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奎因的本體論承諾

2015-09-11 01:16王路
求是學刊 2015年5期
關鍵詞:奎因變元存在

摘 要:“是乃是變元的值”,這是奎因一個與本體論相關的著名論題。它的實質是認為,本體論問題是與量詞密切相關的,亦即是與我們表達事物時語言的使用密切相關的。文章指出,該論題中的“being”應該譯為“是”,而不是譯為“存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認識這個論題以及語言哲學中與它相關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奎因;是;存在;變元

作者簡介:王路,男,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邏輯、西方哲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B71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504(2015)05-0033-08

在語言哲學討論中,奎因有一個著名論題:是乃是變元的值(to be is to be a value of a variable)1。這個論題與本體論問題密切相關,因而被稱為奎因的本體論承諾(之一),同時它與量詞及其相關問題密切相關,因而奎因的相關討論也是他應用邏輯理論闡述哲學問題的經典范例。國內學界通常把這個論題譯為:存在是變元的值。這與我的上述翻譯明顯不同。因此,理解和討論奎因的這個論題會涉及兩個方面,一是邏輯與本體論的關系問題,二是中文的翻譯問題。本文結合奎因的一些具體論述,從這兩個方面深入探討這個論題;并且希望能夠以此為例,促進學界更好地理解語言哲學中的相關問題2,以及與being相關的理解問題3。

一、量詞與量詞所表達的東西

奎因在其論文《論何物存在》的開篇說:

【引文1】本體論問題的奇特之處就是它的簡單性。我們可以用英語的三個單音節的詞來提出這個問題:“What is there”(“何物存在”),而且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回答這個問題:“每一個東西”,每個人都會承認,這個回答是真的。然而這只不過是說存在的東西是存在的。但是一談到具體的事例,人們仍然會有意見分歧,因此這個問題長期以來未得到解決。1

奎因的睿智和譏誚以及對語言使用的精練和挑剔乃是出了名的,但是更為人稱道的還是他思想的犀利和深刻。這段話大概比較典型而充分地顯示出這兩個特征。眾所周知,本體論問題一直是艱深復雜的問題,而奎因卻從簡單性說起。既然簡單,當然表達起來也就容易些,這樣,本體論問題就集中在引文中的一問一答上。由于奎因刻意強調了它們的表達方式,因此也可以說它集中在這一問一答的表達上。這種提出問題的方式充分顯示出奎因的第一個特征。對于這一點欣賞一下即可,我們關注的還是他的第二個特征,即這一問一答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

問句“what is there?”的字面意思可以是“有什么?”,也可以是“那里是什么?”。前一個意思來自把there和is用作一個詞組,結合使用,不能分開;后一個意思則相反。中譯文取前一個意思,譯為“何物存在?”,意思差不多。對這個問句的回答通常應該是“there is something”,即“有某物”或“存在某物”。但是,奎因給出的回答卻不同?!癊verything”不是一個句子,如奎因所說,它僅僅是一個詞。如果由它構成一個句子,或者我們把它補充完整形成一個句子,似乎應該是“there is everything”,譯為中文是:“有每一個東西”或“存在每一個東西”。這與通常的回答顯然是不同的,而且意思也是有問題的。實際情況是,奎因沒有這樣說,當然我們也就不能這樣理解。他的解釋是這只不過是說“there is what there is”[1](P1),意思是“有有的東西”,或如中譯文:“存在的東西是存在的”。字面上看,這與“每一個東西”似乎是有不小距離的。那么,奎因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剛才的考慮是從奎因的那一問出發的?,F在讓我們換一種方式來考慮這個問題,即從他那一答出發。人們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可以有說出和省略的東西?!懊恳粋€東西”是一個表達式,只說出它,當然它是重要的。省略了的則是不重要的。由此出發我們可以問:在奎因那一問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呢?就是說,什么是不能省略的,什么是可以省略的呢?很明顯,what是可以省略的,因為它只是一個虛指代詞,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但是,there is,即“有”或“存在”卻是不能省略的,因為它有明確的含義。當我們把there is和everything并列起來或對照著看,它們的重要特征和性質立即躍然紙上:量詞,一個存在量詞,一個全稱量詞。認識到這一點,也就可以看出,奎因的意思非常清楚,本體論的問題是與量詞表達相關的。而且,我們也可以明白許多問題,比如為什么那一答只是“每一個東西”,而不是“有每一個東西”,因為后者字面上是一個句子,實際上卻是兩個量詞的組合。前者卻不是一個句子,而只是一個量詞表達式。認識到這一點,也就可以問,比如,為什么回答要給出“每一個東西”,而不是“某個(些)東西”?這是因為這里的回答涉及了量詞域,言下之意,對于問“有什么?”這一問題的回答實際上是涉及量詞域的。因此,不論對錯,不管是不是有道理,奎因的本體論觀點在他概括的這一問一答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本體論的問題是與量詞及其表達相關的。有了這一認識,再來看奎因的一些具體說明就容易理解了,比如:

【引文2】我們的整個本體論,不管它可能是什么樣的本體論,都在“某個東西”、“無一東西”、“每一個東西”這些量化變項所涉及的范圍之內;為了使我們的一個斷定是真的,我們確信一個特殊的本體論的假設,當且僅當所謂被假定的東西被看作是在我們的變項所涉及的東西范圍之內。2

