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范類高校實踐教育模式及基地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2015-09-20 13:10陳發明
關鍵詞:主城師范類頂崗

陳發明

(重慶師范大學 文學院,重慶 400047)

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基礎復合應用型人才,已成為國內外大學辦學的主導思想,大學實踐教育模式的探討與實踐,也成為現代大學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

一、師范類高校教育實踐的現狀

按照教育部對實踐教學的分類,實踐教學可以分為“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實驗教學、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等五類。這里,我們把師范類高校的教育實踐分為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兩種形式。專業實習是實習與專業有關的實踐,從實習階段來看,可以分為教育見習、模擬實習、畢業實習;從實習的組織形態看,有集中實習、分散實習、集中與分散結合實習;從實習的性質看,有委托實習、頂崗實習、定向實習;從專業實習的內容上看,有課堂教學實習、班主任實習、第二課堂實習、教育調查等。社會實踐,主要指非專業的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紅色之旅”學習參觀、國防安全教育軍訓,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社會調查,勤工助學。下面著重說明幾種常見的專業實踐模式。

1.校外見習

校外見習是傳統的教育實踐形式,在國外稱為感受實踐活動。其目標是了解中小學實際,熟悉和積累教師職業技能,感受體驗教師角色的內涵與職責[1]。近幾年來,一些師范類高校對校外見習的重視不夠,往往是走走過場而已,學生沒有取得真正意義的收獲。

根據見習的目標不同,校外見習可以分為專題見習和綜合見習兩類;根據見習的場所的不同,可以分為就近見習和回原籍學校見習。專題見習,即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教師根據各門學科最核心或最前沿的研究動態,形成專題,帶領學生到中、小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見習或者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如課堂組織形式有效性探究等。綜合見習,即組織學生到見習學校進行備課、教案編寫、課堂教學、課后答疑、作業批改、班主任工作、第二課堂活動等多項教育教學活動的觀摩實踐活動。對于見習場地的選擇,目前國內多采用就近學校參觀聽課式見習方式。其優點是操作組織方便,不會給見習學校帶來麻煩,學校也好組織管理。但也存在明顯的缺點,一是學生由于教育主體缺失,始終進入不了教育主體角色和進行相似性體驗;二是學生見習面很窄,除了課堂聽課之外,其他如班級管理等都難以涉及。

2.校內模擬實習

模擬實習就是學生自己模擬虛設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把自己置入教師或學生的角色而進行的模擬性教學。其優點一是教學配置要求簡單,一間教室或一個可以容納幾人的空間,如學生寢室或室外空地就行,條件好一點的可在微格教室進行。二是通過“鏡像效應”,學生能逐漸克服上臺暈闕癥,認清自我,重塑自我,最終熟練掌握整個教學過程的各種技能。但模擬畢竟是虛設情景下的實踐,與充滿各種變數的真實課堂相差很遠。模擬實習,除了學生小組模擬講課評課、教學法課堂十分鐘試講、微格訓練外,還可以舉辦教學技能相關的各種比賽,如講課比賽,說課比賽,師范技能比賽等。

3.畢業實習

師范類高校一般會采用分散自主實習、統一集中實習、就業定向實習等三種實習方式讓畢業生進行8—12周的實習鍛煉。有的學校把實習時間安排在大四的上學期,即7學期,有的安排在第6學期。實習內容主要包括課堂教學、說課、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調查等。

畢業實習存在的問題是畢業實習時間偏短,學生上課機會偏少;實習學校受益不多,接收實習生積極性不高;學生自身的理論知識、專業能力準備不足,實習學校不放心;實習經費不足,不能保證實習活動的有效開展。

畢業實習通常安排在每年的9—11月份,由于實習學校升學壓力大,所以學生在重點中學實習,可能只上2節課,一般中學實習可以上4—6節課。至于班主任實習,實習學校一般不會大放手。因此,實習時間偏短,實習學生角色定位尷尬,教育主體地位與主體意識缺位是當前我國師范類高校畢業實習的主要問題。

此外,師范類高校也存在實踐定位較窄的問題(一般師范大學的實習定位在中學,師范學院的實習定位在小學),導致中小學銜接教育實踐缺失,再加上基地建設滯后、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因素,也制約了教育實踐的發展。

