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高考復習中的深度學習策略

2015-09-10 07:22季忠華
考試周刊 2015年32期
關鍵詞:認知結構批判性深度

季忠華

摘 要: 地理高考的命題堅持以能力立意為主導,高考試題中幾乎沒有教材中的案例出現,都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合理內化后,結合所給材料,運用相關地理基本知識、原理和地理技能進行答題。如何提高學生對知識內化和遷移應用的能力,成為高考復習中的一個難點。本文從深度學習的角度結合高考復習中的實例,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 地理復習 深度學習 聯系和構建 理解和批判 遷移和應用

《江蘇省高考方案》中明確指出:地理科考試的命題堅持以能力立意為主導??己四繕伺c要求包含以下四個方面:1.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2.掌握和運用地理基本知識與地理基本技能;3.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4.發現和探究地理問。而且在高考試題中幾乎沒有教材中的案例出現,都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合理內化后,結合所給材料,運用相關地理基本知識、原理和地理技能答題。如何提高學生對知識內化和運用的能力,我們提倡深度學習的思想。

深度學習是指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地學習新的思想和事實,并把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能在眾多思想中進行聯系,并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景中,并作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學習。它強調學習者批判性地學習新思想和知識,把它們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從而幫助決策、解決問題,尤其適合在高三復習時采用。傳統學習建立在機械的學習上,關注解決問題所需的公式和外在線索,被動接受信息,不能從實例中辨別原理。完全沒有意識到新知識是建立在先前知識的基礎上的,簡單地把課程內容作為考試的一部分來學,根本無法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能力,達到高考能力的要求。

一、深度學習意味著聯系和構建

構建知識聯系線索,突破地理知識重難點。構建一條高效的知識聯系的線索,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只有在認識和把握了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后,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知識,才能將知識內化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教材的內容結構并不等同于學生的知識結構,換言之,教材的內容結構不能直接強加于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一方面要保證教學內容具有良好的結構性,為學生形成、完善和擴展知識結構打下基礎,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內容結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之間的關聯性,使學科的內在聯系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統一起來,實現二者的有效對接。

(以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復習為例)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全班學生分成五組,每組代表一種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討論分析本要素對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響。

學生分析共享后歸納出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體現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并且構建出各要素相互影響的結構圖。

在分析過程中幾乎將大部分自然地理的重要知識點都聯系在了一起,更有利于加深對主干知識的理解。教學中可同時聯系一個班級整體與個人的關系,由知識的升華上升到人性的升華。

二、深度學習意味著理解和批判

理解是因每個人的大腦對事物分析決定的一種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從課程標準的要求看,必修模塊的課程標準中,知識目標分為了解、理解、應用三個水平,其中理解水平的內容占大多數。批判性思維教學協會把批判性思維定義為:通過觀察體驗、思考、交流收集和產生的信息,經過積極地分析、綜合、評價和應用的智力活動。在地理教學中注意批判性思維品質的訓練對于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高中地理教學實踐表明,高中生已經獲得了許多而且復雜的地理信息,其認知結構與其所獲得的新信息經常發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和對抗。他們的頭腦中更容易攝入與其原有的信息體系相矛盾的內容,如果他們沒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和能力,在所獲得的新信息與原有信息的交融過程中不懂得如何進行有效合理的取舍,不知道如何進行分類加工,就必然會產生疑惑和焦慮。如果這種疑惑和焦慮不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積累起來就會造成學生的學習障礙,造成難以應對的學習困難。經常聽到同學們感嘆:“剛開始還可以,但是學到后面就亂套了?!睂W生之所以學亂了套,就是因為他們只知道背記學習內容而缺乏足夠的批判性思維的意識和能力,接受的信息很多,卻不懂得分析和篩選。因此,教學中適時地提供質疑警示、辨析求異、自我反思等幫助,強化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意識,并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批判分析的技巧,養成用辯證方法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城市發展對農村帶來的影響,引導學生從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兩方面進行分組討論,辯證分析。

