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2015-10-21 19:00馮稱
新課程學習·下 2015年5期
關鍵詞:鄉土家鄉案例

馮稱

鄉土地理,即中學所在地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植被、交通等地理知識。將鄉土地理融入高中地理教學,強調了地理知識的實用性,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于家鄉的了解,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消化吸收所學知識,還有利于培養其實踐探究精神。

一、利用鄉土資源,提升分析探究能力

鄉土地域為高中地理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精心選題,合理運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與探究能力。高中地理中既有自然地理內容,也包含人文地理內容。但是,當前地理課本中的案例資料涉及范圍極廣,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的材料較多。學生對其缺乏感知,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收獲最佳效果。通過列舉學生熟悉的地理環境等因素,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知識理解與把握程度。在闡釋具體的原理時,教師可以運用當地的報刊資料、圖片、錄像等作為案例,拉近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例如,在教授“旅游資源”專題時,教師可以列舉身邊的著名旅游資源,展開具體分析。在教授“交通運輸布局”相關知識時,則可以在教材案例的基礎上,為學生補充當地的公路、鐵路、飛機場布局與投入使用情況,引導學生觀察交通布局給周邊帶來的變化,論證交通條件對城市的影響。這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分析與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有效掌握所學知識與規律。

二、參與社會實踐,提升理解運用能力

地理知識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學生對于家鄉環境擁有特殊的情感,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對自己感興趣的現象調查探究,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相關知識,有利于達成學習目標。學生在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的過程中,獲得對社會的了解,感受家鄉的風土人情與歷史發展情況,形成對家鄉的深入認識,在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與理解運用能力。例如,在講解“城市化”相關問題時,教師可以采取對比法進行教學,即將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城市化進程進行對照講解,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二者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然后走出課堂,在知識的引導下感知家鄉的城市化進程,獲得對于抽象知識的深入體會。在講授“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對所在地的礦區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礦區的區位因素,了解其發展或衰落的原因。

三、重視探究學習,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合作探究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鄉土地理資源分布范圍廣,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利用鄉土資源開展探究性學習對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具有重要作用。新課程改革對于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導發展鄉土地理,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依據興趣愛好結成小組,通過自主選題開展鄉土調研。例如,環境保護小組、城市規劃小組、旅游資源小組、氣候氣象小組等,指導學生透過地理原理發現地理問題的本質。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參與熱情。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成為一個重要的引路人,及時發現學生調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改進調查方案,有重點地搜集相關資料。在資料的分析與解決階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資料篩選與分析判斷能力,形成對于調查內容的科學認識。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針對自己的調查內容進行案例編寫,依據所學知識,在合理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出成熟的地理案例。

綜上所述,將鄉土地理引入高中地理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水平,加深學生對于家鄉的了解與熱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利用鄉土地理資源,引入鄉土案例,提升其分析探究能力;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與實踐,提升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重視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形成對于知識的系統化認知,提升其解決問題能力。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實現知識的消化與吸收。

參考文獻:

古偉橋.淺談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11(10).

編輯 薄躍華

猜你喜歡
鄉土家鄉案例
樣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設計
善用鄉土歷史資源 提高史料實證素養
鄉土分外妖嬈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稿卷
難以一致的統計結果
夏天的家鄉
家鄉美等
最后的炊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