二、師范類高校實踐模式摸索與實踐

根據我國現行師范類高校教育實踐的現狀,大致可以歸納出四種教育實踐模式:

1.校內模擬實踐+畢業實習模式。

這是我國最普遍的一種師范類高校教育實踐模式。校內模擬實習一般安排在大學的第6學期,時間2—3周(主要是學生課外自主進行)。畢業實習安排在大學的第7學期,時間是2—8周。

2.校外見習+校內模擬實習+畢業實習模式。

這是一種比較合理的實踐模式。校外見習安排在第2學期或第3學期,見習時間2—4周;校內模擬實習安排在第6學期,時間為2周;校外畢業實習在第7學期,時間8—12周。

3.頂崗獨立實習模式。

這是教育部近年來推出并倡導的一種實踐模式。學生到西部偏遠學校進行為期一學期的頂崗實習,回來之后,不再參加畢業實習。時間一般安排在大學第4學期。

4.區縣初級實習+大城市提升畢業實習模式。

第一階段為初試專業實習,學生要到相對較為落后的地區,主要是為了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情感;第二階段為專業提高和就業方向性實習,選擇經濟文化教育較為發達的地區進行就業性的升級實習[2]。

區縣主城兩級實踐模式,是我們課題組經過兩年的跟蹤調研和300名學生的問卷訪談得出結論。為了驗證這一實踐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們課題組做了以下兩項工作:

(1)跟蹤調研、全程指導

課題組選擇了分布在黔江、秀山、武隆、彭水、忠縣等縣城和鄉鎮中學頂崗支教的50多名同學作為跟蹤調研對象,在他們頂崗實習結束以后,及時召集他們開會總結,并提出課程的一些補習安排。2008年9月,安排他們到主城一些學校實習(筆者注:頂崗實習結束后,學校原則上不再安排實習),經過一個多月的主城提升實習,他們覺得收獲很大[3]。2008年11月,這50名頂崗實習的同學中有46人順利找到工作。

(2)問卷調查,專題采訪

課題組隨機對300名師范類高校畢業生進行實踐模式的問卷調查。問卷設計如下:

實習模式 實習時間 實習周數 贊成 不贊成校內模擬實踐+畢業實習模式第6學期第7學期2+8校外見習+校內模擬實習+畢業實習模式第2—3學期第4學期第7學期4+2+8頂崗獨立實習模式 第6學期18區縣初級實習+大城市提升畢業實習模式第5或6學期第7學期8+8

經過問卷測試與統計,57%的同學贊成“區縣初級實習+大城市提升畢業實習”兩級實踐模式,40%的同學贊成“校外見習+校內模擬實習+畢業實習模式”三級實踐模式,8%的同學贊成“校內模擬實踐+畢業實習模式”,1%的同學贊成一級頂崗實習模式。經調查發現,贊成“區縣初級實習+大城市提升畢業實習”兩級實踐模式的原因主要是實習時間充足,有前后兩個階梯的緩沖與提升,邊遠區縣與主城文化差異大,便于多層面了解社會,了解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狀況,今后就業擇業選擇的余地大。贊成“校外見習+校內模擬實習+畢業實習模式”三級實踐模式的同學認為,該實踐模式比現行的“校內模擬實踐+畢業實習模式”多一個提前接觸中學的機會,主城實習比較方便。不贊成頂崗實習的同學認為,頂崗實習時間太長,教育教學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不完備,實習難度較大。頂崗實習回來后,耽誤的課程不能得到有效的填補,知識缺口較大,工作難找。至于頂崗實習,由于不能再參加主城重點中學的提升實習,自己原有的教學經驗、知識結構與主城教育相比,處于落后狀態。其實,頂崗實習可以轉為“區縣初級實習+大城市提升畢業實習模式”。將頂崗實習的實習時間由第6學期的18周壓縮為8—12周,再增加第七學期6—7周的主城提升實習,就可轉為區縣主城兩極實踐模式。這一實踐模式,一是增加學生實習時間,二是減少主城單邊實習的壓力。

三、師范類高校實踐教育模式改革建議

綜合國內外教育實踐的理念和教育實踐模式現狀,我們認為,師范類高校實踐教育及教育模式改革,應該注意幾點:

