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周恩來群眾觀及現實意義

2015-10-21 17:06馮曉婷
華人時刊·中旬刊 2015年11期
關鍵詞:周恩來現實意義

馮曉婷

【摘要】周恩來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卓越領導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長期過程中,周恩來不僅在實踐上始終身體力行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而且在理論上長期進行不懈的探索,并形成了豐富的黨群關系思想。重溫周恩來關于群眾觀的論述,對于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構建和諧黨群、干群和黨際關系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周恩來;群眾觀;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A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1-221-02

周恩來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卓越領導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長期過程中,周恩來同志在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在經濟工作和文化工作等許多方面,周恩來不僅在實踐上始終身體力行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而且在理論上長期進行不懈的探索,并形成了豐富的黨群關系思想。聯系當前的實際,重溫周恩來關于群眾觀的論述,對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有著重要的意義。

周恩來群眾觀的內容比較豐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密切聯系群眾,脫離群眾中國革命將一事無成

周恩來多次談到群眾問題,“沒有革命的群眾,哪來革命的黨”。在總結1925年11月底開始的兩次國民革命軍東征勝利的經驗時,周恩來沒有忽視群眾的作用:“東征的勝利,不是軍隊的能力,是工人、東江農民與革命軍聯合勢力的勝利”。1928年在中共六大上,周恩來提出:應該把黨和群眾關系的問題擺到突出地位,把爭取群眾作為今后工作的中心點,“革命的先鋒——中國共產黨有隔離群眾和削弱的危險,……建立和發展工農革命組織,并發展黨的組織,使黨真能成為群眾的斗爭的革命黨”,此后,經過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的考驗,中國共產黨與廣大的人民群眾建立了緊密相連的血肉聯系,黨的群眾基礎更為牢固。

他認為,“中國共產黨從產生到長大,曾經經歷過錯誤和失敗”,但是,我黨“能認識和改正錯誤”,敢于直面挫折,善于自我矯正,在披荊斬棘的歷練中,黨變得更加成熟而富有力量,并領導人民戰勝重重困難,取得節節勝利。黨在領導人民“克服困難,努力恢復和發展生產,并加強我們軍隊的力量”等多方面成就斐然,這些成績的取得都與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息息相關,與人民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周恩來強調,黨必須“要相信群眾力量”,“永遠不與群眾脫離”。

二、依靠群眾,黨的任何工作都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周恩來在講到中國革命勝利的根本經驗時說過:“群眾觀點,這是中國革命最重要的問題。共產黨人并沒有三頭六臂,就是因為堅定地依靠群眾。才把蔣介石的反動派給推翻了。把群眾發動起來,力量是無敵的。依靠群眾,依靠六億五千萬人民。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不足怕?!?/p>

周恩來指出,我黨之所以能迎難而上,歷久彌堅,關鍵在于黨掌握了依靠人民群眾的強大武器,不斷從人民群眾中吸取豐富營養并凝聚無限力量。人民是黨的存在之基,更是黨的力量之源,新民主主義革命“依靠中國人民的努力取得勝利”,社會主義建設依靠人民的支持獲得佳績,黨的所有成就都是“全黨依靠人民的力量得到的”“革命戰爭是如此,建設也是如此”。所以,“為了保衛人民的福利和社會主義成果,必須依靠人民”。

三、向群眾學習,既吸取群眾經驗,又教育群眾

毛澤東曾說過,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周恩來將毛澤東總結的認識論化為他開展黨的工作中的行動路線。周恩來指出,人民群眾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依靠的對象,服務的對象,植根的對象,我們必須全面了解他們,向他們學習。更重要的是,人民群眾是“智慧”、“辦法”、“力量”的主體。周恩來強調指出:“因為領導者本身知識還不完全,經驗還不夠,領導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識和經驗,所以要面向群眾,吸取群眾經驗,十分必要?!?/p>

周恩來認為,智慧是從群眾中來的,但對群眾的意見還要加工,然后到群眾中去考驗,在這基礎上再加工。他曾說過,一個人之所以犯錯誤。一方面是由于對理論、原則認識的不清楚,所以需要向進步的理論求教,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相信的那一點道理跟實際相矛盾,行不通,所以必須向廣大群眾求教,從實踐中求得新的知識,發現新的道理。這樣兩方面結合起來就有了力量,就行的通了,也就可以不犯或少犯錯誤。

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習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指示精神,我感到周恩來群眾觀,在五十多年的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得到了不斷發展、不斷成熟,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意義之一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忠實代表著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各項政策方針必須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周恩來群眾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是對毛澤東群眾觀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框架形成和基本觀點的確立、豐富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意義之二是,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提供了強大武器。腐敗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黨關注的大問題,中國共產黨自建立之初就十分注重防治腐敗的產生,不能容忍腐敗現象的滋生。尤其是在十八大召開后,黨接連查出多起腐敗事件,一大批高官的相繼落馬,讓人民看到了黨的反腐決心。面對腐敗,加強黨的黨風廉政建設是十分必要的。以周恩來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時刻不忘人民群眾的群眾觀作為范本,加強對廣大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樹立廉潔自律的意識,多學習黨員修養的知識,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從思想上加強群眾觀的教育,在行動上堅決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意義之三是,為構建和諧黨群、干群關系和黨際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原則。周恩來是首先提出“群眾路線”的領導人,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新中國改造建設工作中始終如一的貫徹了群眾觀,從未動搖過。周恩來把自己看成人民的“總服務員”,反復強調“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的”,“我們國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應該和群眾同甘苦,共命運”,要“永遠做人民忠實的勤務員”。黨員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周恩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公仆意識和群眾觀點,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意義之四是,為實現小康社會到和諧社會提供了精神支柱。群眾觀是時代的呼喚,是人民的心聲,是黨的生命力旺盛不衰的關鍵所在,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保證。全體人民在和諧相處的社會要形成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只有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通過黨和群眾的共同奮斗才有可能實現??梢?,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仍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觀點,這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可靠保證,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周恩來作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群眾路線的人,他的群眾觀為當前實現小康社會到和諧社會提供了精神支柱。

周恩來的群眾觀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并且有利于推動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不論哪個領域,能夠認識到人民群眾的重要作用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對于今天的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制,加強學習周恩來群眾觀,在實際工作中積極貫徹落實這一精神,以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的政治現狀(1924年11月8日)[J].赤光第21、22期合刊.

[2]周恩來謀略學[M].單夫:臺海出版社,2009.

[3]周恩來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周恩來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猜你喜歡
周恩來現實意義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儒學視閾下芻議簞食瓢飲的顏回之樂與現實意義
論周恩來對新四軍的卓越貢獻
淺談大革命時期周恩來對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的貢獻
周恩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研究
周恩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貢獻研究綜述
“中國夢”在民族地區醫德教育中的現實意義初探
心系雪域高原
心靈的旅程
論“教之道, 貴以?!钡默F實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