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文學中人文關懷的失落與回歸

2015-10-21 16:59仲偉秀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人文關懷兒童文學人文精神

摘 要 目前,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兒童文學中人文關懷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然而,在我國兒童文學發展的實際情況中,往往忽視了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在絕大多數的兒童文學中,過分注重理性,這使得兒童文學作品變得枯燥。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兒童文學中的人文精神逐漸萎縮。新的形勢下,文學觀念發生了重大變革,兒童文學中人文關懷的回歸使其創作水平不斷提升。

關鍵詞:兒童文學 人文關懷 理性 人文精神

一 兒童文學中人文關懷的失落

縱觀中國整個文學事業,可以發現兒童文學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兒童文學較之其他的文學而言,有著清新、淡雅的特點。但是它并不是死死沉沉,而是充滿了活力。兒童文學主要是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分析問題,它是用兒童的情感來觀察世界:兒童的快樂、悲傷、生氣、哀愁都是兒童文學的主題。在我們的理解中,兒童可以形容為祖國的花朵,他們直接關系著整個民族的未來。所以,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兒童文學可以為這些花朵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并且充實他們的精神世界。在當今社會,對于兒童的健康成長給予重視,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已經變成兒童文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兒童文學的作用大概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它給下一代提供成長知識,站在感性的角度上塑造他們的情感,使得兒童的成長逐漸趨向于人性化,同時不斷得到提升。這樣一來,兒童文學的意義就至關重要,它不僅僅能夠引導兒童的發展,對兒童進行心理上的教育,同時它與兒童的精神境界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兒童文學應該具備兩種關懷,即理性關懷和人文關懷。一般來說,理性主要側重于說教方面,側重于教育;人文則是與精神、心靈等有著直接的關系,側重于情感。

當今社會,理性思維充斥著各個領域,而人文關懷則是日漸衰竭,幾乎被人們無視。在進行兒童文學創作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就文學與教育關系分析,兒童文學的創作是側重于教育,還是文學本身?是以人文為主,還是理性?根據相關資料分析,在兒童文學中,理性關懷和人文關懷的地位是同等的,這兩者之間存在共同發展的關系。然而在實際過程中,這兩種關懷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就現代兒童文學的初始發展階段而言,以理性關懷為主的兒童文學比重是較大的。在1935年,著名文學家茅盾發表了一篇關于兒童文學的文章,他就兒童文學的作用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眾所周知,兒童文學是在五四時期被提出的。茅盾指出,從五四時代開始,兒童文學已經開始與兒童問題相聯系,這個觀念是具備一定的科學性的。從這里可以看出,早在初期,現代兒童文學就具備著社會問題性。人們在對待兒童文學的態度上,在其初步發展的時候就充滿著說教色彩。在舊的時代,它是與社會革命論有著一定的聯系。在戰爭時期,兒童文學民族創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放斗爭。而到了兒童文學發展的另一個時期,即解放區文藝運動中的兒童文學,主要描繪的是以兒童和成人為主體的階級壓迫、階級對抗。在過去的兒童文學中,兒童文學作品《英雄雨來》《閃閃紅星》至今讓人難以忘懷。等到新中國解放后,兒童文學的創作則轉向了階級斗爭,其方向以及原則面對著高難度的挑戰。在中國的文革時代,兒童文學的創作開始出現一些問題,在兒童文學中公式化、概念化的傾向比較嚴重,這非常不利于兒童文學的進步。對于兒童文學的創作,以“重大主題”和“重大題材”論為主;而在描繪任務形象時,必須滿足三原則,突出兒童英雄的“高、大、全”。這個時期的兒童文學相對落后,幾乎淪落成政治教化以及政治宣傳的輔助工具,審美價值下降。而此時,在1961年,文學家茅盾發表了另一篇文章,對兒童文學的發展進行了探討。他大膽地指出,雖然在這一時期,少年兒童文學從形式上而言,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從本質上而言,是不存在較大差別的;從表面上分析,其政治性強,但是就具體情況而言,過于注重理性,使得文章缺乏文采?!耙话愣?,這個時期的兒童文學作品的特點可以簡單地總結為五句話:政治作為先鋒,藝術性缺乏;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枯燥乏味?!边@五句話對于五六十年代兒童文學創作狀況的概述十分貼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兒童文學在本質上應該是與兒童接觸,和兒童進行對話的。但是漸漸地卻轉變為說理形式的師生對話,成為一門枯燥的課程。這些本來都是小學應該發揮的作用,但是卻介入到了兒童文學之中,使得兒童文學創作具備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在內容上本來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常常被當做兒童文學的主題來使用。這實際上是一種教化意識對兒童文學的侵蝕,這種思想幾乎影響到我們對于兒童文學內容、作用、價值的評定。于是,在無形之中,一些作家以及兒童文學創作將學校的教學觀點作為寫作內容寫入兒童文學作品中,使得文學為學校代言,成為學校育人的附庸品。在兒童文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錯誤的傾向,即將兒童文學的作用與兒童教育的作用直接掛鉤。本著教育為本的原則,在很大程度上,兒童文學缺乏文學色彩,少了原本應該具備的生機與活力。在內容上,過于乏味、僵硬,常常出現一堆的空話、套話。無論從哪個角度上分析,以政治、教育為先導的兒童文學是不符合時代需要的,它沒有從兒童本性出發,不能夠促進兒童文學的發展。所以,為使兒童文學擺脫教育以及政治的束縛,向一個更加寬闊的領域發展,必須直視兒童文學作品中這種人文關懷的失落。

