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和開腹闌尾切除術在治療穿孔性闌尾炎中的手術效果分析

2015-10-21 16:40廖九林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腹腔鏡

廖九林

【摘 要】目的:探討腹腔鏡和開腹闌尾切除術在治療穿孔性闌尾炎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102例穿孔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開腹闌尾切除術進行治療,對比兩種手術方法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等均顯著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術后鎮痛藥使用率、放置引流管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臨床療效顯著,能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促進其胃腸功能的恢復,減少鎮痛藥物的使用,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加速了患者的康復進程。

【關鍵詞】開腹闌尾切除術;穿孔性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效果

為探討腹腔鏡和開腹闌尾切除術在治療穿孔性闌尾炎中的手術效果,現對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接收的102例穿孔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詳情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我院接收的102例穿孔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在術前診斷為急性闌尾炎、腹膜炎,并經術后病理檢查確診為穿孔性闌尾炎。將10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24例,年齡15~66歲,平均年齡為(32.5±3.0)歲。發病至手術時間平均為12~78h,平均時間(33.3±4.9)h。對照組中男25例,女26例,年齡16~65歲,平均年齡為(33.6±3.1)歲。發病至手術時間平均為15~75h,平均時間(33.5±4.4)h。臨床表現: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腹部持續性疼痛癥狀,實驗室檢查均顯示白細胞增高。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觀察組均采用腹腔鏡手術(三孔操作法)治療,將患者臍上緣作1cm的弧形切口作為觀察口,置入氣腹針并建立CO2人工氣腹,氣腹建立后插入10mm Troear,然后置入腹腔鏡,選擇在左麥氏點位置進行腹部探查。穿孔性闌尾炎確診后,首先將腹腔內積膿吸凈,然后分離粘連部位,用無損傷抓鉗將闌尾輕輕提起,游離闌尾動脈并用鈦夾夾閉,用雙極電凝鉗夾住系膜,電凝切斷闌尾動脈,闌尾系膜電凝至蒼白后,不行直接結扎操作,采取組織剪切或單極鉤鉗離斷[1]。系膜處理完畢后,對闌尾行雙重套扎并將闌尾殘端電凝切除處理,不行包埋,闌尾在距套扎線0.5cm處行切除操作。術后腹腔用生理鹽水清洗,放置引流管,闌尾送病理檢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感染率、鎮痛藥使用率、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放置引流管率。

1.4 統計學處理[2]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組間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術后恢復情況較好,其中觀察組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等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x±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肛門排氣時間(h) 下床活動時間(h) 住院時間(d)

對照組 51 47.3±8.8 25.4±12.0 25.0±7.5 7.6±2.4

觀察組 51 55.6±10.1 18.4±5.8 14.32±5.7 4.5±1.1

P值 <0.05 <0.05 <0.05 <0.05

2.2兩組患者手術后情況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為3.92%,對照組為17.65%;觀察組的術后鎮痛藥使用率為5.88%,對照組為25.49%;觀察組患者的放置引流管率為9.80%,對照組為33.33%。兩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術后鎮痛藥使用率、放置引流管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后情況比較

組別 例數 切口感染率(%) 術后鎮痛藥使用率(%) 放置引流管率(%)

觀察組 51 2(3.92) 3(5.88) 5(9.80)

對照組 51 9(17.65) 13(25.49) 17(33.33)

P值 <0.05 <0.05 <0.05

3討論

闌尾炎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外科急腹癥,包括: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穿孔性及壞疽性闌尾炎及闌尾周圍膿腫[3]。闌尾炎是由多種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變,臨床治愈率較高,但穿孔性闌尾炎的病情發展迅速,如不及時采取治療手段將導致更嚴重的并發癥,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傳統開腹闌尾切除術的臨床療效確切,但容易引起并發癥,且傷口恢復較慢不利于身體功能恢復,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微創技術被逐漸應用于臨床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感染率、術后鎮痛藥使用率、放置引流管率得過均優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表明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口小、恢復快、不良反應低等優勢,與張宏偉等[4]研究結果一致。綜上,腹腔鏡手術可縮短術后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鎮痛藥物的應用,促進胃腸功能快速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胡偉來,何海榮,葉德夫等.腹腔鏡與開腹闌尾切除術在急性穿孔性闌尾炎治療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08(13):50-51.

[2]顧虎,李正東,姜志寶等.肥胖患者急性穿孔性闌尾炎不同手術方式療效比較[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4,26(6):658-660.

[3]黃庭勇,孔建兵.不同術式治療急性穿孔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健康研究,2014,34(6):677-678.

[4]尹錫洲.穿孔性闌尾炎早期手術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0,08(17):58-59.

猜你喜歡
腹腔鏡
腹部神經阻滯聯合靜吸復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
腹腔鏡在胃腸腫瘤手術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腹腔鏡疝修補與傳統開放疝修補的比較
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經驗
系統化護理干預在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恢復影響
全腹腔鏡下NOSES手術在直腸癌中的應用及近期療效分析
腹腔鏡在子宮肌瘤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鏡下剝除卵巢囊腫術后影響
腹腔鏡下胃袖式切除術在基層醫院的運用
宮腔鏡聯合腹腔鏡對子宮肌瘤患者的治療作用及預后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