣農民土地,數萬民眾忍無可忍,在謝文東領導下舉行了土龍山大暴動,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民眾救國軍,打退了日偽援軍,擊斃飯冢朝吾大佐。謝文東當過胡子,后成了大地主,“九·一八”事變后投奔李杜手下當團長,兵敗后回鄉自任民團團長。土龍山暴動驚動東京,昭和天皇動了“圣怒”,下詔要求從速“平叛”。趙尚志聽聞此事后大為振奮,決定乘勢擴大戰果,遂與謝文東聯手進攻賓縣,戰斗中擊落一架敵機——這是中國軍隊繼馬占山江橋會戰之后擊落的第二架日本飛機。賓縣之戰后,根據省委指示成立了哈東支隊,趙尚志任司令,李兆麟為政委。此后哈東支隊幾乎席卷周邊各縣,僅8月就發動襲擊91次,斃傷敵148名,造成中東鐵路脫軌翻車16次,迫使日偽不得調集兵力,加強鐵路沿線防守。趙尚志卻轉身攻占了重鎮五常堡,繳槍近百,給養和冬裝也全部解決。敵增援部隊剛剛趕到,趙尚志已經命一支部隊換上偽軍服裝,兵不血刃進入一處敵軍據點,安然開灶吃飯了。

1935年1月,連戰皆捷的哈東支隊改編為東北人民軍第三軍,趙尚志任軍長。同時,新滿洲省委認定1933年開除趙尚志黨籍是“左傾錯誤的結果”,決定正式恢復其黨籍。9月中旬,在下江地區五道河子召開了東北抗聯歷史上一次重要會議,與會者都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將領,堪稱“群英會”,其中有趙尚志、李延祿、李兆麟、劉海濤、金策、謝文東、李華堂等。除了謝文東稍有猶豫外,眾人一致贊成聯合抗日。1936年1月下旬,省委在湯原召開“反日聯軍軍政擴大會議”,北滿各抗日武裝三軍、四軍、湯原反日游擊隊(六軍前身)、民眾軍(八軍前身)、自衛軍(九軍前身)、“雙龍”隊(十軍前身)、明山隊(十一軍前身)領導人參加會議,決定成立東北民眾反日聯軍總司令部,趙尚志被推舉為總司令。

日偽報紙驚呼,趙尚志把哈東地區變成了“共產黨的哈東樂園”,哀嘆眼下是“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了。

“盧溝橋事變”后,日軍為穩住“后方”,加緊推行“集團部落”,建立有“自衛武裝”的開拓團,并集中5萬多兵力,對抗聯及其根據地進行拉網式的打擊和圍剿,我軍連遭重創。第四軍軍長李延平、第六軍軍長夏云杰、第七軍軍長陳榮久等許多中高級干部先后陣亡。第十軍軍長汪雅臣原為胡子“雙龍隊”首領,加入抗聯后身先士卒,英勇作戰,曾九次負傷,最后部隊打光,他也壯烈犧牲。1940年2月,第一路軍主力部隊覆滅,總司令趙尚志戰死。

第八軍和第九軍潰敗之后,軍長謝文東、李華堂率身邊數十人先后投降,原屬胡子幫的各部隊伍或叛逃或潰散,一些不堅定的指揮官叛變投敵。在北滿,因總司令趙尚志的缺位,各軍被敵人分割包圍,根據地喪失殆盡,全軍陷入戰略被動。為避敵鋒芒,三、六、九、十一軍剩余部隊在李兆麟指揮下分路西征,雖取得一些戰果,至1939年上半年,隊伍只剩下數百人。

1938年10月,冷云等八名抗聯女戰士被敵軍包圍,子彈打光后,她們相互攙扶著,一步步向激浪滾滾的烏斯渾河的河中心走去,直到河水淹沒了頭頂……

“盧溝橋事變”后,中國軍民以血肉之軀和簡陋的裝備,以持久戰、消耗戰、游擊戰的方式展開全面抵抗,死死拖住日本軍隊,從而使蘇聯解除了后顧之憂?;蛟S從那時起,蘇聯才認識到中國東北抗聯的戰略價值——保護了他們的“后門”。1939年6月,蘇聯釋放了先后扣押的東北抗聯總司令趙尚志、六軍軍長戴鴻濱、十一軍軍長祁致中等一百余官兵。在趙尚志指揮下,官兵們首戰即攻下靠近蘇聯邊境的烏嘎拉金礦。但不知什么原因,此后趙尚志和祁致中發生激烈沖突(一說祁對職務安排不滿,另一說是祁想分手單干),為避免這支小隊伍分裂,趙尚志下令槍決了年僅25歲的抗戰名將祁致中。

進入湯原縣境內,趙尚志派出戴鴻濱、劉鳳陽兩支分隊,外出尋找北滿省委領導和抗聯部隊,以共商抗戰。結果兩支分隊屢遭敵軍圍追堵截,損失慘重,一去不回。隨趙尚志回國的總司令部秘書尚連生(后查明他兩次叛變,后被日軍派入蘇聯當了奸細)乘機出逃,向北滿省委報告說,趙尚志此次返國要“報復省委”,把他們“一個個抓起來殺掉”。省委聽信了尚連生的讒言,于是召開常委會,決議把趙尚志“永遠開除出黨”,指其犯有三條嚴重政治錯誤:“一、1936年在黨的會議上反對中共中央路線,反對王(明)康(生)指示信;二、實行左傾關門主義路線;三、懷疑北滿省委主要負責同志為黨內奸細,并密謀捕殺北滿省委負責人?!?/p>

1940年1月,蘇聯邀請周保中、馮仲云、趙尚志等人赴伯力開會,商討滿洲中共政軍重建要事,趙尚志在這里得知自己被“永遠開除出黨”的消息,其內心悲憤可想而知。黨不要他了,但祖國還需要他,他決心為祖國抗戰到底,抗戰到死!1941年10月,趙尚志帶著四個隨從,重返東北,進入鶴立縣境內,后轉入梧桐河一帶活動。2月12日,在襲擊警察分所的路上,打入我軍內部的日偽特務劉德山從背后向趙尚志打黑槍,身負重傷的趙尚志回手擊斃了劉德山。這時敵軍蜂擁而上,將趙尚志團團圍住。鶴立縣偽警務科長陳云峰上前問:“你是趙尚志嗎?”趙尚志怒目圓睜說:“你這個中國人的敗類,有什么資格問我!”數小時后,趙尚志停止了呼吸,年僅34歲。

隨后,日軍割下他的頭顱,空運到“新京”(長春)報功,英雄遺體被拋入松花江冰窟。

1945年10月2日清晨,當年的抗聯領導人之一、時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兼蘇軍駐長春警備副司令的周保中,向蘇軍提出尋找楊靖宇和趙尚志遺骸的要求,后因國民黨軍隊接管了長春,尋找工作不得不中斷。

1947年,在趙尚志組建“珠河游擊隊”的珠河縣,經農工代表大會決定改名尚志縣(現為尚志市)。

1948年3月初,我地下黨在國民黨占領長春醫學院發現了三個大玻璃瓶子,其中有抗聯將領楊靖宇的頭顱和抗聯戰士?;〉男呐K,趙尚志的頭顱仍無下落。

1958年,趙尚志將軍的父親趙振鐸在哈爾濱逝世,享年87歲。

1982年,中共黑龍江省委根據中央組織部指示,對趙尚志1940年遭受黨內處分一事進行了認真復查。同年6月8日,黑龍江省委做出“關于恢復趙尚志同志黨籍的決定,推倒強加給趙尚志的一切不實之詞,恢復名譽?!?/p>

但是,尋找趙尚志烈士的顱骨,仍然是他的親人和諸多抗聯戰友心中不能忘卻的一件大事。

1987年初,日本一位進步女作家山崎枝子為寫作“開拓團”移民的紀實作品,從日本飛到哈爾濱。筆者(蔣?。┊敃r任哈爾濱文聯副主席,正在撰寫阿城縣當年開拓團集體爆炸自殺后一位遺孤老人的事情。經省外辦介紹,蔣巍與山崎枝子見了一面,交流了有關日本開拓團的一些史料——很遺憾,當時沒有談到趙尚志的事情。在哈期間,山崎枝子采訪了抗聯老戰士李敏。李敏請她幫助尋找趙尚志將軍的頭顱,說我們只知道將軍的頭顱被送到長春,關東軍醫務官把它泡在福爾馬林藥水里,聽說后來轉送到日本,不知是否確實?

山崎枝子很認真,經在中國和日本廣泛查問,弄清了直接策劃殺害趙尚志的兩個兇手:田井久二郎和東城政雄。日本投降后,此二人和大批日軍被蘇聯紅軍俘虜,送往蘇聯赤塔囚禁。新中國成立后,兩人被蘇聯引渡給中國,在遼寧省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多年,1963年經中國政府特赦返回日本,不久田井久二郎病亡。1987年2月,山崎枝子訪問了75歲的東城政雄。東城政雄交代說,1941年10月趙尚志犧牲后,他和田井奉命將烈士頭顱裝在木匣里,乘一架戰機從佳木斯出發,中途落地哈爾濱加油,再送到長春,在偽滿軍政辦公室里存放。三天后,偽滿軍政大臣于芷山和一群日本軍官親往查驗,將軍頭顱已有異味。日本關東軍原準備將趙尚志以及楊靖宇、陳翰章等烈士的頭顱一起防腐保存,伺機運往日本以示“戰果”。但由于趙尚志頭顱已無法保存,日方決定擇日焚燒滅跡。

其時,長春市般若寺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炎虛法師,日本關東軍總司令梅津美治郎信奉佛教,曾多次去般若寺拜見。炎虛法師聽說為抗國捐軀的趙尚志的頭顱將被焚毀,便搖頭嘆息說,此舉“有悖天理,佛法不容,死者難安,燒他的人也難脫罪孽”。幾句話把梅津嚇住了。高僧乘機說,還是把趙尚志的頭顱葬在般若寺內,讓他“入土為安”吧。

東城政雄對山崎枝子說,趙尚志的頭顱運到般若寺后是否被掩埋,他就不知道了。過后,山崎枝子將東城政雄提供的情況寫信告知了李敏和黨史專家金宇鐘。但光陰荏苒,炎虛法師早已作古。經多方詢問,般若寺僧人均不知其事。

2004年5月,般若寺動工修建,民工發現深埋的一具頭骨??孤撌穼<?、部隊作家姜寶才聞訊趕到,判斷這很可能是失蹤近半個世紀的趙尚志顱骨。次日,抗聯老戰士、黑龍江省政協原副主席李敏(原省長陳雷夫人)和趙尚志的親屬抵達,都同意姜寶才的判斷。此后,省市和北京相關醫學專家運用科技手段進行鑒定,結論是:這具顱骨就是抗日英雄趙尚志的!

2008年10月25日,趙尚志烈士紀念館在其家鄉遼寧省朝陽市落成開館,顱骨安葬儀式同時舉行,趙尚志最小的妹妹、時年87歲的趙尚文在親人攙扶下親到儀式現場。

烈士魂歸故里,終于可以安息了。

趙一曼:被魔鬼撕碎的美麗

她永遠柔婉而美麗地朝我們微笑著,在照片上,在歷史中。那是從黑暗中迸射出來的一道光芒,在呼嘯風雪中俏立的一枝紅梅,在火光熊熊的血壁上挺立不倒的一個身影。今天,在哈爾濱的一曼街,在宜賓的紀念館,在黃埔軍校的名冊里,她的微笑,她的一瓣心香,依然與我們相伴而行。

天生麗質,容貌端秀,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于四川宜賓一個地主家庭。父親拖著一條晚清鄉紳的大辮子,淡雅而仁和,為了鄉里自學中醫,懸壺濟世,四野八鄉有很好的口碑。在這樣的家庭里,趙一曼選擇一種安逸而富足的少奶奶式生活是很容易的,父母已經做出安排了——披上紅蓋頭,坐上轎子,向洞房花燭夜走去。當然,那樣中國人民就不會記得她,甚至不會知道她曾經存在過。

“五·四”運動慷慨悲歌的書本與報刊向她打開了一個悲慘的世界,一個災難深重的祖國。那顆少女的心烈火般熾烈地燃燒起來,她的眼睛充滿淚水,因為那些衣衫襤褸的災民,因為那些骨瘦如柴的饑兒的號哭。于是,她放棄了自己,選擇了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革命,就是與強大的執政者對抗,與無所不在的嗜血的國家機器對抗,意味著必須放棄自己,選擇一條布滿眼淚和鮮血的不歸路。

1926年,她為武漢黃埔分校的女兵。

1927年,她成為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學生。

那個時代,革命者的人生充滿含淚的離別。少女時,她與慈母(父親早逝)灑淚而別;結婚后,為地下斗爭,與丈夫陳邦達凄然告別;為遠赴戰場,離開上海,把襁褓中的兒子寧兒寄養在丈夫大哥陳岳云家,年輕母親的淚,飄落在那條一步一回頭的小巷,從此永訣……

“九·一八”事變后,黨組織一聲令下,天府之國的秀女闖進冰天雪地、血雨腥風的大東北。28歲時任哈爾濱工會代理書記,在工友中宣傳抗日,發展組織,并領導了著名的電車工人大罷工。在珠河縣(今尚志市)一帶,她任抗聯第三軍第三團政委,手持雙槍,胯下一匹戰馬,馳騁疆場,作戰英勇;面對日偽軍的圍剿,啃過草根樹皮,瘦得皮包骨,戰士們叫她“瘦李”,老百姓傳說她是“趙尚志的妹子”。

1935年11月,在一次遭遇戰中,趙一曼為掩護部隊,腿部負傷后被俘。日軍為得到口供,送她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住院期間,趙一曼多次拒絕日偽人員的勸降,保持著高貴的革命氣節,那顆熾烈而晶瑩的心,感動了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和女護士韓勇義。兩人決定不顧身家性命,將她營救出去。一個深夜,他們將趙一曼悄悄背出醫院,輾轉護送到阿城縣董憲勛的叔叔家。

不幸,敵人很快追捕上來,逃難失敗,再入虎口。

日本法西斯分子為逼出口供,對趙一曼實施了慘絕人寰的嚴刑拷打。我們實難詳述那些酷刑——因為那是變態的、獸性的魔鬼才能做出的惡行。

但是,趙一曼皮開肉綻,血流如注,一字不吐!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在珠河縣英勇就義,時年31歲。臨終前,她含淚給兒子留下一份遺書,全文如下:

寧兒:

母親對于你沒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母親和你生前是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犧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親趙一曼于車中

這份遺書,我們從小至今讀過許許多多遍,今日錄入,依然淚流滿面。生前,趙一曼還留下一首七律詩《濱江述懷》,對仗工整,文詞雄麗,足見其學養之深厚:

誓志為人不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

男兒若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

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

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

韓家麟少將:為國斷頭第一將

1898年,韓家麟生于吉林省榆樹縣,幼年喪母,讀到高小,16歲時投奔馬占山。因善騎射,多智謀,有血性,通文字,深得馬占山賞識,29歲當了東北軍騎兵第2旅第3團的中校團副,后被馬占山選送到奉天(沈陽)東北高等軍事研究班學習。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夜,韓家麟和妻兒正在沈陽,第二天大批難民涌往關內,他換上便裝和妻兒一起混在老百姓中間逃到北平,歸入萬福麟統領的第53軍,任上校副長官。1931年10月,馬占山受張學良之命,從黑河南下齊齊哈爾,全力籌備江橋抗戰。韓家麟感念老上級馬占山的知遇之恩,主動向張學良、萬福麟請纓,要求回東北隨馬占山參加抗戰。張學良深為感動,于是任命他為黑龍江省抗日義勇軍總部少將參議兼黑龍江省政府機要秘書,并要他攜帶一封給馬占山的密信,潛回黑龍江協助馬占山作戰。臨行前,妻子劉志琴連夜將張學良的密信縫在丈夫的棉衣夾縫里,兩人灑淚而別。韓家麟知道此去兇多吉少,途中特意潛回吉林榆樹老家,拜別了老父。

韓家麟趕到齊市,江橋抗戰剛剛打響,敵眾我寡,情勢危急,馬占山又派他趕回北平向張學良報告情況,請求增援。韓家麟再次急返北平,匯報后又只身穿越遼吉黑三省,返回齊齊哈爾戰場。馬占山當即委任他為義勇軍參謀長,作戰中他積極出謀劃策,草灘設伏、夜襲敵營、包抄兩翼的幾次戰斗中,都有韓家麟的智慧。江橋之戰失敗后,馬占山聽從韓家麟的意見,率部順利避入興安嶺山區,繼續堅持抗戰。 馬占山對韓家麟高度信任,兩人吃住都在一起,馬占山的印信全部交由韓家麟保管,所有軍事命令、文告也都由韓家麟代為起草。

1932年初,被日偽軍逼入絕境的馬占山不得不行詐降之計,表面上與日方虛與委蛇,私下里則由韓家麟繼續秘密聯絡和囑告下屬軍官待機而動。3月,馬占山決定再舉抗日義旗,韓家麟代為聯絡、組織了各級軍官和地方武裝,以作響應,并安排得力親信將馬占山的家眷從哈爾濱秘密經大連海路轉移到天津,使馬占山再無后顧之憂。一切準備就緒,馬家軍一夜之間突然拉到海倫縣,宣布重舉抗日大旗。

1932年7月,馬占山、韓家麟率領義勇軍開進到慶安縣一帶后,遭日偽軍圍困,天上有日機轟炸,地上有追兵尾隨。部隊人困馬乏,疲憊不堪,給養困難,臉盆當鍋,樹皮當碗,吃的是小米糊糊拌野菜,但官兵們仍然保持著高昂的士氣和軍紀。沿途經過村屯,宿營或打尖,吃飯給錢,損壞東西賠償,從不騷擾百姓,深得民眾擁護。馬占山還常在宿營地召開同胞會,號召群眾奮起抗戰,不當亡國奴。

7月27日,馬家軍在慶安縣白石砬子山一帶,遭遇日軍圍攻。為避免全軍覆滅,掩護馬占山,經商定,韓家麟帶領部分人馬和輜重、馬馱在岔路口向另一個方向鳴槍突圍,以吸引日軍。日軍果然誤判,以為馬占山就在其中,于是對韓家麟一支緊追不舍。當晚,韓家麟所部輾轉逃至一處無人居住的廢棄村莊,以為追兵已被甩遠便就地宿營。沒想到午夜過后遭日軍團團包圍,逐屋堵門掃射,韓家麟率官兵進行了頑強抵抗,最后全部戰死。天亮后,日軍在一具遺體身上搜出馬占山的印章和機要文件,看死者的個頭兒和血肉模糊的面相,確實很像馬占山,于是他們將首級割下,連同印章、文件等物一并上報。日軍松本師團長迅速電告東京報功,偽滿各報均以頭版頭條刊登了“馬占山被擊斃”的消息和照片。8月20日,偽滿報紙《盛京時報》刊出報道《日軍在安古鎮為馬占山招魂》,稱“馬占山”在安古鎮東邊的沼澤地“壯烈戰死”,日軍特意請來僧道“為彼誦經招魂并鄭重掩埋,以吊慰其幽靈”。后來日軍還把韓家麟所部所有槍支和遺物收集起來,在東三省搞了個“巡回展”。沒想到時過不久,馬占山將軍在一次攻據點的戰斗中又出現了,這個“巡回展”只好狼狽收場。

韓家麟將軍的頭顱就這樣被日軍割去,成為“為國斷頭第一將”。

此后,孤軍奮戰的馬家軍力不能支,敗退至蘇聯境內。1934年,馬占山輾轉回到國內后,在天津接見了韓家麟將軍的遺孀劉志琴。他鼓勵劉志琴振作精神,“一定把韓將軍的四個孩子撫養成人,讓他們繼承父志,將來為國家復興出力,孩子們的讀書費用由我供給?!?/p>

后來,馬、韓兩家走動很多,韓家麟的長子韓寶軒與馬占山的女兒喜結良緣。新中國成立時,馬占山已因病臥床不起,他叮囑韓寶軒說:“你父親在抗日戰爭中為國犧牲了,你是烈士的后代,如今又受到共產黨的重用,成了國家干部,今后一定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為新中國的建設和富強努力工作?!?/p>

喋血東北的兩位將領

抗日戰爭中,王潤波少將是黃埔軍校畢業生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的將領。

王潤波,1905年生于四川開縣,中學畢業。父親早年從軍,是清兵的營長,后來擁護辛亥革命,在討袁斗爭中被地方軍閥殺害,母親被迫領著孩子亡命天涯。集國恨家仇于一身,王潤波于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因學業優異,表現突出,畢業后任四、五、六期教官,后參加北伐。1932年,年僅27歲的王潤波升任陸軍第17軍第25師75旅149團上校團長,駐防徐州。1933年1月,日本侵略者出兵熱河,逼近長城,25師奉命星夜馳援長城要塞古北口。途經北平密云縣時,王潤波給母親陳今圖寫了最后一信。信中說:“為救民族危亡,兒將率領部隊北上,奔赴長城,誓與日寇拼死斗爭,與古北口共存亡?!碑敃r塞北正值寒冬,長城內外朔風怒號,冰天雪地。25師官兵因出動緊急,無冬裝可換,個個衣裳單薄,腳穿草鞋,忍饑受凍之狀,慘不忍睹?!安菪畮煛本瓦@樣與全副武裝的日軍扛上了。

王潤波的149團是全師先頭部隊,奉命保衛古北口。3月11日拂曉戰役打響,日軍調動飛機大炮輪番轟炸,在數十輛坦克掩護下向我猛攻。全團官兵忘了寒冷,誓死反擊,機槍管子都打紅了。為爭奪一個制高點,王潤波帶著一個排提槍躍出掩體,沖鋒中不幸被日軍炮彈擊中,壯烈犧牲,尸骨無存,時年28歲。此戰極為慘烈,149團僅存5人(4人重傷,1人輕傷),25師共傷亡4000余人,日寇也死傷近千人。

王潤波殉國消息傳開,北平、上海、南京等地紛紛舉行追悼儀式。國民政府追贈王潤波陸軍少將。家鄉開縣為其立碑。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向其子王一忱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

王鳳閣中將1895年出生,祖上是吉林省通化縣的望族,家資鉅萬。王鳳閣完全可以躲在安樂窩里,過一種紙醉金迷、自得其樂的富家公子的生活,但國難當頭之際,他完全拋卻了一切富貴,離妻別子,毅然走進深山老林,開始了野人似的生活和決死的戰斗。

青年時代的王鳳閣當過兵,隨張大帥入關打了幾仗,表現英勇,不久當了團副。但他也看明白了,打來打去都是為軍閥爭權奪利賣命,不值得,于是辭職回家?!熬拧ひ话恕笔伦兒?,東三省很快淪陷,熱血漢子王鳳閣坐不住了。他跟母親商量,要變賣家財,拉隊伍上山抗戰,母親說:“有國才有家,吾兒做得對?!?932年,一支數千人的抗日義勇軍在通化揭竿而起,王鳳閣自任司令,軍餉都是王家變賣家產拿來的,將軍“毀家救國”的壯舉在當地轟動一時。此后6年,王鳳閣義勇軍與楊靖宇領導的抗日聯軍相互配合,進行大小戰斗數百次,設伏擊,拿據點,攻縣城,后來所有的槍支彈藥和軍糧衣物都是日偽軍“供應”的。

王鳳閣神出鬼沒,敵軍屢次討伐無效,于是把他岳母全家抓起來,逼老人寫信勸降。王鳳閣把信撕得粉碎,告訴送信人說:“國之不存,家焉安在!誰也不能動搖我抗日的決心。你回去告訴鬼子,他們使出這一招,只能讓我更鄙視和憎恨他們!無論誰,同情我抗日者,親之友之;給日本人當漢奸者,殺之戮之!”

