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守學生和單親學生厭學的成因及對策

2015-09-10 07:22麻崇明
考試周刊 2015年32期
關鍵詞:留守學生

麻崇明

摘 要: 厭學指學生主觀上對學校學習活動失去興趣而產生的厭倦情緒和冷漠態度。厭學現象若不及時有效加以遏制和轉變,必然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對留守學生和單親學生來說,其極易出現厭學現象。教師必須承擔起教育的神圣職責,剖析此類學生厭學的原因,探尋緩解和轉變厭學現象的對策措施,這是一項極為迫切、具有現實意義的工作。

關鍵詞: 留守學生 單親學生 厭學現象

一、成因分析

1.家庭結構的不完整性造成厭學。穩定的家庭結構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條件。留守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與家長溝通和交流機會大大減少。孩子本身是弱小的,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除了父母和家庭外,他們一無所有。所以失去父(或母)對他們的管教呵護,他們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有研究表明,他們中許多人在家庭變故幾年之后,家庭的放任自流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壓力與負擔;愛的殘缺造成了孩子個性的扭曲。這些不利于他們健全人格形成,直接影響學業與成長。

2.家庭環境影響學生形成畸形性格,造成厭學。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學生形成了不同個性:一是沉默不語型: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或者家庭結構不完整,家長無法給予孩子細致的關愛和溝通,在這樣的家庭里生活的學生情感易陷入憂郁、沮喪、悲觀和苦悶狀態,沒有活力,對學習的很多內容產生不了濃厚興趣。這種類型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獨立性強,不過多依賴別人,但感情上渴望親情、溫情。二是脆弱型:這類型學生多是女學生,因失去父親或母親而備受溺愛,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點的挫折、失敗,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學習成績不穩定,時好時差,且特別容易偏科。三是品德不良型:這種類型學生家長因工作繁重,對孩子缺乏有效管教,特別在孩子放學后的時間里,常常無法在家陪伴照料監督,或因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情關愛,對家毫不留戀,覺得外面的世界比家更有吸引力,在“精彩的世界”里逐漸產生對道德規范錯誤的認識,或者明知是錯誤的也不聽而常犯,對周圍學生影響極壞,是典型的“雙差生”。

3.社會環境的復雜性造成學生厭學。一是改革大潮沖擊傳統就業觀念,“讀書無用”論影響很大。長期以來,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隨著改革不斷深入,非義務教育階段實行繳費上學,凡大中專畢業生都進入人才市場,自主擇業。再加上全球性經濟轉軌,部分企業破產、職工下崗;機構改革,減員增效。與此同時,高校年年增招,致使人才供大于求的矛盾越來越大。這些都給老百姓及其子女“升學找出路”的傳統思想帶來巨大沖擊。于是不少人產生“與其花錢上學不分配,不如趁早退學撈實惠”的思想。二是打工潮的出現,吸引不少中“差生”和少數貧困生,這是導致流生增多的重要原因。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發展,廣大農村富余勞力紛紛外出,其中包括部分畢業或未畢業而退學的初中生,他們跑南闖北,通過辛勤勞動確實富了起來。一些學生和家長便產生自愧不如之感,特別那些基礎差、文化學習困難的在校生看到此景,一種沖出家門、走向世界闖蕩、不必在校讀書受罪之心油然而生。三是“網吧”是控輟保學的最大公敵。在對部分輟學生的抽樣問卷調查中發現,厭學學生中96.5%都有上網經歷,輟學生中91.5%的學生已上網成癮。由于上網導致厭學,厭學再而導致輟學,形成惡性循環。在對學生家長的走訪、座談中,100%的家長反對學生上網,家長普遍認為“網吧是個害”、“把孩子的個性都變壞了”,甚至近30%的輟學學生家長建議政府“取締網吧”、“禁止開網吧”。由此可見,“網吧”已成為學生家長們的眾矢之的。

二、對策措施

1.多方合作,共同教育。留守學生和單親學生的轉變是一個復雜、艱難的過程,僅依靠老師或家長某一方面的力量遠遠不夠。因此,學校要與家庭之間架起一座溝通橋梁,組織和聯系教師、社會組織做好家訪工作,并及時向家長反映,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隨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增強教育工作的準確性和針對性,在相互支持的氛圍中為學生創造轉變成長的條件。

2.以人為本,幫助進取。一個班級里,雖然厭學學生為數不多,但影響較大,有一定破壞性,一旦形成勢力,就會攪得全班雞犬不寧,給班級工作帶來很大難度。這些學生因屢遭一些學生、老師的指責奚落,備受同學白眼冷遇,得不到信任和支持,很容易自暴自棄。老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班風,爭當先進班集體,做好他們的轉變工作。首先要關愛厭學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親近、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同時應用放大鏡尋找他們的優點,從其所長入手,小心培植,并及時給予表揚肯定,以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和自尊心,一步步把他們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我國清代教育家顏元曾經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碑斎?,表揚長處并不是對他們的缺點視而不見,甚至姑息縱容,而是以表揚優點促進他們克服不足,“愛”中有“嚴”,寓“嚴”于“愛”,培養他們的自尊自愛意識,以利于自治能力形成。

3.耐心教育,持之以恒。小學生識別能力差,易受不良習氣影響,易反復,特別厭學學生更是這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注意觀察,耐心教育,持之以恒。厭學學生張某雖然不愛學習,但他有管理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后,我任命他當了班長,他受到老師的信任,自身長處又得到發揮,很快變好了。但在一次活動中,有個同學諷刺他,他便打了那個同學。事情發生后,我找他談話,并未讓他站著接受訓斥,而是親切地招呼他坐下來,再指出他的錯誤,教育他認真改正,還讓他繼續當班長,這樣,他誠懇地認識了錯誤,并做了檢討。事實證明,這樣做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自新、自卑人皆有之,關鍵在于如何扶正祛誤,應該啟發學生經常澆灌,蒔弄自信的心理,使之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陳秀坪,向祎.民族地區中學生學業不良的成因和學校教育對策[J].教師,2011(06).

[2]孟四清.中小學生厭學的原因分析及輔導策略[J].天津教育,2009(11).

[3]于海明.淺談中學生厭學的原因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1).

[4]趙紅軍.中學生厭學現象及其對策[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9(03).

[5]酈興.科學教學中轉化學習困難生的實踐[J].成功(教育),2010(09).

[6]朱曉紅.中學生學習動機缺失量表的編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7]范旭.以學校為基礎的口腔健康教育及促進方法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5.

猜你喜歡
留守學生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
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心理輔導案例
農村“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