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脈軟膏治療創傷性腕關節僵硬的臨床觀察

2015-10-21 16:40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功能恢復創傷性

郭 棟

【摘 要】目的:評價白脈軟膏治療創傷性腕關節僵硬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創傷性腕關節僵硬患者5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27例)和觀察組(27例),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患肢熱敷、功能鍛煉等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取安慰劑外敷,觀察組接受白脈軟膏外敷。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關節疼痛度、腕關節活動度、握力及腕關節功能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優良率92.5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37%(P<0.05)。結論:白脈軟膏可有效緩解創傷性腕關節僵硬患者的疼痛度,加速腕關節功能恢復,是一種安全高效的外用藥物。

【關鍵詞】白脈軟膏;腕關節僵硬;創傷性;功能恢復

創傷性腕關節僵硬是由于腕部骨及關節骨折后過于偏重骨折或脫位的整復固定,忽略對軟組織損傷的治療而使關節長期處于循環不暢、肌筋受制、氣滯血澀的狀態,最終造成關節活動受限所致,是腕關節骨折骨折或損傷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若不及時治療,腕關節功能難以恢復[1]。目前,對于創傷性腕關節僵硬臨床仍以保守治療為主,如中藥膏劑外敷、中藥熏洗、推拿按摩等均有較好的療效。本研究旨在評價白脈軟膏對創傷性腕關節僵硬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現將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創傷性腕關節僵硬患者54例,均符合《中醫病癥診療標準》中關節僵硬的診斷標準;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齡17~73歲,平均年齡(37.26±10.43)歲;病程33~61d,平均(50.24±7.03)歲;外固定方式:石膏19例,夾板35例;損傷類型:腕關節脫位2例,腕骨骨折13例,橈骨遠端骨折39例。納入標準:(1)腕關節有外傷史;(2)外固定治療時間≤8w;(3)損傷部位已臨床愈合,固定物拆除≤3d;(4)影像學檢查顯示解剖復位,無關節退變征象,如關節間隙狹窄等;(5)腕關節周圍無感染及其他病變;(6)知情同意。將5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7例)和觀察組(27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損傷類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患肢熱敷、功能鍛煉等基礎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采取白脈軟膏外敷,3g/次,每8h 1次,均勻涂抹于患肢腕關節腕橫紋上下3cm范圍內(包括腕關節橈尺側和掌背側);對照組給予安慰劑外敷,用法同觀察組。兩組療程均為2個月

1.3 觀察指標

評估所有患者治療前后腕關節疼痛程度、握力、腕關節功能及活動度變化情況。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得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劇烈;握力采用電子握力計測定,連續測量3次取最大峰值,分值越小,握力恢復越好;腕關節功能按Cooney 評分標準進行評估;腕關節活動度由經過統一培訓的醫護人員用骨科量角器測量,包括健側及患側腕關節的背伸、掌屈、橈偏、尺偏、旋前及旋后的最大活動范圍,分值越大表示活動度越差。

1.4 療效判定

(1)優:關節腫疼等臨床體征完全消失,軟組織彈性及關節活動度恢復正常;(2)良:關節腫疼等臨床體征基本消失,軟組織彈性基本恢復,關節活動度接近正常;(3)可:關節腫痛消失,但腕關節活動仍受限;(4)差:各項癥狀、體征未見明顯改善。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 ±s)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以率(n/%)的形式表示,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各觀察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握力、Cooney 評分和活動度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但觀察組的改善幅度更大,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各觀察指標比較( ±s)

組別 疼痛程度 握力 Cooney 評分 活動度

對照組(n=27) 治療前 6.95±1.73 25.44±7.08 49.06±8.18 165.13±39.35

治療后 2.91±0.88# 9.80±5.14# 72.19±6.81# 77.29±13.17#

觀察組(n=27) 治療前 7.11±1.68 25.09±7.26 48.74±8.43 166.48±41.52

治療后 0.76±0.65*# 5.42±1.32*# 86.82±7.04*# 32.07±10.34*#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優良率92.5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37%(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組別 優 良 可 差 優良率(%)

對照組(n=27) 12(44.44) 7(25.92) 6(22.22) 2(7.41) 70.37

觀察組(n=27) 19(70.37) 6(22.22) 2(7.41) 0(0.00) 92.59*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腕部損傷后經長期固定而缺乏功能訓練時,容易造成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受阻,傷肢組織中漿液纖維滲出液和纖維蛋白沉積,導致關節內、外組織發生纖維粘連,進而引發關節攣縮粘連,最終導致關節活動受限,出現關節僵硬。我國中醫辨證理論認為,骨折發生后,由于疼痛及偏重復位,患肢關節長時間固定,則致離經之血凝滯、氣血不暢,時日既久,易使筋骨失養、關節僵硬。本研究所用白脈軟膏是藏醫治療骨關節疾病的代表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姜黃、肉豆蔻、藏茴香、花椒、甘松、陽起石、甘草、人工麝香、干姜、藏菖蒲、堿花等[2]。其中姜黃、甘松、藏菖蒲具有清熱活血、通經止痛之效;陽起石、甘草、花椒益筋活絡、溫中止痛;此外,花椒有利于肌膚表面孔隙開放,加速皮膚對藥物的吸收;輔以消腫止痛、活血通經的麝香及助消化的堿花可達到消炎止痛、改善機體功能的效果。張興平等[3]的研究顯示,白脈軟膏可有效改善橈骨遠端骨折后腕關節功能障礙患者的關節功能、加速機體恢復。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關節疼痛度、腕關節活動度、握力、腕關節功能及治療優良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梢姲酌}軟膏在治療創傷性腕關節僵硬方面,療效確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杜海.中藥膏劑治療創傷性腕關節僵硬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30(11):1049-1049,1050.

[2]王晏雯,劉小利,舒勤奮,等.白脈軟膏聯合卡馬西平片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40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5,56(10):863-866.

[3]張興平,許根榮,徐善強,等.藏藥白脈軟膏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后腕關節功能障礙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骨傷,2014,27(11):920-924.

猜你喜歡
功能恢復創傷性
髖關節創傷性骨關節炎患者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超早期微創傷性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齡腦出血的臨床療效研究
經皮脊柱微創內固定技術治療創傷性胸腰椎骨折療效觀察
半髖關節與全髖關節置換治療創傷性股骨頸骨折的臨床療效
分析舒適護理在創傷性骨折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全厚皮片移植及大張厚中厚皮移植對燒傷后手外形功能恢復的療效分析
早期康復訓練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功能恢復的觀察
膝部骨折手術患者采用CPM鍛煉護理措施對膝關節功能恢復的改善效果觀察
康復治療對脊髓損傷患者功能恢復的干預價值評析
康復治療對脊髓損傷患者功能恢復的干預價值評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