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西地區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分析

2015-10-15 11:30吳杰寧凌
河北漁業 2015年10期
關鍵詞:粵西層次分析法可持續發展

吳杰 寧凌

摘要:漁業捕撈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海洋漁業發展的必然之路?;浳髯鳛閭鹘y的漁業捕撈區域,其捕撈業的科學化、合理化、集約化發展,有利于推進整個中國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AHP法)對粵西地區漁業捕撈的可持續發展進行體系構建,并根據層次分析權重來考察漁業捕撈的可持續發展的得分情況。

關鍵詞:粵西;捕撈業;層次分析法;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1980年國際自然保護同盟的《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1]:“必須研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基本關系,以確保全球的可持續發展。[2]”這是世界范圍內首次對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的提出。1981年,美國布朗(Lester R.Brown)出版《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提出以控制人口數量、保護資源環境和開發再生能源來實現可持續發展[3]。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表了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標志著可持續發展正式提出。此后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多達150多種,但被廣泛接受且影響最大的仍是《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的定義。該報告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4]??沙掷m發展必須包括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三大內容,在可持續發展中:“經濟持續發展是基礎;生態持續發展是條件;社會持續發展是目的”[5]。此后的《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等文件更是在國際范圍內掀起了可持續發展的高潮。

中國政府編制了《<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6],首次將可持續發展納入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發展戰略中。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將可持續發展戰略寫入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實施戰略之中[7]。進入21世紀,隨著陸地資源的日益短缺,海洋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新起點。中國作為海洋大國,在“十八大”報告中已經把“建設海洋強國”[8]作為海洋發展的戰略目標,但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海洋資源,還在積極的規劃之中??梢钥隙ǖ囊稽c是海洋可持續發展必將成為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由之路。海洋漁業作為海洋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做好我國海洋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工作,怎樣衡量地區海洋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狀況,成為了我國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立足可持續發展的三大內涵: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結合海洋區域發展的具體特征,從廣東省粵西地區的海洋漁業捕撈行業入手,通過對粵西地區漁業捕撈的調查研究,建立粵西漁業捕撈的可持續發展體系,為漁業捕撈區域化發展提供更加科學的方法。

1 粵西地區漁業捕撈的現狀分析

粵西地區位于廣東省的西部,主要包括湛江、陽江、茂名三個地級市,地區面積3.17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7%;人口1 526萬,占全省的14.6%;但地理位置優越,其北部灣及南海海域漁業資源豐富,海洋捕撈產量躍居全省首位,占到廣東省海洋漁業捕撈的50%以上。圖1列舉了2004-2012年廣東省海洋漁業捕撈總量以及粵西三市(湛江、陽江、茂名)各自的海洋漁業捕撈產量。

通過對2004-2012年廣東省及粵西三市海洋漁業捕撈產量圖走勢的分析,可得知以下3點:

1) 2004-2012年廣東省海洋漁業捕撈總量整體呈現逐年遞減規律,(僅2008年比2007年高出3.68萬t,2012年比2011年高出3.34萬t)特別是從2007年開始下降到150萬t以內,表明廣東省海洋漁業捕撈整體數量在逐年減少。

2) 2004-2012年粵西三市各自的海洋漁業捕撈產量整體也呈現下降的趨勢,(僅陽江市2010年和2012年有小幅增長),表明粵西三市海洋漁業捕撈產量在逐年減少。

3) 2004-2012年粵西三市各自海洋漁業捕撈產量下降的趨勢表明粵西地區整體捕撈產量也在下降。

通過對粵西三市2004-2012年各自海洋漁業捕撈量的累加,得出粵西地區總量并進行了系統性整理。(如表1粵西地區海洋漁業捕撈總產量及占全省總量的比率。)

通過對廣東省及粵西海洋漁業捕撈產量(2004-2012)的列舉和分析,從表1中可得知以下2點:

1) 2004-2012年粵西地區海洋漁業捕撈總量整體下降的趨勢。(僅2012年比2011年高了1.98萬t),表明廣東省及北部灣漁業捕撈產量在逐年減少。

2) 2004-2012年粵西地區海洋漁業捕撈數量占全省的總比率大于51.10%,表明粵西地區對廣東省海洋漁業捕撈的影響巨大。

3) 由2)粵西地區對廣東省海洋漁業捕撈量的影響巨大,可得知粵西地區海洋漁業捕撈的逐年減少是廣東省海洋捕撈整體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帶著粵西地區海洋漁業捕撈量逐年下降的這一問題,深入到粵西地區對海洋漁業捕撈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研和分析,得出粵西地區海洋漁業捕撈產量逐年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 捕撈強度大,嚴重超過本海域的資源承受能力。根據專家估算,南海海域每年的潛在漁獲量為240萬~280萬t,自1997年漁獲量已達370萬t,嚴重超過了漁獲量的承載力。目前在粵西的北部灣以及南海區域作業、功率在350 kW的漁船多達6萬艘,[9]漁業捕撈強度早已超過本海域資源的承受力。

2) 捕撈船只老化,且采用粗放的漁業捕撈方式,導致捕撈產量和效率低下。截至 2012 年初,中國漁船總數 106 萬艘,小型漁船占90%,木質漁船占85%[10]?;浳鞯貐^的捕撈漁船以小型和木質為主,其裝備陳舊、技術落后,且采用傳統的粗放捕撈方式,導致能源消耗大、捕魚效率低、產品合格率低下等問題嚴重。

3) 海域生態破壞嚴重,導致海洋生物的繁殖能力減弱。當前海洋捕撈作業方式以選擇性較差的拖網和張網為主,這兩種作業方式對資源的破壞性較大[11]?;浳鳚O民為獲取更多經濟利益,時常通過加大網型、運用電脈沖等方式來破壞漁業資源,導致本海域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生物繁殖能力下降嚴重。

4) 海域污染較重,影響了海洋漁業的整體數量?;浳骱S蛭廴緛碓粗饕腥悾壕用裆钗廴?、工業廢水污染以及海上石油污染。這三類污染導致該海域水質下降、富營養化嚴重、赤潮頻發等問題,對海域漁業資源的發展造成嚴重損害。如2004年8月,北海-越南海域發生的赤潮現象持續了一個多月,對該海域的漁業資源造成了重大的損失[12]。

基于粵西地區海洋漁業捕撈數量整體下降的趨勢,在分析粵西海洋漁業捕撈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粵西地區海洋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構建粵西地區漁業捕撈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有利于粵西地區漁業捕撈的科學化、合理化、集約化發展。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法)對粵西地區漁業捕撈的可持續發展進行體系構建,并根據層次分析權重來考察漁業捕撈的可持續發展的得分情況。層次分析法不僅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方法,還是一種多準則決策方法。通過對復雜問題的因素分解,并按支配關系對相關因素進行分組,從而構建出多層次分析結構模型。運用兩兩比較的方式來劃分諸因素的相對重要性, 最后綜合人的判斷來對決策諸因素的相對重要性進行總排序。

2 建立粵西地區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按照層次分析法的特點,并結合可持續發展的三大主要特點,如圖2所示,將粵西地區漁業捕撈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共分為三層。第一層為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層,是實現粵西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的總目標;第二層從實現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的各個要素出發,找出影響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的三大要素:“經濟要素、社會要素、生態要素”,從而形成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的準則層。第三層為決定三大要素的指標層,分別選取影響準則層的九大代表性指標,通過計算推理出九大指標在“經濟要素、社會要素、生態要素”時的正負指標方向,從而對粵西地區漁業捕撈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做出準確判斷。

指標層中各個指標的含義如下:

1) 捕撈產品合格率:符合捕撈標準的產品數量。計算公式為:捕撈產品合格率=捕撈標準產品量/總捕撈產品量。此指標為正向指標,其數值越大表明捕撈產品合格率越高。

2) 單位捕撈漁船能耗量:單位捕撈漁船的能源消耗量。計算公式:單位捕撈漁船能耗量=捕撈漁船總體能耗量/捕撈漁船總個數。此指標為負向指標,其數值越大表明單位捕撈漁船的能耗越高。

3) 標準捕撈人均產量(t):符合捕撈標準的水體平均到每個人身上的產量。計算公式:標準捕撈人均產量=捕撈總產量/捕撈人數。此指標為正向指標,其數值越大說明標準捕撈人均產量越高。

