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位干預對持續性枕橫位分娩40例的影響

2015-10-10 13:30余裕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15年7期
關鍵詞:分娩結局

余裕

【摘要】目的:探討體位干預對持續性枕橫位分娩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住院分娩持續性枕橫位無頭盆不稱的80例初產婦,按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40例(采用體位干預護理措施)和對照組40例(采用傳統護理措施),對比兩組產婦的分娩結局。結果:觀察組產婦順產產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陰道助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總產程為(957±41)h,顯著短于對照組(1246±748)h,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胎兒窘迫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持續性枕橫位分娩的初產婦來說,采用體位干預護理措施比傳統的護理措施更具有優越性,能有效縮短產程、降低剖宮產率,臨床效果明顯。

【關鍵詞】體位干預;持續性枕橫位;分娩結局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4-0135-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ody position intervention on persistent occipital transverse effect of childbirth.Methods Select persistent occipital transverse position of 80 cases of puerpera childbirth, 4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with body posi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easure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maternal birth outcomes.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maternal vaginal birth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labor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957±41) h,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246±748) h, compared two group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for persistent occipital transverse delivery of maternal, USES the body posi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s more superiority than traditional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labor, decrease the rate of cutting palace, achieved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Keywords: body position intervention;Persistent occipital transverse position;Birth outcomes

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有利于圍產醫學的更新和進步,隨著剖宮產的不斷增加,人們對其所引發的并發癥也越來越重視,臨床中造成產婦頭位難產需要進行剖宮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持續性枕橫位。持續性枕橫位指的是胎兒胎頭以枕橫位的姿勢入盆,枕部在下降的過程中,不能轉成枕前位,在產婦臨產之后,仍位于母體骨盆的側方,致使分娩發生困難。持續性枕橫位的發生,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原因包括包括骨盆形態及大小異常、頭盆大小不稱、胎頭俯屈不良以及宮縮乏力等。臨床表現為肛門墜脹和排便感早、臨產后胎頭銜接較晚、產婦易疲勞以及宮頸水腫等。針對持續性枕橫位應采取有效的處理方法,例如試產過程中維持良好的體力,及時處理宮縮乏力,或徒手旋轉胎頭或行胎頭吸引產等。為了降低剖宮率、減輕產婦的痛苦、提高分娩質量和產科質量,在生產過程中選擇最合適的體位是十分有必要的[1]。筆者對40例采用持續性枕橫位分娩的初產婦采用體位干預護理措施,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資料共計80例,均為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持續性枕橫位無頭盆不稱的初產婦。年齡23~34歲,平均年齡(289±36)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2±19)周;所有產婦均無內外科疾病、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等。按護理方法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40例(采用體位干預護理措施)和對照組40例(采用傳統護理措施),所有產婦在年齡、孕周等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體位干預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在飲食、入廁或疲勞時采用坐、立、走、蹲等方式,分娩時不進行任何體位干預指導,單純采用自由臥位待產。若有宮縮欠佳予以靜脈滴注縮宮素加強子宮收縮。

122觀察組在第一產程潛伏期應保證產婦充分營養與休息,在活躍期產程出現停滯時,需要分別采用跪式法和床邊站立位進行待產。站立位待產:產婦把床尾作為支撐點,雙手扶著床尾欄,雙腳分開站立,背部貼墻而立,臀部可以左右移動,出現宮縮時可將身體向前傾;跪式法待產:產婦兩腿分開跪在床上,兩只手作為支撐點,使身體背部朝上,腹部朝下身體向前略傾進行待產。這種姿勢借助重力作用使胎兒背部和產婦的腹壁側處于同一位置,為了對胎兒的胎心和宮縮壓力進行監測,在待產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胎心監測儀,當產婦感覺疲憊時可在床上自行休息[2],并予對側臥位(即左枕橫位的產婦,應采取往右側臥位,右枕橫位的采用左側臥位)的方法進行待產。endprint