“某個東西”與“每一個東西”在這里并列談論,并以“量化”稱謂,足見地位相同。并列的“無一東西”(nothing)不過是全稱量詞否定式的表達,不會引起任何問題。與它相對,“某個東西”與“每一個東西”是肯定表達式。進一步分析則可以看出,引文2所說的“某個東西”(something)正好可以用來回答引文1的一問,因而是與“有”(there is)相對應的表達。由此可見,奎因把本體論的問題歸結為與量詞或量詞表達相關的問題。

除了關于量詞的說明,引文2還談到量化變元的范圍。量詞的表達涉及量詞域。一階邏輯告訴我們,這個量詞域有兩個特征,一個是它不空,即里面有東西;另一個是里面的東西是個體,而且無窮。這里所說的本體論問題涉及量化變元的范圍,指的即是涉及量詞域中的個體的東西??虮倔w論承諾中說的“變元的值”,指的即是個體域中的個體到真值的指派。這種指派,僅憑個體的東西是無法完成的,需要有謂詞的合作。用通俗的話說,把謂詞表達的東西和個體的東西匹配起來,其結果是:對于一個確定的東西,如果匹配合適,所得結果就是真的,匹配若是不合適,所得結果就是假的。對于一個不確定的東西,全稱量詞要求所有匹配都合適,所得結果才是真的,而存在量詞要求只要有一個匹配合適,所得結果就是真的。所以奎因會說,是乃是變元的值。這里所說的“是”指的即是引文2說的“一個斷定”。斷定的表達當然是多樣的,但是一般認為,通常的表達分三類:單稱、全稱和特稱的,即量化和非量化的1。在奎因看來,一個單稱表達也可以用量化方式來表達,比如“亞里士多德是哲學家”,它可以表達為“?x(Fx∧x=a)”。這樣的表達方式在許多人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比如在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中。所以,奎因認為,本體論承諾的準則“不是在給定論說的單獨詞項中去找,不是在所謂意想的名稱中去找,而是要在量化式中去找”[2](P94)。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奎因說:

【引文3】我不是主張是乃依賴于語言。這里所考慮的不是本體論的事實,而是對論說的本體論承諾。一般地說,有(那里是)什么不依賴人們對語言的使用,但是人們說有(那里是)什么,則依賴其對語言的使用。2

這里的意思非常清楚,事物是怎么一回事,就是怎么一回事,并不會由于我們的表達而改變。但是,我們關于事物的表達,卻與語言的使用相關,而且是與語言表達中的量詞的使用相關。這是因為,對事物的描述性表達是謂詞,而僅憑謂詞的表達有時候我們無法獲得關于真假的認識。改變這種情況的辦法是增加或補充量詞。這樣我們關于事物的表達就會與量詞的使用及其表達的東西相關,因而涉及量詞域。所以一個含量詞的句子的真假與量詞域中的個體東西相關,與謂詞所表達的東西和這些個體東西的匹配相關。

與奎因不同,弗雷格在涉及量詞時談的主要是全稱量詞,把它稱為普遍性。這一點不僅在《概念文字》中引入量詞符號的時候是如此,在后來一些相關討論中也是如此。特別是在他晚年遺著中有一篇未完成的論文《論邏輯的普遍性》,講的也是全稱量詞。量詞是語言層面的東西,但是它所表達的東西,或者說它的語義,卻是與個體域中的個體相關的東西。所以,在談論量詞的時候,無論是弗雷格還是奎因,無論是從全稱量詞的角度還是從存在量詞的角度,都要談論個體域,因為只有與個體域相關,才能說明量詞的性質和特征,才能說明含量詞的句子的語義,即真之條件。在這種意義上,弗雷格與奎因的談論雖然有所區別,實質卻是一樣的。這一點,若是結合弗雷格關于自然數0的論述,則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引文4】存在與數有相似性。確實對存在的肯定不過是對零這個數的否定。因為存在是概念的性質,所以對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沒有達到它的目的。[3](P71)

若是不考慮關于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證明的論述1,這里明確說了三個意思:其一,存在與數相似,其二,通過0來說明如何相似,其三,存在的性質。從弗雷格的一段舉例說明可以更清楚地認識這三層意思:

【引文5】數的給出包含著對一個概念的表達。這一點也許在0這個數的情況最清楚。如果我說“金星有0個衛星”,那么根本就不存在對之可做出某種陳述的衛星或衛星的集合;但是由此卻賦予“金星的衛星”這個概念某種性質,即它不包含任何東西。[3](P65-66)

