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爾維爾文學作品中的敘事藝術

2015-10-21 16:59劉浪飛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赫爾曼敘事結構

摘要 赫爾曼·梅爾維爾是美國19世紀后期浪漫主義小說家之一,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但他在創作之初并沒有獲得應有的關注,直到20世紀初期才引起文壇的重視,著名作家毛姆和馬克·吐溫都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同時梅爾維爾還有著美國“莎士比亞”的美譽。代表作品有《白鯨》《奧姆》《雷德伯恩》等。目前學界對梅爾維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說《白鯨》上,而忽視了其他方面,本文將重點對梅爾維爾作品中的敘事藝術進行分析闡釋。

關鍵詞:赫爾曼·梅爾維爾 敘事語言 重復藝術 敘事結構

赫爾曼·梅爾維爾(1819-1891)是美國19世紀后期浪漫主義最杰出的小說家之一,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但他在最初之時并沒有獲得應有的關注,直到20世紀初期才引起人們和文壇的重視,著名作家毛姆和馬克·吐溫都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同時梅爾維爾還有著美國“莎士比亞”的美譽??v觀梅爾維爾的一生,其早年喪父,家境貧寒,因此在15歲的時候便開始自謀生計,他先后做過小職員、小店員、工人、海員等,并曾經在捕鯨的船上工作過,這段特殊經歷對其日后的文學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曾經直言不諱地說過:“捕鯨船就是他進的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梅爾維爾的文學創作可以被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其早期創作的一些帶有很強寓言性的小說,如《奧姆》《瑪迪》等;第二類是就是他在高峰期創作的一些作品,如小說《白鯨》;第三類是其在后期創作的一些作品,主要以短篇小說和詩作為主,如小說集《廣場的故事》和詩集《約翰·瑪爾和其他水手》《梯摩里昂》等,他通過這些作品闡釋了自己對生活各個方面的思考和評價,同時他還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象征主義大師,其作品總是散發著一股濃濃的象征和寓言的味道,并在象征主義手法中不斷揭示出人與自然或者人與社會之間存在的矛盾問題。目前學界對梅爾維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說《白鯨》上,而忽視了其他重要的方面,本文將重點對梅爾維爾作品中的敘事藝術進行分析闡釋。

一 梅爾維爾多樣化的語言風格

語言被看做是一部文學作品的外衣和載體,在表達思想內容、意蘊內涵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一個作家個人風格的顯著表現。要想真正了解作品的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需要首先由作品的敘事語言入手。

首先,梅爾維爾哲理性的語言風格。梅爾維爾的作品總是帶有多層次的思想內涵,因此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存在著寫障礙,這實際上與其語言哲理性的風格有著直接的關系。梅爾維爾語言的哲理性主要表現在他對思辨性語言的大量運用,在小說《白鯨》中就出現了大篇幅的思辨性語言,這就使得這部小說的主題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表現了宗教的思想主題,而有的人則認為它闡釋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作品中確實出現了作者大量的內心獨白,這些獨白穿插于作者對這些問題思考的過程中,進而形成了小說帶有玄思、哲理式的自言自語,另一方面作者還運用了大量的復雜句式和修辭手法,這無疑又增加了文本自身的哲理性和難度性。梅爾維爾本人還深受宗教思想意識的影響,因此其小說中許多人物的名字都源于《圣經》,與《圣經》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又進一步增加了作品的哲理性,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作品的審美空間。

其次,梅爾維爾象征性的語言風格。梅爾維爾對語言的運用不同于口語化鮮明的馬克·吐溫,除了鮮明的哲理性,他的語言還帶有濃厚的象征性意味。對象征主義語言風格的運用與其當時的超經驗主義之間有著之間的聯系,從而使的其作品中包含了許多的象征主義物象。小說《白鯨》中的那條鯨魚并不僅僅是一條魚,在船長亞哈的眼中,白鯨不僅是他肉體上的敵人,同時也是其在精神上、理智上的敵人,白鯨是一切邪惡或者神秘鬼神邪說的化身,但在作者的眼中,白鯨是美麗恐怖且無惡無善,它只是大自然的一種象征而已。船長亞哈在作者的眼里具有一種天生且神秘的兇暴力量,他為了追逐白鯨,從大西洋追到印度洋和日本海,最終在裴廓德號船與白鯨的撞擊中葬身大海,從中可以看出亞哈具有從事超人的知識和力量,不過他那不顧一切得失的性格就注定了他悲劇的命運,而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強意志力也象征了其英雄的一面。由此可以看出,梅爾維爾象征主義語言的運用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廣度和深度。