4) 捕撈漁民醫保率:捕撈漁民的醫療保險覆蓋率。計算公式:捕撈漁民醫保率=漁民參保人數 /地區總參保人數。此指標為正向指標,其數值越大說明捕撈漁民醫保率越高

5) 捕撈技術培訓率:有關固定人數(如100人)的捕撈技術的培訓概率。計算公式:捕撈技術培訓率=培訓次數/培訓人數(100)。此指標為正向指標,其數值越大表明捕撈技術培訓率越高。

6) 捕撈經費投入量:捕撈經費的人均投入量。計算公式:捕撈經費投入量=捕撈經費投入總量/捕撈人數。此指標為正向指標,其數值越大表明捕撈經費投入量越大。

7) 低齡產品放生率:不符合捕撈標準的低齡產品放生比率。計算公式:低齡產品放生率=放生低齡水產品數量 /捕撈低齡水產品總量。此指標為正向指標,其數值越大說明低齡產品放生率越高。

8) 人工魚礁投放率:單位面積內的人工魚礁的投放比率。計算公式:人工魚礁投放率=人工魚礁投放總量/投放總面積。此指標為正向指標,其數值越大表明人工魚礁投放率越高。

9) 污染排放達標率:排入到海水中污染物的達標率。計算公式:污染排放達標率=污染排放達標量/污染排放總量。此指標為正向指標,其數值越大表明污染排放達標率越高。

3 計算粵西地區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權重

我們首先確定指標層各個指標的基準值,并對其定量化的指標進行統一性無量綱化處理;然后通過對指標(包括目標層指標與準則層指標)賦權;最后,運用線性加權合成法,對粵西地區漁業捕撈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

3.1 評價指標的基準值確定

本文的評價體系指標主要包含定量指標。定量指標通過比較分析地區海洋漁業捕撈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的指標值來確定。

3.2 指標數值的無量綱化處理

定量性指標從其數值的特征來看,可分為兩種情況:①評價指標數值越小越符合粵西地區漁業捕撈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如單位捕撈漁船能耗量等指標);②評價指標數值越大越符合粵西地區漁業捕撈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如標準捕撈人均產量、捕撈產品合格率等指標)。

n×n滿足條件:aij>0;aij=1/aji,則稱該矩陣為正、負反矩陣。(其重要程度值見表2),分別對一級(準則層)指標相對于最高層的重要性以及二級(指標層)指標相對于其相關的一級(準則層)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得到4個判斷矩陣:為了數據的準確性,本文運用專家咨詢的方法來構建判斷矩陣。專家總人數為32人,其中漁業技術培訓人員9名,漁船作業人員7名,漁業捕撈經費專員8名,高校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研究教授8名。利用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共收回問卷32份(其中有效問卷28份,2份空白問卷,2份不完整問卷),分析28份有效問卷的調查結果,構造如下4個判斷矩陣。

3.4 權重的確定

如果判斷矩陣的一致性符合條件,則將Wi=rΠnj=1aij作為ai 元素的權重估計值,進而對向量w=(w1, w2,…,wn)進行歸一化處理,把經過歸一化的向量作為權重向量,從而分別得到一級(準則層)指標以及二級(指標層)各指標的權重。通過權向量計算,算得9個二級指標相對于最高目標層的權重如表4所示。

根據上述層次分析法中9個二級指標得到的權重可知,在所構建的粵西地區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中,單位捕撈漁船能耗量相對于最高目標的權重為0.655 1,表明單位捕撈漁船能耗量對此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的影響最大;然后是人工魚礁投放率和捕撈技術培訓率,其權重為0.647 9和0.626 2,表明人工魚礁投放率和捕撈技術培訓率對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的影響僅次于單位捕撈漁船能耗量;再是捕撈漁民醫保率、低齡產品放生率和捕撈產品合格率,其權重為0.263 4、0.229 9和0.211 4, 表明低齡產品放生率、捕撈漁民醫保率和捕撈產品合格率對此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的影響第三大;最后對此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的影響最小的是標準捕撈人均產量、污染排放達標率和捕撈經費投入量。

4 粵西地區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措施

為了能建立粵西地區科學、合理的漁業捕撈體系,也為了能使粵西地區的漁業形成可持續性的發展體系,根據以上9大指標體系的權重分析,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粵西地區漁業捕撈的可持續性發展。