結合引文4和5可以看出,“金星有0個衛星”這句話的意思是相當于說,“不存在金星的衛星”。前者是用數表達的,后者是用存在表達的。由此可見存在與數有相似之處。由于“0”和“不存在”表達了相同的意思,這兩個表達意思是一樣的?!安淮嬖凇边@一概念是對“存在”這一概念的否定,因此,“存在”的意思和“對0的否定”意思相似2。按照弗雷格的說明,用0來說明一個概念,意思是說,沒有東西處于該概念之下。那么,存在的意思與它相反,用存在來說明該概念,意思即是說,至少有一個東西處于該概念之下。這種談論存在的方式也就表明,它是一種關于概念的說明。概念是謂詞的意謂,謂詞是我們用來描述世界,表達我們關于世界的認識的。因此存在是用來表達我們關于世界的認識的認識的。弗雷格通過與0相關的舉例說明,揭示了“存在”一詞及其表達的東西的性質和特征,說明了“存在”一詞與數詞的相似性,說明了“存在”一詞與謂詞的不同層次的區別,以此也就說明存在的一個重要特征:它在語言中是一個量詞。這一點與奎因的論述精神是一致的,而且也獲得了人們的普遍贊同,成為一種基本認識。除了奎因非常明確地說過,“存在(existence)是由存在量化方式(existential quantification)表達的”[4](P97),還有人明確地指出,存在的工作是由量詞做的3。這種認識不僅一致,而且一脈相承。

奎因關于量詞域的看法是他的許多理論的基礎,尤其是與他有關變元的值的說法密切相關?!笆悄耸亲冊闹怠北环Q為本體論承諾的著名原則之一。由此可見,與量詞域相關的討論具有重要哲學意義。我們在句子圖式中沒有使用量詞域這個說法,而是用個體范圍,把它表達為量詞意謂層面的東西,因此我們在討論中談論的一直是個體域。借助其字面含義,我們說個體域中的東西可以稱為對象,強調要把它們看作是個體的東西。這是因為,人們對量詞域中究竟是些什么東西是有不同看法的。比如,它們可以是個體的人、個體的事物、個體的時刻、個體的空間點、個體的事件等。最保守地說,量詞域中的東西至少是沒有經過分類的、混雜的。因此,量詞域中的東西似乎并不是特別清楚。除此之外,量詞域中是不是還會有一些像性質、關系、類等這樣抽象的東西,似乎也不是不可以考慮的。1基于這些認識,人們發現,從弗雷格到奎因,關于量詞及量詞域的看法似乎過于強調對象及其指派,確定對象對概念的滿足,這種考慮方式對于那些與對象不同的東西無疑是不利的。人們把上述考慮量化的方式稱為對象解釋(objectual interpretation),并提出一種與它不同的考慮方式:置換解釋(sub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置換解釋與對象解釋是不同的,它放棄關于對象的考慮,因而放棄以滿足來定義量化表達方式?;趯ο蠼忉尗@得的認識是:句子的真之條件取決于謂詞表達的情況與量詞表達的情況相一致,即與個體域中個體的范圍相一致。因此一個全稱句的真之條件相當于簡單句的無窮合取,一個存在句的真之條件相當于簡單句的無窮析取。比如,x是哲學家乃是謂詞表達的一種情況。相應的全稱句的真之條件是:這種情況適合每一個體,或者,每一個體都處于這種情況之下。就是說,該全稱句是真的,當且僅當x1是哲學家,并且x2是哲學家,并且……這里的“x1”、“x2”是名字,因而含它們的表達式都是句子。若是基于置換解釋,則會有如下認識:句子的真之條件取決于謂詞表達的情況與量詞表達的情況相一致。這一要求與對象解釋似乎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對象解釋對量詞域有明確的規定,即它所表達的是個體的范圍,而置換解釋沒有這一規定,也就沒有對個體事物的要求,因此它們形成重大區別。根據置換解釋,謂詞帶有空位,因而要對其中所含變元進行表達式的置換。這種置換情況要與量詞所表達的情況相一致。因此,一個全稱句的真之條件是:謂詞表達的情況適合于對其變元每一次置換的情況;一個存在句的真之條件是:謂詞表達的情況適合于對其變元置換的某一次情況。置換解釋不對謂詞所對應的個體變元進行區分,因而不考慮處于謂詞之下的對象,所以與對象的考慮無關,也就用不著強調量詞域中的對象。這樣在與本體論相關的問題上,人們可以得到不同的認識和解釋。在我看來,這些不同看法是有道理的,但是應該看到,置換解釋與對象解釋有兩點完全一致的地方:其一,它也圍繞著真來考慮問題;其二,表面上看,它對量詞句的解釋也類似于簡單句的函數,比如全稱句類似于簡單句的合取,存在句類似于簡單句的析取,并以此來確定整個句子的真值2。這樣的認識是有益的,不僅有助于我們認識相應句子的句法和語義,而且有助于我們進行相關的哲學探討3。

二、being的翻譯和理解

現在我們來討論奎因的本體論承諾的翻譯問題。如前所述,國內的通常譯法是:存在是變元的值;而我把它譯為:是乃是變元的值(to be is to be a value of a variable)。顯然,奎因的表述字面上與being相關,因而與傳統哲學中的核心概念相關。從前面的論述可以看出,把there is翻譯為“存在”是可以的,但是,對于everything卻無法翻譯。如果看到奎因的論述涉及量詞的表述,而量詞有兩個,則可以看出,以“存在”來翻譯“to be”是有缺陷的。結合他關于變元值的論述,則可以進一步看出,“存在”這一譯語是有問題的??虻南嚓P論述很多,尤其是他直接關于變元的論述,說得更加明白。比如:

【引文6】……如此被標準化了的一個理論的本體論就是量化變元的取值范圍;因為此變元是量化變元。當然,從日常語言對對象量化的解讀上看此點非常清楚,本體論就由這些值組成;因為量化意味著“每一個事物是如此這般的”,“某事物是如此這般的”。1