梅爾維爾在小說中所使用的名字,也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如“以實瑪利”,這個水手是大船上最后活下來的人,船長和其他人都死,而白鯨也受到重傷生死未卜。以實瑪利作為整個事件的見證者,起到了信使的作用,他將亞哈追尋白鯨的故事傳播開來?!耙詫崿斃边@個名字來源于《圣經》,在《圣經》中,以撒是亞伯拉罕的應許之子,而以實瑪利則不是,他被流放,因此,這個名字寓意著被遺棄的人。梅爾維爾用這個名字向讀者表明,強悍的船長亞哈對自然的征服并非他所贊同的,亞哈的魂歸大海也說明了人類是無法徹底征服自然的?;钕聛淼囊詫崿斃鳛樾攀?,向人類傳達了《圣經》宣傳的生態理念,即人類要小心的面對自然,在利用自然的同時,也要保護和哺育自然,而不是肆無忌憚地去征服它。上帝在賜予人類權力的同時,也要求人類履行相應的義務。類似的,“白鯨”、“裴廓德號”等名字,也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二 梅爾維爾重復性的敘事藝術

敘事的重復性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之中,對敘事重復性的認知有利于從整體上把握作家的風格特點,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完成對作品本身的了解與解讀。梅爾維爾的作品中就大量地運用到了重復性的敘述藝術,從而在獨辟蹊徑中增添了作品的魅力。

首先,重復敘事藝術在作品中的表現。在梅爾維爾的作品中總是可以看到重復的話語、重復的經歷或者重復的歷史,除此之外,各個作品之間的互文與人物之間的模仿同樣構成了梅爾維爾重復性的敘事藝術。梅爾維爾的作品幾乎可以看做是其一生經歷的寫照,而航海的經歷則成為了他寫作的主要素材,同時也成了他作品敘事的主要發生背景,《泰皮》和《歐穆》兩部作品都是根據其在南太平洋的生活經歷寫成的,《白鯨》也與其在海上的捕鯨經歷密切相關,因此就可發現其作品的敘事背景幾乎都發生在浩瀚無邊的大海之中,帶有某種重復性。梅爾維爾的作品中還總是出現相同的意象,并對其進行強調和渲染,從而突出作品的思想蘊藉,小說《白鯨》為了突出強調白鯨的神秘、恐怖的意象特征,因而文中出現了大量且重復的白色意象,讀者可以看到白色的信天翁、鯊魚、熊、章魚以及彌漫在它們周圍的白色冰雪和海冰,這些白色的意象重復穿插地出現在整個文本之中,進而在意義或者客觀上突出人物的形象和作品的深層次含義。敘事的重復雖然并不能引起讀者的興趣與驚奇,但它卻可以在不變的性質中表現出作品最重要的部分。

其次,重復敘事藝術中的差異性。梅爾維爾敘事藝術上的重復是一種有差異的重復,由此可以看出這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再現,而是一種本質上的創新。對任何事件或者人物的重復實際上已經在重復的過程中偏離了原來的中心。梅爾維爾小說中的人物雖然有的重復著相同的經歷和背景,但是他們各自卻都有著不同的性格特征個價值觀念,《泰比》《奧穆》《瑪迪》這三部作品被合稱為“波里尼西亞三部曲”,都講述了三個青年在南太平洋的經歷和見聞,但三部作品所要表現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卻有著本質上的差異,《泰比》主要向讀者展示出了當地原始人的生活;《奧穆》則講述了被西方文化侵蝕過的原始島嶼,并呈現出了原始文明的墮落與消失;《瑪迪》則借著當地原始人的口吻映射并嘲諷了當時美國的社會政治制度,由此可見,三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雖然有著相同的南太平洋經歷,但作者卻分別呈現出了不同的深刻含義。小說《白鯨》中多處重復出現了煙斗的意象,但是作者卻賦予了它不同的象征意義,同時也是小說中人物聲音外延性性的一種表現。