1937年2月25日,陷入重圍的義勇軍與敵激戰一晝夜,大部戰死,王鳳閣左臂骨折,腿部重傷,被敵人抓獲,押往通化縣城監獄。敵人軟硬兼施逼他“歸順”,均遭拒絕。敵人又把他的妻子和4歲幼子小金子抓來,還用餅干、糖果誘騙孩子,孩子竟也很有骨氣,說:“我不吃鬼子的東西!”

4月1日,敵人將王鳳閣一家三口架上汽車,押赴通化柳條溝刑場。路上,他向圍觀的民眾高喊:“鄉親們,我王鳳閣為抗日而死,死得其所。只要大家不低頭,中國不會亡!”劊子手將他砍頭挖心,妻兒同時遇難。

國民政府追授王鳳閣為陸軍中將。1982年,山東省追認王鳳閣為革命烈士,吉林通化市在王鳳閣將軍就義之地樹立紀念碑。

佟麟閣上將:挖我兩眼,割我兩耳

那個夜晚,在北平城南苑的司令部,第29軍代理軍長、中將佟麟閣正在伏案審閱一份軍情報告,文稱駐扎平津一帶的日軍有“異動”,可能近期向我發動進攻。燈下,佟麟閣思慮良久,感到憂心忡忡。他令副官速將該文電傳在山東老家養病的軍長宋哲元,恭請他倘若身體恢復,回來主持軍務,以防倭寇作亂。

第29軍前身為西北軍馮玉祥部屬,馮玉祥發動反蔣“中原大戰”失敗后被張學良收編,歸屬東北軍。自1935年,宋哲元將軍統率第29路軍駐守北平,同時負責維持冀察政局。已經兵臨城下的日軍頻頻制造事端,侵吞華北的野心日見彰顯,本地的外敵內奸不斷潛來威脅引誘,大江南北民眾要求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平津救亡運動風起云涌。蔣中正多次電告宋哲元,處理華北事態和日方挑釁的基本方針是“不屈服,不擴大”,同時做好作戰準備。宋哲元處于八面來風的漩渦中,進退維谷,窮于應付,加之肝炎的老病又犯了,于是以“養病和為父親修墓”為名向南京政府告假,于1937年2月回到山東老家,由副軍長佟麟閣代理軍長職務。佟麟閣挑起重任,與第37師師長馮治安、第132師師長趙登禹、第38師師長張自忠、第143師師長劉汝明同心同德,枕戈待旦,時刻準備御敵。佟麟閣公開誓言:“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閣若不身先土卒行,君等可執往天安門前,挖我兩眼,割我兩耳!”帳下將士聞言,莫不熱血沸騰。

佟麟閣,濃眉大眼,形象英武,文武全才,喜讀書打獵,好書法照相,性情柔中有剛,翩翩有儒將之風。1892年10月29日,他出生于河北高陽縣一個滿族農民家庭,幼時就學于舅父胡老先生門下,熟讀經史。1900年7月,八國聯軍從天津經河北攻入北京,一路燒殺擄掠,時年8歲的佟麟閣目睹家鄉烽煙滾滾,鄉親四散奔逃,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慘痛的記憶,1907年,由父母作主,他與本縣八果莊農民女兒彭靜智結婚。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革命空氣大盛。時為義軍營長的馮玉祥到河北招兵,佟麟閣投筆從戎,轉年升為排長。當時馮玉祥把基督教引入軍中,佟麟閣成為真誠的信徒。馮玉祥對他深為欣賞,曾在《模范軍人問答》中這樣評價佟麟閣:“他是一個極誠篤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苦,從來不說謊話。別人都稱他為正人君子。平素敬愛長官,愛護部下,除了愛讀書,沒有任何嗜好?!弊源速△腴w一路高升,1925年升任師長,被譽為馮玉祥的“十三太?!敝?。1927年,佟麟閣駐軍甘肅天水并兼地方官,致力刷新政治,興辦地區福利,厲行禁煙禁毒,提倡婦女放足,創建學校和孤兒院等慈善事業,深得民心。他常微服出訪體察民情,有一次到某縣視察,發現那個縣長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卻又畏懼丟官,大行賄賂,佟麟閣當即撤了他的職。佟麟閣調離之日,上萬紳民前來送行,長街為之堵塞。

佟麟閣性情淡雅,每天揮毫寫字十數幅,其墨寶一冊現存中國軍事博物館。1928年,南京政府發動二次北伐,佟麟閣任第35軍軍長兼第11師師長,屢立戰功。后在甘肅為避免發生民族糾紛,在戰事上有所退讓,失利而退,遂引咎辭職,解甲歸田,在高陽縣侍奉雙親。他發現村里水質不好,遇上干旱年頭,鄉親連苦水也難喝上,于是出錢挖井三眼,至今仍有一眼井可用。過年時凡吃不上餃子的貧苦鄉親,每戶接濟三塊銀元。他見鄉親們缺乏畜力,便買了一頭牛,每天喂飽后拴在門外樹上,供鄉親使用。他還辦了一所小學,并給每個學生縫制了一身新衣服。

1929年1月佟麟閣重被啟用,任馮玉祥第二集團軍第十一師師長。佟麟閣練兵極嚴,曾說“如果訓練時松松垮垮,作戰時無異把一群穿著軍裝的老百姓弄到戰場上去送死”。他特別注重培養官兵愛國愛民的精神,常說:“我們是為老百姓看家護院的。我們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換來的。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老百姓。我們只有保護老百姓的責任,絕不能有騷擾他們的行為。買東西要按價付錢,借東西要打借條,用后歸還,損壞賠償,這是西北軍的紀律。不能以為手中有槍就蠻不講理,‘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我們脫離了老百姓,什么事情也辦不成?!彼€要求不識字的士兵,在二三年內務必達到能自己寫信、能讀書報的水平,并學會一些生產技能,以便退役后自立生活。

1932年8月的一天,佟麟閣帶幾個孩子外出郊游。坐在山坡上,遙望東北,想到國家山河破碎,他慨嘆說:“現在如果多幾個岳飛這樣的人,小日本哪敢如此猖狂?”不久他出資在張家口建了一座岳飛廟,勉勵軍民以岳飛為榜樣,精忠報國。

1933年6月20日,佟麟閣、吉鴻昌、方振武等26名將領聯名通電全國表示:“為民族生存而戰斗,應民眾要求而奮起,敢對國人一掬肺腑,凡與敵人同一戰線者皆為吾仇……四省不復,此心不渝?!贝撕?,佟麟閣與北路前敵總指揮吉鴻昌、北路前敵總司令方振武等密切配合,派出第二師受吉鴻昌指揮,出兵張北,先后收復康保、寶昌、沽源和多倫等地,擊斃日軍茂木騎兵第四團及偽軍千余人。

大戰之夜到來了。

受命保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是第29軍第37師110旅219團3營營長金振中。金振中,方頭虎目,脾氣火爆,1903年出生于河南固始縣,青年時代投軍于馮玉祥部。事變前,他已經意識到中日必有一場大戰,身為軍人,理當誓死報國。于是他想出兩句全營的誓詞:“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币笕珷I官兵每天開飯前和睡覺前,必須把誓詞背誦一遍。

7月7日,平津一帶下了一場大雨,至夜未停。晚10時左右,軍部一位參謀處長來電話問金振中:“據日方說,他們在演習時有一個士兵被我駐宛平部隊捉進一名,你知道這件事嗎?”

金振中說:“放屁!今天下了大雨,到現在沒停,迎面都辨不出人影兒,他搞什么演習?”

參謀處長問:“日方要求進城搜查,你說怎么辦?”

金振中說:“我看鬼子不安好心,大概他們想以搜查日兵之名,進入我方陣地,偷襲宛平。這是訛詐,我方絕對不能接受!要談也得明天白天再說?!?

“好,就這么辦!”

金振中剛剛放下電話不久,一支全副武裝的日軍分隊偷偷向盧溝橋接近。駐守橋頭的衛兵發現了敵情,大聲喝問:“誰?口令!”一個日本軍官帶著兩個隨從走上前氣勢洶洶說,他們有一個士兵在演習中失蹤,可能遭到中方綁架,要求到宛平城內搜查。衛兵當即致電金振中請示,金振中大吼:“深更半夜他們進城搜個鬼?讓他們滾蛋!”

日本軍官悻悻退下,未幾,日軍突然開火并成群結隊向盧溝橋發動攻擊,與此同時日軍后方重炮也開始向宛平城內轟擊,震天動地的槍炮聲頓時響徹夜空。

后來的歷史表明,這個暗夜,日本法西斯悍然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把戰火。也標志著億萬中國軍民同仇敵愾,在世界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

金振中從營部迅速趕到守橋陣地,揮槍大呼:“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激勵守橋的官兵堅決頂住敵軍進攻。激戰至8日凌晨2時,雙方各有傷亡,日軍付出數十人的代價,始終不能前進一步。這時日軍那邊突然停止了射擊,有人用漢話大喊:“?;?!?;?!談判,談判!”

金振中遂下令我方?;穑骸奥犅犨@些狗日的要說什么?!?/p>

日方軍官走上前,提出兩點建議:一、雙方立即?;?,陣地所遺留的死傷官兵可允許各自運回;二、由中方二人、日方四人組成臨時調查組,早6時乘車進入宛平城,調查昨夜日軍丟失士兵之事。

金振中經請示上級,對日方提出的無理要求堅決拒絕。他說:“我就是負責守城守橋的長官,你們的所有動態都在我的視線之內。昨天下大雨,你們根本沒搞什么演習,何來士兵被我綁架之說?告訴你們長官,只要我金振中在,你們甭想踏入宛平城一步!”

上午9時半,日軍整頓補充就緒,再次向盧溝橋陣地發動猛烈進攻,并向宛平城內發炮180余發,造成平民大量傷亡。期間,日軍代表纓井德太郎等四人又要求面見金振中,稱:“我們進城搜查是上級的命令,只要金長官放行,無論進城能否找到皇軍士兵,我方都會對金長官感激不盡?!?/p>

激戰中,金振中的兩個勤務兵都中彈犧牲,此刻他怒不可遏,厲聲說:“你們騙鬼哩!看我先把你們四個鬼子的腦袋砍下來,以祭奠我方死傷官兵!”說著他拔槍斃了一個鬼子,又下令士兵將纓井德太郎、松井、輔佐寺平三人五花大綁捆起來,連成一串押到宛平城頭,讓攻城的鬼子看看這三個日寇的丑態。日軍看到此狀,連忙下令停止炮擊,金振中趁機率領第9、第10兩個連殺出城外,向日軍陣地猛撲,一氣將攻橋日軍追出兩華里以外。

下午2時許,日軍聯隊(相當于團)副隊長森田派翻譯持信前來,要求放人。金振中在信封后面揮筆寫道:“一、我城橋守兵,誓與城橋共存亡,任何威脅是嚇不倒的;二、纓井德太郎等三人,也愿與我城橋共存亡,望你不要顧慮?!?/p>

日寇聯隊隊長牟田口廉也氣得暴跳如雷,再次發動猛攻,戰斗持續到10日上午8時,盧溝橋及我部分陣地被占領,全營官兵退守宛平城外防線繼續抵抗。下午1時,雙方隊伍均疲憊不堪,相距400多米形成對峙。

219團團長吉星文也是一條血性漢子,他向代理軍長佟麟閣建議,乘敵疲憊,用咱29軍威風八面、名震全國的大刀隊再搞它一次奇襲。將軍同意并要求“速戰速決,給日軍一個教訓”。

當夜,吉星文趕到三營金振中營部召集排以上干部會議,決定組織敢死隊,奪回盧溝橋。會場群情激憤,報名參加敢死隊的有300多人。吉星文親自選出150名精干人員,編成5個組,每人帶步槍1支,手榴彈2枚,大刀一把。

午夜時分,吉星文率大刀隊悄悄潛出,在夜色掩護下于凌晨2時分別到達盧溝橋及敵營的預定位置。只聽吉星文一聲怒吼:“砍??!”轉眼間,官兵們龍騰虎躍,150片大刀寒光閃閃,砍瓜切菜般向鬼子的頭上砍去,日軍猝不及防,很多人還在睡夢中腦袋就沒了。隨即雙方展開肉搏戰,其中大部分鬼子對29軍大刀隊早就聞風喪膽,稍做抵抗便拔腿而逃,僅用一個多小時,鬼子死傷近百人,盧溝橋陣地復歸我手。金振中在率部追擊潰逃日軍時,遭日軍手雷炸斷左小腿,緊接著一顆子彈從他左耳旁鉆進,透過右耳下穿出,幸得幾名士兵將他抬出戰場,后來送到保定醫院搶救,大難不死。傷愈后他重回29軍,出任179師673旅副旅長,曾參加武漢會戰。1949年留在大陸,解甲歸鄉務農,1985年因病逝世,終年83歲。其遺囑要求將骨灰撒在盧溝橋畔。經北京市領導批準,1985年8月14日在盧溝橋舉行了金振中先生骨灰安葬儀式。

29軍奮起反擊日寇、勇奪盧溝橋一戰,被史家稱為“中國全面抗戰第一槍”。率領大刀隊奇襲日軍的吉星文是著名愛國將領、中共黨員吉鴻昌的侄子,方臉寬額,膚色黝黑,英氣逼人,性情剛烈。1908年生于河南扶溝一個農民家庭,乳名黑星,1926年經吉鴻昌介紹,到西北軍旅長宋哲元手下當了騎兵。吉星文足智多謀,諳熟武術,善用大刀,在長城要塞喜峰口保衛戰中一戰成名。

29軍的大刀隊由來已久。29軍原屬西北軍,當年馮玉祥創建西北軍的時候,因為部隊擴充快,槍支彈藥不足,他下令為部隊士兵廣泛配發大刀。西北軍用的大刀都是長柄、寬刃、刀尖傾斜的傳統中國刀,十分利于劈殺。馮玉祥還聘請了一批武術高手,設計了一套適合對付敵人刺刀的刀術,讓部隊勤加練習。其口訣是:“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绮教袅盟评妆?,縱步上前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擋刺刀?!?/p>

“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完全控制了東北。此后日軍一路南下,到達河北遵化東北50多公里處長城上的一個重要關隘——喜峰口。喜峰口位于河北省遷西縣與寬城縣接壤處,是燕山山脈東段的隘口,古稱盧龍塞。該口分為關城和城堡兩個部分,城堡坐落在群山包圍的盆地里,四面用條石砌成,非常堅固,城墻有兩丈多高,關門上建有13米高的鎮遠樓。城墻設有六個空心抗敵樓,每相隔1000米左右便建有一座烽火臺,該口是長城的重要關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當時駐扎這里的東北軍力量單薄,士氣低落,雙方一經接觸,守軍便潰不成軍,日軍趁勢搶占了關口。3月9日,29軍37師、38師奉命馳援,與日軍在喜峰口發生激戰,陣地幾易其手,我軍官兵傷亡很大,彈藥也難以接續。37師師長馮治安與38師師長張自忠看到日軍具有武器裝備上的絕對優勢,在正面對抗中我軍難以制勝,于是決定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用大刀隊突襲敵后方。

37師109旅旅長趙登禹受命組織王長海團和38師的董升堂團,執行這個戰斗任務。王長海和董升堂在各自的團里挑出500名擅長刀術和近身肉搏的士兵組成大刀隊,只帶大刀、短槍和手榴彈,其余士兵進行火力掩護。3月12日,董升堂團悄悄繞過敵前沿陣地,摸到位于長城外小喜峰口的三家子村和前仗子村附近,一支日軍的騎兵部隊正在兩村宿營。當時皓月當空,滿街都是馬,日軍官兵都已沉入夢鄉。大刀隊前哨迅速解決了日軍哨兵,然后迅速接近日軍營房,先扔了一陣手榴彈,緊接著趁日軍混亂之際沖入營房,揮舞大刀左劈右殺,很多鬼子稀里糊涂地就成了刀下之鬼。之后大刀隊趁亂放火,燒毀日軍數十輛軍車坦克。與此同時,王長海團也趕到了狼洞子及白臺子敵人的炮兵陣地。大刀隊再顯神威,一舉奪取了敵人的陣地,砍殺了百余名正在睡覺的日軍炮兵。此次夜襲共燒毀日軍二百多輛汽車,繳獲18門大炮、20余輛坦克和大量武器彈藥。其中一名叫陳永的年輕戰士僅自己就砍殺了19個鬼子,時任營長的吉星文因指揮得當,作戰英勇,戰后升任219團團長。

日軍在侵占東三省的過程中,幾乎沒遇到什么像樣兒的抵抗,因此驕狂之極,夜間都是脫衣而睡,警備松懈。經29軍大刀隊喜峰口夜襲后,日軍官兵才開始和衣持搶而睡。

喜峰口大捷轟動全國,軍長宋哲元在接見采訪記者時,當場揮毫書寫了“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有進無退,死而后已”兩張條幅,后被多家報紙刊載,成為傳誦一時的抗日口號。29軍大刀隊自此名揚天下,時在上海的作曲家麥新聞訊激動不已,連夜創作了獻給第29軍的《大刀進行曲》,傳唱至今。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歷史常常讓人走錯房間,吉星文的人生結局讓人大感意外并深感痛惜。他在抗戰中屢建奇功,后來當了第33軍軍長,1949年跟隨南京政府去了臺灣。1958年8月23日,大陸突然對金門島發動炮擊,那天,臺灣當局駐守金門的三位司令官吉星文(陸軍副司令官)、趙家驤(海軍司令官)和章杰(空軍司令官),正在金門島的翠谷水上餐廳進餐。突然間海峽對岸萬炮齊轟,一發炮彈橫天越海飛來,正中翠谷餐廳。三位將軍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登時血肉橫飛,當場殞命。大陸軍中的將帥們一向很尊敬抗戰名將吉星文,好些留在大陸的國軍將領也是吉星文的多年摯友,聽聞這個消息,莫不英雄相惜,扼腕嘆息。

盧溝橋事變中,吉星文組織大刀隊再顯神威,令日軍大為震怒,公然要求我軍讓出宛平城,佟麟閣將軍嚴辭拒絕。此后的十幾天,雙方在宛平形成對峙,時有沖突。新任華北日本駐軍司令、陸軍中將香月清司佯稱“不擴大事態”,與我周旋談判,暗中卻調動關東軍兩個混成旅自熱河向北平疾進,南面由朝鮮殖民軍第20師團北上,東邊由駐守平津的河邊師團逼近,總兵力迅速增至10余萬人,形成對北平的鐵壁合圍之勢。此外,板垣征四郎的第5師團經朝鮮入關,會合海軍包圍了塘沽和天津。

7月9日,蔣中正電令在家鄉養病的宋哲元“積極準備,談判須不喪絲毫主權”。中旬,戰火重新燃起,雙方激戰多日,許多地方陷入肉搏戰,我軍斗志高昂,大刀隊尤顯神威,18日克豐臺、收廊坊,重奪盧溝橋附近村莊,天津方面也收復了西站。北平《世界日報》在報道中說:“宋部大刀隊迎頭痛擊,血肉相搏,此隊日軍被砍斷頭顱者三分之一,人心大快。日軍新開到之援軍,昨日圖攻南苑,二十九軍大刀隊急向日軍沖鋒,相與肉搏,白刃下處,日軍頭顱即落,遂獲大勝,日軍向豐臺退卻?!薄叭哲娗颁h昨擬沿鐵路橋攻過永定河。華軍對河隱伏不發一槍,迨日軍行近,大刀隊突起,揮刀大殺,日軍頭顱隨刀而下。后路日軍大亂,紛紛潰退,華軍即用機關槍掃,日軍傷亡無數?!币陨蠄蟮雷阋娢臆娭⒂?,戰況之慘烈。

那些天,北平成了一座燃燒的火山,社會各界紛紛行動起來,開展慰軍和后援活動,如捐獻“萬條麻袋運動”,助我軍構筑工事等。時值盛夏,市民到前線慰問將士,發現士兵們于炎炎烈日下守城,每支隊伍前放著一桶開水用以止渴,市民們感動得熱淚橫流,拉來成車的西瓜,送到戰士手中。

11日,宋哲元自山東老家樂陵趕回天津,派天津市長張自忠等人與日方秘商停戰條件。這時宋哲元對日軍尚存幻想,認為“能平即能和”,不擴大事態就好,遂要求盧溝橋駐軍后撤。蔣中正多次電令宋哲元組織抵抗,“盼與中央一致,勿受敵欺”。但宋哲元有些猶豫不決,不想大打,對蔣中正的抗戰決心也有些懷疑,繼續派人與日方談判,甚至親自與日軍參謀長專田少佐、日軍司令香月清司晤談。19日他從天津趕到北平,與日方形成第二次“協議”,然后主動撤除了北平城防,拆了許多鐵網和沙包工事。蔣中正十分惱火,電示宋哲元“切勿對日軍抱有任何幻想”。

20日,日軍再次炮擊宛平城內29軍,吉星文團長率部死守。蔣中正再電宋哲元,嚴厲斥責其拆除北平防御工事,要求“刻刻嚴防,步步留神,勿為所算”。佟麟閣終于忍無可忍,與宋哲元徹底翻了臉,說:“軍長茍有不便,請回保定,以安人心。平津責之麟閣。如敵來犯,我決以死赴之,不敢負托!”