1.增加實習時間,建立多級的實踐教育基地

國外高校教育實習的時間普遍在15周以上,教育見習、實習分布貫穿整個教育周期,占到總學時的12%,體現了教師教育面向中小學、注重實踐和應用的價值取向。我國師范類高校的教育實習至少由原畢業實習的8周增加到15周以上,教育見習、模擬實習、畢業實習分布貫穿整個教育周期,占到總學時的12%。

建立多級的教育實踐基地是國內外高等教育實踐教育的大勢所趨,它有助于緩解過度集中某一區域或基地或學校的實習壓力,走出“主城圍城”或“單一區域學校圍城”效應,把學生多層面推向社會,推向廣大農村。

多級教育實踐基地,包括教育實踐基地的區域多級和實習學校的類別的多級[4]。區域的多級,指主城教育實踐基地、主城周邊區域教育實踐基地、西部邊遠區縣教育實踐基地。實習學校類別的多級,主要是指在同一區域實習學校中的中學與小學、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多級,避免單一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它有助于師范院校學生到中、小學進行交替或輪換的全程教育見習與畢業實習。多級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一是需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觀念的改變,二是需要增加教育經費的投入。

2.構建多級多樣的實踐教育模式

國外高等實踐教育,從形式上分為模擬實習、教育見習、專業畢業實習等形式。就我國目前師范類高校實踐教育模式而言,校外見習+校內模擬實習+畢業實習模式和區縣主城兩級實踐模式,是值得推崇的實踐模式。

3.加強中、小學的銜接實習,實行中小學全程教育實踐。

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都要求大學生從大一開始逐步到幾所中、小學進行見習和實習,加強學生對中、小學的教育教學的了解,防止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銜接缺失。我國中、小學間的銜接教育還需要進一步得到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師范類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視,加強中、小學的銜接實習,實行中、小學全程教育實踐,是師范類高校實踐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

4.實習管理規范、評價科學。

大、中、小學要共同參與,成立資源優化配置的合作指導小組,對教育實習進行多位一體的聯合指導,共同負責開展教育實習的科學計劃、組織實施、診斷性指導和規范科學的評價,切實保障和促進了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中的專業化能力發展。

目前,一些師范類高校存在著學生實踐“就簡則簡”、“能省則省”的思想,再加上周邊教育實踐環境復雜等因素,以至教育實踐單一、基地建設滯后,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尤其是教育實踐環節被簡化,時間被壓縮,中小學銜接(高中與初中、初中與小學)缺失等現象比較普遍。如果這些現象繼續下去,在未來的教育職場的競爭中,師范類高校的學生將會失去“師范生”的優勢,師范類學校也將面臨生存的危機。因此,師范類高校必須重視教育實踐與基地建設,一是以培養師范學生的教師職業情感和專業執教能力為要,構建以“區縣主城兩級實踐模式”為主的多級多樣的實踐教育模式和實踐基地,尤其是“校外見習+校內模擬實習+畢業實習模式”和“區縣初級實習+大城市提升畢業實習模式”這兩種實踐模式及相應的基地建設。二是增加教育實習時間,加強中、小學的銜接實習,實行有主次的中、小學全程教育實踐。只有這樣,我們現有的教育實踐模式及基地建設,才可能有更大的改觀,并得到良性的、科學的發展。

[1]劉悅.重慶市高等教育發展現狀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4,(8).

[2]鄒霞,李繼富.論職業生涯規劃在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中的作用及其實現途徑[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4,(7).

[3]游敏惠,袁曉鳳.高校實踐育人的傳統文化淵源及其啟示[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3,(4).

[4]宦書亮,李俊.培養應用型人才 注重課程實踐教學[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3,(6).

猜你喜歡
主城師范類頂崗
重慶主城都市區工業遺產分布圖(部分)
閱讀與寫作:高職師范類學生語文課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職非師范類專業新教師需進課堂下企業
重慶:今年全力推進 110個道路項目建設
從建構主義下分析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必要性
基于現代學徒制下高職學校頂崗實習的安排與策劃
中小學師范類與非師范類教師的教學能力差異狀況及成因分析
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頂崗實習環節
淺析師范類高?;瘜W實踐教學的改革和探索
鋼與火之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