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四診在病情觀察中的作用與體會

2015-10-21 16:40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眩暈

楊 菲

【摘 要】目的:觀察和分析中醫四診在病情觀察的作用與應用效果。方法:選用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中醫病房收治的眩暈病人64例,進行中醫四診進行病情觀察和分析。結果:通過望聞問切采用四診合參判斷證型,發現以肝陽上亢者為多,其后依次為氣滯血瘀、肝腎陰虧等,而輔助檢查證實有腔隙性腦梗死者10 例中,歸歸為肝陽上亢型6 例,肝腎陰虧型4 例。結論:中醫四診在眩暈病證觀察應用中雖可行但有一定局限性,對待眩暈病證還應注重頭顱CT 或MRI 檢查。

【關鍵詞】中醫四診;病情觀察;眩暈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局部的病變可以影響全身;內臟的病變,可以從頭面五官、四肢體表等各個方面反映出來。通過四診來診察疾病顯現在各個方面的癥狀和體征,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機,為辨證論治提供依據。四診是指望、聞、問、切四種診察疾病的基本方法[1]。選用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中醫病房收治的眩暈病人64例,進行中醫四診進行病情觀察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用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中醫病房收治的眩暈病人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齡32-82歲,平均年齡65.4歲。中醫證型:肝陽上亢者20例,氣滯血瘀者16例,肝腎陰虧者15例,水不涵木者3例,痰濁中阻者5 例,其他各種證型5 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進行中醫四診進行病情觀察和分析。望診主要是運用醫生的視覺,觀察患者全身各部分的神、色、形、態有什么變化。所謂“神”,是生命活動的表現,如“精神”、“神氣”等等?!吧?,是五臟氣血的外榮,如氣血旺盛,則色澤榮潤;氣血衰減,則色澤枯槁?!靶巍?,是形體,形體的端正壯實是健康的征象?!皯B”,是動態,動態強健靈活,是精神飽滿的現象。所以古人對望診特別重視,把它列為四診之首,所謂“望而知之謂之神”,可見它的重要程度了。問診是頸椎病診斷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臨床上建議初學者按以下順序來問診。詢問患者的主癥,包括頸項部疼痛,肌肉僵硬,頸部活動功能受限,頭暈頭痛等。兼癥常包括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目澀眼花,視物模糊,肢體麻木,口苦咽干等。聞診是通過聽患者的聲音與嗅氣味來分析病情的診斷方法之一。臨床問診時還應問及患者的二便、睡眠、胃納、出汗及情志等情況。問診。問診是四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詢問病人發病經過、起病原因和(或)誘因、主要癥狀,再結合其他診法,確定病因、病位和病機,為臨床辨證提供充足依據。切診:心主血脈,心臟疾患對脈象變化有著直接的影響,通過脈診,了解心臟的變化,在診斷心臟疾病中有重要作用。如古代醫學家徐靈胎所說:“虛實之要,莫逃于脈?!泵}診的部位有多種不同,最常用者為寸口診法。

2結果

通過望聞問切采用四診合參判斷證型,發現以肝陽上亢者為多,其后依次為氣滯血瘀、肝腎陰虧等,而輔助檢查證實有腔隙性腦梗死者10 例中,歸歸為肝陽上亢型6 例,肝腎陰虧型4 例。

3討論

醫者運用視覺觀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態變化的為望診;憑聽覺和嗅覺以辨識病人的聲音和氣味變化的為聞診;仔細詢問病人或陪診者,以了解疾病發生和發展及診療過程、現在癥狀及其與疾病有關情況的為問診;通過切按病人脈搏和按撫病人的脘腹、手足,以及其他部位來診察疾病的為切診[2]。望、聞、問、切是診察了解疾病的四種方法,各有其獨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因此,在臨床運用時,必須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即所謂“四診合參”,這樣才能全面而系統地了解病情,做出正確的判斷[3]。

證見眩暈耳鳴,頭痛且脹,遇勞、惱怒加重,肢麻震顫,失眠多夢,急躁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治法:平肝潛陽,滋養肝腎。方藥;天麻鉤藤飲。方中天麻、鉤藤、石決明乎肝熄風;黃芩、梔子清肝瀉火;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茯神、夜交藤養血安神定志。全方共奏平肝潛陽,滋補肝腎之功。若見陰虛較盛,舌紅少苔,脈弦細數較為明顯者,可選生地、麥冬、玄參、何首烏、生自芍等滋補肝腎之陰。若肝陽化火,肝火亢盛,表現為眩暈、頭痛較甚,耳鳴、耳聾暴作,目赤,口苦,舌紅苔黃燥,脈弦數,可選用龍膽草、丹皮、菊花、夏枯草等清肝瀉火。便秘者可選加大黃、芒硝或當歸龍薈丸以通腑泄熱。眩暈劇烈,嘔惡,手足麻木或肌肉困動者,有肝陽化風之勢,尤其對中年以上者要注意是否有引發中風病的可能,應及時治療,可加珍珠母、生龍骨、生牡蠣等鎮肝息風,必要時可加羚羊角以增強清熱熄風之力[4]。