這里,不僅變元與量化,而且本體論與量化變元的值,都得到明確說明。不僅如此,這里還從日常語言的表達方面對量化進行了說明?!懊恳粋€事物是如此這般的”,“某事物是如此這般的”,這是日常表達最普通的形式,前者涉及全稱量詞,后者涉及存在量詞。它們都涉及量化,因而它們的真假都涉及其中量化變元的取值范圍。最為顯著的是,它們都通過“是”這個系詞表達。因此,當奎因說to be is to be a value of a variable的時候,他無疑考慮了涉及存在量詞的情況,因而他的表述一定會與存在相關,但是必須看到,他的考慮絕不是僅僅涉及存在量詞的情況,而是也涉及全稱量詞的情況。從前面的討論可以看出,全稱量詞和存在量詞是涉及量化表述時的兩種情況,同時也涵蓋了表達的一般情況。因此,奎因關于本體論承諾的論述實際上是關于“S是P”這種一般表述的看法。

奎因有一個基本看法:專名可以轉化為摹狀詞,摹狀詞可以通過羅素的理論而消去,因而專名可以消去。這個觀點是不是完全有道理姑且不論,它至少與量詞相關,因為消除摹狀詞的過程中是一定要使用量詞的。這樣,他的這一概念顯然也與他的本體論承諾相關。比如他說:

【引文7】單稱詞的消失的實際意義在于,對任何種類(具體或抽象的)對象的指稱都是通過一般詞項和約束變元而通達的。關于任何一個對象或所有對象,我們仍然能夠隨意地說任何東西,但是,我們總是通過量化方式的習慣表達方式來說:“有一個對象x,使得……”和“每一個對象x是這樣的,使得……”。在我們的論域中隱含著其存在的那些對象,最終正是這樣的對象:為了我們的斷定是真的,必須承認這些對象是“變元的值”,即把它們納入我們的量化變元所轄定的對象整體來考慮。是乃是變元的值。沒有關于單稱詞及其所指的終極哲學問題,而只有關于變元及其值的終極哲學問題;而且只要存在是由量詞“?x”表達的,就沒有關于存在的終極哲學問題。[5](P282)

在這一段話中,句法和語義區別得十分清楚,因此對于我們的理解不會造成什么問題。對象要通過“一般詞項”和“約束變元”來表達,這即是通過謂詞和量詞來表達。在這種情況下,句子的真與個體域相關,即與其中的個體相關,后者即是奎因所說的對象2。認識到這一點也就可以看出,為什么奎因說,即使消除了單稱詞,即專名,我們仍然可以談論對象,這是因為,專名固然是一種表達對象的方式,因而談論專名是一種談論對象的方式,但是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即使不使用專名,我們仍然可以談論對象。這里的區別僅僅在于,在不使用專名的情況下,我們會通過量化方式來表達,而這樣的表達也是關于對象的表達。也就是說,專名是一種談論對象的方式,量詞也是一種談論對象的方式1。這一點從弗雷格的論述也可以看得很清楚:邏輯的基本關系是一個對象處于一個概念之下;概念之間的所有關系都可以劃歸為一個對象處于一個概念之下這種關系2。所以,量化方式與對象相關,在這一點上,奎因與弗雷格是一致的。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奎因同樣提到了兩種量化方式:“有一個對象x,使得……”和“每一個對象x是這樣的,使得……”。這是以自然語言的方式表達邏輯所談論的兩個量詞,實際上是對?x和?x這兩個句法符號的語義表達。他在相關討論中把存在僅與“?x”聯系起來,說前者是由后者表達的。認識到這一點也就可以看出,奎因關于“變元的值”的討論是針對兩個量詞的,而他關于存在的討論僅與其中一個量詞相關。正因為如此,他的本體論承諾既然涉及到變元的值,涉及到量化方式,就是相應于兩個量詞,而不是一個量詞?;谶@一背景,他在討論中固然可以只談論一個量詞,如引文3,也可以談論兩個量詞,比如引文1、2和6、7。此外,他既可以只談論自然語言表達中的量詞,如引文2中的“某個東西”、“無一東西”、“每一個東西”等,也可以談論明確的句式,如引文6中的“每一個事物是如此這般的”,“某事物是如此這般的”。這些談論的方式各不相同。由于談論的是量詞表達方式,談論完整的句式固然沒有問題,只談量詞也沒有問題,因為這是指一種表達方式,即量化方式。這種量化方式只能在句式中考慮。而一旦這樣考慮,就可以看出,這兩種不同量化方式有一個共同的東西,即其中的“是”。它是聯系主謂的要素,是句子的體現。在量詞討論中它可以不出現,在句子圖式中它同樣不出現,但是,在(英語)自然語言表示量化的過程中,它卻是一定要出現的,因為它是句子的核心要素,因而是可以代表句子的東西。與此相關,我們可以再看奎因的兩段話:

【引文8】一些哲學家賦予“存在”以狹窄涵義,即時空中的具體性,與“是”形成區別。我覺得這種涵義沒有什么用。如果當下文本出現了任何這樣的特殊含義,請想象著以“是”代替“存在”。當說巴臺農神廟和數7是的時候,不必想要在“是”的意義上做出區別。巴臺農神廟確實是一個時空中定位和定時的對象,而數7(如果有的話)是另一種事物。但是,這是一種有關對象之間的區別,而不是“是”的含義之間的區別。[5](P263)

