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

2015-10-21 16:40孫智嬋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癌癥病人癌癥腫瘤

孫智嬋

【摘 要】目的:探討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方法:對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進行討論。結論:加強和正確進行對惡性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是提高病人生命質量,延長病人的生存期的重要舉措之一。

【關鍵詞】腫瘤;護理

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中,惡性腫瘤是引起病人殘廢、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攻克惡性腫瘤是醫學界急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探討如何加強和正確進行對惡性腫瘤病人的心理護理,是提高病人生命質量,延長病人的生存期的重要舉措之一。在腫瘤本身的發展和治療過程中,有的病人會出現某種精神綜合癥,稱腫瘤精神綜合癥,而這些癥狀的出現,大多有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如疾病帶來的焦慮,治療措施帶來的痛苦,對死亡的恐懼,對家庭的顧慮等。臨床上應針對這些心理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1.心理因素與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關系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狀態。不少惡性腫瘤病人有過長期不正常的情緒狀態,尤其是過度緊張和過度憂郁的病史。近年來提出的“C型個性”[1],被認為是癌癥易患性人格,其基本性格特征是:表現為合作的,慣于自我克制,情緒壓抑、善于忍耐、多思多慮、內向、防御和退縮等。長期處于情緒壓抑和精神應激狀態下,中樞神經和大腦邊緣系統過度緊張,發生不同步機制,通過類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影響T淋巴細胞的成熟及細胞抗體生成減少,不僅削弱了免疫功能,而且容易造成基因程序錯誤外顯化,增加了人體對致癌因素的敏感性。而惡性腫瘤本身,又可作為一種惡性刺激,對病人產生嚴重的心理影響。面對癌癥的威脅,病人要經過一個對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療的復雜心理適應過程。護士通過為病人提供關于惡性腫瘤和治療信息,運用交流技巧,給病人以心理支持,可以促進病人對這一緊張狀態的調整適應過程。氣功和心理療法使患者處于樂觀明達的良性功能狀態,通道氣量明顯減少,動脈氧分壓降低,大腦皮層和邊緣系統充分發揮協調統一作用和高度有序化,提高各種器官、系統的電能和電磁效益。通過反饋機制,促進細胞內線粒體增殖,細胞正常分化生長,增強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2.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

2.1確定癌癥診斷時的心理護理?

目前癌癥仍是一個預后欠佳的痛苦的痼疾,病人在接受診斷的過程中常常過分焦慮,但又抱著最好不是癌癥的希望。醫生在沒有確切把握之前,不能向病人及其親屬透露,“可能是癌癥”的言詞或泄露出暗示性的表情。在診斷已經明確,但病人的精神準備還不足時,醫生應該給病人心理上的緩沖機會以避免出現過于強烈的心理刺激,要讓病人在知道患癌癥的同時,建立起治愈疾病的希望和信心。對病人隱瞞癌癥診斷或告訴其假診斷都是不妥當的。前者會引起的病人猜疑,后者病人早晚會知道真象,一旦病人發現自己被蒙在鼓里,頓時就會受到一個突如其來的精神打擊,并因此對醫生和家屬產生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這對進一步治療措施的實施很不利。護士要以自己對癌癥的樂觀態度去影響病人,使其對即將開始的治療抱有信心和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2.2疾病治療階段的心理護理

一個完善的治療計劃將使病人在確定診斷時遭受的心理創傷得以較快地平復,并帶來恢復健康的希望,有助于改善情緒。不論是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還是手術切除,癌癥病人總要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忍受比較大的精神和軀體損傷,故醫生必須在治療中得到病人的高度信任和密切配合,必須把整個計劃及其利害關系以及治療措施向病人交待清楚,使病人有更充分的心理準備。病人對治療計劃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則比較容易接受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若一旦出現嚴重的治療反應,并且超過病人事先想象的嚴重程度時,病人還需要得到心理的和對癥治療的雙重支持,對于惡心、厭食、虛弱、失眠等一系列治療反應,除給予一些對癥及保護性藥物外,醫生和護士一定要在精神上經常地給予其安慰和鼓勵,耐心解釋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慮和不安。這種心理上的支持,會使病人情緒穩定、樂觀,有助于減輕治療反應,使治療方案順利完成。

2.3彌留病人心理護理?