4.1 減少單位捕撈漁船能耗

單位捕撈漁船能耗量相對于最高目標的權重為0.634 8,表明單位捕撈漁船能耗量對此漁業捕撈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的影響最大,只要減少單位捕撈漁船的能耗,就能有效實現漁業捕撈的可持續性發展?;浳鞯貐^由于漁民生產分散,漁船老化嚴重等,其漁船單位能耗過大,需要及時更新船體,運用太陽能、風能等現代化的捕撈漁船,才能實現捕撈漁船的能耗降低,而單個漁民的力量薄弱,無法完成此項工作,需要政府和國家的資助,才能在現實中改變現狀,才能實現捕撈漁船能耗的低碳化發展。

4.2 提高人工魚礁投放率

人工魚礁投放率的權重為0.536 8,表明其對捕撈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很大。隨著海洋漁業的發展,天然的珊瑚礁遭到了大量的毀壞,導致魚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受嚴重破壞,不利于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而人工魚礁的投放,有利于魚類環境的建設,對于魚類生存大有好處,所以政府應加強人工魚礁投放率,人為建設一些有利于魚類發展的環境。

4.3 加強捕撈技術培訓工作

捕撈技術培訓率的權重為0.551 9,表明其對漁業捕撈可持續性發展的貢獻率很大?;浳鞯貐^自古以來都是傳統的網型捕撈方式,其捕撈技術基本上以手工為主,捕撈技術落后,捕撈效率低下。政府需要組織專門的培訓班,通過科學合理的培訓來提高廣大漁民的捕撈技術,從而為實現漁業捕撈的可持續性發展打下基礎。

4.4 增加低齡產品放生率

政府應制定一個捕撈標準,規定每次的捕撈尺寸和重量,并鼓勵漁民將小于標準的低齡產品、幼崽放生海里,以增加低齡產品放生率,從而為本海域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做出貢獻;

4.5 提高捕撈漁民醫保率及改善其他指標

捕撈漁民醫保率的提高,可為漁民解決后顧之憂,有利于漁民更加健康地進行漁業捕撈活動。完善其他可持續發展指標,如提升捕撈產品合格率、提高污染排放達標率和增加捕撈經費投入量等可從全方位為粵西地區海洋漁業捕撈的持續化發展做出貢獻。

總之,要想實現粵西地區漁業捕撈的可持續化發展,必須通過國家、政府和漁民三方的共同努力。運用科學的、合理的技術和方法,通過多方面、多渠道的努力和溝通,才能為漁業捕撈的可持續性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也才能為粵西地區實現漁業捕撈的可持續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業材.《世界自然保護大綱》簡介[J].新疆林業,1980(03):56-58

[2]《世界自然保護大綱》概要[J].自然資源研究,1980(02):67-69

[3] Lester R.Brown.Build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 .Society [J],1982,(1-2):75-85

[4] 蔣偉.《我們共同的未來》簡介[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88,(01):46-47

[5] 馬曉惠.從《寂靜的春天》到《我們共同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形成與發展[J].海洋世界,2012(06):22-24

[6] 《中國 21 世紀議程--中國 21 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4

[7]《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

[8]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2

[9] 陳文.廣東省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借鑒與分析美國漁業的管理經驗[J].水產科技,2002(06):1-6

[10] 山東省船舶行業協會副秘書長 周安昌.提升裝備水平 發展遠洋漁業[N].中國船舶報,2013-02-06008

[11] 張忠國.控制海洋捕撈強度所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0

[12] 韋金勝.北部灣海洋漁業資源衰退深層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廣西水產科技,2006(2):9-14

[13] [美]T L薩蒂.層次分析法--在資源分配、管理和沖突分析中的應用[M].北京: 煤炭工業出版社,1988

[14] 許樹伯.實用決策方法--層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88

Abstract: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is the necessary road of Chinese Marine fishery development.As the traditional fishing area, The Scientific、rationalization、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in Northwest of Guangdong , is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of China fisheries.This paper use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in west reg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analytic hierarchy weighting to investigating the scor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Key words:Northwest of Guangdong; Fishery industry; AH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猜你喜歡
粵西層次分析法可持續發展
真實性視闕下粵西飲食文化旅游開發及對策研究
粵西地區塘口古堡群保護與開發研究
粵西傳統武術發展研究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道路擁堵的研究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粵西地區農村小學師資培養策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