有利影響: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人口劇增,對糧食、乳肉產品的需求量增加,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優化。農民到城市務工促進了農民就業觀念的變化,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同時外出務工農民帶回了資金技術、信息和市場,緩解了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要素短缺的瓶頸問題,帶動了地方產業的發展,同時向農村傳播了先進文化和城市文明。

不利影響:城市面積擴大,大量占用耕地,耕地資源日益緊張。城市工業的發展導致農業生產的環境污染嚴重。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城就業導致農村人力資本流失,農民工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問題突出。

高中地理有很多類似知識點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如人口遷移(資源的跨區域調配,產業轉移)等對區域發展的影響。類似的辯證分析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進行鍛煉,達到養成習慣的目的。

三、深度學習意味著遷移和應用

江蘇高考地理試卷堅持以能力立意,突出展現思維過程,倡導探究性,關注社會現實,彰顯實踐性。試題情景與時俱進,問題設計推陳出新,鄉土地理特色濃郁。在地理學科的教與學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學生對地理觀察、地理想象、地理思維、地理記憶等地理認知能力的培養,而且要特別強調與重視地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地理作為處于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交叉學科,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日益體現出自身的優勢,我們在平時教學中,將知識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遷移能力和對主干知識的應用能力。例如2014江蘇高考地理試卷第3,4題是考查學生對太陽直射點移動規律主干知識的遷移和應用;第26題考查學生對不同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措施主干知識的遷移和應用,第28題的第3小題是必修三《工業化和城市化》珠三角地區城市化發展措施的遷移和具體應用。

理論和實踐都充分證明:只有當新知識建立在舊知識上,而且又高于舊知識時,才是人類最感興趣、最有求知欲的時候。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以前或正在身邊的知識,能夠使學生的反應更快,思維更活躍,教學效益更高。例如:復習《流域的開發》時可以黃河為研究對象,以人類活動對黃河的影響為核心展開,引導學生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出發,分析黃河的利與害、功與過,在提示地理現象發展變化的原因和規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主動地將舊中國黃河肆虐和新中國對黃河的治理開發進行對比,挖掘教材愛國主義教育內涵,強化學生關于協調人地關系的認識,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復習《工業化和城市化》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當地的實際情況分析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條件的利弊,工業類型和生產特點,以及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實現教學內容從書本到生活的遷移。

在進行知識能力遷移發散的過程中,應遵循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注意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能力,促進知識的正遷移。一要從學生實際接受能力出發,合理安排,適當聯系。二要注重雙基的落實,靈活運用知識,建立運用知識的線索,搭建知識間暢通聯系的渠道。三要重視和加強比較法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遷移的頻率,強化遷移能力,幫助學生既避免新舊知識之間的干擾,又有利于促進新舊知識之間的積極遷移。四要提高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加強知識的歸類和概括。概括化水平越高的知識,越能反映同類事物間的共同性特點和規律性聯系,與具體事物的聯系越廣,遷移的相對性就越大。

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的科學的學習方式,深度學習注重學生在課堂的表現。深度學習三個目標:認知結構的重建、學習策略能力的提高和道德素質的發展。我們相信,將深度學習用于課堂教學必然帶來的是學習能力的提高,而且這種學習是自我導向的終身學習,掌握深度學習的方式,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勵明海.地理教育.淺談地理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品質的訓練.2003(03).

[2]秦德娥.地理高考復習中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一).2009-12-25.

[3]王晶.優化地理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011-12-31.

[4]吳軍.地理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

[5]白云.氣候對地理環境各要素的影響分析.2013-01-20.

[6]土壤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字版),2004,08.

猜你喜歡
認知結構批判性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思辨讀寫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探討樋口一葉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馬》為例
思辨讀寫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負遷移與語文認知結構的“千絲萬縷”
構建認知結構培養解題能力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