這段話明確的意思是區別了“是”與“存在”??蛸澩浴笆恰碧娲按嬖凇?,顯然認為前者的表達涵蓋后者。從他的舉例看,“巴臺農神廟”和“數7”可以看作專名,因而可以表達對象,所以也可以消去,這樣就涉及量化表達式,因而涉及變元的值。根據存在量詞?x則可以對它們提供解釋,而且這種解釋乃是一致的。但是這并不妨礙也無法制約巴臺農神廟和數7是不同的東西。它們是專名,表示不同的對象,而關于這兩個對象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表達3。所以奎因認為“說巴臺農神廟是”與“說數7是”之間的區別乃是對象之間的區別,而不是“是”的含義的區別。

這段話似乎不太明確的意思是“說巴臺農神廟和數7是的時候”這一句。即這里的“是”(be)難道不可以是“存在”,即“說巴臺農神廟和數7存在的時候”嗎?若是后者,則僅僅是兩句具體的話,每一句都表示一個明確的意思,比如巴臺農神廟存在。但是前者卻是兩個句式,可以表達多種意思,比如巴臺農神廟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時候的,是在什么地方的,等等。也就是說,關于巴臺農神廟和數7可以有很多表述。無論對它們有多么不同的表達,即無論說它們是什么,是怎樣的,這些表達的不同只是這兩個表達式所表達的對象的不同。

除了以上明確的理論說明和探討外,奎因還有許多關于語言本身的說明,還有其他一些舉例說明。最后我們再看他借助別人的話做出的一段說明:

【引文9】就像“a吃”是“a吃某物”的簡寫形式一樣,“a是”乃是“a是某物”的簡寫形式。1

我認為,這句話可以看作是從解釋自然語言的角度出發,對“說巴臺農神廟和數7是的時候”這句話的最好注釋?!埃╰o)be”之所以是一種簡寫形式,乃是因為它是句式的體現。句式乃是句子的體現。而句子本身一定是完整的。換言之,一個句子是完整的,它的表達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而且這樣的句子是無窮多的。盡管如此,談論句子卻可以簡化,比如通過句式來談論,比如“S是P”,這樣即很清楚:其中的being以及討論中所說的being乃是系詞。因此奎因的本體論承諾應該翻譯為:是(to be)乃是變元的值。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看到,在西方哲學討論中,一方面有借助完整句式的討論,另一方面也有借助不完整句式的討論,比如直接談論“S是”或“a是”,甚至直接討論being或to be。因此,引文9也是對西方哲學討論中這些相似表達式的一種具有普遍性的注釋。應該看到,盡管這些表達式不是完整的句式,但是它們在相關語境中的作用差不多都與句式相關,因而與句子以及句子所表達的東西相關。因此,它們都是借以談論句式、談論句子表達以及談論句子所表達的東西的方式。只有把這種表達方式置于完整的句子框架和結構下(比如借助句子圖式),才能獲得對這種談論方式以及以它所要說明的東西的正確而充分的認識。

參 考 文 獻

[1] W.V.O.Quine. “On what there is”, in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奎因:《邏輯與共相的實在化》,載《從邏輯的觀點看》,江天驥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3] 弗雷格:《算數基礎》,王路譯,王炳文校,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4] W.V.O.Quine. “Existence and Quantification”,in Ontological Relativity and Other Essays, Colubia University Press, 1971.

[5] W.V.O.Quine. Methods of Logic,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責任編輯 付洪泉]

Ontological Promise of Quine

WANG Lu

(School of Humanit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To be assumed as an entity is to be assumed as a value of variable”, this is a famous proposition of Quine related to ontology. Its essence is that ontological issue is related to quantity, that is, to the expression of things and the use of quantity in our language. Therefore, “being” should be translated into “being”, but not “existence”.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real relation between ontology and logic be expressed.

Key words: Quine, being, existence, variable

1 W.V.O.Quine, Methods of Logic,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p.282. 奎因在使用這一表達的過程中有時候也說“the value”,例如參見W.V.O.Quine, “On What There Is”, in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 第15頁。

2 我在《句子圖式——一種弗雷格式的解釋方式》(《求是學刊》,2014年第5期,第34~44頁)中,提出一種句子圖式,并且簡要說明了如何構造并借助它來理解語言哲學中的問題。本文將在一些重點段落以注釋的方式給出相應的句子圖式,并且做出相應的解釋。本文希望,以此可以使讀者,尤其是不太熟悉邏輯的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本文的討論。

3 以前我們關于being的討論主要集中于傳統哲學的相關論述。在語言哲學中,盡管being不是一個核心概念,但是討論中有時候也會涉及,比如在弗雷格、羅素、維特根斯坦等人的著作中。由于奎因關于本體論承諾的討論也涉及這個問題,因此我們在討論該問題時也可以考慮一下翻譯的問題,并試圖從這個角度提供對相關問題的相應理解和認識。

1 奎因:《論何物存在》,載《從邏輯的觀點看》,江天驥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頁,譯文有修正,參見W.V.O.Quine, “On What There Is”, in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第1頁。

