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護理評分系統在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應用

2015-10-21 16:40董金潔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資源配置護理管理

董金潔

【摘 要】目的 探討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ICNSS)在ICU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105例ICU患者分為觀察組(55例)和對照組(50例),比較兩組患者ICU住院時間、醫療費用、ICU住院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及護士對護理資源配置和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ICU住院時間、醫療費用、ICU住院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均少于或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觀察組護士對護理資源配置及觀察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 采用ICNSS量表配置護理人力資源,可提高護理質量及護士、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值得在ICU推廣應用。

【關鍵詞】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ICNSS);資源配置;護理管理

在目前臨床護理人力資源極為短缺的情況下,準確評估護理工作量,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已成為落實護理計劃、保證護理質量的前提和基礎[1]。然而,國內關于ICU護理工作量的計算和人力資源的配置尚缺乏有效且具公信力的工具[2]。2011年起,我科應用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ICNSS)對ICU的護理工作進行定量評估,并依據評估結果配置人力資源,在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及護士、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方面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ICU收治的患者105例,其中男71例、女34例,年齡19~77歲,平均(48.4±25.1)歲。疾病類型:多發傷30例,外科大手術后32例,消化道大出血13例,感染性休克10例,重癥胰腺炎8例,急性中毒7例,心臟驟停心肺復蘇術后5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105例患者分為觀察組(55例)和對照組(5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種及病情等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對照組:應用平均分床法對患者進行護理,即護士長根據患者總數及床位將其平均分配給每個或每組護士,使每個護士平均包干一定數量患者的護理工作;(2)觀察組:應用ICNSS量表評估患者的護理工作量,然后依據評估結果配置護理資源,具體做法為:①翻譯、校正ICNSS量表。②應用ICNSS量表對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評分。包括16個評估項目,即通氣功能異常、氣體交換受損、氣道清理功能下降、心率/心律及血壓異常、重要臟器灌注不足、體溫改變、營養及代謝改變、容量異常、排泄清除功能改變、皮膚完整性受損、軀體活動障礙、睡眠模式紊亂、交流障礙、疼痛、焦慮、恐懼、親屬的不良應激等。每個護理問題根據患者實際需要的護理干預水平分別給予1~4分,比如與通氣功能異常相關的干預水平可分為4級:一級干預:即預防性護理,包括衛生宣教、心理護理、體位護理等,若患者只需一級干預,給予1分;二級干預:即支持性護理,是指除一級干預外還需要胸部理療、吸氧、輔助排痰、藥物治療等改善肺功能的措施;若患者需要二級干預,給予2分;三級干預:即緩解性護理,主要包括呼吸機輔助通氣(如壓力支持通氣)等干預措施;若患者需要三級干預,給予3分;四級干預:即救助性護理,指患者需要完全的呼吸支持(如容量控制通氣),若患者需要四級干預,給予4分。該量表總分16~64分。③依據ICNSS評分結果配置護理人力資源[3]。ICNSS評分為16~22分時,護患比為0.5:1;23~32分時,護患比為1:1;33~40分時,護患比為1.5:1;>40分時,護患比為2:1。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ICU住院時間、醫療費用(如床位費、治療性費用等)、ICU住院期間并發癥(如壓瘡、醫院感染等)的發生率;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護士對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滿意度、患者及其家屬對ICU護理工作質量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ICU住院時間、醫療費用、ICU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等均明顯少于或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或P<0.01)。滿意度方面:觀察組14名護士中,對護理資源配置感到滿意者13名,滿意率達92.9%;55例患者及其家屬中,對ICU護理工作質量滿意者51例,滿意率達92.7%。對照組14名護士中,對護理資源配置滿意者8名,滿意率為57.1%,50例患者及其家屬中,對ICU護理工作滿意者35例,滿意率為70.0%。兩組比較,觀察組護士對護理資源配置及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表1 兩組患者ICU住院時間、醫療費用、ICU住院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滿意度的比較(x±s)

組別 例數 ICU住院時間(t/d) 醫療費用(元) 并發癥的發生率[n(%)] 護士滿意度(%) 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

對照組 50 7.4±3.7 23844.5±6552.7 8(16.0) 57.1 70.0

觀察組 55 4.6±2.9 15678.2±6115.3 4(7.3) 92.9 92.7

t/χ2 2.38 2.64 7.25 8.62 6.87

P <0.05 <0.05 <0.01 <0.01 <0.01

3討論

目前臨床的重癥護理人力資源極為短缺,準確評估護理工作量,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已成為落實護理計劃、保證護理質量的前提和基礎。然而,國內關于ICU護理工作量的計算和人力資源的配置尚缺乏有效且具公信力的工具[4]。大多數情況下,由護士長根據患者總數將床位平均分配給每個護士,使每個護士包干一定數量患者的護理工作,即平均分床法。此種分配模式忽略了護士工作能力及素質的個體差異,很可能導致原本已短缺的護理資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護理資源過剩,而病情危重患者護理資源不足,從而影響護理質量和綜合救治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花靜,徐鳳玲,李秀貞.對安徽省14所三級甲等醫院ICU護理人力資源的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8,8(6):14-16.

[2]吳娟.護理工作量評估系統在ICU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1):978-980.

[3]潘夏蓁,姚海欣,林碎釵,等.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介紹[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4):378-380.

[4]裴先波,徐麗華,葉春玲.ICU護理工作量測量量表信效度檢測[J].護理學雜志,2006,21(22):12-14.

猜你喜歡
資源配置護理管理
如何發揮企業家精神推動經濟增長
中國僵尸企業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層級護理管理模式在外科護理管理中應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吉林省職業教育資源共享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