二 人文關懷的回歸

由于在兒童文學中過分提倡理性,使得人文精神不斷泯滅,所以導致兒童文學的發展受阻,淪落為政治、教育讀本。新的形勢下,改革開放政策使得兒童文學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兒童文學創作者在反思的過程中進步。久而久之,失落已久的人文關懷被人們發現。新的時期,人們對兒童文學的發展密切重視,使得許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出現在文壇中,進而使得一大批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品誕生。此時,兒童文學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光是它的形式就已經變得多樣化,比如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等。在這種背景下,兒童文學不像以往那樣單調,它不僅僅強調教化的作用。兒童文學在理性教育的基礎上,對兒童的精神世界有著更多的關注。這是人文關懷的中心內容,簡單來說:其關注人的生命和健康,它對于人性和人權絕對尊重。此外,兒童文學支持人的獨立思想以及人格的容許等,它為人活得更加有價值創造出一個好的文學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發現在整個兒童文學的發展中,人文關懷是對整個人類命運的思考,它重點關注人類生命和健康。在兒童文學中,人文關懷主要體現著以下的內容:對兒童的思想給予尊重;注意兒童的精神發展;保護兒童的本性;對受到創傷的心靈進行撫慰。綜上所述,兒童文學作家必須具備一顆童心,這樣才能和兒童進行一場真正意義上心與心的交流,才能將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明代,有一位思想家李贄曾經在其作品《童心說》中強調過童心的重要價值。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童心,那么他的為人也不真。他說,童子是人的開始,童心是最真的東西??梢钥闯?,李贄覺得童心是理想人性的參照,同時也是人文心理的象征。在這個充滿誘惑以及繁雜的世界上,童年和童心是一方凈土,給予人生活的希望。而對于兒童文學作家而言,真正的“童心”,就是站在兒童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用兒童的心來感受世界。只有融入兒童的世界,真正地感受兒童的心情,才能夠做到絕假純真,寫出好的兒童文學作品。這樣,兒童文學作品才算是真正地為兒童服務,促進兒童內心世界的成長。