其實,宋哲元也是富有愛國精神的軍人,他1895年生于山東樂陵,酷愛讀書,處世謹慎,自律甚嚴,當年是馮玉祥手下的“五虎將”之一,1933年著名的長城抗戰就是他領著打的。經蔣中正多次電令,特別是佟麟閣及各師長的慷慨請戰,宋哲元終于下定決心,表示“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并通電全國,“日人欺我太甚,不可再忍,拒絕日方一切無理要求,為國家民族生存而戰?!彼铝钤O立北平城防司令部,任命132師師長趙登禹為南苑前敵總指揮,并把軍部從南苑移入中南海懷仁堂,同時派人星夜趕赴保定,催第26路軍、第53路軍北上馳援。當日,佟麟閣在軍事會議上慷慨陳詞:“中日戰爭不可避免,日寇進犯,我軍首當其沖。戰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國家多難,軍人當馬革裹尸以死報國!”宋哲元知道日軍重兵云集,南苑難于固守,曾令佟麟閣隨軍部內遷一起入城。佟麟閣決意親在一線督戰,與南苑官兵和軍事訓練團的學員共同抗敵,遂由副參謀長張克俠帶領軍部人員進城。

26日,日軍香月清司向宋哲元提出最后通牒,限期撤退北平的二十九軍部隊,宋哲元嚴辭拒絕,退回通牒終止談判。

28日拂曉,香月清司分兵三路,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同時對北苑、西苑、南苑發起總攻。當時南苑守軍有五千余人,攻防戰由拂曉至過午,雙方傷亡慘重。佟麟閣一直堅持在前線督戰,被射傷腿部。衛兵們勸將軍退下去裹傷,他執意不肯。不多時一塊彈片飛來,佟麟閣頭部又受重創,當場殉國,時年45歲。

29路軍在北平整整堅守了20天。7月28日晚11時,終因損失慘重,寡不敵眾,宋哲元不得不下令放棄北平,退守保定。好些官兵西撤時從石景山煉鐵廠廠區(現首鋼)涌過。許多官兵在撤退中被俘,不久被押送到石景山鐵廠當了苦力。恰在這一天,設在通州的偽“冀北自治政府”保安團深受北平保衛戰的激勵,宣布起義,擊斃日偽人員300余人。他們把“政府”里的財物、文件洗劫一空,放火燒了大樓和所有日宅,然后押著偽“冀東政府”的頭號漢奸殷汝耕,前往北京城內。沒想到29路軍已經撤了,他們只好一哄而散,競相逃命。

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

佟麟閣的貼身警衛高洪錫后來回憶說:“午后1時許,兩架敵機突然飛來,向我們瘋狂掃射。佟麟閣將軍當時被射中腿部。我們勸他退下,他怒吼一聲把我們喝退了。后來他又被飛機彈片擊中,我和王樹勛趕忙上前扶住將軍,只見他腹部鮮血直流,額頭大汗淋漓,雙眼緊閉,一句話也說不出。我們打算扶他到附近的青紗帳里包扎一下,可是只走了十幾步,他就停止了呼吸。后來我們抬著將軍的尸體準備送回北平,剛要行動,幾架敵機又來轟炸掃射。沒辦法,我們只好把將軍的尸體暫時隱藏起來。稍后我只身一人鉆進青紗帳,跑回北平報信。第二天,紅十字會出車把佟麟閣尸體運回家中?!?/p>

據佟麟閣將軍次子佟兵回憶:“衛兵高洪錫到家中報信時,帶回的遺物中有一塊懷表。高洪錫拿著這塊懷表,對我母親時說父親住院了。母親問他,怎么連懷表你都帶回來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只好如實說,父親已經犧牲了。我們聽到父親犧牲,感覺天已經塌下來了。第二天,我們家聯系到可以自由出入城的紅十字會。紅十字會派了一輛汽車去拉回父親的遺體,當地村民們將我父親遺體抬上汽車運回城。那些在當地陣亡的29軍官兵,都由村民們集中掩埋在村土道兩側?!?/p>

佟兵說:“父親的遺體拉回來之后,放在后花園的一間房子里。當時父親滿身是血,血肉模糊,母親一看就暈過去了。把母親攙走以后,嫂嫂、姐姐給父親洗身,整理好后換上便裝。這些情況在我們孩子心中,是永遠都忘不了的?!?/p>

當天晚上10時左右,佟兵跟著母親,趁夜色扶著父親的靈柩離開家里,藏進雍和宮附近的柏林寺。靈柩最初以“王思源”之名入厝,副官王慎之自愿留在寺內陪伴將軍亡靈。后來擔心敵特漢奸發現將軍忠骸,王慎之征得將軍夫人同意后,在東跨院買了一塊地皮,把靈柩埋于地下,地面不敢留墳冢,為以后方便辨認,上砌一個花池。

那里的方丈出于對將軍壯烈殉國的感佩和景仰,冒著殺頭危險,整整九年一直堅守著寄柩秘密,直到抗戰勝利。

佟麟閣忠誠祖國,孝敬父母。父母有病必親奉湯藥,休假必回家看望雙親。但自七七事變以后,雖南苑與北平城內寓所近在咫尺,他為國忘家,從未返回。激戰前父親憂心如焚病臥不起,家人多次催促將軍回家探望,他揮淚致信夫人彭靜智說:“大敵當前,此移孝作忠之時,我不能親奉湯藥,請代供子職,孝敬雙親?!?/p>

將軍品德高潔,和父母定親的夫人彭靜智執愛不移,相敬如賓。彭女士素有賢德,孝敬翁姑,教育子女,勤儉持家。早年隨軍時,曾響應馮玉祥的號召,紡紗織布,親為將士做軍衣。北伐時,佟麟閣在前線指揮作戰,交通受阻,軍餉不濟,夫人曾化裝成村婦,冒險穿越封鎖線親送款項,馮玉祥欽佩地稱她為“模范夫人”。佟將軍也常對子女說:“我事業成就,一半歸功于你們的母親?!彼€把夫人賢德撰擬成詞,刻于手鐲,贈與夫人:

瑞卿夫人,隨我廿年,戎馬顛簸,歷盡艱危,含辛茹苦;

風雨同舟,尊老育幼,克勤克儉。鐫此數語,以志不忘。

佟麟閣殉國時,父母均在堂,下有子女六人。夫人彭靜智將將軍陣亡之事瞞過雙親,每日強顏歡笑,只說將軍南下抗戰,安慰二老。見二老日夜思念擔憂兒子,常倚門望歸,黯然神傷,夫人便每隔數月,假擬平安家書,以平慰老人的牽掛。

將軍夫婦如此丹心相映,高風亮節,堪為民族之楷模!

佟麟閣將軍是中國全面抗戰中第一位捐軀沙場的高級將領。1937年7月31日,國民政府發布褒恤令,追贈佟麟閣為陸軍上將,生平事跡宣付史館,以彰忠烈。1945年,北平市國民政府將南溝沿改名為佟麟閣路,以志紀念。

毛澤東對佟麟閣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給予很高評價。1938年3月12日,在延安紀念孫總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敵陣亡將士大會上,毛澤東發表演說,稱頌佟麟閣等為國捐軀的將士“無不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范”。

1985年8月13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紀念館開館。館內展出了佟麟閣將軍的遺像、史料、墨寶等,并有塑像一尊,以供人們瞻仰和永遠的紀念。2009年,佟麟閣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這里要對宋哲元將軍的結局做個交待。

平津失陷后,1937年8月3日,宋哲元通電辭職。但蔣中正對他還是寄予厚望,三天后又任命他為第一集團軍總司令,主持河北及平漢線防衛。他雖盡心盡力,但戰事打得很不力,1938年3月潰退至鄭州,不得不再次辭職。此后他因兵權被解除,心情郁抑,病情加重,1940年病逝于綿陽,年55歲。

蔣中正親書挽幛:“天地正氣”。

周恩來挽聯:“失地未收回,虎威昭重盧溝月;綿陽驚不起,鵑聲啼破錦江春?!?/p>

朱德和彭德懷挽聯:“一戰一和,當年變生瞬間,能大白于天下;再接再厲,后起大有人在,可無憂乎九泉?!?/p>

后有史家認為,宋哲元將軍終其一生,是一位值得敬重的抗日將領,但他出身于舊軍閥的軍隊,有時受“保存實力”思想的影響,打仗不愿死拼,稍顯優柔寡斷。蔣中正敢于重用張自忠、馮治安、劉汝明、孫連仲等將領,就因為這些人在戰場上敢打敢拼,不惜一切,精忠報國。徐州會戰中,張自忠在魯南用親手培養的59軍和板垣師團硬拼,完全不顧傷亡,才獲得臨沂大捷。孫連仲也是抱著將部隊打光的決心,才有臺兒莊大捷。正是這種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為中國最終贏得了抗戰勝利。

趙登禹上將:男兒流血不流淚

古都陷入空前危機,四野烽煙沖空,槍炮聲響徹長天。

日軍出動四百輛坦克,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發動一次次進攻。我軍無重型火力,只能憑借工事和簡陋的裝備,在宋哲元和佟麟閣將軍指揮下奮起反擊。18日曾一度收復豐臺、廊坊、盧溝橋一帶,132師師長、陸軍中將趙登禹率部攻克通州。但數小時后,南苑29軍軍部一線告急,趙登禹奉命率部馳援。

那一刻,烈日如火,戰地狼籍,身高1.90米的趙登禹召集部隊集合。他敞著滿臉滿身戰塵硝煙,手拎駁殼槍,一雙噴火的虎目凜然巡視著整齊列隊、戰衣破碎的將士。那一刻,遠近的戰斗還在激烈進行,槍炮聲震耳欲聾,可在此地,仿佛天空大地一片寂靜,只有大兵們激昂的心跳。沉寂,肅穆,莊嚴。

趙登禹大聲發話:“我和馮先生(馮玉祥)剛剛通了話,向先生告別。馮先生問我何時回來?我說快則兩天,晚則三天,或許……或許再也不回來了!”

隊伍中有人禁不住哭出聲來。將軍怒喝:“哭什么!軍人抗戰有死無生,準備好——盧溝橋就是我們的墳墓!”接著他大步跨到一位哭泣的戰士面前,厲聲問:“你是二十九軍的爺們兒嗎?”

戰士陡然昂頭挺胸,大聲說:“報告師長,是!”

將軍說:“爺們兒流血不流淚,更何況是抗日軍人!”

“師長……”戰士似有話要說,又咽回去了。

“有什么話?說!”

戰士說:“我愿跟著將軍抗戰到底,只是家有老父老母,如果我死了,希望將軍能幫著養老送終?!?/p>

將軍把駁殼槍調轉到左手,右手緩緩舉到軍帽邊,士兵啪地回了一個軍禮。萬籟俱寂,將兵久久相對,熱淚長流。將軍大叫:“書記員,把他的話記下來!”

鐵流滾滾,向著血流成河的戰場出發……

趙登禹,面容清瘦,寡言少語,性格倔強,勤學而好思。1898年出生于山東荷澤一個貧寒農家,少年時師從武術名家朱鳳軍練習武術,刀槍劍棍無所不精。16歲從軍,當了馮玉祥的隨身護兵。1926年參加北伐,因作戰勇敢,身先士卒,屢立戰功,深得馮玉祥賞識,1933年升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他治軍甚嚴且諳熟武術,為全旅官兵人人打造一把大刀,且刀法練得滾瓜爛熟。那一年,日本侵略軍攻入熱河,占領承德,又向長城各關口大舉進攻。趙登禹奉命率領109旅從薊縣出發,把守喜峰口陣地。喜峰口立于石頭山上,難于構筑工事掩體,在日軍重炮轟擊下,官兵只能躲于石后,傷亡慘重。但只要炮火一停,官兵立即回到防線,面對敵軍反復沖擊,趙登禹率領全旅官兵寸步不退,多次與日兵貼身肉搏,拼刺刀掄大刀,令日軍聞風喪膽。3月10日,身帶槍傷的趙登禹得知日軍疲憊不堪,正在休整,決定乘敵不備偷襲日軍營地。他激勵戰士們說:“抗日救國乃軍人天職,養兵千日報國一時,現在時候到了!”11日夜,趙登禹親率3000人(包括吉星文營),冒著大雪,悄悄繞到敵炮兵陣地,揮舞大刀大砍大殺,他手使兩口價值180塊銀元的大刀,所向披靡,砍死砍傷60余個鬼子,士兵王元龍砍死16個鬼子。此戰砍殺日軍500余名,繳獲大炮18門。

喜峰口大捷是“九·一八”以來我軍首次大勝,振奮全國,“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宣告破滅。日報有評論說:“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碧旖颉洞蠊珗蟆贩Q頌喜峰口大捷,“竟能使驕妄氣盛之日軍受偌大打擊,此誠足為中國軍人吐氣?!遍L城抗戰后,第29軍被調回察哈爾省駐防,趙登禹擢升為132師師長,授陸軍中將軍銜。1935年8月,第29軍調北平地區駐防。

1937年7月20日,趙登禹率132師從通州趕到北平南苑,宋哲元任命他為南苑指揮官,協助佟麟閣指揮作戰。28日,日軍調集重兵并動用30多架飛機向29軍陣地發起猛攻。由于敵我力量相差懸殊,我方傷亡較大,日軍從東、西兩側攻入南苑,雙方陷入肉搏戰。此時烏云密布暴雨狂潑,趙登禹親率衛士30余人,指揮29軍衛隊旅和軍訓團學生隊,與日軍進行激烈廝殺。因日軍飛機在上空的持續轟炸,我軍工事幾乎被夷平。宋哲元覺得南苑無法固守,同時考慮到北平城防空虛,遂下令前敵總指揮趙登禹和督戰的佟麟閣放棄南苑,率部向北平方向撤退。

中午過后,部隊沿公路撤到大紅門一帶,突然遭到日軍伏擊。趙登禹乘坐的車輛在御河橋被炸毀,趙登禹身受重傷,兩名衛兵把他架到路旁,趙登禹掙脫開來,沖上公路指揮部隊反擊。這時一枚炸彈飛來,重創雙腿。趙登禹知道自己不行了,含淚對衛兵說:“你回去告訴我老母,她的兒子為國死了,也算對得起祖宗,請她老人家放心!”不久停止了呼吸,年僅39歲。衛兵們擦干眼淚,把將軍遺體抬到路邊高粱地里,又投入戰斗。此時,趙登禹長子趙學武4歲,長女趙學芬2歲,妻子倪玉書還懷有七個月的身孕。將軍殉國三個月后,次女趙學芳出生。

29軍向城內撤退路上,何以在大紅門一帶的公路突遭日軍伏擊?這一直是個謎。后來經查,一是漢奸潘毓桂將29軍作戰計劃出賣給了日軍;二是宋哲元將軍身邊的參謀周思靜被收買,向日軍泄露了機密;三是在我軍從南苑撤退時,就有內奸向日軍電話通報,稱“(趙登禹)已經登車出發了”。

1939年日本出版的《大陸戰史》中,對南苑之戰做了如下描述:

日軍在空軍的掩護下,進攻南苑和西苑,南苑是敵軍的重要據點,在北平的南方約8公里,為舊城之外緣,是中國軍隊的兵營和飛機場,在這里守衛的是支那名將趙登禹之部……戰斗是在雷雨之中爆發的,盡管日軍進攻猛烈,但是敵將趙登禹的防守非常堅固,幾經激戰無法容易地將它拿下……我軍的編隊轟炸和炮擊不斷地進攻……但是敵軍仍以必死之決心,以猛烈的火力朝我軍射擊,火力始終沒有減低……此戰慘烈之極,白刃戰到處發生,我方死傷數量不斷增加。

南苑的戰斗終于迎來最后的時刻,我軍的苦斗是無法想象的,但是如同鐵石一般的堅陣,終于在下午1點鐘左右,被我們完全攻占了。此時風已經停了,天空中停留著幾點殘云,士兵頭上出現了陽光,地面上到處都是戰死的尸體,這就是一場白日下的噩夢。

關于趙登禹戰死的情況,有專家稱日本相關史料記載,29軍突圍途中,有幾輛汽車均被擊毀。當日軍接近一輛被擊毀的轎車時,發現車旁稻田的斜坡上倒著一名29軍軍人,推測可能是趙登禹的衛士或副官,系從車中沖出后被擊中陣亡。車內,一名身穿軍便服的中國軍人“端然自若”坐在該車的后座上,前額和胸部均有彈孔,已經身亡。在他胸前的口袋里,日軍找到了趙登禹將軍的名片,身邊的皮包中有趙將軍寫給宋哲元的信、132師軍官考績表等文件。日軍小隊長佐佐木中尉不敢怠慢,立即逐級上報。趕來調查的日軍官在汽車旁找到了腿部被子彈貫通負傷的司機,據說他當時正趴在一邊裝死。司機證實,后座上便是趙登禹將軍的遺體。

筆者對日方此說表示懷疑。如果日軍真的發現了趙登禹將軍的遺體,按其習慣,必然將遺體運走,拍照登報,大肆宣傳,以鼓舞日軍士氣并震懾中國,不大可能棄之不顧。據我方史料介紹,今陶然亭公園西側的龍泉胡同,當時有一座龍泉寺。趙登禹戰死后,龍泉寺老方丈帶著4名僧人,連夜出城,在高粱地中尋得將軍遺體,抬回龍泉寺裝殮,藏在寺中八年之久。

1937年7月29日,29軍因援軍未到,寡不敵眾,全線撤退——大概也有避免古都巷戰、全城遭毀、百姓罹難的考慮——筆者認為,這一決定無疑是正確的,不應妄加苛責。

北平天津自此陷落,不過當時北平老百姓中流傳著一個順口溜兒:“日本話,不用學(音kiao),過了三年用不著?!弊C明人民始終堅信,抗戰勝利之日一定會到來。

1937年7月31日,即將軍殉國三天之后,國民政府頒布褒獎令,追授趙登禹為陸軍上將。

1946年7月28日,即將軍犧牲八周年之祭日,北平各界舉行公祭佟麟閣、趙登禹儀式,趙將軍靈柩由龍泉寺起靈,運至盧溝橋以東2公里處的西道口山坡上安葬。

1946年11月25日,北平國民政府主席何思源簽發《訓令》,將市區三條道路命名為趙登禹路、佟麟閣路、張自忠路,以紀念抗日英烈。1952年6月11日,經馮玉祥夫人、衛生部長李德全提議,毛澤東主席為趙登禹親屬簽發了《北京字第捌拾號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1997 年,為紀念抗日戰爭爆發 60 周年,弘揚趙登禹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北京市大紅門中學更名為北京市趙登禹中學。

2009年,趙登禹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第三章 淞滬會戰——

鬼子的“血肉磨坊”

“淞滬會戰”是盧溝橋事變后中國軍隊第一次大規模的防御戰,是全面抗戰以來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我軍將領和部隊犧牲最多的一次大戰役。日軍投入兵力30萬人、軍艦30余艘、飛機500余架、坦克300余輛。我軍投入70余萬兵力、艦艇40余艘、飛機250架。我盡管人數占優,作戰英勇,但因裝備簡陋,以傷亡25萬人的巨大代價,斃傷日軍4萬余人(一說為6萬余人)。其雖以失敗告終,但從中央軍到各地方軍都慷慨赴難,聽從指揮,奮勇殺敵。曾經在軍閥混戰年代四分五裂、相互廝殺的中國軍隊,在救亡圖存、全面抗戰的大熔爐中,終于錘煉成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的“國軍”。

滕久壽:第一個在滬犧牲少將

抗戰中,上海發生了兩次大戰,即1932年“一·二八”淞滬戰役和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滕久壽將軍犧牲于第一次戰役。

滕久壽,將門之子,1899年生于貴州省都江縣,父親是清末武官。在刀槍劍戟林立的家庭環境中,少年滕久壽便有“少雄武,有節概”的美譽,立志從軍報國。1919年畢業于貴州陸軍講武學堂炮兵科,后投奔廣州國民革命軍,曾在黃埔分校任教官。1929年任第19路軍吳淞要塞司令部參謀長。1932年1月28日夜,淞滬戰役爆發,日軍向上海閘北陣地發起全線攻擊,并集中火力轟擊楊子江的第一門戶吳淞要塞。時任吳淞要塞司令的鄧振銓是個花花公子,不理軍務,經常出入豪門酒宴泡“三陪”。戰事打起來了,他才驚恐萬狀跑回警備司令部,聲稱自己已請求辭職,打仗的事情不管了。國民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是鄧振銓的貴州同鄉,對鄧振銓失職不予追究,反而放他一馬,批準辭職,等于臨陣脫逃。