2 奎因:《論何物存在》,載《從邏輯的觀點看》,江天驥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頁,譯文有修改,參見W.V.O.Quine, “On What There Is”, in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第13頁。

1 在這一段之前,我們討論的主要是關于量詞的表達,而這一段討論則涉及量詞所表達的東西,即量化變元的范圍或量詞域。我們可以借助下面的句子圖式簡要說明相關的討論:

[句子圖式1] ? ? ? ? ? ? ? ? ? ? ? ? ? ? ? ? ?[句子圖式2]

(語言)句子:謂詞 ? ? ? ? / 專名 ? ? ? ? ? ? ? ?(語言)句子: 量詞 ? ? ? ? / ? ?謂詞

(涵義)思想:思想的一部分 / 思想的一部分 ? ? ? ?(涵義)思想: 思想的一部分 / 思想的一部分

(意謂)真值:概念 ? ? ? ? / 對象 ? ? ? ? ? ? ? ?(意謂)真值: 個體范圍 ? ? / ? ?概念

句子圖式1是關于單稱句即非量詞句的,句子圖式2是關于量詞句的。

從圖式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專名、謂詞、量詞、句子都是語言層面的東西。而意謂層面,即對象、概念、個體范圍和真值,則不是語言層面的東西,而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語義,也可以大致看作語言所表達的東西。文中的例子“亞里士多德是哲學家”借助圖式1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亞里士多德”是專名,“是哲學家”是謂詞,這個句子的真依賴于“亞里士多德”所指稱(或意謂)的對象處于“是哲學家”這個謂詞所意謂的概念之下。即二者要相互匹配,否則就是假的。

對照兩個圖式可以看得很清楚:專名的對象是一個,量詞的對象則不是一個,而是一個范圍或者一個域。對象是個體的東西,因此意謂層面的個體也可以看作是對象。圖式中的“個體范圍”顯然是不太明確的。這是因為其中的“量詞”也是不太明確的:它沒有告訴我們是什么樣的量詞。但是,由于我們知道相應于圖式2的句子的真依賴于謂詞意謂的概念與量詞意謂的個體范圍相匹配,因此,只要我們知道量詞是什么,我們就可以知道對概念與個體范圍相匹配的要求。比如全稱量詞要求:概念與個體域中的每一個個體相匹配;存在量詞要求:概念與個體中至少一個個體相匹配。比如文中“?x(Fx∧x=a)”是對“亞里士多德是哲學家”這個例子的量化表達。它可以用自然語言表達如下:有一個叫亞里士多德的人是哲學家??梢钥吹?,“有一個(人)”是量詞,“是哲學家”是謂詞,“叫亞里士多德”相當于其中的“=a”,可以暫且忽略。把它們置入句子圖式,就可以看出,只要找到一個個體(它叫亞里士多德),它是哲學家,該句子就是真的。我們也可以以“有一個人是哲學家”為例,其中的“有一個”是量詞,“人”和“是哲學家”是謂詞。這樣,量詞意謂的個體就不是人,而是更一般的東西。借助句子圖式可以看出,該句子的真依賴于這兩個謂詞所意謂的概念要與個體域中的某一個個體相匹配。即有一個個體,它是人并且是哲學家。有關句子圖式更多的說明,請參見王路:《句子圖式——一種弗雷格式的解釋方式》(《求是學刊》,2014年第5期,第34~44頁)。

2 奎因:《邏輯與共相的實在化》,載《從邏輯的觀點看》,江天驥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5頁;譯文有修正,參見W.V.O.Quine, “Logic and the Reification of Universals”, in 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 第103頁。

1 關于這個問題,我曾討論過多次,這里從略。

2 數詞有時也被稱為數量詞,因而與量詞有相似之處,但是又有不同。我們可以構造相應的句子圖式來說明相關的問題:

[句子圖式3] ? ? ? ? ?(語言) 句子: 數詞 ? ? ? ? ? / ? ?謂詞

(涵義) 思想: 思想的一部分 ? / ? ?思想的一部分

(意謂) 真值: 個體的個數 ? ? / ? ?概念

從這個圖式可以看出,一個含數詞的句子,它的真依賴于概念與相應于數詞所表達的數量的個體相匹配?!敖鹦怯?個衛星”這個句子中的數詞是“0”。我們可以把“金星的衛星”看作謂詞,它意謂的概念要與“0”這個數詞所指稱的相應數量的個體相匹配。由于“0”表示空,因而意謂沒有個體。所以它相當于表示沒有任何一個個體處于“金星的衛星”所意謂的概念之下。如果換成其他數詞,結果會完全不同。比如“天安門前有兩石獅子”。其中的數(量)詞是2。按照句子圖式,我們可以把2置入數詞的位置,把“天安門前的石獅子”看作謂詞,置入謂詞的位置,這樣就可以看出,這個句子如果是真的,則要求:該謂詞所意謂的概念與兩個個體相匹配,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3 例如參見M.Dummett, Freg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第2、15章;C.J.F.Williams, What is Existence? Clarendon Press 1981。