13觀察指標包括:①分娩方式;②陰道分娩產程時間;③孕婦胎兒窘迫率;④新生兒窒息率。

14統計學處理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30軟件,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對比對比兩組產婦分娩方式發現,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為7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000%;另外觀察組的剖宮產率為1500%、陰道助產率為75%,顯著低于對照組5250%、1750%,兩組產婦分娩方式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產婦陰道分娩產程時間對比對比兩組產婦陰道分娩產程時間發現,觀察組的總產程為(957±41)h,顯著短于對照組(1246±748)h,兩組陰道分娩產程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孕婦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比較對比兩組孕婦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發現,觀察組的胎兒窘迫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1250%,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胎兒頭部的內旋轉機制是決定胎兒能否順利分娩的重要因素。在分娩過程中產力、產道和胎兒如果能夠相互適應以最小徑線通過產道自然分娩。如果胎兒頭部不能以枕下前囟徑下降,直至臨產后仍位于母體的側方,致使分娩發生困難,稱之為持續性枕橫位,則會出現產程延長甚至停滯狀況[3];另外胎頭長時間壓迫軟產道,可造成組織缺血壞死,形成生殖道瘺。此時,過早的使用腹壓,出現宮頸水腫,或導致繼發宮縮乏力,或手術助產增加產后出血及感染,或出現胎兒宮內窘迫和新生兒窒息等,母嬰安全都受到威脅。

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產婦枕橫位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為了糾正胎位,醫生一般直接進行徒手旋轉胎頭,然而在旋轉的過程中容易引起胎心音的改變,從而大大增加了剖宮產以及手術分娩的機率[4]。由于受到羊水浮力、胎兒自身重力以及宮縮力的影響,胎兒的姿勢在隨時發生變化。因此,在產程中應根據產婦的產程進展和宮縮狀態進行體位護理,盡可能的將胎方位放置在最有利的枕前位方向。王玨、黃堅等研究認為,臨產早期正確的進行體位護理有利于枕橫位糾正轉為枕前位,臨床試驗和研究顯示[5],當產婦宮口擴張為5~6cm時若出現枕橫位、枕后位則需要進行跪式法待產,產婦身體前傾姿勢使得背部朝上,腹部朝下,此時胎兒縱軸與產婦骨盆軸相同,這樣有利于對胎兒入盆的角度進行改變,使胎頭退回到骨盆,隨著宮縮的發生使得胎兒朝著正常的胎方位入盆。當宮口出現擴張7~10cm時則采用站立位待產,胎兒在重心與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加大了胎頭對宮頸的壓力,從而引起有效宮縮,加快了宮頸擴張和產程的進度[6]。另外,產婦可以通過自身活動調節舒適的體位來促進宮縮,胎兒在產道中也會隨著產婦的運動而發生轉動,這對胎兒順利分娩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產婦順產及陰道助產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產婦分娩方式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的總產程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陰道分娩產程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胎兒窘迫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分娩的過程中采用特殊體位護理不僅有利于產婦陰道分娩、縮短產婦產程,而且對胎位的糾正具有明顯效果,目前在臨床上已經被廣泛應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活躍期晚期的孕婦采用仰臥位待產時,很可能會出現妊娠子宮對下腔靜脈和髂動脈造成壓迫的現象,從而導致下腔靜脈血流受到阻礙,使得產婦回心血量減少,并且還可能會壓迫到腹主動脈,造成循環血量出現減少的問題,降低子宮血流,這種情況會直接造成胎盤循環障礙,最終導致胎兒缺氧,因此,在體位干預持續性枕橫位分娩的過程中,助產士應格外注意活躍期晚期產婦的安全,創造有利于站立位、跪式法待產的實施條件,提高產婦的舒適度。

參考文獻

[1]何慧麗,馬彩娥,劉燕.臨床護理路徑在初產婦分娩應用中的效果觀察[J].上海預防醫學,2014,26(8):463464.

[2]陳美桃,林如勤.徒手旋轉枕橫位和枕后位降低剖宮產率[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7,13(2):143144.

[3]范桂香.臨產時胎頭高浮對分娩方式的影響[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03,9(5):7879.

[4]林玉平,林錦秀,林艷,等.羊水糞染新生兒洗胃后再嘔吐的聯合干預效果觀察[J].海峽預防醫學雜志,2013,19(1):8889.

[5]王玨,黃堅.圍產期心理干預對分娩結局改善的影響[J].浙江預防醫學,2011,23(6):8081.

[6]姚紅娣.臨床路徑在孕婦分娩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浙江預防醫學,2012,24(1):8182.

(收稿日期:20150620)endprint

猜你喜歡
分娩結局
全程陪伴分娩護理助產對分娩結局的影響分析
新生兒出生體重與分娩結局的關系
cook雙球囊用于足月羊水偏少患者促宮頸成熟的臨床研究
活躍早期人工破膜對產程與分娩結局的影響分析
助產護理干預對高齡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
宮頸環形電切術對CIN患者術后妊娠及分娩結局的影響
妊娠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
自由體位對活躍期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