血雨腥風中,滕久壽受命代理吳淞要塞司令職務。

那時中國軍隊裝備極差,多是“草頭王”軍閥領導的雜牌軍。第19路軍主要是廣東農村兵,滕久壽手下則多是貴州兵,都來自窮地方,戴斗笠穿草鞋。士兵們完全憑著愛國之心和血肉之軀,在同日軍死抗。吳淞要塞激戰到第7天,我軍雖然傷亡慘重,要塞卻依然在我手中。2月4日,氣溫驟降,雪雨紛紛,敵機不宜活動,我軍乘機向日陣地發動猛攻,至上午10時,各線均無進展,且傷亡官兵千余人。下午,敵艦13艘、商船1艘、第3艦隊集中十數艘軍艦,對我炮臺進行猛烈轟炸。我軍奮勇還擊,日軍久攻不下,又派出20余架飛機,實施??樟Ⅲw轟炸,吳淞鎮成了一片火海,我炮臺幾乎全毀。要塞內到處是一二丈深的炮彈坑。滕久壽屹立不動,繼續指揮官兵還擊。這時,一枚彈片擊中他的左臂,護兵要他暫避包扎,滕久壽怒吼:“此乃軍人報國之時,速還炮殺敵,后退者槍斃!”話音剛落,其右手被彈片削斷,緊接著一枚炮彈爆炸,滕久壽當場陣亡,時年33歲。士兵們找來一條毯子,裹住將軍遺體就地掩埋。

滕久壽為犧牲于上海的第一位將軍。

1932年3月,有關方面找到滕久壽遺體,靈柩用輪船運到上海。第19路軍軍長蔡廷鍇親任治喪委員會主委,將滕久壽安葬在永安公墓。國民政府追贈少將軍銜。

1937年上海淪陷后,將軍之妻楊佩瑤失去了生活資助,被迫帶著三個孩子經長途跋涉,返回原籍貴州三都縣城居住,1975年病故。

1984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追認滕久壽將軍為烈士,國家民政部向將軍次子滕樹威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書》。

吳克仁:第一個戰后蒙冤中將

古詩云“一將功成萬骨枯”,對于吳克仁來說,卻是“萬骨枯后一將無”。

方臉寬額,濃眉大眼。1894年,正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那一年,吳克仁出生于黑龍江省寧安縣一個滿族農民家庭,少讀私塾,后入中學,在當時算“大知識分子”了,縣官們要留他當吏員,吳克仁拒絕了。寧安地處牡丹江流域,歷史上深受日、俄侵略之苦,吳克仁立志從軍報國,入保定軍官學校炮兵科學習,畢業后投到張作霖帳下,直奉大戰后升為營長?!皷|北王”大帥和少帥對滿腹經綸、專攻炮兵的吳克仁十分欣賞,先后公費派他到日本和法國學習和考察炮兵建設,因此成為中國軍隊第一個炮兵專家?!熬拧ひ话恕焙?,家鄉淪于敵手,吳克仁悲憤不已,率第117師在長城抗戰中堅守陣地,以“吳大炮”聞名東北軍。西安事變后,他晉升為陸軍中將、第67軍軍長,力主與紅軍休戰共同抗日,曾協助張學良做過許多“暗渡陳倉”的工作,為延安輸送過大批軍用物資。

盧溝橋事變后,吳克仁指揮全軍在華北屢獲戰績,多次痛擊日軍,一次遭遇戰中曾擊沉敵艇5艘,斃傷日軍300余人,受到第一戰區通令嘉獎。

1937年10月底,日軍在淞滬戰場攻破大場防線,戰局急劇惡化。吳克仁親往南京向蔣中正請戰。蔣中正即令其率領第67軍連夜開赴江蘇。11月5日,日軍第十軍登陸杭州灣,直撲松江縣,從西線迂回上海守軍后方。第67軍奉命“輕裝向松江急進,痛擊敵人,以保我上海右翼軍之安全為要”。此時松江縣只有數百守軍,情況十分危急。為了爭取時間搶奪戰機,吳克仁來不及督統全軍一同出發,率先偕軍部參謀長及部分參謀人員連夜趕往松江縣城,部署第107師師長金奎壁率部占領松江以北,第108師師長張文清率部占領松江南,全力阻擊敵軍,掩護上海友軍安全撤退。11月7日,日軍開到黃浦江對岸,企圖強行渡江。這時吳克仁的炮兵專長發揮作用了,他下令第107師把所有炮口壓低,以平射炮直轟敵人和船只,日軍五六百人血肉橫飛,黃浦江上敵尸累累,江水一片血紅,敵橡皮艇及木帆船全被擊沉。第二天日援軍陸續開至,第107師損失慘重,師參謀長鄧玉琢戰死。

與此同時,第108師也損失大部,日軍潮水般涌至,松江縣城東、南、西三面被圍。為完成“死守三日”的軍令,軍長吳克仁數次出城督戰,身先士卒帶頭沖鋒,終將敵勢阻之城外,戰局漸呈穩定。9日凌晨,死守三日的任務超期完成,吳克仁下令突圍,此時上海守軍已紛紛撤下,大量人群車馬擁上公路,情況極度混亂。吳克仁拒絕了隨行人員另擇小路、自行撤退的建議,下令堅決阻擊日軍,使我軍得以安全撤退。

1937年11月9日下午,吳克仁率余部抵達青浦,準備從這里越過蘇州河,但河橋已被炸毀。吳克仁一邊指揮架設浮橋,一邊令部隊爭取涉泅渡河。傍晚時分,大批日軍追擊至此,激戰中吳克仁不幸中彈犧牲,時年43歲。軍參謀長吳桐崗同時殉難。

大戰之中,戰地尸橫遍野,血肉模糊,我軍又急于撤退,因此吳軍長的遺體被棄于蘇州河畔,淪陷后再無法尋找。不知什么原因,國民政府竟以“查無實據”為名,宣布吳克仁為“下落不明”,拒絕予以表彰,甚至下令撤消了第67軍番號。幾個作戰不力的人也跟著興風作浪,造謠說吳克仁“叛國投敵”,一度造成很壞影響。以筆者揣度,吳克仁是張學良的愛將,力主聯共抗日,在西安事變中輔佐少帥左右,這大概令蔣委員長深感不滿,記恨于心,于是任由吳克仁將軍拋尸荒野,蒙冤九泉了。試想,如果中國一個堂堂陸軍中將軍長叛變投敵,日本肯定會鼓唇搖舌大做文章,怎么可能保持沉默呢?吳將軍就這樣被湮沒于歷史的恥辱和恥辱的歷史之中,其后人不知真相,難以為辯。

幸好,當年松江縣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王公瑪先生曾與吳克仁并肩作戰,目睹過將軍堅守陣地、提槍督戰、帶頭沖鋒的壯舉。許多年里,他一直為吳克仁鳴不平,出面證實吳克仁戰死的詳情,但國民政府不理不睬,直到敗退臺灣,仍無結論。1981年,王公瑪決定公開真相,旅美報人田雨時撰寫長文公諸報端。臺灣方面無反應,倒引起大陸的重視。經相關部門認真核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于1987年2月追認吳克仁將軍為革命烈士,并向其子女頒發了烈士證書。

吳將軍殉國整整半個世紀后,英靈依偎著蘇州河的蕩蕩碧波,終可安然長眠了。

龐漢禎:第一個戰死的壯族中將

龐漢禎是一位跛腿將軍。性情淡雅卻性烈如火,做事特立獨行,嫉惡如仇,是第一個為國捐軀的壯族將領。1899年生于廣西靖西縣果樂鄉,乳名乃績,其家世代躬耕讀書,為當地望族。少年時飽讀詩書,練得一手好字,過年時鄉里常來請他寫春聯。不幸父母先后去世,龐漢禎不甘于讓祖輩撫養,15歲離家當兵,不久入讀廣西講武堂。

辛亥革命后,袁世凱和北洋軍閥把持的北京政府和孫中山主持的廣州政府形成南北對峙。兩廣內部,粵、桂兩派打得一塌糊涂,南北也打得烽火連天。龐漢禎虎虎生風,以軍令如山為天職,上級讓打誰就往死里打,但卻愛兵如子。1924年,他隨軍參加北伐,在一次征戰中,龐漢禎率全營沖鋒,腿部重傷,疼痛難熬,他連呼弟兄們開槍,以求速死。大家不聽,輪流背著他一路瘋跑下了火線,送往長沙就醫,愈后左腿略跛。還有一次,他率近千兵員,一舉俘虜了北方軍閥孫傳芳上萬人,收繳的槍支彈藥堆成了山,一時傳為美談,遂升任李宗仁第7軍獨立團上校團長,1929年任少將旅長。官做大了,他卻不愿意打仗了,細細回想,這些年把腦袋掖在腰帶上南征北戰,除了北伐深得人心,其余皆為軍閥混戰,打得國家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赤地千里。究竟為誰打仗?為什么打仗?他實在想不明白,遂掛印封金,辭職歸家,牽著老牛下了地。白天望遠山近水,入夜則讀書揮毫,很是愜意。

沒想到老家靖西縣一帶很快又打起來了。1930年2月1日,紅八軍在龍州起義,久攻縣城不下,只好撤離。地方官吏鄉紳公推龐漢禎為民團總指揮,請他出馬追擊紅軍。龐漢禎笑答:“讓我一個少將旅長做這個事情,不是拿大炮打蚊子嗎?不過鄉親們信任,我就奉命前往,請各位靜候佳音?!北娊源笙?。出了城,龐漢禎立即嚴令部下:不許逼近紅軍,不準開火,紅軍停我亦停,紅軍走我才走。有人問:“總指揮,你是讓我們打紅軍啊,還是送君千里——給紅軍送行???”龐漢禎答:“我等烏合之眾,從未上陣,怎敵人家訓練有素、紀律嚴明之師。再說聽聞有不少窮家弟兄參加了紅軍,都是一家人,何必豆萁相煎。且跟我來的多是街坊鄰居、親友子弟,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本人何以向父老鄉親交待?”

眾官兵恍然大悟,皆稱龐將軍為人厚道。1935年,華北危急,救亡如火,李宗仁電召龐漢禎重歸軍帳,他進入中央軍政學校學習一期,后調任第19師第2旅任少將旅長。1936年,徐悲鴻赴廣西,對壯族名將龐漢禎的報國之志深為感佩,特畫《奔馬圖》一幅相贈,惜乎將軍戰死后,此畫被一莫姓人從家人手中騙走,至今沓無蹤跡。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龐漢禎請纓參戰,如愿以償。臨行前,他與陳恩元等好友在酒樓小酌話別,說起國家危亡,將軍淚如雨下,他慨然說:“國難當頭,無數先賢前赴后繼,為捍衛國家戰死沙場,此乃大丈夫所為,我輩不過后補烈士罷了?!?0月7日,龐漢禎被任命為第31軍170師510旅少將旅長,奉命緊急率部赴上海增援。這是第一批出省抗日的廣西部隊,長街上民眾夾道歡送,抗戰口號響徹云霄。

龐漢禎率部日夜兼程,于10月18日抵上海,19日夜進入陣地,接替第517旅,負責談家頭至陳家行一線的守備。517旅堅守此地已達一個月,傷亡慘重。雙方列隊換防時,黃旅長囑咐龐漢禎說:“我們頂了鬼子數十天,把他們打慘了,他們會更加瘋狂,你可得小心??!”龐漢禎說:“閣下放心,請聽聽我們官兵的歌聲!”一聲令下,510旅全體官兵高唱起自己的旅歌:“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那歌聲氣勢雄渾,慷慨悲壯。

這就是龐漢禎請人譜曲后敲定的旅歌!

自10月21日始,防線遭日軍連續進攻,全旅傷亡上百人,陳家行陣地失守。龐漢禎隨即組織敢死隊發動多次反擊,他親自提著沖鋒槍沖在前頭,陳家行重歸我手。23日上午,日軍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組織集團沖鋒,炮彈如暴雨般撒落在陣地上。我工事被毀,戰士血肉橫飛,紛紛倒下,活著的士兵就將戰友尸體壘成工事,繼續血戰。是日15時,一顆炮彈在龐漢禎身邊爆炸,將軍壯烈殉國,時年38歲。

國民政府追授龐漢禎為陸軍中將,入祀縣忠烈祠。

1986年2月6日,國家民政部追認龐漢禎為革命烈士,向其后人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書》。

將軍犧牲后,其摯友陳恩元、夏威等人為其遺孀秦惠貞及二子申請了撫恤金。時年秦氏36歲,一生忠貞不二,攜二子回原籍悉心教養。長子龐彥畢業于中山大學,后在北京就職;次子龐博畢業于廣西地質學校,一直在靖西工作,上世紀80年代去世。將軍夫人秦惠貞于2004年6月底病故,享年103歲。

謝晉元少將:第一個被叛徒

刺死的民族英雄

那天傍晚,穿過硝煙,穿過瓦礫遍布的道路,穿過震耳欲聾的槍炮聲,17歲的上海女孩、童子軍楊惠敏帶著上海人民的支持和慰問,冒著生命危險,悄悄渡過蘇州河,跌跌撞撞沖進四行倉庫大門。中校團長謝晉元猛地把她抱進懷里高高舉起,滿臉污黑的戰士們頓時圍攏過來,鼓掌歡呼向她致敬。楊惠敏響亮地叫:“我給你們帶來一面國旗!”說著她解開透濕的上衣,從懷里掏出一面12尺長的中華民國國旗——那是上?!爸皶泵癖娺B夜繡制的。謝晉元抖開那面旗幟吼道:“今天晚上咱們就掛上去,讓小鬼子看看,這是咱中國人的地方!”隨后,楊惠敏渡回南岸,帶回一份堅守四行倉庫的官兵名單,約800人。其實倉庫內守軍只有411人,為壯大聲勢、嚇唬敵人而擴大了一倍。

第二天即10月28日清晨,中華民國國旗在四行倉庫的樓頂高高飄揚起來。同時,上海各報紛紛發出《號外》,贊揚以謝晉元團長為首的四行倉庫守軍,“八百壯士”的威名自此傳遍天下。那幾天,從早到晚,數以萬計的各界群眾蜂擁而來,不顧日軍的流彈和瘋狂進攻,聚集在蘇州河南岸,眺望那面迎風飛舞、鄙視日寇的國旗。他們激動不已,眼含熱淚,議論紛紛——表達著對四行倉庫孤軍的敬意和關切,同時看看我軍怎么打擊來犯之敵。

四行倉庫位于閘北區蘇州河北岸,六層樓,原為鹽業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設立的聯合營業所的倉庫,鋼筋混凝土結構,堅固異常,可抵御日軍中型山炮的轟擊。1937年淞滬會戰中,日軍突破大場防線,企圖切斷閘北、江灣我軍的后路,形勢十分危急。中校團長謝晉元奉命率第524團第1營官兵411余人向南推移,掩護大部隊撤退,10月27日晨2時進駐蘇州河北的四行倉庫。他們依仗厚實的墻壁,第一天激戰中即斃傷日軍80余人。29日,謝晉元寫下遺書揣在軍衣口袋里繼續戰斗,遺書寫道:“晉元決心殉國,誓不輕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計,在晉元未死之前,必向日軍索取相當代價。余一槍一彈,亦必與敵周旋到底!”

壯士們還在戰斗中,一首《歌唱八百壯士》的歌已經在上海傳唱開來: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寧愿死不退讓,寧愿死不投降

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

飄蕩,飄蕩,飄蕩,飄蕩

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強敵不敢當

我們的行動偉烈,我們的氣節豪壯

同胞們,起來!同胞們,起來

快快上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蘇州河南岸為英國租界。英方擔心戰事擴大,多次勸離我方,答應守軍撤出后護送到我方陣地。30日晚,謝晉元接到蔣中正“珍重退入租界,繼續為國努力”的手令。31日,敵以飛機大炮攻擊四行倉庫,謝晉元下令以3挺機槍掩護,率部沖出重圍,退入英國租界。四行倉庫守衛戰堅守4天4夜,擊退日軍6次進攻,斃傷日軍200余人,譜寫了淞滬會戰中最為壯烈的篇章。

謝晉元率部退入租界后,因日方強力干預,英方突然變卦,強行解除了壯士們的武裝,將他們軟禁在膠州公園邊一個臨時營房中,號稱“孤軍營”。不日上海淪陷,謝晉元一直想率部歸隊,但我軍已撤,上海淪為孤島,出了租界就是日軍,無路可走。那些天,謝晉元的“孤軍營”成為照耀上海的一座燈塔,每天來訪慰問的人絡繹不絕。謝晉元治軍極嚴,每天升旗、上操、學習、生活各項安排得井井有條,絕大多數官兵都期待著有朝一日重返戰場。他們在英租界軟禁了兩年多,出不去,日軍也不敢貿然闖入抓人?!肮萝姞I”成了上海日偽政權的眼中釘、肉中刺。期間,日偽方面多次派人來收買謝晉元,許以50萬元重金和師長之職,皆遭嚴辭拒絕。但有幾個士兵被暗中收買了,1941年4月24日凌晨,四個叛變士兵利用早操時間,突然撲向謝晉元,用匕首向其頭部、胸部猛刺。謝晉元重傷倒地,不幸罹難,時年37歲。

1941年,國民政府追認謝晉元為陸軍少將。

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市政府追認謝晉元將軍為革命烈士,撫恤其親屬。1982年,謝將軍墓遷至上海虹橋宋慶齡陵園右側。

高志航少將:第一個打下日機的中國之鷹

高銘久,1907年生于吉林省通化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8個孩子中他排行老大,具有自立自強和敢于擔當的精神。1924年東北軍建立空軍,高銘久前往應試,因個子矮被排除,可他極其渴望飛向藍天,于是寫信給張學良請求網開一面,并改名為高志航。不久即去法國學習,歸國后在東北軍任飛行教官。有一次,飛行落地后出了故障,操縱桿把他的左膝打斷,經日本醫院醫治后,左腿長期疼痛,走路也一瘸一拐,這意味著他的飛行生命就此結束了。妻子葛莉亞通過親戚聯系到哈爾濱一位有名的猶太醫生,把左腿截斷,重做手術,發現他膝內遺留了幾塊小碎骨,取出后完全痊愈了,可左腿比右腿短了1公分。長官勸他不要飛了,高志航倔強地說:“不飛我的名字就白改了!”他找人定制了一雙特殊的軍靴,終于重新飛上藍天,戰友們戲稱他“高瘸子飛行家”。后來歷史證明,中國空軍確實不能沒有他。

“九·一八”事變后,高志航立志報國,把家人遣回老家通化,化裝逃到關內,進入杭州中央航校高級班接受培訓。期間上級向他表明,因職務要求,飛行員不得與外籍女子成婚,高志航與葛莉亞抱頭痛哭一場,但因國難當頭、國家需要,他還是決定留在軍中,與俄羅斯葛莉亞忍痛分手,數年后另娶一妻。1932年春,國民政府航委會舉行第一次檢閱,高志航駕機起飛,在空中翻飛盤旋,時而倒飛,時而弧形飛,其飛行絕技引起全場陣陣掌聲,半年后晉升空軍教導總隊少校副長官。

1936年10月31日是蔣中正的50華誕,這天,航委會特別在南京舉行了一次有英、德、意等國空軍參加的空戰技術和飛行特技表演。表演結束后,蔣中正和宋美齡喜笑顏開,對高志航的高超技術贊不絕口,消息通過國內外媒體廣泛報道,從此高志航的名字在軍中幾乎人人皆知。不久,高志航奉命前往美國,購回100架“霍克式”驅逐機。政府組建了5個飛行大隊,任命高志航為中校第4大隊長,經他細心調教,培養出如劉粹剛、柳哲生、董明德、李桂丹、鄭少愚、樂以琴、羅英德等一批優秀飛行員。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14日下午,我方收到日機進襲情報:日軍數十架大型轟炸機向杭州方向而來,高志航立即率21、23中隊起飛迎戰,高志航率先擊落日機一架,戰友們擊落日機2架,擊傷1架,我僅1架輕傷。此戰是中國空軍首次展開大規??諔?,首次擊落日機,首創中國空軍對日空戰3:0的光輝戰績(當時的宣傳是6:0)。三個“首創”令全國歡欣鼓舞,兩年后國民政府正式確定每年8月14日為空軍節。

15日,惱羞成怒的日軍派出34架飛機從“加賀”號航母上起飛,再次空襲杭州。高志航又擊落日長機一架,空戰中左臂中彈,但成功駕機返回。勝利消息報到南京,蔣中正匯來一萬元大洋并專電褒獎,第四航空大隊被命名為“志航大隊”。10月,日機入侵南京,高志航再擊落日機一架,此戰我空軍共擊落日機17架,損失兩架。

高志航先后擊落3架日機,創造了當年中國空軍最輝煌的戰績。自此,年輕的中國空軍一鳴驚人,在敵眾我寡的態勢下創造了輝煌戰績,日本空軍所謂“四大天王”均遭擊落:關東軍戰斗機隊長三輪寬號稱“驅逐機之王”,在太原會戰中被擊落;日海軍航空隊分隊長山下七郎在南京被擊落并生俘;綽號“東方紅武士”的潮田良平,在南京被擊落;曾在日駐英使館當過武官的南鄉茂章,在鄱陽湖上空被擊落,山本五十六參加他的追悼會時老淚縱橫,哀泣不已。

我空軍“四大金剛”也先后犧牲。劉粹剛,1937年10月奉命支援太原會戰,座機燃油告罄后,迫降時不幸碰上城樓,以身殉職,時年24歲。李桂丹,在1938年2月武漢保衛戰中,主動撞向日機,同歸于盡,時年24歲。樂以琴,在1937年12月的一次空戰中,座機被敵擊中。跳傘時為避免落入日軍之手,推遲張傘壯烈殉國,年僅22歲。1937年11月,高志航奉命赴蘭州接收蘇聯援華的戰機,然后飛赴河南周家口機場。21日,我方接到報告,有11架日機向該機場飛來。但情報已晚,高志航準備登機時,日機已飛至機場上空輪番俯沖轟炸,高志航沒來得及起飛即被炮彈擊中,當場犧牲,時年30歲。