1 這里涉及一階邏輯與高階邏輯的區別。一階邏輯與高階邏輯的區別,已有許多討論[與奎因相關的討論可以參見G.Boolos, “On Secend –Order Logic”, “To Be is to a Value of a Variable(or to Be Some Values of Some Variables)”, in Logic, Logic, and Logic,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我們的討論只限于一階邏輯,因此主要只限于個體域以及關于個體東西的考慮。

2 本文不準備對置換解釋進行深入探討。根據句子圖式(參見前注句子圖式1、2)可以看出,謂詞是句子圖式中的必要組成部分。句子圖式1表明謂詞與名字組合成句子的情況。句子圖式2表明謂詞與量詞組合成句子的情況,這里,量詞的意謂被解釋為個體域。由此我們可以獲得一種明確的認識。假如換作置換解釋,則無法用“個體域”說明量詞的意謂。這樣就會有說明中的麻煩,比如用“事物”來表達?!笆挛铩笨梢宰稣Z義解釋中的用語,但是有些模糊不清。認識到這一點也就可以看出,置換解釋本身還是有一些問題的。比如,用表達式對變元進行置換,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因為“表達式”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如果指名字,那么這種置換后的結果相當于句子圖式1和2所示。但是如果指其他“事物”,比如性質,那么這種置換后的結果是什么就不是那樣清楚了,至少依據句子圖式1和2無法表達出來。

3 從20個世紀中葉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來,關于量詞的對象解釋和置換解釋,人們有許多討論,意見也極不相同(例如參見M.Dummett, Freg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第15章;C.J.F.Williams, What is Existence?, Clarendon Press, 1981, 第VIII章;M.Lance, “Quantification, Substitution, and Conceptual Content”, in Nous, Vol. 30, No. 4 ,Dec., 1996)。相關討論與對一階邏輯的認識有關,引發許多有意思的看法。比如有人認為,在弗雷格那里,既可以看到對象解釋,也可以看到置換解釋,二者是相通的(參見L. Stevenson, “Freges Two Definitions of Quantification”, in The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Vol. 23, No. 92, Jun., 1973)。特別要指出的是,相關討論還涉及一階邏輯與

模態邏輯的關系。對象解釋對量詞域有明確規定,由此形成一階邏輯,即以個體事物為基礎。置換解釋對量詞域沒有(局限于個體的)規定,因而可以允許對性質、類這樣的東西進行量化,由此形成高階邏輯??蚍磳δB謂詞邏輯與他堅持對象置換的解釋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而主張模態邏輯尤其是模態謂詞邏輯的人,則極力主張置換解釋(例如參見R.B.Marcus, “Quantification and Ontology”, in Nous, Vol. 6,No. 3,Sep., 1972)。

1 蒯因:《悖論的方式及其他論文》,葉闖等譯,《蒯因著作集》第5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59頁。譯文有修正,參見Quinc, The Ways of Paradox and other Essay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第275頁。

2 依據句子圖式2(參見前注句子圖式2),這一點可以看得很清楚。

1 這一點從句子圖式1和2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圖式1中在意謂層面有“對象”;圖式2中在意謂層面有“個體范圍”。個體范圍中的東西是個體的,亦可稱為對象。

2 參見弗雷格:《對涵義和意謂的解釋》,載《弗雷格哲學論著選輯》,王路譯,王炳文校,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第120~121頁。依據句子圖式則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前一種關系是句子圖式1所展示的,后一種關系是句子圖式2所展示的。

3 借助句子圖式1(參見前注句子圖式2)可以看出,“巴臺農神廟”和“數7”應該置入專名的位置,“是”應該置入謂詞的位置,這時,“是”的省略性表達就顯露無遺。含有它們的句子的真依賴于它們指稱的對象處于“是”這個謂詞所意謂的概念之下,而這個概念是不清楚的。如果在表達中加上關于這兩個對象的說明,無論是什么,比如“是一個圣地”,或“是質數”,在句子圖式中都會置入謂詞的位置,因而在意謂層面也會有相應的概念。假如把這里的“是”看作“存在”,則它就不是一個謂詞,而是一個量詞。在這種情況下,依據句子圖式2(參見前注句子圖式2),我們會發現句子中沒有謂詞,因為“巴臺農神廟”和“數7”都不能置于謂詞的位置。所以,借助句子圖式可以看出,奎因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

1 奎因:《存在與量詞》,賈可春譯,陳波校,載《蒯因著作集》第5卷,涂紀亮、陳波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418頁,譯文有修正,參見Quine, “Existence and Quantification”, in Ontological Relativity and Other Essays, Colubia University Press, 1971, p.91。

(意謂) 真值: 個體的個數 ? ? / ? ?概念

從這個圖式可以看出,一個含數詞的句子,它的真依賴于概念與相應于數詞所表達的數量的個體相匹配?!敖鹦怯?個衛星”這個句子中的數詞是“0”。我們可以把“金星的衛星”看作謂詞,它意謂的概念要與“0”這個數詞所指稱的相應數量的個體相匹配。由于“0”表示空,因而意謂沒有個體。所以它相當于表示沒有任何一個個體處于“金星的衛星”所意謂的概念之下。如果換成其他數詞,結果會完全不同。比如“天安門前有兩石頭獅子”。其中的數(量)詞是2。按照句子圖式,我們可以把2置入數詞的位置,把“天安門前的石獅子”看作謂詞,置入謂詞的位置,這樣就可以看出,這個句子如果是真的,則要求:該謂詞所意謂的概念與兩個個體相匹配,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0 例如參見M. Dummett, Freg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第2、15章;C.J.F.Williams, What is Existence? Clarendon Press 1981。