從我國所有的兒童文學作家中可以發現,第一位將女性的溫柔融入到現代兒童文學上去的作家是冰心。她的作品,像《寄小讀者》《春水》《繁星》等都充滿著一種靈性,整個文章的風格清新、淳樸。同時又透露出一股濃烈的女性氣息,那是別樣的溫柔,使得兒童文學作品中充斥著母愛的旋律,引人入勝。讀過冰心的文章的讀者都知道,“母愛、童心、自然”是她文學中永恒的主題。冰心將母性的溫柔、慈愛與童心、自然相結合,使得整個文學作品體現出兒童的天真以及母愛的芬芳。隨之發展起來的一批女性兒童文學作家還有很多,比如葛翠玲、周百黎等等。她們和冰心有著同樣的感悟,用自己平和的心境,伴著溫柔的目光給予孩子最大程度上的關注。同時,在兒童文學作品中,給兒童現實中缺乏或者是想要卻得不到的東西。如此一來,兒童們的生活就得到了拓展。讀這些文學作品,我們甚至能夠隱隱約約感受到一些母親對于兒童的關懷。這也是女作家們最純樸、細膩的心靈。

由于文學取得了迅猛的發展,所以在兒童文學的發展史,文學關注的視角不再是健康的兒童。其在文學作品中,對于一些孤兒、殘疾兒童加強了重點與關系,這也是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這是由于這些兒童原本就處于弱勢,所以他們遇到的困難應該是更大的。這樣,他們相比正常的兒童而言,需要更多的支持。新時期的作家李鳳杰就已經察覺到這一點,在其文學作品中,他采用最為真摯的話語將弱勢兒童想要表達的內容一一寫出。其作品主要是圍繞人的奮斗來展開,他把兒童的苦難人生作為文學作品的出發點,十分清楚地將殘疾兒童與命運抗爭、跨越苦難的情景描寫出來。對于兒童的這些品格,他給予肯定與激勵,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他將這種品格在苦難人生中的各種積極意義進行了剖析,用充滿激情的文字給予兒童支持,使他們的靈魂受到感染。

到了90年代,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出現通俗文學。受這種文學創作思潮的影響,兒童文學的視野漸漸轉變,它也朝著一個通俗的方向轉變。在此之前,80年代的新潮小說家故意不寫校園生活,采取新的內容以及寫作方法,使得兒童文學中的美學價值得到體現。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進行分析,比如秦文君的《女生賈梅》、郁秀的《六年級大逃亡》等文學作品,對兒童的各種情緒進行了描繪,這大大地縮短了作品和生活之間的差距,也拉近了作家和兒童的距離,因此得到了廣大兒童的喜愛。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科幻小說不斷興起,這充分表現了新世紀兒童特別的生活方式。在兒童文學作品中,更多地是對兒童渴求知識、勇于探索、熱愛科學的精神進行肯定。即使90年代的文學作品偏向于通俗,但是其不缺乏人文關懷。整個文學作品中對兒童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了闡述,在此時,兒童的精神需求和兒童的審美依然是群眾矚目的焦點。

三 結語

總而言之,人文關懷的回歸能夠為兒童文學注入生機,使兒童文學的發展更加順利。雖然兒童文學中不能缺乏理性關懷,但同時人文關懷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兒童文學的發展迎來一個春天。

參考文獻:

[1] 謝燕:《中國文學批評文體的現代轉型述要》,《名作欣賞》,2014年第23期。

[2] 王妙:《論兒童文學中的人生價值觀》,上海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3] 賈丹:《淺論兒童文學中的兒童讀者和成人讀者》,《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

[4] 彭京美:《兒童讀者的發現對兒童文學教學的啟示》,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5] 鄭格格:《文學的“第二世界”——兒童文學幻境模式研究》,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仲偉秀,內蒙古呼倫貝爾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人文關懷兒童文學人文精神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如何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培養人文精神
刊首語
人文精神是一種文化的自信
什么樣的兒童文學作品才算優秀
對員工的人文關懷,是預防工傷事故的重要手段
論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研究
兒童文學更需要成人關注
矚望兒童文學高峰
背負十字架的勇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