事后,國民政府和軍委會在漢口舉行隆重的追悼會,蔣中正深感悲痛,親往主持,并敬獻花圈致哀。周恩來也參加了追悼會,稱贊高志航是“中華民族的英雄”。1993年,92歲高齡的張學良依然不忘這位下屬同鄉、民族英雄,題詞:“東北飛鷹,空軍戰魂”。

1946年8月14日,延安舉行了紀念“八·一四”空戰大捷座談會,紀念高志航及其戰友的英雄事跡。2002年8月14日,“八·一四”空戰大捷65周年紀念日,建于通化市的高志航烈士紀念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通化市政府、北京航空聯誼會等單位主持下開幕。

黃梅興:第一個在淞滬會戰中陣亡中將

1897年,黃梅興出生于廣東平遠縣一個貧苦之家,少年時性格內向,好學多思。10歲進本村私立學校讀書,再入中學。家貧輟學后,當了最美鄉村教師,常以微薄薪水資助貧困孩子。1921年國內戰亂,烽煙四起,大概想著“亂世出英雄”吧,黃梅興投筆從軍,表現優異,1924年經粵軍第一師團長鄧演達保薦,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后任黃埔軍校教導團第一營副連長,先后參加兩次東征,提拔為營長。東征結束后,與家中的童養媳賴伴梅——這名字就像是天作之合——成婚,并囑告家人供妻子讀書。

身材魁梧,英眉朗目,喜歡交友,座中常高朋滿座,皆賢儒名將,與中共將領徐向前、陳賡是黃埔同窗,和國軍將領杜聿明、黃維、宋希濂、孫元良等過從甚密。

上海兩次抗日大戰,黃梅興都參加了。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他率部作戰,勇猛異常,日軍聞風喪膽,稱之為“黃老虎”。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黃梅興率領第88師264旅三個團駐防大場——那里正是會戰最慘烈的地方,我三萬敢死隊犧牲于此地。黃梅興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指揮戰斗。14日下午6時,在進攻日軍堡壘時,黃梅興不幸中彈壯烈殉國,成為淞滬戰役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的高級將領,終年41歲。

黃梅興犧牲后,國民政府在南京中國殯儀館設靈堂悼念;蔣中正親至慰勉遺孀。將軍的遺體由夫人賴伴梅、兒子黃崇武護送至南京雨花臺安葬。夫人親寫挽聯,讀來令人淚下:

馬革裹尸還,是男兒得意收場??蓱z母歿半年,瞑目尚多身后事;

鵑聲啼血盡,痛夫子抬魂不返。最苦孤生匝月,傷心猶剩未亡人。

國民政府追贈黃梅興為陸軍中將,入祀縣城忠烈祠。1957年,平遠縣人民政府在縣城新建烈士陵園,將軍名字勒刻在紀念碑上。國家民政部追認黃梅興為革命烈士。

朱耀華:第一個自戕未死的將軍

1888年,朱耀華出生湖南長沙,是被紅軍活捉的國民黨將軍張輝瓚的外侄。他青年時投身軍旅。后在湘軍服役,1937年任陸軍第9集團軍第78 軍第18師少將師長。淞滬會戰中,朱耀華率部堅守上海最慘烈的大場防線。10月26日陣地失守后,他悲憤不已,深感無顏見江東父老,當即寫下“對不起國家,對不起民眾”的遺言,舉起手槍對準心臟,決意自殺殉國。就在他扣動扳機的一剎那,警衛撲過去將他的手一拉,子彈射入朱耀華右胸上部,直穿肩胛骨。警衛立即驅車把他送到租界的一家醫院。經醫生全力搶救,朱耀華與死神抗爭了40多天后終于活了過來,左臂落下殘疾。蔣中正得知朱耀華的遺書和自戕報國的悲壯之舉,深為感動,特派專人到醫院慰問,并頒發了一筆醫藥費和慰問金,以示嘉勉。

傷愈后,上海已經淪為敵占區,朱耀華化裝出逃,轉道廣東回到長沙家中。養好身體后,他多次上書蔣中正要求重返前線,因左臂殘疾不宜領兵,1940年初被任命為廣東第七戰區軍法總監,次年到重慶主持全國難民署的工作,后任抗日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謀??箲饎倮?,他不愿打內戰,借口身體不好,多次遞交退役申請,請求解甲歸田。退役后,朱耀華返回家鄉,斷絕了與國民黨黨政軍各方面的一切聯系,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平民百姓,每日讀書、習字,自娛自樂。

解放戰爭末期,朱耀華正在上海女兒家,南京政府敗逃臺灣時,許多要人、舊部勸他走,連機票也給定好了,他一概謝絕,說:“我自己沒有錢,出去靠朋友接濟過日子是不行的?!彼€豁達地對親人說:“我是打過鬼子的,于國有功,新政權不會不給我一碗飯吃吧?!遍L沙解放后,朱耀華回了老家,還是一副閑云野鶴的樣子,婉謝了相關人士請他參加省政協工作的邀請。這一步鑄成大錯——或許以后也難以避免——土改中,他先被定為開明紳士,后在失控的群眾運動中被定為“反革命分子”,1951年春被槍斃,終年60歲。

嗚呼,今日寫來,仍有切膚之痛!

同期陣亡的16位將領是:秦霖中將、蔡炳炎中將、夏國璋中將、吳繼光中將、李友梅少將、路景榮少將、丘之紀少將、秦慶武少將、唐惠洽少將、眭宗熙少將、宮惠民少將、楊杰少將、李伯蛟少將、曾慶敏少將、吳桐崗少將、朱之榮少將。

第四章 太原會戰

——我死國活,我活國死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會議,毛澤東發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指出:日本“帝國主義還是一個嚴重的力量,革命力量的不平衡狀態是一個嚴重的缺點,要打倒敵人必須準備做持久戰?!彼辛εg了“亡國論”和“速勝論”,提出必須堅持持久戰,以時間換空間,積小勝為大勝。毛澤東對八路軍的作用也有準確的定位,明確電示彭德懷:“今日紅軍在決戰問題上不起任何決定作用,而有自己的拿手好戲,在這種拿手戲中一定能起決定作用,這就是真正獨立的山地游擊戰(不是運動戰)?!?/p>

為實施全面抗戰,國民政府軍委會將全國劃分為5個戰區和4個預備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中正兼(后程潛接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后蔣中正兼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何應欽;第五戰區,蔣中正兼(后李宗仁接任)。

1937年8月25日,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共中央軍委發出改編命令,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后改稱第18集團軍),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任副總司令,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下轄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和總部直屬隊,共計4.6萬人。同日,朱、彭通電全國:“日寇進攻,民族危急,敝軍請纓殺敵,義無反顧,堅決抗戰,眾志成城……遵即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東進殺敵。德等愿竟至誠,擁護蔣委員長,追隨友軍之后,效命疆場,為中國之獨立自由幸福而奮斗到底?!?/p>

郝夢齡上將:孩子無錢上學的將軍

1898年,郝夢齡出生于河北藁城縣一個農民家庭,少時讀過三年私塾。青年時投身行伍,入保定軍官學校學習。北伐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師師長。蔣中正發動對江西中共蘇區“圍剿”時,郝夢齡曾奉命參戰,他發現紅軍都是手執長矛大刀的光腳農民,比自己老家的鄉親還窮。老百姓遭官府欺負,吃不飽穿不暖,起來造反是免不了的。軍人的天職就是保衛國家保護民眾,而國軍竟拿著長槍鋼炮對付他們,郝將軍“心甚不安”,漸生厭煩內戰之心,作戰不力,常遭敗績,多次請求解甲歸田,未獲批準。

在國軍中,郝將軍愛兵愛民不愛錢是出了名的。1935年,郝夢齡調往貴陽,率軍修筑川黔、川滇公路,公路通車后即為其駐防沿線。期間他經常脫掉軍衣,和官兵們一起推車挑筐,參加勞動,且對筑路經費管理極嚴。他以身作則,粗茶淡飯,真正做到了兩袖清風,一塵不染,深受官兵愛戴。如發現有軍官從中漁利,貪污瀆職,無不撤職查辦。將軍十分關愛部下和民眾,每次自己受了賞賜都分給手下官兵。部屬誰家有了困難,他也常??犊饽?。部隊在鄉間宿營,他嚴格要求不可輕易打擾百姓,還自編了一套順口溜兒教育官兵:“喝了水,還滿缸;掃好地,再出門……”他定立軍歌一首印發全軍,歌中唱道:“三軍個個聽仔細,行軍需要愛百姓,挑水莫挑有魚塘,莫向人家打門板……”

1937年,39歲的郝夢齡被派往重慶陸軍大學學習,途中驚聞盧溝橋事變,平津陷落,佟麟閣、趙登禹將軍壯烈殉國。郝將軍五內俱焚,當即折返軍中,致電國民政府請纓抗戰。9月,奉命奔赴戰地的途中,郝夢齡轉道回到武漢家中向親人告別,臨行前修書一封,密封后交大女兒慧英保存。信文如下:

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等要聽母親的教調,孝順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有錢,將來國家戰勝,你等可進遺族學校。

留于慧英、慧蘭、蔭槐、蔭楠、蔭森五兒。

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這是一個孩子無錢上學的將軍。

10月2日,郝夢齡率第9軍以超乎尋常的速度抵達太原,民眾和當地晉軍大受鼓舞。中秋將至,守軍和地方政府特以自制大月餅發給9軍官兵,每人兩個,上有“勿忘國難”字樣,士兵們捧在手上,個個熱血沸騰。3日,官兵集合于市中心廣場,四周民眾圍觀如堵,郝夢齡軍長登臺發表訓話:“年年月圓今不圓,國破家亡心何安!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戰爭,只有犧牲報國。這里本軍長向官兵表一個態度,寧死絕不退后一步!如再退卻到黃河邊,國將不國,兵即無存,哪有官長?此謂我死國活,我活國死!”全場官兵振臂高呼,聲若驚雷:“誓死抗戰到底!”圍觀百姓莫不泣下……

4日,郝夢齡率第9軍到達忻口前線,衛立煌任命他為中央兵團長,負責指揮第9軍和晉綏第19軍、第35軍、第61軍等部。

忻口位于太原以北,東托五臺山,西倚云中山,滹沱河從兩山間穿過,同蒲鐵路和一條公路沿河岸縱貫南北,是通往太原的要道。10月11日,忻口大戰正式展開。敵我雙方在忻口西北、南懷化東北的高地展開激烈的拉鋸戰。日寇集中全力,以飛機、重炮、戰車掩護步兵猛攻;我則以空軍、炮兵協同作戰,步兵踏著成堆的尸體端槍肉搏,反復沖鋒,陣地幾番失而復得,雙方傷亡慘重。

戰事中,郝夢齡軍長與劉家麒師長始終在前沿指揮戰斗。在奪回被敵人占領的高地后,有的團只能縮編為一個營,一個營縮編為一個連。將軍的“嫡系部隊”322團反復沖殺后只余百余人,許多人還掛了彩。郝將軍雙眼充血,提槍沖到陣地上,對戰士們大聲說:“先前我們一團人守這個陣地,現在我們剩一連人還是守這個陣地,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住這個陣地!我們一天不死,抗日的責任就不算完。出發前,我已在家中寫下遺囑,打不敗日軍決不生還?,F在我同你們一起堅守這塊陣地,決不先退。我若先退,你們不管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你們不管是誰,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槍斃他!”

接著他吼問:“你們大家敢陪我在此堅守陣地嗎?”

血染征衣的官兵振臂高呼:“誓死堅守陣地!”

山河壯麗,將士喋血……

9月28日,茹越口被日軍突破,守軍第203旅旅長梁鑒堂在激戰中陣亡。同日,沿同蒲鐵路南下的日軍攻占朔縣,30日突破陽方口。至此我軍長城防線被沖破,第二戰區決定在忻口附近組織決戰。

次日晨5時,郝將軍率部向南懷化、新陳莊出擊,令322團在前,晉軍在后,限3小時攻下,1小時后便到達目的地。但因友軍傷亡過重,兩翼未能及時跟上來,郝部只好暫留陣地待動。當日,將軍在《陣中日記》中寫道:“連日晝夜炮戰甚烈。五日來,已傷團長一員,營長五員,連長二十員,士兵數百名”,“今日督戰,李(仙洲)師長負傷,戴(慕真)團長負傷,官兵受傷過多。往日見傷兵多愛惜,此次專為國犧牲,乃應當之事?!睙嵫獙④?,躍然紙上。

10月10日,忻口決戰前夜,郝夢齡在火線匆匆給夫人劇紉秋寫了一封短信,實為遺囑,讀來令人淚下:

余自武漢出發時,留有遺囑與諸子女等。此次抗戰乃民族國家生存之最后關頭,抱定犧牲決心,不能成功即成仁。為爭取最后勝利,使中華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犧牲。我即犧牲后,只要國家存在,諸子教育當然不成問題。別無所念,所念者中華民國及我們最高領袖蔣委員長。倘吾犧牲后,望好好孝順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對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犧牲亦有榮,為軍人者,為國而戰亡,死可謂得其所矣!

書與紉秋賢內助,拙夫齡字,雙十節于忻口。

13日,日軍以第15旅團等部為右翼,以第5師團為左翼,向忻口和南懷化陣地發動連續攻擊,陣地數次易手。16日,衛立煌組織中央集團軍5個旅的兵力向南懷化地區反擊,將該地日軍大部殲滅,我方也傷亡巨大。10月16日,郝夢齡軍長不幸被日軍機槍擊中,倒下后仍大聲疾呼官兵英勇沖殺,隨即殉國,時年39歲。

郝夢齡是犧牲在抗日疆場上的第一位軍長。

劉家麒師長、鄭廷珍旅長也同日殉國。

忻口血戰整整進行了24晝夜,日軍始終沒能攻破這個城市,為華北歷次戰役中戰績最佳的戰事,只是因為晉東娘子關的失守,忻口守軍才不得不于11月2日深夜放棄戰場。

11月7日,日軍第20師團到達太原與第5師團會合,太原城陷于被包圍狀態。傅作義率部死守太原,全體官兵英勇力戰,反復拉鋸爭奪。是日,太原東北被突破,雙方展開巷戰,我軍一度將城墻突破口重新封鎖。8日,日軍由東北兩面同時猛攻城垣,日機30余架輪番轟炸助戰。入夜,太原城防總司令傅作義見局勢已無法挽回,下令所部向西突圍,我大軍于9日在熊熊火光中告別了太原城,向晉南轉移,守城部隊多數殉國。12日,太原陷落,會戰結束。

太原忻口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戰場規模最大、歷時最久、敵我雙方傷亡都很慘重的一次戰役,我軍殲敵約2萬之眾,創華北戰場大舉殲敵的最高記錄。它遲滯了日軍侵占平津后長驅直入的攻勢,令其“速戰速決”的妄想終告破滅。

太原尚未失守時,10月24日,郝夢齡將軍靈柩由太原運至武漢。11月16日武漢各界舉行公祭,后以國葬禮儀,安葬于武昌卓刀泉。國民政府追贈郝夢齡為陸軍上將。漢口北小路改名為郝夢齡路。其事跡被編入民國小學課本,題為“中國第一個殉國軍長”。1938年3月12日,在延安召開的追悼抗敵陣亡將士大會上,毛澤東高度評價了郝夢齡將軍英勇抗日的精神。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郝夢齡將軍為革命烈士,并向將軍后人頒發了烈士證書。武漢市人民政府重修其陵墓,并將漢口吉林路復名為“郝夢齡路”。

郝夢齡烈士墓園位于武漢市伏虎山。

這里需要提及,在太原會戰中,打得最漂亮的是八路軍,堪稱一戰成名,威風大震。

會戰前夜,閻錫山致電朱德:“我決殲滅平型關之敵,增加八個團的兵力拂曉可到,希電林師(林彪115師)夾擊敵之側背?!绷直虢恿詈笱讣绰?15師,進至平型關以西的大營鎮待機。24日午夜,115師在暴雨中進入預伏陣地。

25日拂曉,日軍第5師團主力由東向西開進,7時許全部進入115師預伏地域。林彪一聲令下,全線突然開火,張狂之極的日軍毫無準備,頓時大亂,我軍如猛虎下山趁機發起沖擊。第685團率先到位,截斷了日軍南竄之路。陷于死谷的日軍拼死頑抗,我2營5連連長曾賢生只身刺死了十幾個日兵,率領全連燒毀了日20余輛汽車,最后他拉響一顆手榴彈,與敵同歸于盡。一排戰士全部殉國,3營9連僅存10人,其余皆戰死。板垣征四郎得知急報,速派援軍,在6架飛機掩護下向狹谷猛撲,被我686團堅持堵擊。此戰我殲滅日軍精銳師團1000多人,擊毀車輛100余臺,馬車200余輛,繳獲步槍1000余支,機槍20余挺,火炮一門,以及大量軍用物資。不過,八路軍還保持著國共內戰時的傳統習慣,以為一喊“繳槍不殺”敵軍就會舉手投降,哪知被武士道精神毒化了的日軍頑抗到底死不繳槍,我軍戰士多遭意外射殺,傷亡600余人。太原會戰中,中國軍隊損失慘重,獨有平型關大捷震撼全國,蔣中正特別致電朱德、彭德懷說:“二十五日一戰,殲敵如麻,足證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勵所部,繼續努力?!?/p>

此外,忻口激戰之時,八路軍第115師、第120師向日軍兩翼及后方展開猛烈的攻擊,收復縣城10余座及廣大村鎮,切斷了忻口與張家口、大同的交通線,迫使日軍的糧、彈及油料供應瀕于中斷。129師一部于19日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激戰一小時,毀傷日機24架,殲敵百余人。使日軍失去空中掩護和空中運輸補給,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10月,八路軍第120師雁北支隊襲占井坪,收復平魯縣,接著對同浦鐵路大同至朔縣段實施破襲,斃日軍200余人,毀敵汽車20余輛。該師第358旅與友軍配合作戰,收復寧武縣城,又在陽明堡以南數次伏擊日軍汽車運輸隊,斃傷日軍800余人,毀敵汽車60余輛。該師還在七亙村兩次伏擊日軍輜重隊,殲敵400余人,獲大量軍用物資;在黃巖伏擊日軍,斃敵300余人。11月4日和7日,第115師兩次在廣陽設伏,殲滅日軍1000余人。

八路軍善于機動性的游擊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且多在夜間閃擊敵人,一個日本兵在日記中哀嘆:“八路軍真叫我頭痛?!?/p>

李服膺中將——血戰歸來遭冤殺

1890年,李服膺生于山西崞縣(今原平市),那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城,驢友云集的旅游勝地。不過那壯觀齊整的城墻是重修的,原墻大部毀于抗戰時日軍的炮火。

李服膺畢業于保定軍校,從軍后一直跟隨閻錫山,忠誠不二,與傅作義等人被稱為閻錫山的“十三太?!?,后任第61軍軍長。1938年8月太原會戰驟起,板垣征四郎和日本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率領約達4.5萬人的兵力,直撲山西東北部的天鎮縣。天鎮是山西東北部的咽喉要道,為阻敵之門戶。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電令隸屬于傅作義第7集團軍的第61軍軍長李服膺緊急率部前往御敵,令其“堅守3天,拒敵西進”。李部號稱一個軍,其實僅有一師兵員,不足1萬,且裝備很差。

61軍官兵分別部署于盤山、李家山和羅家山。他們進入陣地第二天,日軍就撲上來了。他們先以小股兵力進行試探性進攻,我軍防守火力暴露后,隨即派飛機狂轟濫炸,我軍損失慘重,許多基層指揮員喪生。但戰士們死守陣地,打退了日軍一次次進攻。3天過去了,閻錫山再令“續守3天,掩護大同會戰”。軍令如山,那就死拼到底吧,李服膺拎著駁殼槍,血紅的眼珠子瞪得牛大,好像根本沒看到陣地上犧牲官兵的累累尸體,吼叫著“決不許后退一步,違者就地正法”!血流成河的3天又過去了,各陣地守軍彈盡糧絕,戰員所剩無幾,只好后撤。但駐防天鎮縣城的399團團長張敬俊不甘心,決意再給鬼子來一次“最后的晚餐”。他令一部官兵悄悄埋伏在縣城兩邊的山頭上,一支日軍以為我軍已經撤遠,舉著膏藥旗,趾高氣揚列隊向縣城進發。突然間,我正面防線和兩側山頭排槍齊發,當即斃傷敵軍上百,活著的屁滾尿流逃了回去。

報復自然是十分殘酷的,狂蜂般的日機向縣城投下雨點般的炸彈、毒氣彈,城里房倒屋塌,百姓死傷累累??h長哀求張敬俊團長說:“為民眾免遭屠城之難,你們不要再守了!”

399團浴血守城7天,乘夜幕掩護退出。

這時,第61軍已折損大半,李服膺率殘部后撤途中,突然收到閻錫山的急電,命他赴太和嶺參加軍事會議。戰事如此緊急,讓一軍之長去開什么鳥會,完全不合常理,有什么要事電報通知即可。據說,對閻錫山深為了解的傅作義曾勸李服膺不要那么聽話,別去了。但李服膺是一條耿直漢子,沒想太多,還是應召赴會。沒想到他一下汽車就被下了槍,幾個憲兵撲上來,不由分說把他綁了起來。李服膺頓足大叫:“你們干什么?為什么?”指揮官冷冷說:“你擅自撤防敗逃,奉司令長官之命予以逮捕,聽候軍法審判?!?/p>

李服膺大呼冤枉,沒人聽。

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聽聞自己的愛將被抓了起來,心知不好,曾向閻錫山力陳李服膺作戰之英勇,請求刀下留人。第二戰區執法總監、中將張培梅調查了解了第61軍在前線的作戰情況,當面向閻錫山指出:李服膺在敵眾我寡、裝備極差的情況下,堅守盤山防線和天鎮縣城7天7夜,實屬不易,有功無過,抓他是不對的。

對所有人的勸告,閻錫山一意孤行,置若罔聞。

大家都意識到,李服膺難逃閻錫山的毒手了。有人迅速通知了將軍的家人,李服膺的長女李擷英及長子李仁生聽說父親莫名其妙被關了起來,心急如焚,從家鄉崞縣星夜趕赴太和嶺口。獄警一向很崇敬能征慣戰的李軍長,把兩個孩子放進去了。

李服膺對孩子說:“你們放心,父親沒有做對不起國家的事情,只是遺憾沒能戰死沙場,才受此辱?!?