三 梅爾維爾獨特性的敘事結構

梅爾維爾的作品有著非常獨特的敘事結構,他一方面繼承了傳統的敘事結構,另一方面也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和發展,無論是敘事角度或者敘事時間上都有明顯的特征特點,從而在這一點上也證明了梅爾維爾在文學創作上的獨特性。

首先,項鏈式的敘事結構。梅爾維爾作品的敘事結構具有鮮明的現代性,他往往打破傳統小說的空間結構和時間結構,并在敘述的過程中加入一些與情節并沒有很大關系的故事,從而擴大了整部作品的內容與外延,這就像一株大樹上長出了許多的枝干,而枝干上又可以長出許多新的枝葉一樣,這種敘事架構就可以被稱為項鏈式。小說《白鯨》是一部典型的項鏈式敘事結構的作品,但這部小說具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線索,即亞哈船長帶領裴廓德號船追捕白鯨,最后船毀人亡的一個故事,而中間卻穿插了許多“珠子”,即梅爾維爾詳盡而具體地向讀者說明了捕鯨的全過程,從這可以看到捕鯨的技術細節、鯨魚的種類類型以及當時美國捕鯨行業的歷史現狀,因此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是捕鯨業的百科全書。作者對捕鯨業的詳細描寫雖然與要表現的思想內涵并內有直接的聯系,但它并沒破壞整部作品的完整性與連貫性,還在另一個層面上豐富了作品的內容。

其次,多樣性的敘事角度。敘事視角實際上就是作品故事情節的呈現方式與角度,敘事角度的不同就會使得作品呈現出不同的面貌與意義,梅爾維爾善于運用不同的敘事視角來加強對作品的觀察與闡述。在小說《白鯨》中,梅爾維爾運用了全知視角、內視角和外視角相互結合的敘事角角度,全知視角又被稱為零聚焦,也就是敘述者筆者任何人物知道的都要多;內視角又被稱為內聚焦,即敘述者知道的與故事人物一樣多;外視角又被稱為外聚焦,即敘述者沒有人物知道的多,梅爾維爾對這三種敘事視角的切換應用不僅有利于敘述人的敘述,起著組織和貫穿全文的主導作用,同時還有利于豐富作品的形式。敘述角度可以將敘事語言與整個作品貫通起來,從而成為一個完整的藝術品,在連貫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多種角度來展示廣闊的社會生活,從而使得作品讀起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綜上,梅爾維爾總是用自己敏銳而感性的目光注視著整個社會,并通過作品表現自己對整個社會生活的思考與評價。他的作品總是將紀實、象征和寓言融為一體,在新奇奇妙的構思中表現著豐富的意蘊,同時其作品在敘事結構、時間以及敘事角度等方面也呈現出了獨具匠心的構思,這在側面上有增加了其作品的藝術魅力。

注:本文系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支持項目:認知詩學視閾下??思{小說人物形象建構研究;四川省教育廳一般項目(人文社科),立項編號:15SB0048;四川省教育廳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英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創新”(項目編號:13JGZ20)。

參考文獻:

[1] 彭建輝、王璞:《赫爾曼·麥爾維爾短篇小說的敘事特點》,《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2] 田芳:《論赫爾曼·梅爾維爾的〈白鯨〉中的象征藝術》,《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

[3] 孫美瑋:《梅爾維爾〈白鯨〉的語言風格解讀》,《芒種》,2015年第14期。

[4] 王艷慧:《麥爾維爾:19世紀的精神分析師——從〈白鯨〉看麥爾維爾的精神探索》,《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期。

(劉浪飛,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赫爾曼敘事結構
你怎么知道是我
試論赫爾曼?麥爾維爾《白鯨》中的救贖主題
人格結構理論視閾下《白鯨》中人物關系重構
夜間
《哈利·波特》的魔幻敘事解析
賈樟柯電影敘事的板塊結構分析
淺析《喜福會》的敘事結構
以微電影《調音師》為例談中國微電影在敘事上的改進
電影《明日邊緣》敘事動力解讀
《西廂記》與《春香傳》的敘事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