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狀研究

2015-10-21 17:06賀小燕張云玲
華人時刊·中旬刊 2015年11期
關鍵詞:江西省

賀小燕 張云玲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文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城鄉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務目標,已成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本文以江西省永新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例,在介紹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內涵及意義的基礎上,對永新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狀問題進行了分析,并著重提出相應改進建議。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與研究;江西省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1-013-02

新時期下,隨著我國信息化、知識經濟化社會的逐步建立與完善,文化在社會經濟政治發展中地位與作用日益突出,這對我國文化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既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又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內在要求之一。因此,推動和發展社會主義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

一、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內涵及意義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指為滿足社會的公共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利,向公眾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行為及其相關制度與系統的總稱。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種類齊全、服務質量穩定、能滿足農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二是合理的文化政策法規,科學的公共文化服務管制體系;三是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四是合理的公共資源配置,包括公共財政、土地、城市空間、人力資源等諸多方面的合理配置;五是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它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質量最直接、最明顯的表現。建立和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實現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手段,是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大力發展農村公共文化事業,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它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二、永新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問題

下面以江西省永新縣為例,通過采取召開座談會、個別走訪、實地重點調查等多種形式,對永新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際狀況進行了調研,其現狀問題如下:

(一)永新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永新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從政策法規、公共文化設施、文化人才隊伍、藝術創作和文化活動、文化遺產保護五方面建設進行開展。其中,在政策法規建設方面,針對永新縣爭創“全國文化大縣”為目標要求,先后制訂了《關于加強文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文化體制改革方案(試行)》,《公共文化場所管理暫行辦法》(15條)等政策法規,走出了一條“窮縣辦富文化、小縣辦大文化”的獨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之路;在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方面,采取“財政出一些、向上爭一些、社會捐一些”的方式,加大對城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既加強了各級文化站的建設,又舉行各種豐富多彩的演出活動;在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建立完善了人才引進、激勵的機制和措施,加強對文化藝術人才的培養和培訓,改善和優化了文化隊伍年齡、知識、專業結構;在藝術創作和文化活動建設方面,注重建立和完善文藝創作組織機構和激勵機制,注重挖掘整理縣域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涌現;在文化遺產保護建設方面,經多方籌資建成三灣改編紀念館、龍源口大捷紀念館、賀子珍紀念館等,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和《永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和保護了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永新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盡管永新縣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受各方面因素影響,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包括:首先,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設資金投入不到位,無法滿足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和維護的需要,使得現有圖書館、文化館存在面積不足、購置經費不足、設施設備陳舊等問題嚴重突出;其次,永新縣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隊伍結構不合理,公共文化專業技術人才數量偏少整體素質不高,干部隊伍老化且存在斷層現象,特別是高級、拔尖專業人才嚴重缺乏;第三,永新縣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不平衡,以永新縣圖書館與鄉鎮文化站以及農家書屋聯姻,采取托管型建設模式為例。永新縣建有24個文化站和241個農家書屋,通過實地調查發現,一方面,文化站和農家書屋在后續管理經費方面基本為零,缺乏有力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在圖書更新、配套設施建設方面相對落后,無法滿足農村讀者新需求;此外,幾乎所有農家書屋管理人員都是中小文化程度,在圖書管理的專業化、技術化程度偏低,且服務形式單一,以致后期讀者活動參加人數日益降低。

三、完善永新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議

針對當前永新縣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問題,為加強和完善其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可采取以下幾方面建議,具體有:

1.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上級文化部門、發改、財政等部門要在財力、物力等方面予以傾斜。以永新縣為例,一是要借助城市規劃和河東新區建設的契機,進一步加大投入;二是升級改造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三是啟動鄉鎮圖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基地建設工程,鞏固綜合文化站建設成果,拓展鄉村文化活動中心等基層陣地服務功能,建立全面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2.進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扶持力度,以永新縣為例,一是緊緊抓住列入中央蘇區振興、羅霄山脈片區開發范圍這一戰略契機,對接好中央、省市的文化扶貧政策,爭取中央、省市財政進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服務經費投入力;二是各級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關的經濟政策;三是在基層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中,要優先安排用地指標,享受融資、稅收、規費等優惠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或融資本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3.進一步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管理機制,一是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把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擺在全局重要位置;二是要引入競爭機制,改革政府資金投入方式;三是要結合縣域經濟考核,建立嚴格的文化發展考核體系,制定全縣公共文化服務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辦法。

4.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產業發展,一是要以文養文,要引導各文藝團體采取單位冠名、個人贊助等市場運作的方式;二是要以文聯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一旦打上文化烙印,市場銷售和商品價值就會好于一般商品,文化也借產品銷售得以傳播和弘揚;三是要以文招商,發掘城市文化資源,推進文化招商引資,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5.進一步落實公共文化惠民措施,將實現人民群眾的文化權利作為民生凈福利的重要指標,落實各項文化惠民措施,尤其是要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文化權利問題。要制定專門計劃、采取傾斜措施,實現他們的文化權利,促進文化的和諧發展。

6.根據江西實際情況,借鑒其他地區圖書館建設先進經驗,應采用以下三種模式加強公共圖書館建設,即以農家書屋為基礎的托管型公共圖書館建設模式、以共建單位(個人)為基礎的合作型公共圖書館建設模式、以圖書館自身為基礎的直管型公共圖書館建設模式,以實現圖書館場館建設和服務設施配置的均等化。

四、小結

總而言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一個惠及千家萬戶的工程,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是一個實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偉大任務。隨著公共服務均等化觀念意識的提高,黨和政府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視,中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必將取得飛速發展。因此,永新縣應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和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積極的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07)21號[Z].

[3]王富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博士畢業生論文,2012.

猜你喜歡
江西省
陳軍簡介
于曉明
于曉明
鐘良柒
童心飛揚
馬中舉陶瓷藝術作品
Perseverance Leads to Success
曹偉德陶瓷藝術作品
于曉明陶瓷藝術作品
秋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