李擷英哭著問:“可他們為什么這樣對你???”

李服膺仰天長嘆,黯然無語。

那年李擷英已經中學畢業了,臨別時她悄悄問父親:“我想去延安參加抗戰,你同意嗎?”此刻的李服膺已經對閻錫山的陰陽兩面有了痛切的體察,他默默點點頭。

軍事審判廳設在太原綏靖公署。1938年10月2日深夜,親任審判長的閻錫山高坐大堂,省政府主席趙戴文、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等大員和陪審官員陪坐兩廂。閻錫山開口就指責李服膺:一是盤山防線工事做得不好,二是罔顧軍令,擅自撤退,等等。

事到此時,李服膺也不給閻錫山留面子了,當堂進行了強有力的申辯:國民政府軍委下撥的軍費沒能如數到位,有人中途截流拿去做生意(暗指閻錫山)。即便如此,我軍官兵憑借簡陋工事,不畏犧牲,英勇奮戰,我為軍長,亦不免為之淚下。至于撤退之事:其一,你有軍令堅守6天,我已超期完成任務,而且你亦有“相機撤退”之密令,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可以作證。

閻錫山啞口無言,當即攔住李服膺,做出一副“揮淚斬馬謖”的樣子,說: “慕顏(李服膺字慕顏),從你當排長起,一直升到連長、營長、師長、軍長,我沒有對不起你的地方。但是你卻辜負了我的信任,還在這里一派胡言。今日處辦你,我也是不得已,軍法在此,我不能因私害公。你的家人自有我接濟,你就放心走吧?!闭f罷揚長而去。

當夜,李服膺被押送刑場槍決,時年47歲。

閻錫山究竟為何執意“以軍法從事”,槍殺李服膺?史家們分析說,蓋因太原會戰之前,閻錫山夸下???,要固守山西,打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同會戰”,實際上他既無決心也無準備,只是一心提防蔣中正乘機派兵進入他的“閻家大院”。據說他曾對心腹說:“蔣先生那樣的軍隊,給山西來30萬,不用和日本人打,就把山西踏成土坪啦!與其那樣,還不如當亡國奴省事些?!苯Y果,因其無決戰之心,部隊匆忙上陣,導致備戰不足,防守乏力,也證明所謂“大同會戰”完全是閻錫山吹出來的肥皂泡,遭到國民政府和全國民眾的同聲譴責。閻錫山自感無法向蔣中正和國民交待,于是不得不尋找替罪羊,以“莫須有”的罪名,槍決了對自己忠誠不二的李服膺,以掩蓋自己抗戰不力的丑行。據說國民政府曾要求閻錫山把李服膺押解到南京接受審判,閻錫山怕內情暴露,搶先一步把李將軍斃了。

李服膺沒能戰死抗日疆場,而送命在閻錫山的槍下,當是千古奇冤,悲哉也乎!

濃眉大眼,身材壯碩,聲若洪鐘,典型的西北漢子。曾為閻錫山的鐵桿親信、“十三太?!钡睦洗???箲鹬袇s被閻錫山一槍崩了,沉冤70余載。其墓現在家鄉老村——當初是草草埋葬的——只有墳沒有碑,不過老鄉們還精心地護著,說在他們心里李軍長永遠是一個抗日英雄。臺灣抗日軍史至今還認為李服膺“抗命不發,臨陣脫逃”,死有余辜。幸而大陸史家多方查證,為這位抗日將領平了反。

張培梅中將——憤而服毒的執法總監

李服膺的悲劇,又引發了張培梅的悲劇。

張培梅,1885年生于崞縣(今原平市),自幼父母雙亡,由叔父收養,19歲考中秀才,1907年入保定軍校,武昌首義后響應孫中山號召,策劃和組織了太原起義,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后歸于閻錫山麾下?!靶梁ジ锩北l后,各省紛紛宣布“獨立”,脫離清廷統治,外蒙古在沙俄的唆使下趁亂宣布“獨立建國”,內蒙古一些王公貴族也公然叛亂,不斷南下攻城略地,燒殺搶掠。1913年,袁世凱主政的北京政府派兵平叛,并命令山西都督閻錫山出兵配合。28歲的張培梅奉命率軍北征,一路所向披靡。打到包頭時,張培梅聽說,在距包頭西北 100多公里的麻忽兔,一部友軍被蒙軍圍困,情勢危急。他當即親率一團官兵,輕裝健馬,連夜奔襲麻忽兔??紤]到敵眾我寡,他先派出數十騎兵悄悄潛至敵后的山林中,搖動樹木,來往奔馳,放槍示警,齊聲喊殺。一時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蒙軍以為山林中有雄兵上萬,慌忙掉頭以攻為守。沒想到張培梅率主力從后面尾隨而至,一鼓作氣殲敵千余。敵軍首尾不能相顧,潰逃中自相踩踏,哀嚎遍野,一路逃到百靈廟(今內蒙烏蘭察布盟達爾罕茂明安旗)才定下神來。

是年冬,蒙軍重整旗鼓,南下圍攻五原,威脅包頭。張培梅又率領健旅大敗蒙軍,奪回五原,并協同友軍攻克蒙軍盤踞的百靈廟。張培梅北征蒙軍,兩戰兩勝,為保全內蒙邊地立下赫赫戰功。自此,蒙軍懾于“張家軍”之威名,再不敢輕易南下。1914年春,29歲的張培梅因為對閻錫山“土皇帝”的作派看不慣,意見常有沖突,遂以少將參謀名義,掛印封金,解甲歸里。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平津陷落,大同失守,晉北岌岌可危。張培梅向閻錫山上書請戰,閻錫山素知張培梅治軍有方,執法如山,在晉軍中很有威望,遂任命他出任第二戰區執法總監。期間,他與周恩來等中共人士多有交往,相談甚洽。張培梅在各作戰部隊中均組織了執法隊,凡潰兵散卒違犯軍紀、騷擾百姓者,以及畏戰避戰、私自撤退者,就地正法。

1938年,日軍大舉進犯晉西,第19軍軍長王靖國奉命據守隰縣以北之石口鎮,張培梅親往前線要王靖國堅守三日,結果因王靖國對敵主攻方向判斷失誤,抵抗不力,第二天擅自放棄石口鎮,率軍潰逃,導致晉西各要隘相繼陷落。張培梅大為震怒,決意按軍法從事,處決違反軍令、貽誤戰機的軍長王靖國。

此前,閻錫山要處決血戰歸來的第61軍軍長李服膺,張培梅多次痛陳李服膺有功無過,請求刀下留人,閻錫山不予理會,還是把李服膺斃了;這次,張培梅要處決敗逃歸來的第19軍軍長王靖國,閻錫山卻以王靖國“失地未失軍”為由,拒絕了張培梅的要求。張培梅說:“李服膺失地又失軍,是因為他決心抗敵到底;王靖國失地未失軍,是因為他臨陣脫逃,如不嚴明軍紀,天理公道何在?”

閻錫山面露慍色,拂袖而去。后來他對左右說:“咱們就這幾個人,把他們都殺了,還靠得上誰?”1938年2月25日中午,悲憤異常的張培梅回到家中,覺得國難當頭,治軍為要,而自己不能救功臣之命,又不能判敗將之死,賞罰不明,深感自責,實在枉為執法總監,有何顏面見全軍將士,于是給閻錫山寫下一紙告誡書,服毒自戕。隨員發現后,哭著求將軍進服解藥,張培梅緊咬牙關,閉目不言,第二天含恨辭世,以身殉職,時年54歲。閻錫山聞訊,也不免深感痛惜,心有慚愧,特發祭文以示哀悼:“你很愛國,你很壯烈,你以為晉民苦矣,國家危矣,不忍睹,不堪睹,君乃自了;遺其妻子,別其朋友,君乃自了矣……君之清廉無積,我所素知,家庭生活我負其責,君可釋念?!?

張培梅將軍一生忠于軍人之職,鎮守邊塞,英勇善戰,廉潔奉公,恬淡名位,治軍嚴明,惜乎效命于閻錫山麾下,未能一展報國之志。如今,張培梅的墓只是黃土一抷,有墳無碑,依然偎依在老家泥河村,孤零零立在一片空曠的田地里。

趙錫章中將:自備壽衣上戰場

趙錫章1901年出生,從小錦衣玉食,幼入書院,少讀中學,青年時考入保定軍校,文武皆優,一路飚升,抗戰時任晉綏軍獨立第3旅第4團團長,忻口血戰后因戰功卓著,升任第19軍第70師215旅少將旅長。

抗戰爆發后,趙錫章請纓出戰,出發前他對妻子張惠如說:“我作為軍人,只求殺敵報國,與日寇決一死戰,決不能穿著軍裝過黃河!”他特意給自己備了一套壽衣,并親筆寫上“不成功便成仁”六個大字,在誓師大會上展示給全體官兵,說:“軍人報國,當在此時,這就是本人的誓言!”

1937年9月,日軍向晉北大舉進攻,趙錫章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全力配合八路軍林彪115師的伏擊戰,為殲滅日軍精銳主力板垣師團第21旅團做出重大貢獻。忻口戰役后,趙錫章提升為少將旅長。1938年2月,趙錫章率第215旅在隰縣一帶狙擊日軍。日軍動用飛機大炮對我陣地狂轟濫炸,雙方拼死戰斗,短兵相接,死傷慘重。21日下午2時,我數處陣地被日軍突破,旅部被日軍三面包圍,趙錫章親自率領預備隊及旅部官兵向敵陣猛沖,意在突圍。激戰中,趙錫章肩部中彈。左右都勸他撤退,他厲聲喝道:“我之衣衾早已備好,死又何憾,今日有死無生!”他裹傷再戰,敵人將我軍壓回村內,雙方又展開激烈巷戰,趙錫章頭部又受重傷,壯烈殉國。其所率部隊也全部戰死沙場。

國民政府追贈趙錫章烈士為陸軍中將。1978年,民政部追認趙錫章將軍為革命烈士。北京盧溝橋抗日烈士紀念館和南京雨花臺抗日烈士紀念館的紀念碑上,均銘刻著趙錫章的名字。

同期陣亡的6位將領是:鄭廷珍中將、劉家祺中將、姜玉貞少將、梁鑒堂少將、劉眉生少將、徐積璋少將。

太原會戰是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為激烈、持續時間最久、戰績最為顯著的會戰之一,也是國共兩軍配合最好的一次大戰役。整個會戰歷時一個多月,我軍共斃傷日軍2萬多人。

第五章 南京大屠殺

——鮮血永不凝固

1937年11月17日,日本設立了直接受命天皇的最高統帥部——日軍大本營,隨即召開御前會議,決定進攻南京。11月20日,國民政府移駐四川重慶。

12月初,常熟、蘇州、嘉興相繼陷落,對南京形成三面包圍。上旬,在機群大炮狂轟濫炸的掩護下,日軍向南京發起圍攻,守軍浴血苦戰數晝夜,傷亡慘重。6日晚,蔣中正在南京召集少將以上的守城將領訓話,他沉痛地說:“南京是總理陵墓所在地,全國的至誠瞻仰在這里!全世界翹首切盼付與最大的注意力,也是在這里!我們不能輕易地放棄!今日,首都已是一個圍城,我愿和大家共同負起守衛的責任。但是,現在各方面的戰爭形勢都在繼續發展,我不能偏于一隅。所以責任逼著我離開。今天,我把保衛首都的責任交給唐生智將軍。唐將軍是身經百戰,智勇兼備的將領,他必定能秉承我的意旨負起責任。萬一有什么不幸,那也是成了保衛國家的民族英雄!人誰不死?我們要看死的價值和意義,在偉大的時代中,能做這件不平凡的工作,是何等的光榮!”

7日拂曉,蔣中正離開南京。幾乎與此同時,日軍發起總攻。經多日混戰,我軍打到彈盡糧絕,多名戰將犧牲,官兵尸體堆積了好幾層,活著的就以尸堆為工事繼續抗擊。12日,唐生智匆忙下達撤退命令,乘坐預留的汽艇先行離去。守軍不知內情,仍在拼死抵抗,等到撤退命令傳達下來,才潮水般涌向下關,爭船搶渡。時值隆冬,寒風凜冽,前有滔滔江水,后面城池已陷,官兵臨江溺斃和中彈犧牲者難以計數,岸邊尸堆成山,鮮血染紅大江。數萬守軍沒能撤走,只好化裝混入市民中,后全部死于日軍的大屠殺。

戰后,日本出版《南京大屠殺之虛構》一書,稱:“當時南京只有20萬居民和5萬守軍,怎么會有30萬人被殺呢?”迄今,鐵血心腸的日本右翼政客仍對被殺人數提出種種置疑,企圖為南京大屠殺翻案,掩蓋日本法西斯的滔天罪行。歷史的紀錄白紙黑字,鐵證如山,豈容抵賴!

——據國民政府1937年6月統計,南京人口為101.545萬人。為備戰疏散部分人口后,至市政府11月23日普查后統計,查有人口50余萬人。

南京大屠殺的暴行,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日本法西斯最為丑惡、野蠻、殘忍和黑暗的可恥紀錄。在中國人民的歷史記憶中,那里的鮮血永不凝固!

饒國華上將:勝則生,敗必死

1894年,饒國華出生于四川資陽縣東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家當過放牛娃,入城當過學徒工,入伍后成了虔誠的佛教徒。從伙夫兵做起,一直升到陸軍中將。一生戎馬倥傯,隨身行裝中永遠帶著文房四寶,每有閑暇,臨池揮毫,興趣盎然。這樣一個儒將,其親民之作風、愛國之忠烈,堪為楷模。

饒國華一向倡導“軍與民要打成一片,國與家萬不可分離”。他任團長時,率部進駐銅梁地區,時值秋收,淫雨連綿,眼見村民的稻谷將爛在田里,他便親自下田率部幫助搶收,并嚴格要求官兵不得向村民索取工錢茶水。多年來四川兵患匪患甚重,山頭林立,搶掠成風,老百姓見兵就逃。村民們見這群大兵下田收稻,無不叫苦連天,以為這一年的收成又被兵匪搶了,待到大兵們讓他們把自家稻谷搬運回家,鄉親們才明白這是一支愛護百姓的軍隊,送飯送水絡繹不絕,親如一家,當年的《新蜀報》曾報道過這一事跡。

饒國華愛民也愛兵。他自律甚嚴,不納妾,不吸大煙,居則陋室,食則粗糲,下軍營不穿大衣、不戴手套,尤其關心廚灶和宿舍,深得官兵愛戴,人稱“布衣將軍”。川軍雜牌很多,一旦放假很多人就成了逃兵,因此管治極嚴。饒國華逢年過節照樣給官兵放假,假期過后,歸隊點名,竟然常常多出許多慕名而來的大兵。

1937年抗戰興起,饒國華義憤填膺,多次上書請纓參戰。上海失陷后,南京危在旦夕,國民政府命第21軍出川參戰。時任145師中將師長的饒國華特意告假歸鄉,破例為母親提前辦了70壽筵,并祭掃祖墓,拜別鄉親。他對妻子藍紫仙說:“我這次為國而戰,義無反顧。自古忠孝難兩全,老母年高,兒女尚幼,望能盡心奉養,我若為國捐軀,亦可心安也?!蹦菚r他們已有5個孩子,懷有身孕的藍夫人含淚應諾,臨別依依,送君遠行。

9月21日,全縣各界民眾舉行隆重的歡送大會,饒國華登臺慷慨陳詞:“此次奉命出川抗戰,誓盡軍人天職,不驅倭寇,誓不還鄉!”10月,饒國華率全師時而乘船,時而步行,星夜跋涉二千余里,11月中旬抵達前線。此時蘇州、常州失守,日軍正準備大舉進攻南京,饒國華奉命率部防守廣德,以護南京守軍側背。他迅即組織官兵構筑工事,每天親往巡視,一再鼓勵官兵奮勇殺敵,并提出口號:“誓與廣德共存亡,不許倭敵逞兇狂!”

11月22日,日軍在20多架飛機和數十門大炮的掩護下,分兵兩路直撲廣德。日機輪番轟炸,向我陣地傾瀉了上千噸炮彈,所有工事被炸得殘破不堪。饒國華親往前線督戰,嚴令不得后退一步,并指揮第433旅佟毅部與日軍展開多日激戰,雙方傷亡慘重。145師一位連長戰后對《新蜀報》記者說,當時雙方為爭奪一個工事、一個戰壕,都要付出幾十人的代價,其狀真是“尸橫遍野,草木皆赤”。日軍進攻時常以坦克開路,步兵跟在后面。我軍缺少重武器,許多戰士便把十幾枚手榴彈捆在一起,抱著沖向敵軍坦克同歸于盡。30日,泗安防線失守,日軍主力直奔廣德,饒國華心急如焚,親率第433旅官兵急奔廣德前方約五里的界牌,頑強阻擊進犯日軍。血戰在即,饒國華怒目噴火,振臂高呼:“我們軍人報國的時刻到了,一定要為國爭光,流盡最后一滴血!”

官兵們深為饒將軍的戰斗精神所鼓舞,以一當十,奮勇殺敵,雖死傷枕藉,仍前赴后繼,寧死不退。日軍不得不屢次增調援軍,并出動飛機、大炮輪番轟炸。宣城至廣德的鐵路線被敵機炸毀后,我軍補給中斷,大部官兵戰死。這時,饒國華手中只剩下一營士兵,且被日軍包圍于十字鋪據點。日軍見饒國華殘部再無出路,于是派軍使前來勸降,遭饒國華嚴辭拒絕。他對左右說:“我從七七事變發生之日起,就渴望到前線殺敵,洗雪國恥,收復失地。如今我能如愿以償,出川抗戰,實乃平生快事。諸君還記得吧,我們離川時,蜀中父老鄉親曾舉行盛大儀式歡送,我曾表示:勝則生,敗必死,不成功,便成仁。我們要牢記當時的誓言,絕不能在敵人面前屈膝示弱,給中國人丟臉呀!”當天夜里,即1937年12月1日,饒國華身邊只剩下幾十人,彈盡援絕,人殘馬傷。將軍知道敗局已無法挽回,揮筆寫下一封絕命書,交由屬下帶給司令官劉湘:“兵敗至此,職唯有不惜一死,以報甫公知遇及川中父老之情?!彪S即開槍自戕殉國,實踐了他“勝則生,敗必死”的誓言,時年43歲。

消息傳開,舉國震驚。國民政府在武漢舉行了公祭大會,追授陸軍上將,全城降半旗。家鄉資陽縣為他立祠,成都市為他塑像。劉湘聞知噩耗痛哭不已,撥款3萬元撫其遺屬。1938年1月23日,將軍忠骨葬于寶臺寺甘溪溝南坡。

蕭山令中將:殺身成仁,今日是也

1892年,蕭山令生于湖南益陽縣泉交河鎮龍泉村一個書香門第,其家以一家三代連中秀才而享有盛望。蕭家門口的一副楹聯也流傳至今:“秀才本微末功名,卻喜叔伯兄弟父子公孫三代蟬聯不絕;寒家無豐盛筵席,幸叨宗族鄉鄰親朋戚友八回燕賀都來?!笔捝搅?6歲畢業于益陽龍洲高等小學堂。當時正值晚清,國家飽受西方列強欺凌,少年蕭山令幼承家訓,立志報國,決定投筆從戎報考湖南陸軍小學。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蕭山令考入保定軍校第三期,與后來的陸軍上將張治中是同窗。畢業后他回到湖南,在湘軍開始了戎馬生涯,一路升到團長,并受到上司唐生智的賞識,曾被派到沅江擔任縣知事。此后他參加了北伐戰爭,因治軍嚴明,性情剛烈,嫉惡如仇,1927年調入南京政府憲兵司令部,主管全國憲兵的編制與訓練工作,歷任總務處長、少將參謀長、副司令。

南京保衛戰打響后,蕭山令一直身臨前線指揮戰斗。期間蔣中正每次電召首都衛戍區司令長官唐生智出席緊急軍事會議,都由蕭山令代理其職,組織全城抗戰。生死存亡之際,加給蕭山令的官銜也越來越多,至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他一人已身兼6大要職——全國憲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廳長、戰時南京市長、代理南京警備司令、防空司令、渡江總指揮。12月8日,激戰正酣,蕭山令的同鄉部屬陳輯川滿臉驚慌,跑到總指揮部勸蕭山令說:“我守軍裝備落后,援軍無望,這些天損失慘重。唐生智把指揮大權交給你,成敗的責任、后果也交給你了。望老兄度時應變,以策安全?!笔捝搅羁蛔鞔穑骸白鳛檐娙?,就必須隨時準備為國犧牲,其余在所不計。我授命拱衛首都,防守無方,無以對黨國;殺敵不力,無以對金陵民眾;貪生怕死,俯首稱奴,何顏見江東父老!我走,南京的老百姓怎么辦?”第二天,總指揮部被日軍轟毀,蕭山令不得不搬到新街口一個臨時指揮所。頭上炮火連天,四周硝煙彌漫,陳輯川所部已經潰散,他再次來勸蕭山令早做退計,蕭山令勃然大怒,吼道:“現在形勢已亂,各部只顧逃命,不聽指揮。我身肩重任,愧疚難當,只能求盡忠報國,與首都共存亡了!”