證見眩暈頭痛,兼見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鳴耳聾,面唇紫暗,舌瘀點或瘀斑,脈弦澀或細澀。治法:活血化瘀,通竅活絡。方藥:通竅活血湯。方中用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通絡;麝香芳香走竄,開竅散結止痛,老蔥散結通陽,二者共呈開竅通陽之功;黃酒辛竄,以助血行;大棗甘溫益氣,緩和藥性,配合活血化瘀、通陽散結開竅之品,以防耗傷氣血。全方共呈活血化瘀、通竅活絡之功。若見神疲乏力,少氣自汗等氣虛證者,重用黃芪,以補氣固表,益氣行血;若兼有畏寒肢冷,感寒加重者,加附子、桂枝溫經活血;若天氣變化加重,或當風而發,可重用川芎,加防風、白芷、荊芥穗、天麻等理氣祛風之晶[5]。

眩暈為臨床常見病證,多見于中老年人,亦可發于青年人。本病可反復發作,妨礙正常工作及生活,嚴重者可發展為中風或厥證、脫證而危及生命。中醫認為眩暈是由于風、火、痰、虛、瘀引起清竅失養所致,而內傷所致眩暈之病因病機為肝陽上亢、氣血虧虛、腎精不足和痰濁中阻。本病證的證候特征是頭暈目眩輕重不一,輕者僅眼花、頭重腳輕或搖晃浮沉感,閉目即止,重則如做車船,輕為旋轉,重則撲倒,或兼目澀耳鳴,少寐健忘,腰膝酸軟,或兼惡心嘔吐,面色蒼白,汗出肢冷等,發作間歇長短不一,多為數月或數年發作1次,亦有1月數次,可突然起病,也有逐漸加重者。本病發作期舌苔多為白膩或黃膩,緩解期苔薄白,舌質紅或有瘀點、瘀斑,脈象多弦,表現為弦滑、弦細、弦澀或弦細數,亦有脈象細弱者,眩暈兼頭脹而痛,心煩易怒,肢麻震顫者應警惕中風。臨床上見眩暈耳鳴、頭痛且脹、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夢、健忘心悸、腰膝酸軟、舌質紅絳、脈紅細數則為肝陽上亢型[6]。頭昏、目眩、健忘失眠、耳鳴如蟬、咽干口燥、脅痛、五心煩熱、顴紅盜汗、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舌紅少苔、脈細數則屬肝腎陰虧型。眩暈伴頭痛頭脹、時輕時重、頭痛不固定則為氣滯;頭昏伴頭痛如刺較固定、女子經來有血塊、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澀則為血瘀。頭昏頭重如蒙、視物旋轉、胸悶作惡、嘔吐痰涎、苔白膩、脈弦滑屬于痰濁中阻。本組資料顯示,中醫四診在眩暈病證觀察應用中雖可行但有一定局限性,對待眩暈病證還應注重頭顱CT或MRI檢查。

參考文獻:

[1]劉興榮,楊秦花.呼吸系統真菌感染與中醫證型關系回顧性分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5,10:4-5.

[2]王京曉,殷東風,高宏.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并發血栓性水腫系統綜述[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5,01:1-3.

[3]鄭珊,曹霞,盧慧娜,文仲渝.文仲渝主任醫師聞診論治小兒咳嗽的經驗[J].中國中醫急癥,2015,06:993-995.

[4]李學良,許朝霞,王憶勤,郭睿,郝一鳴,雷昭,徐琎.基于中醫四診信息的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臨床療效評價[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4,06:1294-1299.

[5]于娓娓,李敬林.進展性腦梗死中醫證型系統綜述[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05:1-2+7.

[6]祁俊堂.中醫“四診”技術在葡萄技術推廣中的引申應用[J].發展,2014,08:122-123.

猜你喜歡
眩暈
耳鼻喉科門診100例頭暈患者病因分析
協定方眩暈停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60歲以上老年眩暈臨床分析
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80例療效觀察
崔應麟教授臨證驗案三則
從痰辨治高血壓病經驗淺談
常規針刺加四關穴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33例臨床觀察
突發性耳聾伴眩暈的臨床特征探討
迷失與眩暈
中醫澤瀉湯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眩暈的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