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的臨床對比分析

2015-10-21 16:40曾龍飛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臨床

曾龍飛

【摘 要】目的:通過對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臨床效果比較,為臨床手術方案的選擇提供理論依據。方法:將我院2013年5月~2015 年5月收治的病人,其中各300例患眼分別為A組(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組),B 組(超聲乳化術白內障摘除術),通過比較術后患眼透光率、角膜散光度、術中及術中并發癥對兩種手術方案的臨床效果做出評價。結果:患者在患眼恢復情況、術中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術后1個月復查時散光度比較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1周復查時,小切口角非超聲乳化摘除術膜散光度明顯高于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患者,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具有切口小、恢復速度快、術后視力恢復效果好等優點,且手術操作簡單、對手術器械要求低、費用低,適合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臨床

白內障主要表現是視力減退和視物模糊,是眼科常見的一種多發病,在我國致盲原因中位居首位[1]。近年來,隨著現代囊外術的普及和白內障手術技術的發展,白內障治療的手術方法不斷革新,小切口手術正在逐漸替代大切口白內障手術。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白內障的手術方法成為現代白內障手術的新發展方向,具有與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類似的效果[2]。具有對組織損傷輕、手術時間短 切口愈合好等特點。自2010年5月 ~2015 年 5月我院在臨床治療白內障手術方案分別選擇采取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兩種方式,研究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13年5月~2015 年5月我院收治的白內障患者586名,在與患者進行溝通后,經親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參與本次研究。選擇的患者晶狀體核硬度達一定程度(根據 LOCSⅡ分類法,將其中Ⅲ~Ⅴ 級晶狀體核硬度患者納入研究樣本),年齡 56~88(平均 69.5 ±2.1)歲,其中男性292(患眼300例人,女性294(患眼300例)人。術前患眼光感~0.1,排除術前患眼既往手術和外傷史。600例患眼隨機分為A組(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組),B 組(超聲乳化術白內障摘除術)各300例。兩組年齡分布、性別分布、基本生命體征等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由我科資深白內障手術醫師完成全部手術。

1.2 手術方法

納入研究范圍的患者在術前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情況下進行手術,術前選擇的麻醉方案都是表面麻醉,散瞳采用美多麗滴眼液(加用神經阻滯麻醉或局部浸潤麻醉的方式麻醉不合作的患者)。兩組患者術后均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A 組(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在對患者進行了麻醉的情況下,建立角鞏膜遂道切,切口位置在患眼距角膜緣12點上方1.5~2mm處,切約5.5~7.5mm長,深度達角膜緣內 1mm的切口。擴大角膜緣內切口,然后向切口內注入粘彈劑,環形撕囊或截囊,挽核,手動將皮質吸除,進行常規人工晶體植入,植入人工警惕后切口將自行閉合,或將切口縫合一針。

B 組(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將患者進行麻醉后,做小于3mm切口于患眼角膜緣10:30處,環形撕囊,晶狀體內水分離、水分層處理后,超聲乳化晶體核,將皮質注吸,將人工晶體進行常規植入操作,植入人工晶狀體后切口自行閉合。

1.3 觀察指標

術后1周以及1個月時復查,對兩組患者的患眼透光率恢復情況以及角膜散光情況進行檢查,對術中、術后兩組患者是否并發癥的情況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 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以(x±s)表示,計量資料用采用t 檢驗,組件資料采用X2檢驗進行比較。當P<0.05時,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術后復查,經手術患眼的透光率>0.3為患眼恢復標準,其中手術1周后復查,A組249(83%)例患眼恢復,B組252(84%)例;1月后復查,A組266(88.7%)例患眼恢復,B組271(90.3%)例。兩組數據間進行統計學比較,P>0.05,無統計學差異。通過兩種手術方案進行白內障摘除術后患眼的恢復情況相近。在術后復查中對兩組患者角膜散光度進行了比較,如表1所示,在術后1周進行復查時,兩組角膜散光度有顯著差異(P<0.05),二在術后1個月進行的檢查中,兩組受術者角膜散光度沒有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在兩種手術方案實施后,術中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1,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最多的是角膜水腫,但在并發癥發生率上兩組數據進行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組別 患眼數n 散光度比較 并發癥比較(n(%)

術前 術后1周 術后1月 角膜水腫 虹膜脫出 前方出血 后囊破裂 傷口裂開

A組 300 0.89±0.31 1.70±0.72 0.87±0.32 94(31.33) 10(3.33) 10(3.33) 17(5.67) 6(2.00)

B組 300 0.79±0.33 1.01±0.21 0.85±0.29 89(29.67) 7(2.33) 10(3.33) 18(6.00) 8(2.67)

3討論

白內障是我國眼科常見致盲疾病之一,尤其實在老年患者中,致盲率達到75%以上,切通過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是唯一能夠徹底對抗失明的方案。

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具有切口?。?mm 左右)的特點。且由于手術切口不在角膜內,因此,由手術造成的角膜散光度影響較小,術后散光少,克服了大切口手術會明顯影響散光的弱點。且由于是隧道,切口密閉,前房穩定,術中、術后并發癥少。術后復明效果好,恢復快。小切口避免了對周圍組織的損傷,角膜水腫消失速度快,炎癥反應相對較輕,術后第2d的復明效果比較顯著,針對核硬度在Ⅲ級以及以上的患者復明效果更加明顯[3]。

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分別采用了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通過兩種不同的手術后,患者在患眼恢復情況、術中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術后1個月復查時散光度比較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1周復查時,小切口角非超聲乳化摘除術膜散光度明顯高于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患者,兩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切口小角膜水腫恢復快。

在術式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檢查,在選擇手術方案是嚴格按照手術的適應證,從而達到臨床療效最理想,同時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相比較超聲乳化摘除術除了上述優點外,還具有手術操作簡單、對手術器械要求低、費用低等優點,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何守志.晶狀體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70.

[2]夏亮.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的臨床對比分析[J].臨床研究 2013,11(4):106-107.

[3]龔文廣,崔紅,萬基敏.白內障超聲乳化與小切口非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的臨床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26(15):3374-3375.

猜你喜歡
臨床
舒肝寧心湯治療心悸的臨床觀察
SPECT/CT顯像用于診斷轉移性骨腫瘤的臨床價值
超聲波診斷甲狀腺結節的臨床應用觀察
鹽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臨床應用
米索前列醇在婦科臨床的應用
PACS系統在臨床的設計和應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眸慢性潰瘍59例臨床觀察
氬氦刀冷凍治療肺癌80例的臨床觀察
中醫治療糖尿病臨床效果觀察
臨床實習醫師教學改革及實踐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