12月12日,戰前曾慨然表示“愿與南京共存亡”的唐生智突發高燒,力不能支,遂生脫逃之心。其隨身護衛華萱恩回憶說:“當時唐生智發高燒,我們隨行二十多人用擔架抬著他,向南京守軍防衛的城門走去。城里的街上簡直就是人山人海,人們都想逃出南京,可是唐生智早有軍令,任何人不得撤離,以免擾亂軍心。我們走到城門附近時,一位守門少校大喊:‘站??!就是他娘的唐生智也休想踏出南京一步!時為中尉護衛的華萱恩招手讓少校過來,說:‘你過來看看,這是誰?少校過來掀開擔架上的被子一看,傻眼了,真是唐司令本人!他只好揮揮對士兵們說:‘放行吧。士兵們分成兩撥,費力地推開城門。在眾目睽睽之下,在守城官兵們靜默的注視下,我們黯然走出南京城門,從那一刻開始南京就像開了閘,城門再也關不上了,難民們潮水般涌出城門,一時城中大亂。后來我們抬著唐生智上了一艘事先備好的汽艇,碼頭上擠滿了眼巴巴望著我們的老百姓和手握武器、冷眼相看的官兵。后來我們的汽艇在江中遭到日機多次掃射,多名護衛犧牲,我的腹部中彈,腸子都流了出來?!逼?,華萱恩還保留著唐生智當年的一張照片,背后寫有一句話:“我的司令官,臨陣脫逃,擾亂軍心?!?/p>

唐生智在逃離南京前下達了撤退令,并指定蕭山令為渡江總指揮。蕭山令立即指定了各部隊的撤離方向和地點,但局勢已亂,軍令難以下達,下達了也沒人聽。除83軍、66軍按原計劃繞棲霞山突圍外,其余74軍、72軍、71軍、87師、88師的殘部紛紛奪路涌向下關。前面是浩浩長江,天寒水冷;頭上是敵機轟炸,投彈如雨;背后有日軍瘋狂追殺,我軍邊撤邊打,陣腳已亂。岸邊數十萬軍民爭相搶渡,一眼望去人山人海,呼天叫地,爭先恐后,水泄不通,軍人自相殘踏、被踩死、打死、淹死的不計其數。

蕭山令帶領憲兵部隊趕到江邊,望著眼前的混亂局面,心急如焚。他命令憲兵隊長羅友勝帶大部憲兵到蛇山、龍蟠山阻擊日軍,然后沖到江邊高崗處,鳴槍示警,高喊著要渡江軍民鎮定下來,按秩序上船,并親手斃了幾個不聽指揮的軍官。秩序稍有恢復,他又指揮部分隊伍趕緊分散到附近民居,拆屋扎筏,自行渡江。這個不眠之夜,部下數次把蕭山令推到木筏上,但他都堅決掙脫上岸,指揮部隊,一部分阻擊日寇,一部分扎筏搶渡。

至13日晨,仍有三分之二的軍民未能渡江。7時許,日軍數千騎兵尾追而來,三艘軍艦和幾十只汽艇在江上對我船筏橫沖直撞,猛烈開火,幾十架飛機不斷俯沖轟炸。潰逃中的軍隊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江上江岸死傷累累,哀聲震天。蕭山令的憲兵部隊大部陣亡,其指揮也失去了作用。蕭山令見大勢已去,無力回天,又不忍目睹眼前的慘狀,他仰天悲嘯:“生為軍人,不能衛國又不能保民,殺身成仁,今日是也!”隨即,他在腰間插上十幾個手榴彈,飛身上馬,猶如一團烈火沖進蜂擁而來的日軍騎兵隊。只聽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將軍和一群日軍化為漫天血肉……

1937年12月13日,蕭山令將軍在長江岸邊壯烈殉國,時年45歲。國民政府追授陸軍中將。198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認革命烈士。蕭山令共有四兒兩女,大兒子蕭雨三1949年去了臺灣;兩個女兒解放后分別在湖北和江西從事教育行業;次子和三子下落不明,最小的兒子名叫蕭時若。蕭山令殉國時,蕭時若年僅7歲。當時國民政府給蕭家發了十萬元撫恤金,蕭將軍的妻子帶著孩子返回湖南益陽家鄉買房置田,蕭時若和他的子孫也就成了莊稼漢。如今,在蕭家后面不遠處的山上,一片青翠的竹林默默守望著將軍簡樸的衣冠冢,讓后人追思著將軍高潔的人品與壯烈的一生。

陳季良上將:奮飛的司令旗

1883年,陳季良出生于福州一個書香門第,原名陳世英。其祖上出過7個進士,曾祖父陳鳴昌和祖父陳翼謀都是舉人,父親陳鏡河中舉后在江蘇任知縣,母親蔡氏生有四子一女,世英最幼。福州面向大海,歷史上下南洋謀生者眾多,風氣開放。少時,世英便飽讀經史,對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遭受的屈辱與宰割,特別是甲午海戰的一敗涂地,深感痛楚。他的三位兄長都走了科舉當官之路,只有陳世英立志從軍報國,為洗雪甲午海戰之恥辱,考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1905年畢業后于登上大清海軍的“建安”艦、“海容”艦擔任軍官。武昌起義打響反清第一槍時,停泊在漢口的“海容”艦官兵就支持哪一方發生激烈爭論,時任槍炮大副的陳世英挺身而出,泣淚怒吼:“腐敗透頂的清王朝已經讓我們國家和民族遭受了無數的奇恥大辱,還要它干什么?唯有推翻清廷、實行共和,才是強國之路!”全艦官兵奮呼:“我們只聽陳長官指揮!”陳世英一聲令下,炮口轉向清兵駐地擊劉家廟,打響了海軍投向共和的第一炮。

1914年,陳世英調任“江亨”艦長。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列寧宣布廢除沙俄帝國同外國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決定將沙俄侵占的黑龍江航權歸還中國。1918年,徐世昌任總統的北京政府海軍部遂決定建立吉黑江防艦隊,因當地艦艇不足,便從第二艦隊調撥“江亨”、“利捷”、“利綏”3艘炮艦和“利川”武裝拖船,組成北上艦隊前往增援,其中排水量550噸的“江亨”艦是最大的一艘。1919年,北上艦隊從上海吳淞港出發,渡過黃海、日本海,穿過韃靼海峽,經過近兩個月的艱難航行,于9月上旬到達廟街(現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位于黑龍江入??诟浇?,是從海路進入黑龍江流域的必經之路,俄國十月革命后,西方各國進行武裝干涉,企圖消滅草創的蘇維埃政權,日本借機派遣近千名陸軍進駐廟街,另外還有4艘驅逐艦和一艘巡洋艦,與當地蘇聯紅軍形成對峙并不斷挑起戰端,紅軍戰力不足,獨臂司令官和許多戰士壯烈犧牲。副司令官是二十多歲的俄羅斯姑娘。她派人跑到中國江防艦隊總部求援,一直對日軍滿懷深仇大恨的總指揮陳世英慨然應允,同意將“江亨”艦邊炮一尊,“利川”艦格林炮一尊和大量炮彈借給蘇聯紅軍。紅軍實力大增,一舉攻破日本領事館,擊斃日軍數十人,俘獲130余人。

日軍發現蘇聯紅軍使用了中國江防艦隊的重炮,遂派人到艦隊指揮部表示抗議,陳世英端坐不動,對日軍代表說:“蘇聯把黑龍江航權還給了中國,他們來借炮操練軍隊,這是我們兩國間的友好往來。如果你們把臺灣還給中國,我也會把炮借給你們。至于你們戰敗了,這是日蘇之間的事,與我何干?”

日本政府氣急敗壞,遂就“廟街事件”直接向中國政府提出交涉:1、由中國駐日公使向日本政府道歉;2、由駐防廟街的中國海軍向日本軍方道歉;3、嚴懲對此事負有責任的中國江防艦隊指揮官;4、向死亡的日本海軍家屬支付撫恤金。當時中國正處于軍閥混戰、南北對峙的混亂局面,焦頭爛額的北京政府不得不屈從了日本的要求,給予陳世英撤職處分。陳世英奉命回到北京后,對“廟街事件”做了詳細匯報,海軍部高官笑說:“為懲罰你聯蘇抗日,晚上設宴,罰酒三杯!”滿屋哄堂大笑。晚宴上,海軍部諸位大員全部出席,他們對陳世英不畏艱難率艦遠航北上,在“廟街事件”中表現出有凜然氣節,表示了由衷欽佩。海軍部建議說:“咱們騙騙小鬼子是很容易的。這樣吧,你改個名字,可以照樣當你的艦長?!庇谑顷愂烙⒏惣玖?,改任“海容”艦艦長,并被授予“文虎”勛章。1924年5月,陳季良晉升海軍少將。次年升任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兼閩廈海軍警備司令。北伐戰爭后出任海軍總司令,1932年任海軍部政務次長兼第一艦隊司令。

抗戰爆發之際,中國海軍共有艦船五十七艘,連小艇算在內,總噸位不過六萬噸,不及日本海軍的二十五分之一,且多半是超期服役的舊艦。最大的寧海、平海、逸仙、應瑞四艦,加起來還不如日寇一艘萬噸巡洋艦的噸位大。1937年8月,為阻擋日寇進犯首都南京,我海軍選擇在江蘇江陰一帶構筑阻塞線。陳季良少將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江陰封鎖區總指揮。在戰前動員會上,他堅定地對官兵們說:“報國之日,正當此時!軍人當忠于職守,勇于從戰,以身報國。在海上戰場,我們人人要有魚腹葬身的壯志,不管戰場環境如何險惡,人人都要英勇殺敵,堅持用最后的一發炮彈或一顆魚雷,換取敵人的相當代價!”

江陰防御戰打響后,日寇集中了七十多艘軍艦,三百多架飛機和十多萬兵力,計劃一舉攻破江陰防線。中國海軍則在長江的江陰段江面上,將平海、寧海、應瑞、逸仙四艘主力戰艦列于阻擊最前線,以12艘老艦艇、23艘商輪、8艘躉船和185艘民船及大量石方筑起第一道江陰阻塞線,并將當時中國海軍序列中噸位最大的海圻號等四艘老艦沉入江中,構成第二道阻塞線。8月21日,日寇派出了大批戰機對我江陰防線進行狂轟濫炸。在陳季良的指揮下,中國戰艦英勇還擊,第一輪排炮就擊落敵機一架,江陰??諔鹩纱死_序幕。

此后一個月,中國江上防線雖遭日軍多次轟炸,但巋然不動,戰斗進入膠著狀態。9月22日,日本海軍聯合航空隊出動30多架攻擊機、戰斗機,攜重型炸彈,再次轟炸江陰。日機飛行員看到江中的平海艦上飄揚著司令旗,知道這就是中國海軍的旗艦,遂分批輪番向平海艦狂轟濫炸。陳季良指揮全艦官兵用高射炮和高射機槍猛烈還擊,擊落敵機5架。但平海艦遭受重創,艦上官兵大部犧牲,艦長高寬申身負重傷。次日,日寇集中80多架飛機,集中攻擊平海、寧海兩艦。兩艦相繼沉入江底,陳季良乘快艇移駐逸仙艦,掛出司令旗繼續指揮戰斗。9月25日,16架敵機集中猛攻懸掛著司令旗的逸仙艦,陳季良率官兵擊落敵機兩架,而逸仙艦也被擊中,艦上官兵死傷累累,副官、參謀勸陳季良趕緊乘快艇撤走,陳季良怒喝:“我們還剩十幾發炮彈,要和敵人拼到底!”就在這時,逸仙艦再次中彈,艦身左傾,艦首炮與艦尾炮都被炸毀,陳季良被彈片擊中腰部,血流如注,摔倒在甲板上。他忍著巨痛,果斷下令逸仙艦搶攤。日機見逸仙艦已失去戰斗力,遂超低空飛行繼續實施轟炸,陳季良高舉手槍對日機猛射,直到所有子彈打光。

一個小時后,中國最后一艘主力艦——定安艦上,又高高升起奮飛的司令旗,參謀們勸陳季良將軍說:“現在我們只剩下定安艦了,不必再掛司令旗了,而且掛司令旗很容易暴露目標?!标惣玖伎徽f:“司令旗在,中國的艦隊就在,對敵人是蔑視,對自己人是鼓舞!”

江陰??諔鹬?,我海軍在沒有任何空中力量支持下,陳季良率第一艦隊4艘戰艦與日本300多架戰機、70多艘軍艦浴血戰斗了兩個月零一天,擊落敵機二十多架。時在江陰觀戰的一位德國顧問感慨地說:“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我親眼看到的最慘烈的??諔??!苯幒?諔鸷?,陳季良晉升海軍中將,1944年出任總司令部參謀長兼海軍第一艦隊司令。1945年,因傷體久治不愈在重慶逝世,終年63歲,國民政府追授海軍上將。陳夫人遵照遺命,為陳季良定制了一口水泥棺,埋葬在重慶一處山坡上。

同期陣亡的17位將領是:司徒非中將、高致嵩中將、朱赤少將、李蘭池少將、姚中英少將、易安華少將、萬全策少將、韓憲元少將、華品章少將、李紹嘉少將、劉國用少將、黃紀福少將、藍運東少將、雷震少將、羅策群中將、蔡如柏少將、陳節少將。

第六章 徐州會戰與

臺兒莊大捷

徐州,位于黃、淮兩河之間,地處魯豫皖蘇四省要沖,北望平津,南向京滬,西去中原,且為津浦、隴海兩條大動脈之樞紐,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日軍占領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后,為貫通南北占領區,控制中國沿海,總共調集24萬兵力,分別由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大將和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指揮,由南北兩個方向向徐州發動猛攻。其戰略目標是打通津浦路,全殲中國野戰軍主力,再由隴海路逼入河南,攻占中原重鎮武漢。

日軍調集24萬兵力投入徐州會戰,等于把三分之二的在華兵力投在這片廣闊的戰場上了。

李宗仁1891年生于廣西桂林,畢業于廣西陸軍速成學堂,歷史上多次舉兵反蔣,與白崇禧同為桂系軍閥首領,并稱“李白”。其為人寬和,貌似一介書生,卻不乏雄才大略??箲鹋d起,他以《焦土抗戰論》一文著稱于世,主張不惜一切代價,對日開展長期的消耗戰??箲鹬?,李宗仁手下不過有七八萬雜牌軍,至徐州會戰,集中于李宗仁手里的計有8個集團軍、4個軍團、9個軍以及其他配屬部隊,分別來自山東、河北、四川、廣西、云南、河南,總兵力在50萬人以上。參戰的著名將領有張自忠、于學忠、孫桐萱、鄧錫候、湯恩伯、孫連仲、關麟征、曹福林、商震、廖磊、樊松甫、盧漢等人,可以說是名將云集,門閥林立。要組織、調動如此復雜的各地大軍,非有杰出的指揮才能是無法勝任的。在此前的平津保衛戰、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中國軍隊都處于被動防守的態勢,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運籌帷幄,巧妙布局,首次取得了一定的戰略主動,尋機圍殲敵軍,先后取得臨沂大捷和臺兒莊大捷,會戰結束后,中外媒體和軍事專家對李宗仁的指揮才能大加贊揚,外國記者甚至譽之為“中國的興登堡”。

1938年1月11日,蔣中正親往開封,召集第1、5戰區團長以上軍官訓話,要求全體參戰官兵“提起攻擊精神來轉移戰斗心理”,務必在徐州一戰中給敵以重擊。訓話完畢,當場以“失地誤國、不戰而逃”之罪逮捕了韓復榘,不久押赴漢口處決。李宗仁在其回憶錄稱:“此事確使抗戰陣營中精神為之一振?!?/p>

南線:淮河血戰。

1938年初,日軍渡過長江,沿津浦線向北推進,相繼攻陷滁縣、蚌埠。我第51軍奉命在淮河以北據守,軍長于學忠是東北軍的名將、西安“兵諫”的堅定支持者。1938年2月,日軍依仗其飛機、大炮的絕對優勢猛烈向我沿河陣地轟擊后,強渡淮河。51軍官兵深懷國恨家仇,進行了英勇抵抗,但因防線過長,火力不敵,傷亡慘重。張自忠第59軍星夜馳援,協力對渡河日軍進行圍殲,雙方發生多次肉搏,各有數千人死傷,其中還發現日軍驅使的部分白俄雇傭軍?;春友獞疬M行當中,李宗仁急調第7軍、第31軍迂回日軍側后發動攻擊,正面戰場的第59軍、第51軍也乘勢反攻,形成兩面夾擊之勢,已渡河的日軍發現自己成了“三明治”里的肉餅,不得不慌忙后撤,抱團固守。至3月初,我收復淮河以北全部陣地,形成兩軍隔河對峙的局面。

北線,臨沂大捷和臺兒莊大捷。

1937年12月下旬,日軍占領濟南,第5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不戰而退(翌年1月24日被槍決),津浦線門戶大開,日軍長驅直入,連陷數城,企圖與北犯日軍相呼應,合圍徐州。李宗仁任命韓復榘部下孫桐萱代理第3集團軍總司令,指揮曹福林第55軍、谷良民第56軍,與敵在鄒縣、兗州、濟寧間鏖戰。

孫桐萱,1895年生于河北交河縣,早年投軍馮玉祥部下,曾在京城看管過下野的末代皇帝溥儀,后成為韓復榘的得力干將。他治軍嚴明,長年駐軍兗州,街上絕無散兵游勇滋事,農忙時常派部隊下地幫助村民干活兒,還建設過居民新村,辦過孤兒學校,民眾稱之為“孫善人”。蔣中正對他十分欣賞,孫父70大壽時,特贈照片一張,背面題“錫榮老伯惠存,小侄蔣中正敬贈”,另贈送壽幛,壽屏6幅和5000元賀禮。不戰而逃的韓復榘被槍決后,軍心士氣為之大振,孫桐萱臨危受命,自感責任重大,屢屢重創日軍。日軍因津浦線南北兩端均無進展,不得不調集援軍,兵分三路直撲徐州,以求速勝。其中一路是有“鐵軍”之稱的坂垣第5師團2萬余人,附大炮20門、飛機10余架,于1938年3月12日開始猛攻徐州門戶重鎮臨沂。駐守臨沂的龐炳勛第3軍團是軍閥混戰中頗出風頭的一支雜牌軍,他因腿部受過傷而被稱為“瘸腿將軍”,其部實際只有1個師、5個團的兵力。板垣師團發動進攻之前,先以飛機大炮猛轟,龐部防御陣地被炸成一片火海,部隊損失慘重,但官兵們不怕流血犧牲,打退日軍多次沖鋒,頂住了坂垣師團的進攻。對于這次阻敵,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敵軍窮數日的反復沖殺,傷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當時隨軍在徐州一帶觀戰的中外記者與友邦武官不下數十人,大家都想不到一支最優秀的‘皇軍竟受挫于一支不見經傳的支那‘雜牌部隊。一時中外哄傳,彩聲四起?!蔽<睍r刻,張自忠奉命率第59軍馳援臨沂,一晝夜疾奔180里,抵達臨沂的茶葉山后立即向板垣第5師團側背發動猛烈攻擊,龐炳勛第3軍團見援軍以出乎意料的速度趕到,軍心大振,立即發動反攻,對板垣師團形成夾攻之勢,雙方激戰五晝夜,長野旅團及第3大隊3000余人全部被殲,俘獲戰車20余輛,至3月18日將坂垣師團趕至莒縣。3月25日,坂垣師團經過休整卷土重來,龐炳勛因兵員折損嚴重,將部隊集中撤至臨沂近郊,與日軍再次浴血奮戰。張自忠率59軍與其他友軍二度揮師增援,又將坂垣師團趕出30余里,解了臨沂之圍。臨沂大捷是徐州會戰的第一場大勝仗,有力阻擊了日軍第5師團與第10師團會師臺兒莊、再圍攻徐州的計劃,為臺兒莊大捷埋下了伏筆。

臺兒莊是徐州附近的一個市鎮,扼運河咽喉,居民3400余戶。日軍第10師團瀨谷支隊是一支以武士道精神著稱的部隊,能征慣戰,侵華以來多次打過以少勝多的戰役,因此根本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里。為爭戰功,他們不顧主攻臨沂的日軍受阻,開足馬力向臺兒莊突進。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作戰地圖上,只見標志著瀨谷支隊的那條藍線一路南下,孤軍深入。李宗仁的嘴角浮現出一絲嘲諷的微笑,在戰區軍事會議上,他對諸將領說:“這個瀨谷犯了兵家大忌,看來,他不知道中國人有‘包餃子的習慣,現在我們可以飽餐一頓了?!彼麤Q定,由湯恩伯第20軍團在前面佯裝抵抗,邊打邊撤,誘敵深入。由孫連仲第2集團軍在南部構筑口袋,將瀨谷部堅決頂住,最后在臺兒莊進行圍殲。這一作戰計劃獲得蔣中正高度贊賞,他對幕僚們說:“南京失守的一口悶氣,大概可以在徐州吐出來了?!?/p>

抗戰以來最具雄心的一場大戰役就此拉開序幕。3月24日,瀨谷部一支騎兵部隊突入北線湯伯恩部防守陣地,雙方發生遭遇戰,打響了臺兒莊大捷的第一槍。同一天,蔣中正飛赴鄭州、徐州、洛陽等地巡察,激勵官兵奮勇殺敵。為表示對李宗仁的支持,他命令隨行而來的副參謀總長白崇禧等多名要員留下,組成中央臨時參謀團,協助李宗仁指揮。李宗仁也對湯伯恩、孫連仲等一批高級將領下了死令:“若有差池,軍法從事!”