0 這里涉及一階邏輯與高階邏輯的區別。一階邏輯與高階邏輯的區別,已有許多討論(與奎因相關的討論可以參見Boolos,G.: On Secend –Order Logic; To Be is to a Value of a Variable( or to Be Some Values of Some Variables); in Logic, Logic, and Logic,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我們的討論只限于一階邏輯,因此主要只限于個體域以及關于個體東西的考慮。

0 本文不準備對置換解釋進行深入探討。根據句子圖式(參見前注6)可以看出,謂詞是句子圖式中的必要組成部分。句子圖式1表明謂詞與名字組合成句子的情況。句子圖式2表明謂詞與量詞組合成句子的情況,這里,量詞的意謂被解釋為個體域。由此我們可以獲得一種明確的認識。假如換作置換解釋,則無法用“個體域”說明量詞的意謂。這樣就會有說明中的麻煩,比如用“事物”來表達?!笆挛铩笨梢宰稣Z義解釋中的用語,但是有些模糊不清。認識到這一點也就可以看出,置換解釋本身還是有一些問題的。比如,用表達式對變元進行置換,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因為“表達式”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如果指名字,那么這種置換后的結果相當于句子圖式1和2所示。但是如果指其他“事物”,比如性質,那么這種置換后的結果是什么就不是那樣清楚了,至少依據句子圖式1和2無法表達出來。

0 從上個世紀中葉、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來,關于量詞的對象解釋和置換解釋,人們有許多討論,意見也極不相同。(例如參見Dummett, M.: Freg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第15章;Williams, C.J.F.: What is Existence?,第VIII章;Lance, M.: Quantification, Substitution, and Conceptual Content, Nous, Vol. 30,No. 4 ,Dec., 1996)。相關討論與對一階邏輯的認識有關,引發許多有意思的看法。比如有人認為,在弗雷格那里,既可以看到對象解釋,也可以看到置換解釋,二者是相通的(參見Stevenson, L.: Freges Two Definitions of Quantification, The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Vol. 23, No. 92, Jun., 1973)。特別要指出的是,相關討論還涉及一階邏輯與模態邏輯的關系。對象解釋對量詞域有明確規定,由此形成一階邏輯,即以個體事物為基礎。置換解釋對量詞域沒有(局限于個體的)規定,因而可以允許對性質、類這樣的東西進行量化,由此形成高階邏輯??蚍磳δB謂詞邏輯與他堅持對象置換的解釋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而主張模態邏輯、尤其是模態謂詞邏輯的人,則極力主張置換解釋(例如參見Marcus, R. B.: Quantification and Ontology, Nous, Vol. 6,No. 3,Sep., 1972)。

0 蒯因:《悖論的方式及其他論文》,葉闖等譯,《蒯因著作集》第5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59頁。譯文有修正,參見Quinc, The Ways of Paradox and other Essay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第275頁。

0 依據句子圖式2(參見前注6),這一點可以看得很清楚。

0 這一點從句子圖式1和2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圖式1中在意謂層面有“對象”;圖式2中在意謂層面有“個體范圍”。個體范圍中的東西是個體的,亦可稱為對象。

0 參見弗雷格:《對涵義和意謂的解釋》,載《弗雷格哲學論著選輯》,王路譯,王炳文校,商務印書館,2006年第2版,第120-121頁。依據句子圖式則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前一種關系是句子圖式1所展示的,后一種關系是句子圖式2所展示的。

0 借助句子圖式1(參見前注6)可以看出,“巴臺農神廟”和“數7”應該置入專名的位置,“是”應該置入謂詞的位置,這時,“是”的省略性表達就顯露無遺。含有它們的句子的真依賴于它們指稱的對象處于“是”這個謂詞所意謂的概念之下,而這個概念是不清楚的。如果在表達中加上關于這兩個對象的說明,無論是什么,比如“是一個圣地”,或“是質數”,在句子圖式中都會置入謂詞的位置,因而在意謂層面也會相應的概念。假如把這里的“是”看作“存在”,則它就不是一個謂詞,而是一個量詞。在這種情況下,依據句子圖式2(參見前注6),我們會發現句子中沒有謂詞,因為“巴臺農神廟”和“數7”都不能置于謂詞的位置。所以,借助句子圖式可以看出,奎因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

0 奎因:《存在與量詞》,賈可春譯,陳波校,載《蒯因著作集》第5卷,涂紀亮/陳波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418頁。譯文有修正,參見Quine: Existence and Quantification, in Ontological Relativity and Other Essays, Colubia University Press, 1971, p.91。

猜你喜歡
奎因變元存在
一類具有偏差變元的p-Laplacian Liénard型方程在吸引奇性條件下周期解的存在性
關于部分變元強指數穩定的幾個定理
懷疑與存在:米蘭?昆德拉《慶祝無意義》
淺析笛卡爾之“上帝”觀
非自治系統關于部分變元的強穩定性*
關于部分變元強穩定性的幾個定理
《蠶》
戰勝概率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