晚期癌癥病人在死亡前有相當一段時間的彌留期,身體嚴重衰竭而神志尚清醒,除忍受軀體的磨難,還忍受即將與親人永別的情感痛苦。由于每一個人的人格特征、生活經歷、文化素質和信仰不同,對待死亡的態度亦不一樣,其中信仰是關鍵因素,故醫護人員應當尊重病人的信仰,不應該對信仰不同的人表示任何輕蔑態度。對彌留病人盡職盡責,這不僅是對病人人格的尊重,也是對其家屬的最大精神安慰。

3家屬對癌癥病人的護理

3.1積極引導,樹立信心

惡性腫瘤由于發現較晚,病情多種多樣,等到查清是腫瘤,往往已經失去根治性的治療機會,只能采取對癥治療措施。很多病人一聽到自己患癌癥,悲觀恐懼而使精神支柱崩潰。因此,家屬要先建立信心,不要整天垂頭喪氣,要多了解患癌癥病人的治療護理經驗,與病人一同戰勝癌癥。要摸清病人的脾氣,對癥下藥。有的人感情脆弱,憂心忡忡,易激動。對這種人要把真情隱瞞起來,實行保護性醫療,使病人保持輕松的思想狀態,不要還沒來得及治療就先嚇出問題。對于文化水平高、性格開朗、堅強的人,委婉地或坦誠地將病情講明,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如不然,由于心理敏感多次會診檢查,會引起猜疑;或在偶然中被病人知道,反而造成病人郁郁寡歡,使病情加重。

3.2耐心護理,不厭其煩

晚期癌癥病人的全身癥狀復雜多樣,治療效果多不明顯,如疼痛、發燒、出血及腎功能衰竭等。病人在痛苦的折磨下,會對醫生、護士、醫院及周圍的一切不滿,這種情緒會導致病人向家屬發脾氣,這時就需要耐心地適應病人,處處為病人著想,投其所好,分散注意力,讓病人多一份快樂,少想一些疾病,家屬應理解病人被疾病折磨的痛苦心情。

3.3加強營養,協助活動

惡性腫瘤無限制地生長,消耗機體大量的能量、蛋白質等造成低蛋白血癥、電解質紊亂等現象,再加上化療、放療對胃腸道的副作用,病人常出現惡心、嘔吐、無食欲等癥狀,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根據病人的胃口,做一些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鼓勵病人多進飲食,以改善體內的負氮平衡。

人與人之間是應當相互尊重的,在各種疾病中,很少有如惡性腫瘤給人以巨大的精神壓力。他們希望得到醫護人員的熱情接待、重視和理解,希望能相互溝通思想。還希望能得到病友及家人的安慰和親近,使其不感到孤獨、寂寞。因此,應給予病人親切的關懷,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情緒。意志堅強和對生活充滿希望,是戰勝癌癥的重要精神支柱。

參考文獻:

[1]程翠英、劉彥玲、王俊先等.惡性腫瘤患者心理特點及護理.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1(11):1015.

猜你喜歡
癌癥病人癌癥腫瘤
致命腫瘤忽然消失
腫瘤標志物的認識誤區
“餓死”腫瘤的納米機器人
放療
癌癥晚期患者臨床關懷與護理手段探討
癌癥病人述情障礙及內在力量的相關研究現狀
中國癌癥分布圖
主動出擊:將癌癥消滅在萌芽狀態
腫瘤標志物正常不等于沒有腫瘤
癌癥化療中惡心嘔吐的護理干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