瀨谷支隊那支擔當先鋒的騎兵隊雖然遭受重創,死傷了上百人,但守軍很快“望風而逃”。瀨谷不知是計,下令乘勝追擊,直撲臺兒莊。孫連仲第2集團軍早已在這里布好陣地,等著日軍鉆進“口袋”。孫連仲治軍嚴厲,以能打防御戰著稱,他宣布:“犧牲時身前中彈者加倍撫恤,后背中彈者棄尸荒野!”太原會戰中,該部固守娘子關,日軍狂轟濫炸,組織十多次進攻,拋下上千尸體仍不能前進一步,最后孫部是奉命撤退的。

3月下旬,瀨谷支隊展開陸空協同作戰,向臺兒莊發動了猛攻,雙方激戰三晝夜,孫連仲第2集團軍寸土不讓,連炊事員、擔架員、馬夫都加入敢死隊上了防線。孫桐萱第3集團軍和湯恩伯第20軍團借機迂回敵后,構成對臺兒莊之敵的合圍之勢。4月3日,李宗仁下達圍殲之令,我軍從四面八方發動全面反擊,關門打狗,激戰四天,日軍瀨谷支隊大部、坂本支隊一部被殲,中下級軍官大部戰死,殘部向棗莊一帶逃竄。

臺兒莊戰役歷時半個多月,是全面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戰績最為顯赫的重大勝利,我參戰部隊4.6萬人,傷亡7500人,殲滅日軍1萬余人,并繳獲大批武器裝備。捷報傳開,舉國振奮,國內外祝捷賀電雪片般飛來,武漢、廣州等各大城市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游行。日本各媒體對此戰集體“失聲”,防衛廳在相關報告中哀嘆,“士兵依靠塹壕頑強抵抗到最后,塹壕中尸山血河,睹其壯烈者亦為之感嘆”。

4月下旬,日軍增調大批空軍和陸軍,從南北兩面向徐州逼近,企圖一舉吞掉我軍主力。此時徐州已成一座孤城,在取得臨沂大捷、臺兒莊大捷之后,為保存有生力量,國民政府軍委會決定放棄徐州。我各主力部隊按計劃突圍時,行動多在夜間,日戰車紛紛打開探照燈探視,但因我軍聲勢浩大,陣容整齊,日軍兵力有限,防線過長,只能眼睜睜看著我軍浩蕩西去。

王銘章上將:“草鞋軍”血戰孤城

王銘章,1893年生于四川新都縣一個小商人家庭。父母先后病亡,遺下銘章兄妹三人,由叔祖父撫養。為減輕家里負擔,銘章16歲考入陸軍小學堂,再入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此后隨川軍第2師進入內地,參加討袁戰爭,作戰英勇,兩次負傷,屢獲提升,1935年任第29軍第122 師師長,授陸軍少將,轄兩個旅共4個團,次年晉升中將。1937年9月,川軍各部編為第二路預備軍出川參加抗戰,劉湘任總司令,鄧錫侯任副總司令,下轄兩個縱隊,王銘章率第122師隨軍開赴抗日前線。行前,他向全體官兵提出“四不要求”作為師訓:“受命不辱,臨危不茍,負傷不退,被俘不屈?!?

徐州會戰開始后,第41軍(軍長孫震)第122師作為集團軍預備隊,受命扼守滕縣。滕縣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規制宏大,商業繁榮,城中還有幾座美國、德國傳教士建的教堂。城池易守難攻,城墻高10米,厚5米,外壕深5米,寬12米,北面城墻最為牢固,只是南面較薄弱。

在當時的中國軍隊中,川軍以“吃苦耐勞、裝備落后”著稱,建制規模較小,每軍兩師,每師兩旅,每旅兩團,主要武器是四川造的步槍、大刀、手榴彈和為數很少的土造輕重機槍、迫擊炮。此次川軍一路東征,曾在晉東戰場上同日軍作戰40余天,多有傷亡,彈藥、兵員都來不及補充,也未得到休整,即奉命長途跋涉趕赴山東參加徐州會戰。部隊星夜兼程趕到滕縣時,正值1938年1月嚴冬,冰天雪地,寒氣逼人,不少官兵們還穿著單衣、草鞋,滕縣民眾驚呼來的是“草鞋軍”??h長周同立即組織動員老百姓,為部隊趕制棉衣,燒茶送水,籌備糧草,騰房讓屋,協助引路,站崗放哨,幫助官兵修戰壕、挖掩體,并組織義勇隊、救護隊、擔架隊、運輸隊,全力支持我軍抗戰?!洞蠊珗蟆分浾叻堕L江當時的戰地報道說:“四十五軍一二五師師長王士俊曾下令部隊,勸阻人民不要饋贈。然而各村送禮物的人,仍然車水馬龍,絡繹不絕。據一月底統計,送到師部的豬百多頭,粉條千多斤,大白菜一萬多斤。不管部隊收與不收,送到就走……城鎮商店一致商量,舊歷年關為優待川軍,一律不提高物價……川軍出川時正值秋季,多穿短褲、草鞋,后因戰事頻繁未及更換,來到魯南已是冰天雪地的時候,還有人穿草鞋,父老兄弟看見,心中不忍,又紛紛送軍衣和棉衣,川軍將士倍受感動鼓舞?!?/p>

王銘章中將被任命為第41軍前敵總指揮,統一指揮第122、124兩個師。1938年1月中下旬,日軍第十師團第33旅團抵近我外圍陣地。旅團長瀨谷啟原以為這個小縣城一觸即潰,沒想到雙方激戰月余,我斃傷日軍數百人,僅在小雪村一次夜襲中就擊斃日軍翻譯官中島榮吉以下官兵40余人,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藥、軍用地圖、作戰資料等。我軍也付出重大傷亡,但陣地始終屹立不動。堅守至3月中旬,日軍久攻不下,決定繞開川軍主力防守的正面陣地,向右迂回,直接攻擊滕縣縣城,以迫我正面防線不戰自棄。此時,滕縣城防空虛,僅有3個師部和1個旅部,每個師部只有一個警衛連、一個通信連和一個衛生隊,還有滕縣縣長周同率領的警察和保安隊四五百人,形勢十分危急。王銘章向集團軍總部請求援兵,但我大部軍隊均膠著于一線,且遠水難解近渴,總司令孫震只好將身邊特務營三個連派來增援。王銘章同時命第364旅從北沙河陣地抽出一個營,跑步回救。截止15日夜,滕縣城關守軍僅有3000人,而真正的戰斗部隊不滿2000人。面對敵強我弱的態勢,王銘章在戰前會議上激昂地說:“以川軍薄弱的兵力和破敗的武器,擔當保衛徐州第一線的重大任務,力量不夠是不言而喻的。但我們身為軍人,犧牲原為天職,現在只有犧牲一切以完成任務,雖不剩一兵一卒,亦無怨尤,不如此則何以對國家?我已抱定死戰決心,亦請弟兄們為國一戰!”

16日晨,敵機十余架飛臨滕縣大肆轟炸掃射,標志著日軍準備全力攻城。王銘章立即向集團軍總司令孫震電話報告,孫震說:“你的指揮部應立即移到城內,以便指揮守城,如兵力不夠,可把城外所有部隊調回城內,固守待援!”王銘章下定死守決心,昭告全城官兵: “我和大家一道,決意死守滕城,城存與存,城亡與亡?!彼钍卦诔峭庹骊嚨氐牡?24、122師殘部乘夜色掩護進入縣城,之后并將南北城門堵死,東西城門也隨時準備封閉,并宣布:“沒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準出城,違者就地正法!”晨8時,日軍持續炮擊兩個小時之后,東關南部城墻被炸開十余米寬的一個缺口。敵集中數十挺機槍對準缺口掃射,以掩護步兵進攻。我守軍接連打退敵軍三次沖鋒,日軍遺尸累累,守軍亦傷亡慘重。當晚戰斗停止。

這時,王銘章得知援軍受阻于運河南岸,而滕縣已被日軍團團包圍,只有決死一戰了。因城內有外國教堂數座,日軍轟炸炮擊時還有所顧忌,但久攻不下,令日軍大為惱火,其聯隊長決意個人承擔“國際責任”,當場簽下字據。17日晨6時許,敵集中炮兵火力,猛烈轟擊全縣城區,敵機20余架瘋狂投彈掃射,整個縣城硝煙彌漫,房倒屋塌,頓成一片火海。兩個多小時以后,敵以十余輛坦克為先導,掩護步兵從東寨墻的缺口沖鋒。守軍近距離與敵展開殊死搏斗,傷亡慘重。王銘章急電孫震:“敵以炮火猛轟我城內及東南角城墻,東關附近又被沖毀數段,敵兵登城,經我反擊,斃敵無數,已將其擊退,若友軍深夜無消息,則孤城危矣?!毕挛?,敵軍突入東關,王銘章見援軍無望,最后致電孫震:“目前敵用野炮和飛機,從晨至午不斷猛轟,城墻缺口數處,敵步兵屢屢登城,屢被擊退。職憶委座成仁之訓,開封面諭嘉慰之詞,決以死拼,以報國家,以報知遇?!?/p>

晚6時許,敵軍成群涌入城內,王銘章率部與敵展開激烈巷戰,在向西城門轉移時,遭日軍機槍瘋狂掃射,王銘章身中數彈,當場犧牲,時年45歲。同時殉難的還有第122師參謀長趙渭憲、第124師參謀長鄒紹孟等十余人。王銘章犧牲后,近千守城官兵仍繼續與日軍搏戰,除少數部隊隨124師少將副師長稅梯青突圍,大部陣亡。滕縣縣長周同見回天無望,仰天悲嘯,墜城而亡。

王銘章戰死后,其隨從副官李紹坤找來幾塊木板,將王銘章的遺體掩蓋起來。當夜,他避開日軍搜捕,出城直奔徐州,向孫震匯報了作戰經過。孫震悲痛萬分,令李紹坤選8名精壯士兵潛回滕縣,一定找回王銘章遺體。3月26日,李紹坤等人化裝成難民混入縣城。此時城內滿目瘡痍,到處是殘垣斷壁,尸體枕籍,夜色中,王銘章的遺體已難于辨認了。幸虧有人從一具遺體的衣袋里找到了一枚水晶印章,刻有“王銘章印”四個字。第二天,李紹坤他們偽裝給親人送葬,把將軍遺體運出滕縣,再輾轉運往武漢。

此時,王銘章中將決戰至死的消息已廣為人知,武漢6000多名各界人士到車站迎接英靈。國民政府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儀式,追授其陸軍上將。蔣中正敬送挽聯:“執干戈以衛邦家,壯士不還,拼將忠誠垂宇宙;聞鼙鼓而思將帥,國殤同哭,忍標遺像肅清高?!泵珴蓶|敬送挽聯:“奮戰守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爭光?!?

武漢公祭儀式結束后,王銘章靈柩運回四川老家新都縣,安葬于專祠墓園。1984年,民政部追認其為革命烈士。王銘章的印章送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2003年,新都區政府為愛國將領王銘章鑄造銅像,位于桂湖公園飲馬河畔。

徐州會戰總指揮、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高度評價王銘章說:“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大捷?臺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造成也!”

同戰陣亡的還有趙渭濱少將和鄒紹孟少將。

劉震東中將:一死絕唱“空城計”

劉震東,1893年生于山東沂水一個細木匠家庭,少時讀私塾,后隨父親學雕花木工,兼習書法繪畫——這是細木匠不可少的基本功??h太爺要修衙門,把劉氏父子召去了,見少年劉震東寫得一手好字,留他做了文吏,幫助抄抄寫寫。辛亥革命興起,18歲的劉震東大為振奮,在縣衙里第一個剪了辮子,縣太爺大怒,喝斥他:“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怎么可以隨便剪掉?”劉震東說:“你的胡子為什么剪了?難道是別的父母給的?”眾吏大笑,劉震東自然被轟出去了。

惹了禍,縣里待不下去了,此時關內正值軍閥混戰之際,遍地烽煙,家里找不到活計了,劉震東只好淚別父母,直闖關東,站在沈陽街頭代寫書信、賣字賣畫?!皷|北王”張作霖手下一個小軍官路過,見他的毛筆行楷如行云流水,甚為喜愛,說小伙子年紀輕輕,干這個白瞎了,跟我當兵去吧。憑你這手好字,將來必成大器。

劉震東入門就當了上士文書。沒過多久,他奉命寫了一份連隊訓練報告,上司見了驚嘆不已,說這個人才不能埋沒了,當即下令送他進了東北陸軍講武堂就學,同窗中就有公子哥張學良。畢業后他隨軍入關,在軍閥混戰中頗顯英姿勃發、足智多謀的風采,深得少帥張學良器重,于是步步高升,至1927年升任東北陸軍步兵第15師中將師長,時年34歲。轉年被選送北平陸軍大學,再行深造。

“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不戰而退。劉震東義憤填膺,拒絕入關,率領部分愛國官兵,參加了社會名流閻寶航(實為中共黨員)等人組織的東北民眾救國會,招兵買馬,成立了抗日義勇軍第五軍團,任總指揮。此后他率部轉戰于遼北、熱河、察哈爾一帶,以善于奇襲和伏擊聞名,雖遭日軍多次圍剿,總能在敵人眼皮底下溜走,其戰績和照片曾登于美國《時代》周刊。1935年,劉震東隨張學良赴西安供職,任中將參議,西安事變時是“兵諫”的堅定支持者,并奔走周旋于蔣、張、楊之間和國共兩方,力主和平解決,媒體稱之為“袖藏乾坤”的調解人。張學良被扣后,東北軍將領多遭南京政府冷談,而且內部發生紛爭,著名元老將領王以哲等人遭少壯派軍官槍殺,劉震東大失所望,遂歸家賦閑,以寫字作畫消磨時間。

盧溝橋事變爆發,打破了劉震東的寧靜生活,報國壯志沖空而起。他多次致電何應欽請戰,但久無回音。劉震東寢食難安,徑直闖到南京政府何應欽的辦公室坐等,一等就是三個月。當時南京經常遭日機轟炸,有人勸劉震東還是回家鄉等信兒吧,劉震東說:“國難當頭,作為一個軍人不能帶兵打仗,在南京炸死也強于在家鄉偷生!”何應欽終于被感動了,說:“果然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你就去第五戰區李宗仁那里聽調吧?!眲⒄饢|立即乘火車轉赴徐州報到。那時全國各地軍閥的部隊雖然統一整編為國民革命軍,但山頭還在,任你是誰,手里無兵誰都不在乎你。李宗仁見劉震東一個“光桿司令”來了,求戰熱切,不好不給面子,于是給他一個虛銜“第五戰區高參兼第二路抗日游擊縱隊司令”,撥給少量手雷、飯盒和軍用水壺,說:“要錢沒有,要人沒有,一切自己籌集吧?!眲⒄饢|毫不在意,立即在徐州四處張榜招募兵員,并修書一封派二弟劉震西回到沂南老家,征得家人同意后“毀家紓國難”,賣房賣地賣米,籌集軍費。同時他致信在西安事變中結識的董必武以及在西安工作的三弟劉震亞,請求八路軍派遣一批政工干部到他的第二路游擊縱隊工作。兩個月后,擁有400余人的抗日游擊縱隊建立起來了。

1938年初,劉震東率縱隊到達山東莒縣。2月17日,日寇坂垣第5師團一部,配合漢奸武裝共五六千余人,在飛機大炮坦克掩護下南犯莒縣、沂水等地。莒縣縣長許樹聲嚇得帶著縣大隊棄城南逃,十幾萬民眾也紛紛四散避難,數日間,偌大的縣城幾乎已成空城,而奉令防守莒縣的第40軍尚未到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急忙下令讓劉震東臨時擔任守城任務,固守待援——估計這時候李長官一定很后悔:當初多撥一些兵員和武器給劉震東就好了。劉震東欣然受命,立即全力布防,組織人力構筑工事,動員官兵盡忠報國,“誓與莒城共存亡”。戰士們的武器彈藥都是劉震東將軍變賣家產、自籌軍費購買的,有人跟他開玩笑:“劉司令,我們把彈藥打光了,你不心疼???”劉震東說:“你們把鬼子打光了我更高興??!”莒縣是一個大縣,400多名戰士分布開來,城墻上的戰斗崗位,幾乎是百米一人,且無人更換,參謀愁眉苦臉說,這個仗沒法兒打??!劉震東笑說:“咱們就給鬼子演一出空城計吧!”

幸好,第40軍兩個團在旅長朱家麟帶領下迅速趕到,229團進城防守,230團在城西外鉗制呼應??h長許樹聲帶走的縣大隊也被截回,沈鴻烈率領海軍陸戰隊一部也匯合于此。為協調全部兵力,劉震東被推任為前敵總指揮,朱家麟旅長為副總指揮。2月22日晨,日軍板垣師團一部包圍了縣城,先以飛機重炮轟炸,步兵再向我發動猛攻。劉震東親臨前線指揮官兵們不要驚慌,利用工事躲避炮火,等鬼子接近了再集中火力橫掃。官兵們死守城防,輕重武器、滾木石頭都用上了,城墻下、陣地前躺滿了敵軍的尸體。日軍不得不收攏部隊,重新組織攻勢。劉震東見狀,當即命令駐防城外的230團迂回包抄南城外的敵火炮陣地,同時令兩個營的敢死隊出城乘勝追擊,一時殺得敵軍陣腳大亂,斃傷日偽軍數百人。

板垣師團惱羞成怒,遂增調援軍驅趕我230團,并再次以猛烈炮火對縣城狂轟濫炸。不久,北城墻一段被炮火轟毀,敵軍涌上豁口,架起數挺機槍向守軍猛烈掃射。同時城西北角也被敵人攻破,劉震東率預備隊趕到,雙方展開近距離搏斗,陣地幾易其手,激戰中一發炮彈在劉震東身邊爆炸,當場殉國,時年45歲。

守城部隊在朱家麟旅長帶領下又堅持了兩天,終因兵力損失大半,彈藥耗盡,不得不撤離莒縣縣城。犧牲于此的還有參加游擊縱隊的數名中共黨員。

3月9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徐州為劉震東將軍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國民政府追其為授陸軍中將。3月26日,《新華日報》發表參戰人員蕭芳洲撰寫的長篇報道《劉震東殉國與莒城戰役》的長篇報道。12月,重慶舉行了包括劉震東在內的21位殉國抗日將領追悼會,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敬送了花圈和挽聯。

同戰陣亡的還有朱家麟少將。

羅芳珪少將:抗戰“四大名團”之一

1907年生于湖南衡陽,書香門第之后,黃埔軍校四期生。

1937年8月,為第13軍第89師第529團團長,率團參加南口戰役。南口是京畿名鎮,京張鐵路重鎮,八達嶺唯一入口點。日軍投入7萬余兵力,配備300門火炮,另有航空飛行大隊、戰車隊、化學部隊協同作戰,揚言三日內攻占南口。中國參戰軍隊6萬余人,以南口為中心布防,戰線長達90公里。戰前,羅芳珪把懷有身孕的妻子從駐地送回老家,囑其靜心撫養孩子,“我身為軍人,自當盡忠報國,家里的事情一切由你擔帶了?!?/p>

戰火燃起后,羅芳珪指揮全團堅守防線,與10倍之敵連續血戰20天。我軍裝備落后,為破除日軍的坦克陣,他挑選精兵分成兩批,一批滾身接近戰車,用手榴彈炸毀履帶;另一批利用履帶毀壞之時,迅速躍上車頂,用手槍從瞭望孔向內射擊。按此方法,日軍坦克被擊毀多輛,動彈不得。日軍又調動大批坦克繼續向我進攻時,529團官兵又改變戰術,埋伏戰壕中靜待戰車經過后,再以密集火力掃射跟在后面的步兵,斃傷日軍步兵數百名。中央社記者報道說:“敵用坦克三十余輛,沖入南口內外壁,工事均被填滿,我守軍在南口左右山頭,與敵激戰,羅團官兵,大部殉國,但士氣極旺?!钡?3軍軍長湯恩伯致電蔣中正稱:“此役賴我守軍羅團沉著應戰,官兵奮勇異常,故予敵以重創?!薄洞蠊珗蟆分浾叻堕L江、孟秋江發表戰地通訊《搶防南口》、《血戰居庸關》,將羅芳珪團譽為抗戰“四大名團”之一。

南口突圍以后,羅芳珪團經休整補充,又參加了臺兒莊會戰。1938年4月初,臺兒莊爭奪戰達到白熾化程度。為解磯谷師團之圍,坂垣師團南下增援,途經嶧縣附近,我第89師奮起迎敵,羅芳珪號召全團官兵:“今天一仗,有進無退,有我無敵!”全團血戰三晝夜,擋住援敵。4月6日,我軍全線發起總攻,羅芳珪與副團長李友于在前沿陣地指揮戰斗,敵方飛來一排炮彈,彈片擊中羅芳珪的頭部和胸部,李友于也倒在血泊中,兩人同時壯烈殉國。12天后,羅芳珪的女兒羅本忠在湖南老家降生。

1938年4月15日,《大公報》發表報道《抗戰名將羅芳珪靈柩抵漢,即將運湘安葬》。追悼儀式上,羅芳珪夫人康敬懿抱著剛剛落生的遺腹女羅本忠,參加了追悼大會。蔣中正贈親書挽聯:“善戰久知名,詎翼妖氛摧猛士;臨危能受命,好將浩氣振軍魂!”周恩來挽聯:“為國家合作抗日,南口防守決死戰,聲震中外;作民族復興英雄,臺莊大捷成壯烈,獨有千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挽詞言簡意賅:“裹革完忠?!?/p>

國民政府追授羅芳珪為陸軍少將,入祀南岳忠烈祠。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同期陣亡的12名將領是:周元中將、陳鐘書中將、李必蕃中將、黃啟東中將、方叔洪中將、彭璋少將、扈先梅少將、嚴家訓少將、李友于少將、馬驥德少將、鄧佐虞少將、陳純一少將。

本欄責編 李春風

郵箱:sdwxlcf@163.com

猜你喜歡
日軍
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
侵華戰爭中的日軍“三羽烏”
捶醒穿日軍制服、行納粹禮的無知
日軍“特攻戰之父”大西瀧治郎
日軍特攻隊為何稱“神風”
當年重慶“日軍戰俘營”
美軍對日軍實施的“饑餓戰役”
甲午戰爭日軍作戰序列
對日軍編制和軍銜稱謂的商榷
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蘆溝橋通電(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